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法師:淨土行人應依淨土祖師

2020-12-22 淨宗傳承

所謂「願力不思議宗」,如果依諸師的解釋,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意思,諸師是說這個人臨終發了菩提心才往生,可是善導大師、曇鸞大師的解釋都不這麼說。下面說,「而佛以本願不可思議神力攝令生彼」,往生是靠佛的神力。到極樂世界之後呢?「必當復以神力生其無上道心」,「無上道心」就是「佛道根芽」。

下面打了一個比喻,充分顯示是佛力的作用。「譬如鴆鳥入水,魚蚌鹹死」,鴆鳥有毒,毒很劇烈,一到水裡,魚和蚌都被它毒死了。「犀牛觸之,死者皆活」,犀牛角有解毒的功能,拿犀牛角在水裡一涮,死的魚、蚌都活起來了。

「鴆鳥入水」,代表這個人只求小乘果,求灰身滅智,所謂「焦芽敗種」。「魚蚌鹹死」,代表他發不起大菩提心,這個心死掉了,只是「焦芽敗種」。「犀牛觸之」,代表法藏比丘的本願,聽聞彌陀的本願力,只要一碰,只要一念佛,通通活了,都發大菩提心了。這不是魚和蚌自己的本事,它們自己能活過來嗎?都毒死了。

「如此不應生而生,所以可奇」,所以這叫奇特、奇妙、不思議。「不應生而生」,有兩種「不應生」:第一,不應往生;第二,不應生大乘無上道心。依他本人的狀況——「二乘種」,他不應該往生淨土。可是不應該往生的,反而讓他往生了,這是誰的本事?彌陀願力「不可思議神力攝令生彼」,這是第一個。第二,像二乘人,他本來就不應生無上道心,為什麼?他是以「實際為證」。可是,不應生無上道心也讓他生了,為什麼?「神力生其無上道心」。

木胎漆金阿彌陀佛坐像

所以下面說,「然五不思議中,佛法最不可思議」,「五不思議」就是眾生多少不可思議,業力不可思議,龍力不可思議,禪定力不可思議,佛力不可思議。這五種不思議當中,佛法是最不可思議的,「佛能使聲聞復生無上道心,真不可思議之至也」。

所以,我們祖師的解釋都是一脈相承的。曇鸞大師解釋聲聞能生無上道心,是佛的力量讓他發起的,不是他在娑婆世界自己發了無上道心,這叫「不可思議」。這是「不思議宗」,是願心莊嚴,是法藏比丘當初發的大願成就了這份力量。所以叫「願心莊嚴不思議宗立不立」。

按諸師的解釋,淨土宗就沒什麼意思,都輸給別人了。所以,有人說按照諸師的解釋就沒有淨土宗,而是叫「寓宗」,等於寄養在別人家裡,沒有自己獨立的門戶,靠在別人屋簷下,討一點殘羹剩飯吃。

所以,如果離開了曇鸞、道綽、善導這個系統的淨土宗理論,你必須要引用天台、華嚴、禪,這不是討別人的飯吃嗎?誰願意做要飯的?很多人學淨土宗,他就要「教依天台,行歸淨土」「教依般若,行歸淨土」「教依華嚴,行歸淨土」,像這樣的人都是自己願意去做討飯的,在別人門下討一點殘羹冷飯。這個飯我們是吃不來的,我們就專門在善導大師這裡,在我們自己的祖師,我們的祖宗,在我們家裡吃。你家裡這麼富裕,還到別人門口去討飯,你把祖上的臉、父母的臉都丟盡了。當然,他可能也忘記了他的父母是誰,因為在外面做流浪漢,漂泊的時間久了,他才到別人門口去要飯。你到別人門口要飯,別人說「你家裡有誰?」「善導、曇鸞、道綽。」「某某人,你爸是首富,你不認識啊?你幹嗎到我家來要飯?走走走……」。即使學天台,有時候還說「你學淨土宗去」。

山越阿彌陀佛(局部)

所以,很多人就是顛倒,頭腦不清楚,他自己說「我學淨土的」,好像很願意求往生,但是找不到方法,門戶不對,理論也不正確。當然,善根、福德、因緣不一樣,可能他沒有遇到善導大師的教法;或者雖然遇到了,但是被別人教歪了,不能正確地相信。

所以,我們看這番問答,這不是我們自己吹捧自己的祖師,不是這樣的,這一比較不是很清楚嗎?這也不是說諸師就差,是各主一門。善導大師主淨土這一門,學淨土宗就一定要以善導大師為標準;如果學天台,當然就以智者大師的解釋為標準。在淨土這一門,我們就以善導大師為主。

所以,也可以說諸師是故意露出一個破綻,說「你看,這麼大的功德智慧,解釋尚且有錯誤,可見淨土門太深玄難懂了,『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要等待一位大人物出現」,所以善導大師就出現了。這就是「一佛出世,千佛護持」,怎麼護持呢?就是顯示自己的不足,從而烘託、讚嘆專門弘揚這一法的。

—— 選自淨宗法師:《楷定記講記》

曇鸞、道綽、善導三祖師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相關焦點

  • 淨土宗星空多璀璨!善導大師、慧遠大師乃至其他祖師
    淨土宗十三位祖師,善導大師如同天上的恆星,其他祖師如同衛星。我們認為他們高度都差不多,其實差得很遠。如果在衛星上就知道了,衛星和恆星的高度相差太遠了,但是人在地上看起來覺得差不多。因為我們自己不清楚,就覺得這都是祖師大德,都是大法師,都差不多。甚至現在還有人因為比較信仰當代某位法師,就認為他超過善導大師,「你看,這是某某法師講的」,不知道深淺,分不清楚。
  • 這3方面,看中國「淨土宗」祖統,其師承、立祖未必直接師徒制?
    第一方面:有祖統不一定有宗的傳承,淨土宗的祖統正是一例很多淨土行者知道有「蓮宗十三祖」系譜,以為淨土宗如他宗一樣,既有祖師,自然就有宗的傳承。事實上,就中國佛教的宗派而言,有宗的傳承必然有祖師繼統(簡稱「祖統」) ,但有祖統不一定有宗的傳承,「蓮宗十三祖」的祖統正是一例。
  • 淨空法師:我為什麼直到晚年才接受淨宗法門
    我們看這個經上所教的,十法界一切眾生都是淨宗的當機者,全都能得利益,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眾生。所以經中持名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持名這個方法「普被三根」,上中下三根統統適合,統統得利益。「齊收凡聖」,凡夫行,能往生,聖人也行,也能往生,「上上根者,正好全體承當;下下根者,亦可依之得度」。
  • 如何建立淨土信仰 且看祖師法語甘露
    來世又有幾人能遇到佛法並依教奉行呢? 綜上所述,徹悟大師為我們揭示了我等六道凡夫眾生的險惡處境,真如當頭棒喝。大師勸誡淨業行人,對於生死、無常、輪迴、苦趣需要有清醒的認識,從而體察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對於劇苦極刑的五濁惡世,要生起強烈的怖畏厭離之心,更要對極樂淨土生起強烈的欣慕嚮往之心。
  • 從"宗教、歷史、當代"維度看淨土宗祖庭文化的價值意蘊一一以九江...
    淨土宗祖庭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拓展型載體,也將成為關心東林寺淨土宗祖庭文化弘揚傳承問題、關心與關注佛教中國化命運的人們開始認真思考的問題,研究與破譯淨(蓮)宗佛學祖師慧遠法師與東林漢傳佛教淨土宗文化密碼,本文試從宗教、歷史、當代維度,考察廬山東林寺淨土宗祖庭文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巨大的而深刻的標本涵義和借鑑意義。
  • ...當代"維度看淨土宗祖庭文化的價值意蘊一一以九江廬山東林寺為例
    淨土宗祖庭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拓展型載體,也將成為關心東林寺淨土宗祖庭文化弘揚傳承問題、關心與關注佛教中國化命運的人們開始認真思考的問題,研究與破譯淨(蓮)宗佛學祖師慧遠法師與東林漢傳佛教淨土宗文化密碼,本文試從宗教、歷史、當代維度,考察廬山東林寺淨土宗祖庭文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巨大的而深刻的標本涵義和借鑑意義。
  • 著書造論誹謗淨空老法師,誹謗會集本,結果得大病幾死,苦不堪言!必須懺悔呀!(圓龍法師)
    當代淨宗大德報國寺方丈昌臻老和尚講法時推崇淨空法師,讚嘆夏蓮居會集本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說:淨空法師善作如來之使弘揚淨土,人天讚嘆!韓館長是阿彌陀佛派來護法的,《無量壽經》會集本能夠弘遍全世界,是她護持的功德(淨空法師)海賢老和尚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尊稱淨土宗第十四代祖師當之無愧(淨空老法師)宏琳法師《幻住問答》全文——有關《無量壽經》會集本疑問的詳細解答慈舟老法師對《無量壽經》作了個科判,這個會集是有前人未發的深奧的道理
  • 淨空法師:信願念佛,往生淨土,是真的不是假的
    這又分兩科,第一科「請法(能感)」,第二科「說法(所應)」,這屬於總相。轉法輪,轉是啟動,法輪,用輪來代表圓滿,表這個意思。佛法是圓滿法,所謂圓滿就是包容一切,沒有一法不在佛法當中,佛法就是一切法。我們看惠能大師,他開悟的時候說,說了五句話,這開悟是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他用五句話來形容。真正是簡要詳明,很簡單扼要,也詳細、也明白,這二十個字說盡了、說透了。
  • 大安法師:大勢至菩薩,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文:大安法師經典中曾有記載,大勢至菩薩因地修行是在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他證得無生法忍,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就有一重能、所:能攝的是大勢至菩薩,所攝的是念佛行人。何為「念佛人」?具足信、願、行三資糧的持名念佛者才叫念佛人。如果你念佛只是求點人天福報,或者想下一輩子童貞出家,或者說「我要生生世世在這個娑婆世界行菩薩道成佛」等等,這些心態就不叫念佛人。念佛人一定要具足信、願、行,尤其要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 近代淨土祖師印光大師開示
    印光大師於淨土法門,可謂讚譽有加:「如來說法,求其凡聖共修,大小一致;即淺即深,下手易而成功高;至圓至頓,用力少而得效速;等覺菩薩,依之以圓成佛道;逆惡眾生,仗之以出離輪迴者,無如淨土一法之殊勝超絕也」。
  • 佛教:淨土宗的修行心法,只要記住淨空法師給的這十個字就夠了
    所以各位師兄,能夠信佛學佛乃是不知道多少世修來的福報,但一定要找到正路才行,這最好的方式當然是直接看佛經,聽佛陀本人是怎麼說的;其次就是讀過去高僧大德的註解和詮釋,但一定要找那些公認的大法師,比如各宗各派的祖師們。
  • 淨土宗:為什麼要一門深入的念佛
    念佛當一門深入念佛要達到淨念相繼,就應一門深入,《無量壽經》三輩往生皆雲「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要「一向」,即一個方向,始終指向一個目標,堅持一個法門,盡形壽地念。念佛要專精,最忌諱的是夾雜、間斷、種種法門齊修。善導大師強調專修。
  • 明辨是非~論淨土宗的弊端與誤人子弟
    看看民國印光法師撰寫的什麼?《印光法師文鈔》,《弟子規》,《太上老君感應篇》,《安士全書》,沒有一篇真正的佛教經律論中的《經藏》,《律藏》,《論藏》,嚴格來講,這些都不屬於佛教經典經續的範疇之內。反而把佛教世俗化,印光法師除了教別人念佛修學淨土宗,重來沒撰寫過真正的佛教經典經續方面的經律論三藏。
  • 莊嚴古剎 普濟有情|記五臺山金閣寺住持廣濟法師
    曾無稍懈, 特別服膺的便是近代淨宗泰鬥印光大師。廣濟法師繼承歷代淨宗祖師大德優良傳統及自己父母慈濟他人之遺德, 首即特別注重戒律之弘持。他說: 「一個正信的佛徒, 無論修習何宗。第一, 必須持戒, 第二, 必須念佛, 這兩條是最最起碼的要求, 否則, 就不知其何了。」
  • 「淨土宗」宗祖師論淨土的「生因」究竟是什麼?
    善導大師對第十八願的演繹和評價「淨土三經」及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的開宗《觀經四帖疏》說明,行者以三心為正因,念佛為正行;念佛是因,往生是果。乘佛願力,得生淨土,是釋迦和彌陀的本懷,諸佛齊證的誠實言。諸位淨土宗祖師依教立宗,亦不乖此「生因」相承下去。
  • 淨土宗:要讚嘆眾生的閃光點
    我們念佛之前唱的《贊佛偈》是宋代擇瑛法師依據《觀經》第九真身觀所作: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印祖稱譽此贊佛偈「舉正報以攝依果,言化主以包徒眾。雖只八句,淨土三經之大綱盡舉也」。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與悟開師書》)是故吾人當常薰習。
  • 淨宗法師:在一切皆空的世界裡該如何活著?
    淨宗法師答:這可能是對佛講的「一切皆空」不能完全正確地理解。如果能正確理解的話,應該怎麼活著呢?當然就像佛菩薩一樣活著了。因為這是佛講的,佛已經落實了一切皆空;像觀世音菩薩隨來就來,為什麼呢?他不受障礙。一切皆空是顯示無障礙,可是我們處處都有障礙。
  • 家是淨土,公司是道場,眾生都是菩薩
    單從修行人數來說,淨土宗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畢竟這個的門檻是最低的,理論上來說只要念過一次「南無阿彌陀佛」佛號,甚至聽過一次的師兄都可以算在內。當然了,絕大部分淨宗師兄都是在家人,這個也很正常,要能放下世俗中的一切,一心一意只求往生的出家人還是很少的,那麼對於這多達幾百萬的在家人來說,又該如何判斷自己的修為高低呢?或者咱們說的更直白一點——在家修行的淨宗師兄該如何判斷自己有幾分把握往生極樂呢?
  • 印光大師談如何學習淨土三經,特推蕅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印光大師談如何學習淨土三經,特推蕅益大師的《佛說阿彌陀經要解》關於淨土宗的佛經主要有三部即《佛說阿彌陀經》、《觀無論壽佛經》、《佛說無量壽佛經》,關於這三部經有不少註解,其中印光大師推薦的值得重視,如印光大師所說:「阿彌陀經,有澫益大師所著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