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說過: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有何含義?是不尊重老人嗎?

2020-12-14 小可講事

孔子作為儒家的創始人,留下了不少的經典語錄,大多數都被記到《論語》當中,很多人對孔老的形象就是和藹可親,脾氣一定很好,而且也不會訓斥弟子,所以才能擔得起聖人的稱號,可是不管後人如何升華孔子形象,他無非也是個有七情六慾的人,並非是神仙,有人就有脾氣,他也會生氣,就比如他之前說過:老而不死是為賊。

這句話從表面上來分析的話,就是說不講孝道的人就算有一天變老了,也照樣會害人,可是如果 光是看到這句話,而不是全文上下來分析的話,而且不知道孔子風格的人,就會覺得這句話存在問題,中國自古以來尊老愛幼這個品德,可是孔子這樣做不就是不尊重老人嗎?其實孔子並非不尊重老人,而是有的壞人也是會變老的,那麼作為老人就要給後代做一個好的榜樣,可是這類人變老之後哪裡還能夠做榜樣呢?

但其實這就要結合《論語·憲問》中的原話來分析了,原畫還有兩句: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這句話就是說原壤一開始在等孔子來的時候並沒有規矩,姿勢很是亂,孔子看到就和他說:你小的時候不講孝悌,長大後更是沒有成就,那麼老了之後就會變成害人蟲,說完孔子就拿手杖教訓了他一番。

其實這樣更像是年長的人在教育晚輩,孔子之所以這樣做,他是覺得一個人上了年紀還不能給後代做好榜樣,繼續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那麼必然會給後代造成影響,所以很生氣就有了這句話:老而不死是為賊。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孔子能這麼說,也是因為原壤並沒有符合禮儀,讓孔子這麼注重禮的一個人才會生氣。

當然也並非只是因為原壤的一個坐姿,而是孔子覺得他這樣的形象很容易帶壞下一代,把小孩子都給教壞了,把原壤一個坐姿上升到了長幼有序,從一個小事情上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人在很多事情上是如何作為的了。

孔子本身就嚴格要求自己可以做到禮,所以看到別人做不到的時候,自然會站出來說教一番,那麼孔子為什麼這麼嚴格受禮呢?其實就是和他的追求有關係了,他追求太平盛世,他覺得當下社會就是禮崩樂壞造成的,作為臣子可以為了那點兒利益不顧君臣之禮謀害君上,兒子也可以不顧及父子之情為了自己的利益謀害父親,看到這種現象他很是心痛於是自己就去在各國遊說。

所以孔子這句話不存在對老人不尊重,畢竟當時這話是對原壤說的,他比原壤還要老,那豈不是在說自己了,他只是說哪些行為不檢點,不講道德的老人,會被後人學去,不利於後人成長。

相關焦點

  • 孔子說「老而不死、是為賊」,為何是「賊」?是對老人的偏見嗎?
    子曰:「老而不死,是為賊」,為何是「賊」?是對老人的偏見嗎?單看這句話,似乎牽扯到了「老人」這個群體。後世之人多說「老而不死是賊」,兩者斷句不同,那麼意義又差了多少?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老而不死是賊」的深層含義。
  • 我國古語有一句「老而不死是賊」,為何把老人比作「賊」?
    我國古語有一句「老而不死是賊」,為何把老人比作「賊」?近日從官方的文章中看到關於對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評價,稱她為「老而不死是賊」,此句用在佩洛西身上很恰當,也對此句產生了興趣。經查閱資料,「老而不死是賊」不僅僅是俗語,而且還是經典名句。雖然是指一個為老不尊的人,但在我國有著傳統尊老習俗,為何詛咒老人去死,不死還把老人比作「賊」呢?
  • 老而不死,是為賊。孔子罵的啥意思?
    對於孔子的話,由於語境不一樣,就不可斷章取義。另外,古今漢語的詞義也有變化。所以,大家對「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有些誤解,是十分正常的。中國歷來有尊老的傳統在《論語》中,孔子訓斥了貓在地上(箕踞)的原壤。你看看這個原壤的名字就知道,他保持原始本色(質),但不開化(文),所以才會不成體統。
  • 「老而不死是為賊」,孔子一句罵人的話,說出了年輕人的心聲
    但是在《論語》中,孔子,這個儒家學派的開山祖師,卻一反常態地罵出了「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近乎於詛咒的話,其中原因或許可以反映出當前年輕一輩對極個別為老不尊的老年人的心聲。「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近乎於罵街,近乎於詛咒。根據論語記載,孔子處事多以循循善誘為主,少有慷慨激烈之辭。
  • 古人講「老而不死是為賊」,為何把老人比作「賊」?有何歷史淵源
    一、「老而不死是賊」的核心思想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應該聽過「老而不死是賊」。事實上這句俗語的出處非常高雅,因為《論語·憲問》中曾言:「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 古人講「老而不死是為賊」,為什麼把老人比作「賊」?有何歷史淵源
    一、「老而不死是賊」的核心思想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應該聽過「老而不死是賊」。事實上這句俗語的出處非常高雅,因為《論語·憲問》中曾言: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 老而不死是為賊?為了不做「賊」,怎麼才能過好我們的老年生活呢
    導語:「老而不死是為賊」,並不是說人歲數大了卻總是活著不死,就變成了賊。而是說如果一個人老了還給別人做壞榜樣卻不去死,就是個苟且偷生的害人賊。孔子說這句話是告訴我們人老了更應該給別人做個好榜樣。有一次孔子家鄉的老熟人原壤在等待孔子的時候岔開雙腿姿態很不禮貌,孔子見了非常生氣毫不留情地說他:「你小時候就不懂孝順尊重長輩愛護兄弟,長大了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成就,現在老了還不死,簡直是禍害!」然後就拿起手杖敲打他的腿。原壤這個人在孔子看來屬於吊兒郎當那種吧。
  • 從賈母的行為,明白了孔子的一句話:老而不死是為賊
    子曰:『幼而不孫(通「遜」)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有一個叫原壤的人,是孔子的老相識,算是從小就認識,現在都到了老年。這一天,兩人相見,原壤隨意蹲在地上等待孔子。孔子的一生都在維護禮法,即便是老友相見,也不能廢了禮節。
  • 「老而不死,是為賊」:孔子斥責老朋友失禮,若是我們可能更刺耳
    老而不死,是為賊。出自《論語.憲問》。原來是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因老朋友元壤極為失禮,才斥責而出的一句「罵人」的話,看來聖人「罵人」也是極有水平,值得我們一起看看。元壤失禮,孔子怒斥,還用手杖敲打元壤小腿《論語.憲問》:元壤夷俟。
  • 孔子:老而不死是為賊也!
    作為三國的霸主之一,孫權早期的能力並不弱,赤壁之戰敗曹操,夷陵之戰敗劉備,不僅保住了父兄留下的江東基業,更是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而且相對於曹操和劉備,孫權更年輕力壯,壽命也更長。他不僅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人,連司馬懿都比他早死一年,蜀漢的劉備、諸葛亮也都沒熬過他。
  • 孔子的『老而不死是為賊』,你看出什麼意思了嗎?(智慧寶庫)
    喜歡傳統文化的朋友都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孔夫子說的『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若是你將將聽說,那麼你一定會感到詫異,但切莫急著表態。其實老夫子的這句話完全是後人的斷章取義,而其通句是取自《論語·憲問》裡: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大意是孔子去見一位自己年長的故友,因其故友叉著雙腿坐等著孔子,所以引起了孔子的反感,便斥責其故友道:年少的時候不知道尊重長輩、友愛兄弟,成年後又沒有可稱道的事業,等到老了又這般的不知規矩,這樣的人還不死豈不是敗壞民風?
  • 這4句不帶一個「髒字」,每句都是經典
    這4句不帶一個「髒字」,每句都是經典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非常經典的話,就出自於我們非常熟悉的孔子。相信很多人也明白這其中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年輕時不尊重家庭,長大後也不學無術,對於社會沒有意義的人,尤其是到了晚年之後,所以也被稱呼為老小偷。
  • 孔子自己活了73歲,為何還會惡罵他人「老而不死是為賊」?
    此外,孔子還說了一句狠話:「老而不死是為賊。」按字面意思來理解,這句的意思就是「老了還不死,就是一種罪過」,孔子這樣說,是對老人的大大不敬。孔子自己也活到73歲高齡,是世上鮮有的老者,他為何如此謾罵老年人?其實,孔子說這句話是有專指的,並不是在罵天下的所有老人。這個遭孔子痛罵的老者,就是孔子的老朋友原壤。 原壤是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孔子的老相識(故人)。原壤雖然是孔子的老相識,但是,孔子對他卻一點也不喜歡,在孔子眼中,原壤就是個不重禮儀,不懂事理,碌碌無為之輩。
  • 六句罵人不帶髒字的話,既有修養又不失風度,你學會了嘛?
    第一句:老而不死是為賊 這句話出自孔子,完整的敘述是,「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它的意思是說年少時對家人不恭敬,成年後又學無所成的人,對社會毫無益處,活著也沒什麼意義,猶如苟且偷生,所以叫做「老賊」。
  • 史上最經典的5句「髒話」,罵人不帶一個髒字,還以為是在誇你?
    老而不死是為賊 這句話來自孔子,完整的敘述是:「年輕而無孫輩,長而無形容,老而不死是賊。」這意味著那些年輕時不尊重家庭,成年後什麼也不學的人對社會毫無益處,生活毫無意義。這就像偷偷摸摸的生活,所以他們被稱為「老小偷」。這種現象對許多人來說有著深刻的體驗。為什麼許多人不敢幫助那些倒在路邊的老人?為什麼許多老人經常耍無賴和令人討厭?這是老年人的錯嗎?顯然,這是負面的。歸根到底,還是因為這些人年輕時沒做多少好事,老了還玷汙了老人的名聲。
  • 《紅樓夢》與《論語》結合:老而不死是為賊並不是你理解的那樣
    孔子曾經說到一個詞,叫做「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個故事來源於他的朋友——原壤。原壤與孔子年齡相仿,一直是很好的朋友,所以,在他們已經白髮蒼蒼,將要老去的時候,約定彼此見一面。原壤比孔子早到達了約定地點,所以閒來無事,就蹲在地上等待孔子。沒過多久,孔子來了,當孔子看到蹲在地上的原壤,心裡十分生氣,他覺得原壤不修邊幅,就狠狠責怪了原壤,說他歲數大了,罔顧禮法。
  • 97歲老人說:這三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最近鄰居家有人剛過六十歲,就成了孤寡老人,也有些人,有兒有女,剛過六十就搬進了養老院,兒女都不願意贍養老人,這真是人生的一種悲哀。世上很多人,都是越老越沒福氣,那是因為年輕時,經常消耗福報,所以老了就要承受因果報應。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 古代最雅氣的6句「髒話」,不帶一個髒字,卻句句殺人誅心
    古代最雅氣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一個髒字,卻句句殺人誅心!一、老而無死是賊這句話出自孔子的《論語》,完整的敘述是:「年輕而無孫輩,長而無形容,老而無死是賊。」意思就是說,那些年輕時不懂得尊重長輩,成年後不學無術的人,對於社會來說毫無益處,生活也沒有任何的意義。就像是在偷偷摸摸的生活,所以他們被稱為「老小偷」、也是「老害蟲」。
  • 「老而不死是為賊」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誤解了
    「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真的是孔子說的嗎?答:的確是孔子他老人家所說,但這句話被世人所誤解,斷章取義了。這句話是有具體語境的,並非是孔夫子在「口吐芬芳"。孔子說:算了……親人終歸是親人,故友終歸是故友。以上這是《禮記》中的說法,而《論語》中孔子對原壤的表現卻是另外一種反應。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 義大利報紙訃告上版的多是老年人,有人說「老而不死是為賊」
    在相關報導中,看到有網友評論「老而不死是為賊,減輕家庭負擔」。在這裡,不評判網友觀點如何,我們說說「老而不死是為賊」這一句話的來歷。從字面上看,這句話是不是在說:人老了還不去死,就是個壞傢伙呢?這時候估計老同志就要表態了,我辛辛苦苦大半輩子,好不容易退休享享清福,憑什麼因為我老了就讓我去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