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空觀安住心智體性,起妙用觀照

2020-12-16 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公案裡記載,有一個比丘尼看到一隊強盜來了,自己蹲到樹邊就是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結果那一夥強人看都沒有看她就走了。還有一位商人帶了一車貨,前面有土匪攔路搶劫,要想車子掉頭也來不及了。這時車上有一個人說:來,我幫你趕車。後來過了那個地方以後,問他你是什麼人啊?他說叫阿逝孕,猛然想起大悲咒上是不是有阿逝孕啊?所以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能得到護法神明的感應幫助。那在這個時候,能給對方造成一種心電幹擾,怨賊當時生不起惡念來。

這是講這個惡報之難,通於欲界,這些具體的外來的賊難、鬼難這是惡報。那麼這惡怨之難呢?遍於三界。惡怨就是比喻我們種種的心魔煩惱,在《楞嚴經》把六根說為「內賊」,六塵說為「外賊」,六種意識心說為什麼賊啊?「賊媒」。這三種賊一直在傷害我們的法身慧命,我們卻不自知,迷於其中,這是最可怕的。明火執仗的強賊我們能感應到,那麼煩惱賊呢?一直通到等覺菩薩、九法界。等覺菩薩都還有生相無明沒有破,這也是煩惱賊。

聽聞《法華經》《楞嚴經》,並不是說一次兩次就行了。聽一次就堅固一次,見道位的境界千差萬別。少則阿羅漢,多則地上菩薩、等覺菩薩乃至像龍女那樣直接圓滿究竟。聽經聞法就有這樣的功德,這是圓頓大法的特種修法,是「全性起修」。

我們在見道位明白了一切萬法皆由我一念所變現,當下就是「見無數佛」。在圓頓大法,「見道」即是「證道」。

一心三觀中的空觀是無上法則。楞嚴經這樣描述:「靜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還照世界眾生),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摩登伽(親眷)在夢,誰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空觀安住心智體性,起妙用觀照,內脫身心、外遺世界,內外平等寂然不動,身心塵界一空,覺智與一切融為一心,喪失時空心念,一切世界合為一界,凡有眾生起心動念,即從自己內心中顯現,所以凡起一念、起千百億念,無不了智。

此為空觀機制。

相關焦點

  • 佛法開示:不違因果,觀世音菩薩在世間,真修行人常有這樣感應
    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就開示我們,世間眾生若遇危急時刻,若至心皈依,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皆得解脫。據倓虛大師自傳中記載,在某個時期,倓虛大師的徒侄清淨師和幾個道士被壞人抓住,在危機時刻,清淨師至心默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壞人武器盡失靈。以此得免災禍。佛說世間一切緣起緣滅,皆因果相續。
  • 「救苦觀世音,無憂觀自在」農曆六月十九,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菩薩在因地與廣大的念佛人一樣,也是念佛成佛。追溯本源,自度度他全依彌陀的本願威神力加持。成佛之因是乘佛願力往生到極樂世界,成佛之後更是乘本願輪助佛弘化。一切不離佛力的加持。有《法事贊》證言:「一切時中助佛化,分身六道起慈心」。
  • 你把觀世音菩薩趕跑了嗎?
    她卻說:「那畫的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為什麼是漁夫的樣子?」「你只看到了漁夫把魚放在魚簍裡,其實他正是去放生的!」再回頭看看這幅畫,竟覺得此畫妙極。往往我只看到表象的一面,就急於下判斷,卻不知,見到觀世音菩薩,也已經當面錯過。
  • 聞觀世音菩薩的「五觀」,佛弟子如何下功夫思維和修習?
    很多佛弟子都問,觀世音菩薩這麼慈悲,「能滅諸有苦」;《普門品》又說,「能為作依怙」,讓我們有信心依靠菩薩。那麼有什麼切實的途徑,可以讓我們向觀音菩薩學習修行呢?方法其實有很多。其中一種,是思惟和修學「五觀」。可以說,這是觀世音菩薩遊化人間的修行力。
  • 淺談觀世音菩薩(附:三十三觀音聖像)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在民間影響極高,極為深遠。在很多作品中,觀音的影響是超越玉皇大帝的,在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西遊記》中,觀世音大慈大悲法力無邊,但是玉皇大帝卻是坐在凌霄寶殿上被孫悟空趕到桌子底下的那一位,二者對比顯而易見。我們皆知觀音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卻又幾人真正了解這尊菩薩呢?
  • 農曆二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聖誕日
    對於觀世音菩薩,已經無須用過多文字介紹。漢傳佛教男相觀世音菩薩《佛教文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做過一次全國範圍的問卷調查。內容是「你所知道的佛教人物」。在這次調查中,觀世音菩薩居第二位。居第一位的是佛陀釋迦牟尼。
  • 修行的根本法門,就是要安住當下
    修行最根本的法門,就是要安住當下。南懷瑾先生講《金剛經》一開始就提到「善護念」三個字,其意義簡單地說,就是要我們妥善地照顧我們自己的念頭,而這個念頭無他,就是我們的「當下」一念。故「善護念」實際上已包含了所有的修行方法,至於如何去妥善地照顧「當下」的一念,方法上也許各異,但卻是殊途同歸。【憨山大師】如今做工夫,先要剷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
  • 【視頻】解密《觀世音》,明白「觀世音」,當下得自在!
    他就不懂得佛法的妙用,更不懂得觀世音菩薩法門的六根通用。如果我不講「觀世音」,叫「觀世色」,行不行?我叫「觀世香、觀世味、觀世觸」,行不行?或叫「耳聞色、耳聞香、耳嘗味」,行不行?這麼一講,那些外道更加暴跳如雷了:講的這是人話嗎?回答:我講的是佛話。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先來解釋「觀」字。這個繁體字,前面是「雚」,後面是「見」,「雚見」。
  • 觀世音菩薩故事:六字大明咒的來歷
    六字大明咒(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大悲精神,是大乘佛教的根本。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早在無量劫前就已經成佛,號正法明如來,但以無盡悲心憐憫眾生,故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也是一生補處法身大士,輔助阿彌陀佛專門接引專修淨土法門的人命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大劫之後,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將入涅槃,觀世音菩薩繼承其佛位,佛號「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
  • 觀世音菩薩畫作並釋文
    著名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之「普門」,意思是觀世音菩薩大道無礙,普遍隨順一切眾生,按照各自不同的根性進行教化,令眾生得到啟發,而並不單獨另外立一個法門。比如世間人的病有千萬種,治病的藥也就有千萬種。次夜夢向人曰:「僕於漢末居此,已數百年,性剛直,多所不堪,君誠淨行好人,特相容耳。」遂絕。【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擊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事證──法苑珠林:晉竇傳,河內人,永和中,為高昌步卒呂護俘執之。同伴七人,共系獄,克日將殺。僧支道山,時在護營中,與傳相識。聞其被禁,往候之。
  • 觀世音菩薩功德略集
    簡介:觀音菩薩,或稱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是大乘八大菩薩之一,在中國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說法,可見在中國影響力之大據《妙法蓮華經文句》卷2記載:「觀世音」者,天竺雲 婆婁吉底稅。根據《觀世音菩薩授記經》經典的記載在阿彌陀佛正法滅後,觀音菩薩會顯現成佛叫做普光功德山王如來誓願:據《法華義疏》卷12〈25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記載:《弘猛海慧經》云:昔此閻浮提有王名善首,有五百子,第一子名善光,值空王觀音佛發十大願:初願得一切法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每天念一遍,專治「業障」
    菩薩讀大悲咒,讀普門品念菩薩名號三位一體的相結合,普門品原來是法華經中的一品,傳說在一千七百多年,有個國王生病了,全國的御醫都沒有辦法。普門品主要宣說觀世音菩薩的普門示現,詳說了觀世音菩薩之化導: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普現三十三種應化身,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事跡。佛菩薩神通自在,示現種種身,開無量法門,使眾生得證圓通。
  • 「千手千眼」造型,不一定就是觀世音菩薩
    具足一千隻手臂的觀世音菩薩造像提到「千手千眼」,大家自然會想到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誠然,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示現化身最多的菩薩之一,在顯密二宗裡,都有千手千眼的造型。準提菩薩寂靜相的菩薩,面部表情慈悲祥和,所以區分菩薩主要是通過手印和所持法器。
  • 佛教:大悲咒的來歷,竟和觀世音菩薩有關,對我們有什麼功德利益
    佛教:大悲咒的來歷,竟和觀世音菩薩有關,對我們有什麼功德利益。《大悲咒》的來歷,據經典記載: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劫前,於千光王靜住如來處首次聽聞大悲咒。並受命以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當時的觀世音菩薩位居初地,一聞此咒則超越八地。
  • 拜「觀世音菩薩」,牢記這3點,令你功德更圓滿!
    我們一般最常見到的觀音菩薩寶像是左手持淨瓶,右手持柳枝以灑甘露到人間,其實觀音菩薩有三十二化身,信眾凡逢苦難,若能一心祈求,菩薩隨即觀其音聲,應緣示現救助。另外,我們在寺院裡也會看到千手觀音寶像,菩薩的千隻手、千隻眼,看破世界一切善惡美醜,救助無量無邊受苦眾生。
  • 佛教:觀世音菩薩,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
    觀世音菩薩在佛教是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之菩薩。觀世音菩薩單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眾生的聲音」的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楊柳淨瓶,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世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他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
  • 觀世音菩薩顯靈了!史書上記載的真實事件,誦《普門品》得解脫
    觀音信仰深入人心觀音信仰歷史已經很久了,觀世音菩薩在中國深入人心,同時在民間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而史書上記載了一個真實的「觀世音菩薩顯靈」,救苦救難的故事,應該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生死存亡之際,篤信佛教的徐義忽然想到了觀世音菩薩,於是開始背誦《觀世音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一直到半夜,埋住徐義雙腳的土突然送開了,而且手上的枷鎖竟也脫落!徐義作為重要的戰俘,在西燕重重禁閉中,如同有人引導一般,最終安全脫身。脫離困境後,徐義投奔東晉將領楊佺期,楊佺期任命他為洛陽令。
  • 觀世音菩薩可以變現多少身份,位階菩薩,為何要現佛身說法呢?
    三十三身遊化方便悲心廣大的觀世音菩薩如何用身、口、意,這三方面來度化眾生?〈普門品〉中,無盡意菩薩向佛陀請教這個問題:「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陀以觀世音菩薩隨緣變現三十三身,說明觀世音菩薩的方便遊化。智者大師將這三十三身分為八類:佛陀回答:「善男子!(一、聖身:3 身)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闢支佛身得度者,即現闢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 為何「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的名氣比「觀世音菩薩」小那麼多?
    「觀世音菩薩」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就是我們民間常說的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觀音」,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但是同為「救苦救難」的尊神,民間知道「觀世音菩薩」的人那麼多,知道「太乙救苦天尊」的那麼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