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龍樹菩薩 】
龍樹菩薩是印度佛教中觀學說的開創者,吸收綜合了初期大乘佛教經典的相關理論,對佛教「性空」的觀念給以完整的論述,緣起性空思想成為大乘佛教的基礎。龍樹《中論》依緣起而說明即空的中道,繼承《阿含經》的「八不緣起」──「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即以一切法的「有、時、空、動」四個範疇,建立大乘體系,使大乘般若性空學說傳播到全印度。
龍樹的「性空般若學」,是到了鳩摩羅什翻譯龍樹著作後,才漸為中國人所識。羅什及其弟子僧肇等人,排斥格義之迂腐,修正六家之偏失,宗主龍樹與提婆論典,闡明性空的中道,成為中國佛教各宗派的基礎,被譽為中國八宗共祖。中觀系典籍翻譯及介紹於中土者,以鳩摩羅什法師為始,以太虛大師的後人施護法師為終。
龍樹菩薩論著極為豐富,如:《大智度論》、《中論》、《十二門論》、《七十空性論》、《回諍論》、《六十頌如理論》、《大乘破有論》、《十住毗婆沙論》、《大乘二十頌論》、《菩提資糧論》、《寶行王正論》、《勸誡王頌》等,造論之多,世所罕見,故被譽為「千部論師」。 龍樹菩薩所造之《中論頌》、《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為中觀派之重要代表作。
龍樹菩薩:中觀論頌
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龍樹菩薩論頌集》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告訴我們:
一個初發心的菩薩,如果沒有證得無生法忍的話,要在五濁惡世裡度眾生,無有是處。外面的五欲六塵非常強大,內心的煩惱非常厚重,你自救都救不了,你怎麼能救他人?一個嬰兒不能離開父母,一個初發心的菩薩不能離開佛。我們一定要聽佛的話,應當發願,願生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