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菩薩竟然這樣說:「每個人都是賊」

2021-01-09 尚思修善學佛

龍樹菩薩對佛教的貢獻

龍樹菩薩--又譯龍猛、龍勝,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譽為「第二代釋迦」,他發展了空性的中觀學說,是領導大乘佛教復興的偉大論師。

他大約活躍於公元150年-250年之間。其中觀學說,令小乘學者大為折服,大乘學者也奉為圭臬。他的學說由鳩摩羅什翻譯、介紹到中國來,大乘空宗的思想因此得以弘揚、光大,影響深遠。

無論什麼心性,只要能度化就是佛

中國大乘八宗,都一致尊龍樹菩薩為共同的祖師

大乘佛教認為:龍樹菩薩是大乘佛教史上第一位偉大論師,傳說壽高一百五十歲,也有說二百歲的。他著有大量的大乘論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等。

《中論》闡發緣起性空的深義;《大智度論》採取中道立場來彰顯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論》則以深遠的見解來宣揚菩薩之大行。

龍樹菩薩的形象

我們看到龍樹菩薩的造像,都會發現菩薩的身後有很多的蛇環繞,這七條蛇有什麼寓意呢?

這是來源於印度僧人造像風格,在印度,沒有中國這樣龍的形象,所以他們歷來都是用蛇象徵龍。在梵語中,龍翻譯後便是蛇。

印度神話中龍是佛教的一種護法神,是吉祥的象徵,而七這個數字,在佛法中代表超越六道,達到圓滿解脫的意思。

心清淨,賊性亦是佛性

我們都是賊的故事

偉大的聖者龍樹菩薩,曾經全身赤裸的生活,僅有的家當就是一隻缽,但他有無與倫比的才智,地位崇高的帝王、王妃及顯赫的哲學家都是他的學生。

有位王后非常崇拜於他,當龍樹菩薩到該國時,王后特地打造了一隻鑲有鑽石的金缽。當龍樹到皇宮託缽時,王后對他說:「你要先答應我一件事。」

龍樹菩薩說:「我全身光溜溜,只有一個缽,你想要什麼?」

王后說:「我只要一個缽,就這樣。」

他說:「可以,請拿去。」

王后說:「我會給你換,請接受我的缽。」

他說:「沒問題,什麼樣的缽都可以。」

就這樣,他接受了王后的金缽。

佛法具有平等心性,

隨後,他在回自己駐足的破廟路上,有個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他見到--有個全身赤裸又極為莊嚴、優美的人,帶著一隻金光閃閃的缽。

這個賊想:「這個缽和這個這個赤裸身體的人有什麼關係?他有這麼漂亮又價值不菲的金缽,他能保持多久?總會有人拿走的,我又何嘗不可呢?」

於是,他尾隨著龍樹,龍樹進屋裡去。那是間只剩牆壁、沒有屋頂的寮房,整間廟都傾頹了,牆上有一扇窗。那名賊就躲在窗外 ,他知道佛教的和尚每天只吃一餐,於是想:「等他吃飽休息後就能下手了,這個時候最恰當 ,而且這破廟荒廢了幾十年了,沒一個人影。」

這個金缽其實就是眾生的「貪」性

龍樹吃飽飯後,便將缽往所在的窗外一扔,那賊簡直不敢相信,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他想:「怎麼有這種人?這麼珍貴的缽給扔了,好像那是個毫無價值的缽,而且剛好就丟在我面前。」

於是他起身去問龍樹:「我可以進去問你嗎?」

龍樹說:「為了讓你進來,我只好把缽往外扔!進來吧!那個缽是你的,別擔心,是我給你的,所以你不算小偷,那是給你的禮物。我一無所有,只有這個缽,我知道無法保持它太久,因為我必須睡覺,所以有人會拿走。你已經不嫌麻煩,跟了我這麼久,我早就知道了。這麼熱的天,請別拒絕我的禮物,收下吧!」

舍,才成就自己的清淨心

那賊說:「你真是怪人,你不曉得這個缽很珍貴嗎?」

龍樹說:「自從領悟自性之後,什麼東西都一文不值了。」

那賊望著龍樹說:「那請你送我更棒的禮物,如何領悟連金缽都無法比擬的自性。」

龍樹說:「很簡單!」但那賊說:「我是個有名的賊。」mb

龍樹說:「誰不是呢?別理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每個人都是賊,因為人人都是光溜溜的出生,然後從別人那裡獲得各種東西,每個人都是賊,所以別擔心。因此我才全身赤裸地生活。不管你做什麼都沒問題,做好就是了,只要記住:偷東西時要保LPs覺知、警覺、觀照;如果喪失觀照,那就別偷。只有這個簡單的原則。」看看龍樹菩薩多厲害,無時無刻不在修行,把人生說成是偷,想想不無道理。

一切都是在修行

那賊說:「這太容易了,以後還能見到你嗎?」

龍樹說:「我會待在這裡兩周,這個期間你都可以過來,不過要先去嘗試我告訴你的。」

那賊這麼嘗試了兩周,他發現那是世上最難的事,甚至當他在皇宮行竊,打開整柜子的金銀財寶亦然--反之,若想偷走東西,他就會失去覺知。

不過他遵守承諾,所以什麼也沒偷--那太難了,當他有覺知時,他偷竊的欲望就會消失。最後他兩手空空去找龍樹,說:「我的生活全部被你攪亂了,現在我無法偷任何東西。」

龍樹說:「問題在你不在我,你若想重操舊業,那就把覺知全忘了。」

覺知是那麼的安詳

那賊說:「不過那些覺知的片刻很寶貴,我這輩子沒那麼自在、安詳、寧靜、喜樂--整個王國的財寶也比不上。現在我知道你所謂『領悟自性之後,其餘都一文不值』的意思了,我已經無法停止覺知的練習。我已經嘗過些許甘露的滋味,想必你一定無時無刻浸入在這種甘露中。你能收我為門徒,讓我追隨你嗎?」

龍樹說:「我確實無時無刻處在覺知中,當初你尾隨我時,我就已經點化你為門徒了。那時你想偷那個金缽,但我想的是該怎麼把你偷來,咱們的勾當竟然不謀而合!」

龍樹菩薩被稱為十四祖,他的傳法偈這樣說:

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

於法心不證,無嗔亦無喜。

大菩薩的心境是無處、無時不在世間人身上,能有智慧化一切眾生,包括我們這些「賊」。

相關焦點

  • 這個咒語竟然是觀音菩薩,傳給如來佛祖的,沒想到威力這麼大!
    在不少人印象中,觀音菩薩是如來佛祖的座下弟子,但其實,觀音菩薩成佛的日期要比如來早很多。這點連如來自己都說過,他稱觀音早在無量劫時就已經成佛,號正法明如來。但是,為了普度眾生,觀音菩薩倒駕慈航,降階為菩薩,甘願受如來驅使。
  • 佛教人物第六:地藏王菩薩——和我們這個世界最有緣的大菩薩
    其實地藏王菩薩乃是和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緣分最深的一位大菩薩,而且人如其名,他非常的「接地氣」,從世間法開始教導我們,如果對他了解不夠甚至根本不知道的話,其實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錯過無數善緣。菩薩,哪怕仍然還處於三賢位的菩薩,也都是發過度化一切眾生的大願的,而他們的修行之路也註定不能只專注於自我解脫,必須要度周圍的人,否則就和他們的發心相違背,也就不能稱之為「菩薩」這個偉大的名號了。所以一切菩薩都是「有情」的,都以度眾生為修行目標,那麼為何又說地藏王菩薩和我們最有緣呢?
  • 《黑神話:悟空》模型曝光,天兵天將帥氣逼人,這個妖怪居然是菩薩?
    第一個模型就是大家在開頭看到的大頭妖怪,這個妖怪名字是「眼見喜」,在原著中有「眼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六賊,也就是電視劇中孫悟空一開始擊殺的幾個強盜,
  • 智慧法語:人死後將經歷什麼?地藏菩薩這樣說
    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地藏經》 【經文解釋】這位大辯長者就「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大士!是南閻浮提眾生」,「命終之後」:這個人死了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他家裡的人為他做種種的功德。「乃至設齋」:乃至於設齋,設齋就是供養三寶。「造眾善因」:造一切善的種子。
  • 「菩薩保佑」!我們說的菩薩是誰?菩薩怎樣保佑我們?(原創)
    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信奉者,是獲得了大智慧的人。只要我們願意,菩薩確實能保佑我們!講到菩薩,就要談到佛教文化,談到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佛。佛教文化,可以說深入到了中國人的骨髓。在我們很多人的生活裡多少都浸潤了一些佛教文化。
  • 龍王菩薩這樣說……
    無論這個事有沒有,是否真實都不太重要,我們入鄉隨俗。圖個吉利,圖個喜慶,把這個文化傳承下去,不是壞事。今天也有很多地方,在給福德正神土地老爺過生日。當然不是每個土地都是今天生日,每個地方都會有很多土地。中國之大,世界之大,土地神也不計其數。當然如果都選擇在這天去祭拜土地,好不好啊?好啊!我們何必去追究他到底是不是農曆二月初二生日呢?
  • 觀世音菩薩,空觀安住心智體性,起妙用觀照
    公案裡記載,有一個比丘尼看到一隊強盜來了,自己蹲到樹邊就是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結果那一夥強人看都沒有看她就走了。還有一位商人帶了一車貨,前面有土匪攔路搶劫,要想車子掉頭也來不及了。這時車上有一個人說:來,我幫你趕車。
  • 佛法開示:不違因果,觀世音菩薩在世間,真修行人常有這樣感應
    而諸佛菩薩對於眾生的護佑,這是不違因果的。首先我們要懂得這裡面的真義。我們都知道觀世音菩薩,在心經中言「觀自在」。這個觀可不是說耳朵聽,眼睛看,這是流於淺表的文字相偏見。我們都知道眾生六根短淺,地上的螞蟻難看清,耳朵隔牆難聞聲。行走百米喘不停,行住坐臥久不立。所以說若以六根為見,這無法自在解脫,更何況觀這個世間之音。
  • 「老而不死是為賊」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誤解了
    「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真的是孔子說的嗎?答:的確是孔子他老人家所說,但這句話被世人所誤解,斷章取義了。這句話是有具體語境的,並非是孔夫子在「口吐芬芳"。原壤指了指旁邊,孔子才發現那塊髒得不像樣的一塊箱子竟然就是棺槨,孔子覺得這樣非常不妥,親自動手帶著弟子幫原壤清洗棺槨。起初原壤只是在一旁觀望,過了一會兒,原壤突然站了起來,拍著棺槨說:好久沒有唱一首悲傷的歌了!
  • 佛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不可思議功德之事
    還有地藏:假如未來世中,所有的國王和婆羅門等等的人,能做這樣的布施,所獲得的福報是無量無邊的。再能回向法界一切眾生,不管有多少,一定會成佛的,何況是帝釋天大梵天王轉輪聖王的果報。所以說地藏菩薩,普遍勸導一切眾生應當這樣學習。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毛髮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
  • 孔子說「老而不死、是為賊」,為何是「賊」?是對老人的偏見嗎?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因為每個字都有豐富的含義,所以相差一字,往往就會謬之千裡。這也是許多國外朋友學習中國漢字時最苦惱的地方。孔子,作為聖賢之師。其一言一行,被編撰為《論語》傳至今天,乃是真正的聖賢書。不過,隨著「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越來越少,讀得也越來越囫圇吞棗,對書中的諸多句子也開始斷章取義。
  • 龍樹菩薩教化小偷的故事
    他想:「這個缽和這個裸男有何關係?他能保有金缽多久?總有人會拿走的,我又何嘗不可?」於是他一路尾隨著龍樹。龍樹走進破廟,那是間只剩牆壁、沒有屋頂的寮房,整間廟都傾頹了。牆邊有一扇窗,那個賊就躲在窗外。他知道佛教的僧人每天只吃一餐,於是想:「等他吃飽後小睡時,就能下手了,這個時候最恰當,這破廟周圍也沒半個人影。」龍樹吃飽了飯,隨手把缽扔到賊所在的窗外。
  • 觀音竟然被人當面叫膿包菩薩,究竟是何妖怪敢這麼大膽?
    觀音竟然被人當面叫膿包菩薩,究竟是何妖怪敢這麼大膽?(六石映像第753期)曾幾何時,六石回憶小時候,白天看86版西遊記,晚上看曹榮演的西遊記後傳。這兩部劇給了六石一個假象,六石一度認為,除了如來外,誰都打不過孫悟空。什麼玉帝、老君、如來、觀音、鎮元子根本不在話下。
  • 拜了那麼多菩薩,你知道哪個地方的菩薩最靈嗎?
    我們經常會聽人說南海的觀音菩薩最靈,或者是五臺山的文殊菩薩最靈,還有很多人千裡迢迢只為尋訪名山名寺,見到那個自己認為最靈的菩薩去拜,有這樣想法的人很多。學佛人要知道,我們遇到的菩薩或者佛,並不是佛菩薩本身,而是一尊雕像而已,相信多數人在寺院裡遇到的菩薩都只是菩薩像,並不是菩薩本人。
  • 為什麼有人說佩戴佛菩薩掛飾不好,真的不好嗎?
    現代佛教,很多人傳播的內容,許多都成為迷信的東西。金剛經上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拿戴佛菩薩配飾來說,如果這樣著相,又如何能夠理解領悟《心經》說的心無掛礙呢?道階法師打造徽章,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試問,過去沒有汽車飛機,難道就不能乘坐了?
  • 南無虛空藏菩薩,是施財大菩薩,猶如大財神
    佛門中眾多菩薩中,你是否知道一尊,虛空藏菩薩,又被稱做虛空孕菩薩,此菩薩具足福德、智慧無量無邊,如虛空般廣大遼闊,故稱之為虛空藏菩薩。此菩薩有無量寶藏,令所有眾生願望滿足,又被人稱作財寶的本尊,密號為如意金剛、富貴金剛、無盡金剛。虛空藏菩薩,蘊含所有功德如虛空,故名虛空藏。
  • 龍樹菩薩聖誕|願得菩薩加持,增長智慧
    龍 樹 菩 薩龍樹菩薩,這位祖師的一生非常奇特。龍樹菩薩號稱大乘八宗的祖師,是古印大乘佛法的集大成者。據記載當他還是嬰兒處在襁褓的時候,聽別人讀誦《四韋陀經》,就能夠聽懂,就能夠背誦下來。等到長大了,他的智慧非常深廣,辯論時那些外道都辯不過他。
  • 在佛滅度之後,若有人能講說這部經,他們都是大菩薩所示現的|...
    在佛滅度之後,若有人能講說這部經,他們都是大菩薩所示現17:21來自宣化上人全集▲ 點擊收聽音頻妙法蓮華經淺釋 336法師品第十◎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藥王!你應該知道這些人,他們在過去生中已經曾供養過十萬億的諸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人間:他們在所有佛那個地方,能成就他們所發的這種大願;這些法師因為愍念眾生的緣故,所以又生到人間來;本來他都是大菩薩來的。藥王!若有人問,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
  • 地藏菩薩《十輪經》白話大意十
    >佛又說,善男子,這位地藏菩薩,成就了像這樣不可思議的一切功德,這位大菩薩潛伏蘊藏著一切微妙的功德,有一切能得到真正解脫的珍寶,是一切菩薩的明淨眼目,好像商隊的首領一樣能帶領人趨向涅槃,乃至於不假造作、任運自然的度脫一切眾生。
  • 哪裡的「菩薩」靈?經常有人這樣問,今天就回答你
    正因如此,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普陀山的菩薩才靈,別的地方不靈,總之事眾說紛紜。對於這個問題,民國時期,有人寫信還問過印光法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印光法師的回答。印光大師回復時指出,觀世音菩薩遍十方法界,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示現的道場,其用意的是讓眾生的心有所歸屬。觀音菩薩,如皓月當空,能影現萬水,普陀山只是菩薩示現的道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