名字是每個人都有的,在沒有名字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稱呼,可能是「餵」,也可能是「1」,給個代碼,給個標記,證明「你」是「你」,而「他」是「他」,這是兩個全不相同的個體。
說得不好聽些,就好比是阿貓阿狗。而阿貓阿狗一多,為了區分,也就有了名字,如「小王」,「小黃」——這是根據狗狗的毛髮顏色來取名的,當然了,社會發展到今天,阿貓阿狗的名字也在隨著時代而與日俱變,它們的名字變得五花八門,更是潮流時尚,人們甚至將它們認作是兒子女兒,自己未婚卻先有了「孩子」。
在古典名著西遊記中,吳承恩為啥給孫悟空取名叫做「孫悟空」呢?有人可能會站出來說,作者取個名還廢話這麼多?能不挑刺?
這真不是挑刺。現實生活中,就我們每個普通的家庭而言,取個名都要查字典,都要拜訪各路民間大佬,懇求賜名賜字的,足以可見一個名字有多重要!而吳承恩作為一代大的文學家,書寫出來的千古名著,孫悟空又是主角男一號,其名其字能不重視嗎?
但吳老為啥給猴子取名為悟空?給八戒又取名為悟能,沙僧則是悟淨?這裡面有啥深意嗎?其實,將他們各自名字合起來念,就懂了。
孫悟空的名字是菩提祖師給取的,豬八戒、沙僧的名字都是觀音給取的,但總的來說,他們仨的名字都是吳老給取的。吳老要這樣取名,全因當中貫穿全文的一個寓意。
「悟」這個字便有一字千金之重,它充分概括了這本書的主旨——悟。西遊記全文都在講究一個「悟」字,故而才說,佛是修出來的,靠領悟出來的,而非憑藉時間的堆積才積累起來的。
空、能、淨,則代表了不同的狀態與境界。
先來說說「空」。空是佛門裡一種最為高尚的境界,領悟到了空的境界,這才能隨心所欲,無欲無求,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你打我不惱罵我不嗔,而領悟不到這層境界的人,則有了蠻橫無理的小人或偽君子,而領悟到了才有了後期的鬥戰勝佛。
「能」這個字應用在豬八戒身上。八戒素以各種欲望而出名,在他身上,看不到積極向上的影子,卻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欲望:貪財貪色,懶惰消極。而吳老給他這樣取名,正是要他「八戒」——戒除八種欲望,並且告訴他,你「能」夠成功!
「淨」這個字更好解釋了。顧名思義,要做到清淨,這裡當然指的是內心的清淨,像沙僧這般,雖沒有在取經路上幹出大的作為,但他一心向佛,保師父,安穩師兄情緒,在外界極度幹擾的情況之下,他仍能保持著內心的一片淨土,算是大有作為了。故他在最後也成就了正果。
孫悟空三兄弟到了取經最後,獲得的功果不一般,其實早已註定!從他們的名字不就能看出麼?領悟到空的境界的當然是強者,必然成佛;而只是「能」夠戒除自身欲望的八戒,則官職略小;至於內心清淨的沙僧,則只是為了個人,不能顧全大局,雖能成正果,成就個人,但成不了佛的。成佛之人不僅要自己內心清淨,還要求他能夠保護別人,照顧別人——儘管「別人」不是人,而是動物——佛祖不是還割肉餵鷹麼?
佛祖為啥能成為佛祖?大家細細體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