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龍樹菩薩背後為什麼是七條蛇而不是龍呢?

2021-01-09 聖空甘露

我們看到龍樹菩薩,都會發現菩薩的身後有很多蛇環繞,這七條蛇,這有什麼寓意呢?

這是來源於印度的造像風格,在印度,沒有像中國這樣頭上長角,龍的形象,所以他們歷來都是用蛇象徵龍,在印度的梵語中,龍翻譯後便是蛇。在印度神話中,龍是一種佛教的護法神,是吉祥的象徵,而七這個數字,在佛法中代表超越六道、達到圓滿解脫的意思。

另外,當時佛法隱沒,龍宮是護持、秘藏佛典的地方,龍樹菩薩曾因受大龍菩薩邀請,進入龍宮,開七寶藏,閱覽數不盡的深奧經典後證得無生法忍,建立大乘佛教,為弘揚佛法做出巨大貢獻。並且菩薩的名稱中也帶有「龍」字,可見,龍樹菩薩與護法龍族的法緣非同一般,也由此看出,龍樹菩薩有著非凡的智慧,才能得到護法神的時刻護持。

為了表達對龍樹菩薩的敬佩之心,也為了紀念龍王協助菩薩後,佛法才有如今的興盛,所以在塑造形象時,菩薩身後有這樣「龍」的形象。

在農曆七月二十四,便是龍樹菩薩聖誕,對於三寶弟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因為有菩薩的弘揚佛法,有諸位護法的護持,我們才能隨時隨地學習佛法,讓我們共同以虔誠之心祝福龍樹菩薩聖誕吉祥!

相關焦點

  • 恭迎「八宗共祖」龍樹菩薩聖誕,願菩薩之光永照世人,眾生開佛知見!
    吾等當銘記並感恩龍樹菩薩開啟大乘佛教思想的應世因緣,將佛陀的教法發揚光大,使後來人得以直驅般若大道,實證如來本懷。 頂禮龍樹菩薩! 頂禮龍樹菩薩!
  • 今天農曆七月二十四日恭迎「 八宗共主」 龍樹菩薩聖誕!
    農曆七月二十四日,乃中國佛教八宗共主,亦是天台宗高祖龍樹菩薩聖誕!「隨喜祈願」頂禮祖師龍樹大菩薩龍樹(梵文: ,Nāgārjuna),一稱為龍猛、龍勝、那伽閼剌樹那、那伽阿順那,當中那伽本是用來指代巨大的蛇,有一個頭或多個頭。Nāgārjuna,由Nāgā(那伽,意為龍,或是象)與arjuna兩個單字組成。
  • 恭迎「八宗共祖」龍樹菩薩聖誕!願眾生開佛知見、智慧如海!
    農曆七月二十四日,千部論主、八宗之祖,龍樹菩薩聖誕日龍樹菩薩是曠世難遇的慈悲菩薩是才華超群的佛學理論家是廣行悲願的佛教實踐家三好友當場被亂刀殺死,只有龍樹屏氣凝聲藏在國王背後,躲過此劫。世間的苦難與煩惱都來源於人們的欲望,他想起了接觸過的佛教,心中漸漸清朗起來,龍樹在迷途中找回了方向,參悟了苦諦,痛定過後決心皈依佛門。悔悟後的龍樹菩薩,千裡迢迢奔赴北印度尋求佛法真諦,在喜瑪拉雅山的一座佛塔邊,得到一名老比丘親傳大乘經典。 三個月後,龍樹菩薩背熟經典,並且通達經義,於是週遊各地,想要尋獲其他經典。
  • 龍樹菩薩聖誕|願得菩薩加持,增長智慧
    龍 樹 菩 薩龍樹菩薩,這位祖師的一生非常奇特。龍樹菩薩號稱大乘八宗的祖師,是古印大乘佛法的集大成者。據記載當他還是嬰兒處在襁褓的時候,聽別人讀誦《四韋陀經》,就能夠聽懂,就能夠背誦下來。等到長大了,他的智慧非常深廣,辯論時那些外道都辯不過他。
  • 「中觀學說」的開創者「龍樹菩薩」,證得「無生法忍」,願生淨土
    【南無龍樹菩薩 】龍樹菩薩是印度佛教中觀學說的開創者,吸收綜合了初期大乘佛教經典的相關理論,對佛教「性空」的觀念給以完整的論述,緣起性空思想成為大乘佛教的基礎。羅什及其弟子僧肇等人,排斥格義之迂腐,修正六家之偏失,宗主龍樹與提婆論典,闡明性空的中道,成為中國佛教各宗派的基礎,被譽為中國八宗共祖。中觀系典籍翻譯及介紹於中土者,以鳩摩羅什法師為始,以太虛大師的後人施護法師為終。
  • 《佛說阿彌陀經》龍樹菩薩 05 下 視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龍樹菩薩南天竺國人,始生於樹下,得道於龍宮,故號龍樹,佛後七百年出世,天資聰悟,在乳哺中,聞偈四方,皆達其義,弱冠馳名,獨步諸國,天文地理,世上文藝方術,無不精通。乃與親友三人議曰,世間一切吾等皆達,更以何方而自娛樂雲,色也,乃俱與術家求藥,得隱身要已,入王宮淫亂,四人同去,被王殺戮,僅得龍樹一人而回,乃悟色為一切眾苦之本,便立志出家,入山至一佛塔,遇羅漢。龍樹疑其非聖,才一心動,羅漢已知語,但求出家,何處非聖,乃懺謝出家,三月內學盡世上佛法,乃生大我慢,自立教法,龍王得知之,引入龍宮藏經閣,閱大藏經,才知佛法不可思議。
  • 這個大菩薩竟然這樣說:「每個人都是賊」
    龍樹菩薩對佛教的貢獻龍樹菩薩--又譯龍猛、龍勝,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譽為「第二代釋迦」,他發展了空性的中觀學說,是領導大乘佛教復興的偉大論師。他大約活躍於公元150年-250年之間。其中觀學說,令小乘學者大為折服,大乘學者也奉為圭臬。他的學說由鳩摩羅什翻譯、介紹到中國來,大乘空宗的思想因此得以弘揚、光大,影響深遠。
  • 持「龍樹菩薩」撰寫的「準提菩薩開咒偈」消宿業,福無量!
    龍樹菩薩的偈語說: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我今稱讚大準提,唯願慈悲垂加護。這首是龍樹菩薩親自撰寫的偈語,也叫做「準提菩薩開咒偈」。 這首龍樹菩薩撰寫的開咒偈語,光念的加持力就已經很大了。 為什麼念咒之前要念這首偈語? 因為這是用來祈請準提菩薩降臨壇場,加持指導修行人。 誠心念這首偈語,準提菩薩及其各部護法聖眾,就會立刻受請降臨了。「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
  • 龍樹菩薩教化小偷的故事
    當龍樹到皇宮託缽乞食時,王后對他說:「你要先答應我一件事。」龍樹問:「我全身光溜溜,只有一個缽,你想要什麼?」王后答:「我只要一個缽,就這樣。」龍樹說:「可以,請拿去。」王后說:「還沒完,我會拿東西跟你換,請接受我供養的缽。」龍樹說:「沒問題,什麼樣的缽都行。」他完全沒發現王后準備了一隻價值不菲的鑽石金缽送給他。
  • 白露、地藏王菩薩節日、教師節、大日如來節日、龍樹菩薩聖誕
    殊 勝 日 9月7日 白露 9月8日 地藏王菩薩節日 9月10日 教師節、大日如來節日 9月11日 龍樹菩薩聖誕 9月7日
  • 佛教:唐密的始祖是大日如來,大日如來的上師又是誰?
    佛教發源於印度,自傳入中國以來,經過歷史的演進,中國佛教至唐朝時已分為成實、俱舍、禪、律、天台、華嚴、法相、法性、淨土、密等十宗。我們現在將其時之密宗稱為唐密,由《大日經》和《金剛頂經》考,其大致的傳承是這樣的:密教始祖大日如來通常我們也稱為毗盧遮那佛,他傳法給金剛薩埵也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又傳法給龍樹菩薩,龍樹傳法給其弟子龍智,龍智又傳法給善無畏與金剛智。
  • 龍樹大師的中觀般若智慧:八不緣起、實相涅槃、不二法門
    古印度的聖僧龍樹大師,號智源光如來,他般若智慧的大成就,令佛教各派大德無不讚嘆,美稱其為「徹見甚深義之聖者龍樹菩薩」,他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譽為「第二代釋迦。」龍樹大師是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創始人,為般若空宗的代表性人物,著有大量的大乘論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等。
  • 敦煌出土文物|西夏文《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西夏文《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為1989年北區B159窟考古發現文物,編號為B159:26。文書殘寬9.3釐米、高30釐米。殘存一頁3行,上下雙邊框。紙較厚,為纖維交織均勻的黃麻紙。現存為西夏文《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經文末頁,經末有兩行墨色淺淡的漢文壓捺印記:僧祿廣福大師管主八施大藏經於沙州文殊舍利塔寺永遠流通供養第三行西夏文為經名,為「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言三」。「言」是佛經函號,「三」是漢字,當為卷頁標碼。
  • 龍和虎在佛教中有什麼意義?
    佛教中有好多與動物有關的典故,動物常常與諸佛菩薩有往事因緣,而且也常被用來比喻佛陀的妙相莊嚴,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佛教中的龍和虎。龍在佛經中是經常出現的動物,為守護佛法的八部眾之一。西方世界認為龍是傳說中的一種怪物,通常被想像成一隻巨大的蜥蜴,長著蝙蝠的翅膀、身披麟片、能噴火;也有人把它想像成一條蛇,有帶刺的尾巴。 在希臘語中,龍原來是指任何一種大蛇。 在中東,蛇或龍都蔽看作致人死命的邪惡象徵, 例如埃及的阿佩皮神,就是冥界的一條大蛇。龍更是中國神話中多數是表示正義和尊貴。傳說龍能隱能顯,春分時登天,秋分 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後成為皇權的象徵。
  • 與佛有緣之人必備的全年重要佛教節日大全,值得收藏|菩薩|釋迦牟尼...
    2020-11-21 11:58:59 來源: 小佳的生活 舉報   佛教節日是佛菩薩出生
  • 【佛子必備】2021年佛教節日一覽表,值得收藏!|菩薩|釋迦牟尼佛|觀...
    佛教有非常多的節日,是我們佛弟子必須銘記的,即便做不到每日供燈禮佛,至少要在佛教的節日和十齋日,這些重要的日子,來敬拜佛菩薩,在佛前燃燈供養。  其中以農曆四月初八的佛誕日、七月十五佛歡喜日、臘月初八佛成道日為佛門當中最為重要的三個佛教節日。
  • 龍樹菩薩從梵文10萬偈〈準提修持法〉中精選出適宜人間的口訣部!
    準提法門,因其異常殊勝,是以代代秘密相傳;直到公元150年出生的龍樹菩薩的大力宏揚,準提法門才公開面世,大宏於天下。龍樹菩薩曾在印度南天竺的黑峰山鐵塔中,接受大日如來和金剛總持的無上大灌頂、口傳、教授,並在該鐵塔取出無數密續(經典)。
  • 佛教密宗的起源:普賢菩薩就是密教最初的祖師「金剛薩埵」(黃念祖大德)
    「萬行莊嚴,化身金剛薩埵,永為密教初祖」普賢菩薩是萬行莊嚴,他的化身為什麼呢?就是密教最初的祖師「金剛薩埵」。「永為密教初祖」於將來世界,於各種世界,於各種劫中,永遠是密教的最初的祖。佛教分「十宗」,他是八宗的祖師,這是最奇特的一位大菩薩。少年的時候,因為會隱身術,於是他和一些邪友跑到皇宮去,弄得很多宮女懷了孕。宮內猜測,可能空中有真人來了,懷有邪術,於是到了晚上,把宮門緊閉,派許多力士拿刀砍,結果是都被殺了,就剩龍樹,因為他藏在國王身背後,因為那刀要離國王遠一點,所以砍不著他,國王走哪他緊跟哪,不敢出大氣。好多人都死了,再也砍不著人了,宮門才開了,龍樹才偷偷跑了出來。
  • 佛教中,四相是什麼?為何說還有四相的人,並非菩薩呢?
    在佛教之中,有一個概念非常重要,為什麼說它這麼重要呢?因為它是判斷修行之人是否有所成就的標準。這個概念就是四相,即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共四相。那麼,如何理解這四相呢?佛教認為,人因常有四相,也就是有了分別心,因此,是凡夫,不是菩薩。但四相當中,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是我相,因為我相是後面三相的來源,沒有了我相,也就是沒有了人相眾生相壽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