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宗祖師論淨土的「生因」究竟是什麼?

2020-12-14 重樓逾陀

善導大師對第十八願的演繹和評價

「淨土三經」及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的開宗《觀經四帖疏》說明,行者以三心為正因,念佛為正行;念佛是因,往生是果。乘佛願力,得生淨土,是釋迦和彌陀的本懷,諸佛齊證的誠實言。諸位淨土宗祖師依教立宗,亦不乖此「生因」相承下去。

如上文所言,此生因法建基於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故此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引《無量壽經》所言,並給予第十八願高度的評價,云:

「法藏比丘,在世饒王佛所,行菩薩道時,發四十八願。一一願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今既成佛,即是酬因之身也。」

善導大師演繹此願,其實是第十八願,但大師卻大膽地取去「至心信樂」,以「稱我名號」而代之,突顯「稱名」念佛是因,往生是果的必然關係。善導大師絕不妄自越格發揮,他依據《觀無量壽經》〈下生下品〉所言:

「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因本願和根本願

阿彌陀佛在因地行菩薩道發了四十八個「因本願」,此四十八願都一一導向最「根本願」的第十八願為大前提!何解?第十八願是四十八願中唯一一個聲言「若不生者」的大願,即由阿彌陀佛發下深重誓願,以自己成佛與否作出代價,直下有能力承擔救度十方眾生,保證一心願生者,稱其名號,必得往生的大願。

沒有阿彌陀佛主動要來救度和接引我們,我等凡夫憑什麼可能得生?若我們稱其名號而不能往生者,法藏比丘就沒法成佛;沒有阿彌陀佛,誰來救度我們?沒有極樂世界,我們也沒有極樂世界去求生?也沒有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我們亦無由得生。

若阿彌陀佛不能成就第十八願,我們亦沒法得生,那麼,對我等凡夫而言,其餘四十七願都沒有什麼意義了!由此可知第十八願的重要性,龍樹菩薩稱第十八願為「本願」,具「根本願」之義,而非泛指「因本願」。

龍樹菩薩的本願釋──淨土宗的「歸宗」文

印度的龍樹菩薩是「八宗之祖」,當然公認為淨土宗的宗祖。他在《十住毗婆沙論》的〈易行品〉云: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

這是淨土宗的「歸宗」文,亦是龍樹菩薩的第十八願釋,即文中所言「本願」。上文已略解。

「如是」者,如是因,如是果。念佛是因,往生是果,這是本願產生的必然因果關係。「念我」者,即欲生我國也。念者,憶念、想念。為何憶想阿彌陀佛呢?此人慾回極樂世界見彌陀慈父,故言「念我」。

「稱名」者,稱是口稱,與心念(意業) 不大相同。稱名是五正行中的「正定之業」,即直接(正)及決定(定)往生淨土的行業!何解?善導大師答曰:順彼佛願(第十八願)故!

「自歸」者,自是自然而然,自然歸向淨土,佛本願力的作用故。自亦可說是自己,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自己歸命阿彌陀佛的意思。

「即入」者,即是即時,非別時;是現生,非當生。得入什麼呢?得入「必定」。「必定」者,「正定聚」也,「正定之業」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即如第十一願言「必至滅度」。此乃佛本願力使然,當知。

「常應憶念」,常即時常,長時修,無餘無間,相續不斷。此不言「稱名」(口業),而言憶念(意業),即願生之心不變,亦象徵對阿彌陀佛救度的信心不動搖。有願有行,稱佛名號,心行一致,是為至心,必生無疑。

善導大師的四十八字「本願釋」

如上文所說,淨土宗的念佛特色是「本願稱名」。除了龍樹菩薩在《易行品》的三十六字「本願釋」外,中國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也育四十八字「本願釋」,如同一轍,如下: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兩重因果關係,一由彌陀世尊而說,另一由願生眾生而說,展現淨土宗的念佛特色──本願稱名,相得益彰!淨土宗宗祖師論淨土的生因是什麼?「稱佛名號」,有經證、有論證,亦有往生感應事例的事證!

阿彌陀佛的 弘願,四十八大願包括5個主要綱領,淨土修行不可不知

相關焦點

  • 這3方面,看中國「淨土宗」祖統,其師承、立祖未必直接師徒制?
    第一方面:有祖統不一定有宗的傳承,淨土宗的祖統正是一例很多淨土行者知道有「蓮宗十三祖」系譜,以為淨土宗如他宗一樣,既有祖師,自然就有宗的傳承。事實上,就中國佛教的宗派而言,有宗的傳承必然有祖師繼統(簡稱「祖統」) ,但有祖統不一定有宗的傳承,「蓮宗十三祖」的祖統正是一例。
  • 明辨是非~論淨土宗的弊端與誤人子弟
    都是修學淨土宗的人,自己說淨土宗如何如何殊勝,其他法門如何如何不好之類的話。任何佛教經典經續與諸佛菩薩,從未說過淨土宗如何如何殊勝之類的話。看看民國印光法師撰寫的什麼?《印光法師文鈔》,《弟子規》,《太上老君感應篇》,《安士全書》,沒有一篇真正的佛教經律論中的《經藏》,《律藏》,《論藏》,嚴格來講,這些都不屬於佛教經典經續的範疇之內。反而把佛教世俗化,印光法師除了教別人念佛修學淨土宗,重來沒撰寫過真正的佛教經典經續方面的經律論三藏。
  • 佛教:淨土是天界嗎?
    天界仍在六道輪迴中,淨土已超出六道之外佛教說眾生有六道輪迴,所謂「六道」,包括天、人、阿修羅、……等。其中,人、阿修羅、……等五道,皆屬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中的欲界;而天道則分布於欲界、色界、無色界中。
  • 聖淨空法王:密宗比淨土宗高,但不適合普通人
    中國佛教有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 淨土宗星空多璀璨!善導大師、慧遠大師乃至其他祖師
    因為慧遠大師很受崇敬,善導大師更不用說了,如果這兩位淨土宗祖師有某種聯繫,那也是美談佳話——可能存在這種情況。但具體情形究竟如何,因為歷史很久遠,難以考證。從史料分析來看,善導大師和廬山沒有淵源關係。再看可靠的傳記。善導大師傳記最可靠的,是與善導大師同時代的道宣大師寫的《續高僧傳》之《善導傳》,以及時代相近的少康大師寫的《瑞應刪傳》。
  • 試述說「菩薩淨土」的意義是什麼?
    但在非常有名的《維摩經》中,〈佛國品〉所說之淨土則別有意趣。「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是《維摩經》的眾多名句之一,一些有識之士據此即認為維摩淨土是唯心之說。但若從「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直心是菩薩淨土」等說去了解,則具有很積極的實踐意義,很值得去探究學習。
  • 「古今佛門高僧大德」淨宗八祖蓮池大師:《淨土聖賢錄》
    因此我同時期望尊者您,為淨土根器的人說淨土法門,為華嚴根器的人說華嚴,大家不要互相譏誚攻擊,但是也不要相互混雜紛亂,這才是真正的流通佛法,才是五教同時宣揚,三根全部攝受,何必一定要刻舟而求劍(指因無知而用錯誤的方法,去追求想達到的目標。),彈雀而走鷂(指因小失大)呢?』蓮池大師回信曰:『華嚴具足了無量的法門。而求生淨土,也是華嚴無量法門中的一門。
  • 玄中寺是淨土宗的發源地之一,有三位高僧影響力極大
    玄中寺是淨土宗的發源地之一,淨土宗與禪宗是對中國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兩個支派。中國佛教共分八宗,而淨土宗獨尊念佛,現在在日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廣泛傳播的淨土宗其實就發源於此。玄中寺歷史上出過三位高僧,分別是北魏時期的曇鸞法師,隋未唐初的道綽法師,唐朝的善導法師。這三位法師在漢傳佛教裡都有極高的地位,也有很多佛法流傳於世。
  • 從"宗教、歷史、當代"維度看淨土宗祖庭文化的價值意蘊一一以九江...
    作者:淨興江西九江廬山東林寺是淨土宗文化發祥地。慧遠法師創立了淨土宗信仰、淨土宗文化及其祖庭文化。淨土宗祖庭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拓展型載體,也將成為關心東林寺淨土宗祖庭文化弘揚傳承問題、關心與關注佛教中國化命運的人們開始認真思考的問題,研究與破譯淨(蓮)宗佛學祖師慧遠法師與東林漢傳佛教淨土宗文化密碼,本文試從宗教、歷史、當代維度,考察廬山東林寺淨土宗祖庭文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巨大的而深刻的標本涵義和借鑑意義。
  • 淨宗法師:淨土行人應依淨土祖師
    「如此不應生而生,所以可奇」,所以這叫奇特、奇妙、不思議。「不應生而生」,有兩種「不應生」:第一,不應往生;第二,不應生大乘無上道心。依他本人的狀況——「二乘種」,他不應該往生淨土。可是不應該往生的,反而讓他往生了,這是誰的本事?彌陀願力「不可思議神力攝令生彼」,這是第一個。第二,像二乘人,他本來就不應生無上道心,為什麼?
  • 藥師佛的「琉璃淨土」與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的4點特色是什麼
    第三個特色是「政清明」。琉璃淨土政清明,治安良好,在藥師佛的琉璃淨土中出現。第四個特色是「身心康樂」。琉璃淨土的居民,身體都非常健全,生活都很快樂,不必為醫藥衛生而憂愁,尤其是與無上醫王的藥師如來在一起,不但沒有身體上的各種疾病,連心理上的貪瞋痴也沒有。人人身心康泰,完全在解脫聖道上精進用功。
  • ...當代"維度看淨土宗祖庭文化的價值意蘊一一以九江廬山東林寺為例
    作者:淨興江西九江廬山東林寺是淨土宗文化發祥地。慧遠法師創立了淨土宗信仰、淨土宗文化及其祖庭文化。淨土宗祖庭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拓展型載體,也將成為關心東林寺淨土宗祖庭文化弘揚傳承問題、關心與關注佛教中國化命運的人們開始認真思考的問題,研究與破譯淨(蓮)宗佛學祖師慧遠法師與東林漢傳佛教淨土宗文化密碼,本文試從宗教、歷史、當代維度,考察廬山東林寺淨土宗祖庭文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巨大的而深刻的標本涵義和借鑑意義。
  • 日本佛教淨土真宗本願寺派時隔37年迎來新門主
    6月6日上午,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新門主大谷光淳在京都市下京區的西本願寺內繼承法統。(共同社)【共同社6月6日電】日本佛教淨土真宗本願寺派6日在本山西本願寺(位於京都市下京區)舉行「法統繼承儀式」,時隔37年迎來新門主。全國的僧侶及門徒約八千人列席了儀式。前門主大谷光真(68歲)的長子大谷光淳(36歲)宣布就任第25代門主,他表示「將面向未來,竭盡全力把(淨土真宗的教誨中的)法意傳給世人。」據本願寺派介紹,新門主光淳生於京都市。
  • 淨土宗:為什麼要一門深入的念佛
    從極樂世界過來的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指》中如是開示:大凡修淨土人,最忌諱的是夾雜。什麼是夾雜?即是又讀經,又持咒,又做種種法會,又好說些沒要緊的禪,又要談些吉兇禍福、見神見鬼的話。這些都屬於夾雜。既夾雜,則心不專一;心不專一,則見佛往生就難了,這樣不就空費了一生的事嗎?
  • 佛教淨土有許多種,修行佛法的你,知道禪宗所說的淨土在哪裡嗎?
    網圖在佛祖的智慧之中,淨土有許多種,有人間淨土、天上淨土、極樂淨土、唯心淨土、華嚴淨土、琉璃淨土等許多種,一般都是因淨土創建者的願力所成就,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淨土宗極力宣揚的西方極樂淨土在淨土宗的經典《阿彌陀經》中告訴大眾說西方極樂淨土在「十萬億佛土以外」,距離我們有多遠呢?「十萬個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之遠的距離,在常人想來很遠,可是佛祖告訴我們,從法性而言,只要信願行三力俱足,彈指間即可通達彼處。
  • 淨土宗為何強調持阿彌陀佛名號?
    在整個淨土宗的傳承當中,最強調持名的是善導大師。有人問他說,您為什麼強調持名呢?善導大師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他說,你執持名號與佛本願相應,你念佛直接跟佛的本願相應。而他提出這個答案以後,歷代祖師沒有人敢反對,與佛本願相應。諸位!你要知道一個觀念,我們不要用聖道的思考。你要知道淨土法門是一個他力加被的法門,他不是一個自力。自力的法門,我們不要說是哪一個法門高下,因為很難講。
  • 佛教:淨土宗的修行心法,只要記住淨空法師給的這十個字就夠了
    比如那些號稱一年賺幾千萬的傳銷,利息高得驚人的「理財產品」,沒有任何要求卻幾個月就能喜提保時捷的微商,但凡一個智力正常的人都會覺得很可笑,但就怕你生出貪心出來,那就會上套,而且誰勸都沒用,邪師說法也是一樣道理,而且誘惑力更大。
  • 往生咒: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
    《往生咒》正確全名為《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顧名思義,此咒包含兩種意義與功效:「拔一切業障根本」與「得生淨土」。  2.阿彌陀佛西方淨土的經典中,原來也很少有咒語;而約於公元440年譯出的《往生咒》的出現,其實在淨土的發展史上有重大的意義,因為修行者開始使用咒語,且自只對來生利益的追尋(得生淨土),轉向也兼顧現世利益的獲得「拔一切業障根本」。
  • 淨土宗:國無惡道願透漏了什麼信息
    現在法藏菩薩已經成佛了,於是正面描述就是西方淨土沒有三惡道。我們要理解為什麼這一願會成為第一願,它傳達了什麼信息呢?從排列來看,這實在是阿彌陀佛大悲心的一個表露。法藏菩薩在五大劫考察他方世界種種形態的時候,觀察到他方世界輪迴的苦難,尤其是三惡道眾生的苦難苦不堪言。
  • 漫畫|35張高清美圖,帶你極速了解淨土宗高僧道綽大師的一生!
    12.這一次,大師來到了山西石壁玄中寺,這裡是淨土宗祖師曇鸞大師晚年住錫的道場,此時離鸞祖往生過去了69年。13.寺內有記錄鸞祖生平的碑文,大師目睹之後豁然醒悟,百感交集。鸞祖所倡導的淨土法門,不正是自己苦苦追尋的嗎?14.大師當即在鸞祖塔前自誓為弟子,從此放下聖道修行,歸心淨土,日誦佛號七萬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