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中國網
立夏
太陽黃經45°,四月節
日行南陸,
四月節為立夏。
綠茂如蓋,夏花耀麗,
雷雨磅礴,星空浩瀚。
盛大的夏日就在眼前,
熱情的前奏已經響起。
萬物並秀,萬事向榮,
大自然於夏日釋放出最大的潛能,
好運與夢想也蓄勢待發,
你我怎能辜負這熱情洋溢的季節?
迎接夏日,努力生活!
|立夏·三候|
一候,螻蟈鳴
立夏之日「螻蟈鳴」。按東漢鄭玄的解釋,「螻蟈」為蛙類,非螻蛄(lóu gū)。立夏鳴的據說是一種色褐黑的蛙。
二候,蚯蚓生
立夏後五日,「蚯蚓生」。蚯蚓又名曲蟮,蟮長吟於地下,感陰氣而曲,乘陽氣而伸見。
三候,王瓜生
再五日,「王瓜生」。此王瓜又名「土瓜」,「瓜似雹子,熟則色赤,鴉喜食之,故稱『老鴉瓜』」,非黃瓜。
|立夏·詩詞|
《立夏日憶京師諸弟》
【唐代】韋應物
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恆靜。
長風始飄閣,疊雲才吐嶺。
坐想離居人,還當惜徂景。
《《池上早夏》
【唐代】白居易
水積春塘晚,陰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籬落似江村。
靜拂琴床蓆,香開酒庫門。
慵閒無一事,時弄小嬌孫。
《《積雨輞川莊作》
【唐代】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立夏》
【宋代】陸遊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三月晦日偶題》
【宋代】秦觀
節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兒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夏意》
【宋代】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立夏習俗
|迎夏|
古代,帝王在立夏這天舉行迎夏儀式,皇帝要將上年冬天儲藏的冰賜給百官。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
|嘗新|
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在常熟,嘗新的食物更為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葷為鯽、鹹蛋、醃鮮、滷蝦等;十三素包括櫻桃、梅子、筍、蠶豆、豌豆、黃瓜等。
|鬥蛋|
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冷水浸數分鐘後再套上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進行鬥蛋遊戲,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破者認輸。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脹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秤人|
古時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到立秋再秤,看經過苦夏,瘦了多少。酷暑之下,大汗淋漓,正是最好的減肥季節。
立夏養生
立夏後,正是「從春到夏」的季節轉換時節,人們要順應這一轉變,及時調整好自己的起居方式和生活節奏。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之後要養心補血,多吃點「苦」!在飲食上,要低脂低鹽,多維生素,清淡為主,如蓮子、小麥、玉米、黃瓜、絲瓜等,也可適量吃些紅豆,有助於心臟養護。
夏季暑溼之毒會影響人體健康,這時吃些涼性蔬菜,可起到生津止渴,清熱解暑的作用,如苦瓜、黃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等。
疫情期間為提高免疫力,飲食上切記要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都是最佳的優質蛋白的來源。
此外,為保證飽滿的精神和充沛的體力,建議午飯後安排一段時間小睡。
選題:李樂
編輯: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