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樹菩薩教化小偷的故事

2021-01-09 佛光聖音

咱們的勾當竟然不謀而合!」偉大的佛學家龍樹,他曾全身赤裸地生活,僅有的家當就是一隻缽,但他可能是世上最偉大的天才。他有無以倫比的才智,地位崇高的帝王、后妃及著名的哲學家都是他的學生。


有位王后非常崇敬他,當龍樹到該國時,她特地打造了一隻鑲滿鑽石的金缽。當龍樹到皇宮託缽乞食時,王后對他說:「你要先答應我一件事。」
龍樹問:「我全身光溜溜,只有一個缽,你想要什麼?」王后答:「我只要一個缽,就這樣。」
龍樹說:「可以,請拿去。」
王后說:「還沒完,我會拿東西跟你換,請接受我供養的缽。」
龍樹說:「沒問題,什麼樣的缽都行。」
他完全沒發現王后準備了一隻價值不菲的鑽石金缽送給他。
龍樹接受了這隻王后送的缽,一路走回自己駐足的破廟。

有個賊不敢相信自己眼前所見到的——一個全身赤裸又極為優美、莊嚴的人,託著一隻金光閃閃的缽。他想:「這個缽和這個裸男有何關係?他能保有金缽多久?總有人會拿走的,我又何嘗不可?」
於是他一路尾隨著龍樹。龍樹走進破廟,那是間只剩牆壁、沒有屋頂的寮房,整間廟都傾頹了。牆邊有一扇窗,那個賊就躲在窗外。他知道佛教的僧人每天只吃一餐,於是想:「等他吃飽後小睡時,就能下手了,這個時候最恰當,這破廟周圍也沒半個人影。」
龍樹吃飽了飯,隨手把缽扔到賊所在的窗外。那賊簡直無法相信,嚇得不知如何是好,「怎麼有這種人?吃飽了就立刻把珍貴的缽給扔了,好像那是個毫無價值的東西,而且剛好就丟在我面前!」
於是他忍不住探頭問龍樹:「我可以進來問你嗎?」
龍樹說:「為了引你進來,我才把缽往外扔的。進來吧!那個缽是你的,別擔心,是我給你的,所以你不算小偷,那是給你的禮物。

我這個窮人一無所有,只有這個缽,我也知道無法保有它太久,因為我必須睡覺,所以有人會拿走。你已經不嫌麻煩,從首都一路跟到這裡,夏天的天氣很熱,請別拒絕我的禮物,收下吧!」
賊說:「你真是怪人,你不曉得這個缽很珍貴嗎?」
龍樹說:
「自從領悟了覺性之後,其餘的都一文不值了。」
賊盯著龍樹說:「那請你送我更珍貴的禮物吧,如何領悟連金缽都無法相比的覺性?」
龍樹說:「這個其實很簡單!」
賊又說:「在這之前讓我先介紹自己,我是個有名的賊。」
龍樹說:
「誰不是呢?別理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每個人都是賊,因為人人都光溜溜地出生,然後從別人那裡偷得各種東西,每個人都是賊,因此我才全身赤裸的過活。不管你做什麼都沒問題,只要記住:偷東西時也要保持覺知、警覺、觀照;如果喪失觀照,那就別偷。只有這一個簡單的原則。」
賊說:「這太容易了。以後還能見到你嗎?」
龍樹說:「我會待在這裡兩周,這個期間你都可以來,不過要先去嘗試我告訴你的方法。」
賊就這樣嘗試了兩周,他發現保持覺知是世上最難的事。

無論他是在皇宮行竊,還是去別人家裡偷取金銀財寶,只要想偷東西的當下,他就會立刻失去覺知。不過他嚴格遵守對龍樹承諾,所以最後什麼也沒有偷成。時刻保持覺知太難了,當他保持覺知時,心中偷竊的欲望就會消失。
最後,他兩手空空去找龍樹,說:「我的生活全被你攪亂了,現在我無法偷任何東西。」
龍樹說:「問題在你不在我,你若想重操舊業,那就把覺知丟了吧!」賊連連擺手:「不,那些覺知的片刻很寶貴,我這輩子從沒這麼自在、安祥、寧靜、喜樂,整個王國的財寶也比不上。」
賊哭著說:「現在我知道你說的話了,領悟覺性之後,其餘的都一文不值。我現在已經無法停止覺知的練習,我已經嘗到一些甘露的滋味。我想你一定無時無刻都沉浸在這喜悅自在的甘露中,你能收我為門徒,讓我追隨你學習嗎?」
龍樹說:「我確實無時無刻都處在覺知中,當初你尾隨我時,我就已收你做弟子了。那時你想偷的是那個金缽,但我想的是怎麼把你的心偷來,咱們的勾當竟然不謀而合!」

相關焦點

  • 龍樹菩薩聖誕|願得菩薩加持,增長智慧
    龍 樹 菩 薩龍樹菩薩,這位祖師的一生非常奇特。龍樹菩薩號稱大乘八宗的祖師,是古印大乘佛法的集大成者。據記載當他還是嬰兒處在襁褓的時候,聽別人讀誦《四韋陀經》,就能夠聽懂,就能夠背誦下來。等到長大了,他的智慧非常深廣,辯論時那些外道都辯不過他。
  • 佛教常識:龍樹菩薩背後為什麼是七條蛇而不是龍呢?
    我們看到龍樹菩薩,都會發現菩薩的身後有很多蛇環繞,這七條蛇,這有什麼寓意呢?這是來源於印度的造像風格,在印度,沒有像中國這樣頭上長角,龍的形象,所以他們歷來都是用蛇象徵龍,在印度的梵語中,龍翻譯後便是蛇。
  • 恭迎「八宗共祖」龍樹菩薩聖誕,願菩薩之光永照世人,眾生開佛知見!
    七百歲已,有比丘名曰龍樹,善說法要,滅邪見幢,燃正法炬。 大慧菩薩白佛言:「佛滅度後,是法何人受持?」佛以偈答曰:「於我滅度後,南天竺大國,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住歡喜地,為人說法,能破有無見,往生安養國。」
  • 白露、地藏王菩薩節日、教師節、大日如來節日、龍樹菩薩聖誕
    殊 勝 日 9月7日 白露 9月8日 地藏王菩薩節日 9月10日 教師節、大日如來節日 9月11日 龍樹菩薩聖誕 9月7日
  • 恭迎「八宗共祖」龍樹菩薩聖誕!願眾生開佛知見、智慧如海!
    恭迎「八宗共祖」龍樹菩薩聖誕! 願眾生開佛知見、智慧如海!農曆七月二十四日,千部論主、八宗之祖,龍樹菩薩聖誕日龍樹菩薩是曠世難遇的慈悲菩薩是才華超群的佛學理論家是廣行悲願的佛教實踐家龍樹菩薩得無量妙法,震撼不已,於是留在龍宮,晝夜閱讀,九十日後,通達明利,悟得無生法忍。被大乘諸宗奉為宣講圓滿頓教,譽為「經中之王」的《華嚴經》,就是龍樹菩薩從龍宮請回的,但僅僅是全本《華嚴經》的一小部分 ,是龍樹菩薩憑記憶寫下來的,今天我們能看到《華嚴經》,乃至如法修行入華嚴境界,無不感恩龍樹菩薩。
  • 今天農曆七月二十四日恭迎「 八宗共主」 龍樹菩薩聖誕!
    農曆七月二十四日,乃中國佛教八宗共主,亦是天台宗高祖龍樹菩薩聖誕!「隨喜祈願」頂禮祖師龍樹大菩薩龍樹(梵文: ,Nāgārjuna),一稱為龍猛、龍勝、那伽閼剌樹那、那伽阿順那,當中那伽本是用來指代巨大的蛇,有一個頭或多個頭。Nāgārjuna,由Nāgā(那伽,意為龍,或是象)與arjuna兩個單字組成。
  • 持「龍樹菩薩」撰寫的「準提菩薩開咒偈」消宿業,福無量!
    龍樹菩薩的偈語說: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我今稱讚大準提,唯願慈悲垂加護。這首是龍樹菩薩親自撰寫的偈語,也叫做「準提菩薩開咒偈」。 這首龍樹菩薩撰寫的開咒偈語,光念的加持力就已經很大了。 為什麼念咒之前要念這首偈語? 因為這是用來祈請準提菩薩降臨壇場,加持指導修行人。 誠心念這首偈語,準提菩薩及其各部護法聖眾,就會立刻受請降臨了。「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
  • 敦煌出土文物|西夏文《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
    西夏文《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為1989年北區B159窟考古發現文物,編號為B159:26。文書殘寬9.3釐米、高30釐米。殘存一頁3行,上下雙邊框。紙較厚,為纖維交織均勻的黃麻紙。現存為西夏文《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經文末頁,經末有兩行墨色淺淡的漢文壓捺印記:僧祿廣福大師管主八施大藏經於沙州文殊舍利塔寺永遠流通供養第三行西夏文為經名,為「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言三」。「言」是佛經函號,「三」是漢字,當為卷頁標碼。
  • 「中觀學說」的開創者「龍樹菩薩」,證得「無生法忍」,願生淨土
    【南無龍樹菩薩 】龍樹菩薩是印度佛教中觀學說的開創者,吸收綜合了初期大乘佛教經典的相關理論,對佛教「性空」的觀念給以完整的論述,緣起性空思想成為大乘佛教的基礎。龍樹《中論》依緣起而說明即空的中道,繼承《阿含經》的「八不緣起」──「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即以一切法的「有、時、空、動」四個範疇,建立大乘體系,使大乘般若性空學說傳播到全印度。龍樹的「性空般若學」,是到了鳩摩羅什翻譯龍樹著作後,才漸為中國人所識。
  • 龍樹菩薩從梵文10萬偈〈準提修持法〉中精選出適宜人間的口訣部!
    準提法門,因其異常殊勝,是以代代秘密相傳;直到公元150年出生的龍樹菩薩的大力宏揚,準提法門才公開面世,大宏於天下。龍樹菩薩曾在印度南天竺的黑峰山鐵塔中,接受大日如來和金剛總持的無上大灌頂、口傳、教授,並在該鐵塔取出無數密續(經典)。
  • 《佛說阿彌陀經》龍樹菩薩 05 下 視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龍樹菩薩南天竺國人,始生於樹下,得道於龍宮,故號龍樹,佛後七百年出世,天資聰悟,在乳哺中,聞偈四方,皆達其義,弱冠馳名,獨步諸國,天文地理,世上文藝方術,無不精通。乃與親友三人議曰,世間一切吾等皆達,更以何方而自娛樂雲,色也,乃俱與術家求藥,得隱身要已,入王宮淫亂,四人同去,被王殺戮,僅得龍樹一人而回,乃悟色為一切眾苦之本,便立志出家,入山至一佛塔,遇羅漢。龍樹疑其非聖,才一心動,羅漢已知語,但求出家,何處非聖,乃懺謝出家,三月內學盡世上佛法,乃生大我慢,自立教法,龍王得知之,引入龍宮藏經閣,閱大藏經,才知佛法不可思議。
  • 「龍樹菩薩」大弘中觀繼承者「聖天菩薩」造《四百論》十六品
    《四百論》序言《四百論》是聖天菩薩所造。聖提婆是師子國王子,自幼聰慧異常,對世間學問及古印度當時各種教派無不精通。及至成年出家,遊歷諸方,至南天竺,遇龍樹菩薩,受學中觀法門,深得龍樹正義,遂成為龍樹入室高足,繼承龍樹大弘中觀。他與龍樹雖是師承關係,但後來的中觀學者將其造詣視與龍樹相等,因此,此論雖是聖提婆所造,實際即與龍樹的著作一樣,成為中觀學派的根本教典。《四百論》藏文叫《菩薩瑜伽行四百論》。
  • 這個大菩薩竟然這樣說:「每個人都是賊」
    龍樹菩薩對佛教的貢獻龍樹菩薩--又譯龍猛、龍勝,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譽為「第二代釋迦」,他發展了空性的中觀學說,是領導大乘佛教復興的偉大論師。他大約活躍於公元150年-250年之間。其中觀學說,令小乘學者大為折服,大乘學者也奉為圭臬。他的學說由鳩摩羅什翻譯、介紹到中國來,大乘空宗的思想因此得以弘揚、光大,影響深遠。
  • 龍樹菩薩:什麼是「阿惟越致」?如何斷「變易生死」念佛往生
    行菩薩道,達至「阿惟越致」,有難亦有易龍樹菩薩在《易行品》云: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者。什麼是「阿惟越致」?意即「不退轉」。
  • 龍樹菩薩:對於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其實一切都是因緣
    正如龍樹菩薩所說,所有事物都有點像雞生蛋、蛋生雞的疑問。在雞和蛋之中,哪個是萬能的因、最初的起源、真正的成因?你不能說是蛋,也不能說是雞。所以對於那些真正接受——沒有真實生起的人來說,既沒有過失,也沒有惡魔的業行。
  • 看《西遊記》的疑問:唐僧取經為教化東方,可妖怪咋都在西方?
    電視劇《西遊記》中,唐僧為什麼要去西天求取真假,甚至連小孩子都會說:「去西天拜佛求經是為了普度眾生」,當初東方人教化百姓的都是小乘佛法,而大乘佛法在西天大雷音寺,而西天也被成為「極樂世界」,既然如此,越往西方走應該更加尊禮重道,可《西遊記》卻完全相反!
  • 龍樹菩薩偈贊:「準提咒」能除五逆、十惡、成就一切殊勝功德
    準提咒,一切諸佛菩薩等同說,獨部別行,總攝二十五部,真言壇法。龍樹菩薩以偈贊曰:準提功德聚,寂靜心常誦。一切諸大難,無能侵是人。天上及人間,受福如佛等。若求長生不老,及諸眾仙藥,但依法誦咒,即得見觀世音菩薩,或金剛手菩薩,授予神仙妙藥,隨取食之,即成仙道,獲得齊於日月的壽命,證得菩薩位。
  • 龍樹、阿底峽等4位大師告訴你,綠度母(聖多羅)有多殊勝?
    佛法中有許多的女性菩薩,統稱為多羅(度母),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無疑是綠多羅(綠度母),而這與幾位重要人物有密切的關聯。一、龍樹生於公元二世紀的龍樹菩薩,是大乘佛法重要無比的大師,他寫下的《中論》與《大智度論》兩本著作,分別證明了大乘佛法與原始佛法的關係,以及大乘佛法有別於小乘佛法的理論特色,奠定了重要基礎。他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寫有許多《讚頌》,這在古印度是一個大學者的重要身分象徵。
  • 龍樹大師的中觀般若智慧:八不緣起、實相涅槃、不二法門
    古印度的聖僧龍樹大師,號智源光如來,他般若智慧的大成就,令佛教各派大德無不讚嘆,美稱其為「徹見甚深義之聖者龍樹菩薩」,他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譽為「第二代釋迦。」龍樹大師是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創始人,為般若空宗的代表性人物,著有大量的大乘論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等。
  • 金剛手菩薩為何又稱「秘密主」?他就是「夜叉王」?
    眾所周知,諸佛之下,地位最殊勝者,乃是八大等覺菩薩:文殊、普賢、觀世音、金剛手、虛空藏、地藏、彌勒、除蓋障菩薩等。其中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又合稱「三族姓尊」,三者分別代表了佛智、佛悲與佛威,也就是佛的「智慧、慈悲、伏惡」三大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