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老而不死、是為賊」,為何是「賊」?是對老人的偏見嗎?

2020-12-09 葉三說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因為每個字都有豐富的含義,所以相差一字,往往就會謬之千裡。這也是許多國外朋友學習中國漢字時最苦惱的地方。

孔子,作為聖賢之師。其一言一行,被編撰為《論語》傳至今天,乃是真正的聖賢書。不過,隨著「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越來越少,讀得也越來越囫圇吞棗,對書中的諸多句子也開始斷章取義。

子曰:「老而不死,是為賊」,為何是「賊」?是對老人的偏見嗎?單看這句話,似乎牽扯到了「老人」這個群體。

後世之人多說「老而不死是賊」,兩者斷句不同,那麼意義又差了多少?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老而不死是賊」的深層含義。

老而不死,是為賊

該句出自《論語》,是孔子訓誡一位老人時所用的言語。這位老人名叫原壤,是孔子的髮小,孔子對自己的這位發小一直很照顧。

原壤母親去世時,孔子特地過去幫忙清洗棺木。卻沒想到理應最悲痛的原壤,卻在敲著棺木唱著歌,說那「狸首之斑然,執女手之卷然…」,大概相當於土味情歌。

孔子聽後,念其是老朋友,相識多年便沒有發火,而是當場離去。之後,孔子開始從事教學工作,卻沒想原壤又來見孔子,二人見面時,原壤叉開雙腿坐在地上,這可把孔子氣壞了。

孔子憤怒斥責道:「幼而不孫(遜)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意思是:小時候不懂得長幼有序、尊重兄弟愛護長輩。長大之後,也沒有任何成就,一輩子庸庸碌碌,如今到老了卻還沒死,簡直就是個禍害!

事實上,這樣的老人很多,或者說這樣的人生很多。一代家風的形成,需要家族幾代人的努力和傳承。

小時候不懂得兄恭弟親,不知道敬畏,長大後自然難以與人相處,甚至連家裡的親戚都沒辦法與之好好相處。

臨到老年,寄希望於自己的子孫後代。做事、做人不講規矩、無理蠻橫、倚老賣老,只會給後代子孫添麻煩。

人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可若是原壤這樣的老人,一事無成,還不注重生活品質、更不懂禮貌,難與家人和諧相處,造成子女家庭生活不睦。對於子女來說,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老而不死是賊

「老而不死」,又稱「老不死」,是對老人不敬的稱呼。單從年齡上說,「老而不死」是好事,總好過成為一捧黃土要強。誰還不曾年輕過,大概無論是誰,都沒有想過自己晚年的情形。

賊,有很多種。如偷取錢財的普通賊,偷人芳心的偷心賊,偷取天地間冥冥氣運的偷天賊等。「老而不死是賊」,大致可分為三種賊。

第一種,偷取天地歲月、瞞天過海。過去人過五十歲後,便不能向他人提及自己的年齡,如果非要提及,一定要報小些,生怕老天爺知道,隨便降下個徵兆,便要奪人性命。

有的老人就經常自嘲自己「老而不死是賊」,人大多是怕死的,生死間有大恐怖,雖然人生天地間,總有生老病死,大多數人都已接受這一自然定律。但是,如果能將至親滯留在身邊,又有誰不願意呢?

向老天爺借命,當然是不切實際的,主要是為了圖一個心理安慰,要更有勇氣的活下吧。晚年,並不是人等死的階段,也可以是新興之地。

第二種,精明能幹、經驗豐富。說一個人非常精明,做事會精打細算,就說這個人「賊精賊精的」。

倘若家裡的小孩日常跟爺爺奶奶在一起過,時間一長,就會發現爺爺奶奶帶的娃處事相當老練,雖然看著搞笑,但不得不承認他們想得正確,只不過對孩子而言有些過早 。

老人作為過來人,活得越久,經歷的事就越多,知道的東西就越多。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有時候在老人的智慧下,便能輕鬆度過人生難關。

第三種,禍害賊。這樣的老人一般都會被子女嫌棄,與孔子所說的「老而不死,是為賊 」同義。為老不尊,做人不講究, 只會給家人增添麻煩,導致家庭不睦 ,成為家庭的累贅。

結語:

古語:「老而不死,是為賊」就介紹到這裡,隨著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在我們國家,老年人口會越來越多,許多新生代的子女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作為父母,縱然身體老邁,也不應該給子女增添麻煩。用過來人經驗、智慧幫助子女少撞南牆,多度難關,這樣才能不辜負「家中一寶」的說法。

相關焦點

  • 孔子曾說過: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有何含義?是不尊重老人嗎?
    孔子作為儒家的創始人,留下了不少的經典語錄,大多數都被記到《論語》當中,很多人對孔老的形象就是和藹可親,脾氣一定很好,而且也不會訓斥弟子,所以才能擔得起聖人的稱號,可是不管後人如何升華孔子形象,他無非也是個有七情六慾的人,並非是神仙,有人就有脾氣,他也會生氣,就比如他之前說過:老而不死是為賊
  • 我國古語有一句「老而不死是賊」,為何把老人比作「賊」?
    我國古語有一句「老而不死是賊」,為何把老人比作「賊」?近日從官方的文章中看到關於對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評價,稱她為「老而不死是賊」,此句用在佩洛西身上很恰當,也對此句產生了興趣。經查閱資料,「老而不死是賊」不僅僅是俗語,而且還是經典名句。雖然是指一個為老不尊的人,但在我國有著傳統尊老習俗,為何詛咒老人去死,不死還把老人比作「賊」呢?
  • 老而不死,是為賊。孔子罵的啥意思?
    對於孔子的話,由於語境不一樣,就不可斷章取義。另外,古今漢語的詞義也有變化。所以,大家對「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有些誤解,是十分正常的。中國歷來有尊老的傳統在《論語》中,孔子訓斥了貓在地上(箕踞)的原壤。你看看這個原壤的名字就知道,他保持原始本色(質),但不開化(文),所以才會不成體統。
  • 孔子自己活了73歲,為何還會惡罵他人「老而不死是為賊」?
    孔子活了73歲,為何還會罵:「老而不死是為賊」?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講求仁者愛人的孔子,為何如此歧視女性? 此外,孔子還說了一句狠話:「老而不死是為賊。」按字面意思來理解,這句的意思就是「老了還不死,就是一種罪過」,孔子這樣說,是對老人的大大不敬。
  • 從賈母的行為,明白了孔子的一句話:老而不死是為賊
    子曰:『幼而不孫(通「遜」)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有一個叫原壤的人,是孔子的老相識,算是從小就認識,現在都到了老年。這一天,兩人相見,原壤隨意蹲在地上等待孔子。孔子的一生都在維護禮法,即便是老友相見,也不能廢了禮節。
  • 古人講「老而不死是為賊」,為何把老人比作「賊」?有何歷史淵源
    一、「老而不死是賊」的核心思想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應該聽過「老而不死是賊」。事實上這句俗語的出處非常高雅,因為《論語·憲問》中曾言:「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 「老而不死是為賊」,孔子一句罵人的話,說出了年輕人的心聲
    但是在《論語》中,孔子,這個儒家學派的開山祖師,卻一反常態地罵出了「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近乎於詛咒的話,其中原因或許可以反映出當前年輕一輩對極個別為老不尊的老年人的心聲。「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近乎於罵街,近乎於詛咒。根據論語記載,孔子處事多以循循善誘為主,少有慷慨激烈之辭。
  • 「老而不死,是為賊」:孔子斥責老朋友失禮,若是我們可能更刺耳
    老而不死,是為賊。出自《論語.憲問》。原來是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因老朋友元壤極為失禮,才斥責而出的一句「罵人」的話,看來聖人「罵人」也是極有水平,值得我們一起看看。元壤失禮,孔子怒斥,還用手杖敲打元壤小腿《論語.憲問》:元壤夷俟。
  • 老而不死是為賊?為了不做「賊」,怎麼才能過好我們的老年生活呢
    導語:「老而不死是為賊」,並不是說人歲數大了卻總是活著不死,就變成了賊。而是說如果一個人老了還給別人做壞榜樣卻不去死,就是個苟且偷生的害人賊。孔子說這句話是告訴我們人老了更應該給別人做個好榜樣。有一次孔子家鄉的老熟人原壤在等待孔子的時候岔開雙腿姿態很不禮貌,孔子見了非常生氣毫不留情地說他:「你小時候就不懂孝順尊重長輩愛護兄弟,長大了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成就,現在老了還不死,簡直是禍害!」然後就拿起手杖敲打他的腿。原壤這個人在孔子看來屬於吊兒郎當那種吧。
  • 古人講「老而不死是為賊」,為什麼把老人比作「賊」?有何歷史淵源
    一、「老而不死是賊」的核心思想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應該聽過「老而不死是賊」。事實上這句俗語的出處非常高雅,因為《論語·憲問》中曾言: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 孔子:老而不死是為賊也!
    作為三國的霸主之一,孫權早期的能力並不弱,赤壁之戰敗曹操,夷陵之戰敗劉備,不僅保住了父兄留下的江東基業,更是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而且相對於曹操和劉備,孫權更年輕力壯,壽命也更長。他不僅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人,連司馬懿都比他早死一年,蜀漢的劉備、諸葛亮也都沒熬過他。
  • 《紅樓夢》與《論語》結合:老而不死是為賊並不是你理解的那樣
    孔子曾經說到一個詞,叫做「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個故事來源於他的朋友——原壤。原壤與孔子年齡相仿,一直是很好的朋友,所以,在他們已經白髮蒼蒼,將要老去的時候,約定彼此見一面。原壤比孔子早到達了約定地點,所以閒來無事,就蹲在地上等待孔子。沒過多久,孔子來了,當孔子看到蹲在地上的原壤,心裡十分生氣,他覺得原壤不修邊幅,就狠狠責怪了原壤,說他歲數大了,罔顧禮法。
  • 孔子的『老而不死是為賊』,你看出什麼意思了嗎?(智慧寶庫)
    喜歡傳統文化的朋友都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孔夫子說的『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若是你將將聽說,那麼你一定會感到詫異,但切莫急著表態。其實老夫子的這句話完全是後人的斷章取義,而其通句是取自《論語·憲問》裡: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大意是孔子去見一位自己年長的故友,因其故友叉著雙腿坐等著孔子,所以引起了孔子的反感,便斥責其故友道:年少的時候不知道尊重長輩、友愛兄弟,成年後又沒有可稱道的事業,等到老了又這般的不知規矩,這樣的人還不死豈不是敗壞民風?
  • 義大利報紙訃告上版的多是老年人,有人說「老而不死是為賊」
    在相關報導中,看到有網友評論「老而不死是為賊,減輕家庭負擔」。在這裡,不評判網友觀點如何,我們說說「老而不死是為賊」這一句話的來歷。從字面上看,這句話是不是在說:人老了還不去死,就是個壞傢伙呢?這時候估計老同志就要表態了,我辛辛苦苦大半輩子,好不容易退休享享清福,憑什麼因為我老了就讓我去死啊?
  • 「老而不死是為賊」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誤解了
    「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真的是孔子說的嗎?答:的確是孔子他老人家所說,但這句話被世人所誤解,斷章取義了。這句話是有具體語境的,並非是孔夫子在「口吐芬芳"。話說,孔子有個老相識,名叫原壤。有一天, 原壤的母親死了,孔子聽說了,就帶著弟子前去探望。孔子去時,原壤幹坐在家裡等孔子,以「葛優癱」的姿勢躺在家裡,一動不動。孔子見狀,心裡有些疑惑,問道:你母親的棺槨呢?
  • 「讀史隨筆」禮節篇 「老而不死是為賊」,究竟是不是罵人的話?
    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雖是個講禮的人,但他也曾罵過人。事見《論語·憲問》:「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論語》注家將「夷」解釋為「踞」,即蹲、坐的意思。古漢語有一個名詞叫做「箕踞」,指人在坐著的時候將兩腿分開,呈八字形。這屬於失禮的舉止。俟,就是等待的意思。
  • 97歲老人說:這三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最近鄰居家有人剛過六十歲,就成了孤寡老人,也有些人,有兒有女,剛過六十就搬進了養老院,兒女都不願意贍養老人,這真是人生的一種悲哀。世上很多人,都是越老越沒福氣,那是因為年輕時,經常消耗福報,所以老了就要承受因果報應。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 魔獸世界懷舊服MC劍賊飈DPS輸出手法是什麼 MC劍賊輸出手法
    1:緊跟T,保證輸出活躍度。  2:貓釉、巨人藥劑、冬泉火酒。不吃流血效果的boss,就邪惡切割剔骨佯攻循環。劍專+風怒全爆了就消失,再循環。  但說實話:其實輸出我大部分時候,沒那麼按套路。  6:小隊配置:SM(力量+風怒)+戰士+獵人,巨人最好喝在前面。  7:賄賂ms罩子,法師解詛咒,打裝備好的T拉的怪。
  • 爐石傳說 卡組搬運站:海君賊/奇數賊/亡語賊/剽竊賊
    ◆單卡解析這兩張卡是現如今快攻賊必帶的兩張卡,秘密通道1費過5,想必強度不需要我多說,至於劈砍課程,由於弒君的高攻擊,經常1費甚至0費過牌(弒君+鏽水海盜+一個藥膏就有4攻,1費過2太超模了)。在海軍賊裡面起到了極強的作用。
  • 心魔是賊—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長 楚水
    發現赫然醒目的語句,如現在標題黨徒,語不驚人誓不罷休。然而,寫下題目,卻沒有了下文:像一棵失去了年輪的樹我想 可能是遭雷擊了不自覺地回到十八歲時的《詩人之戀》,想以此開頭,卻又覺得不妥。難道真的如詩人但丁所說:人總是從起點,再回歸到原點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