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東風風神自2009年發布,稱得上國內汽車市場的老將,作為央企東風系乘用車唯一嫡傳自主品牌,背後有PSA提供技術支持,不用擔心產能和銷售渠道,但風神拿著「四個二,帶王炸」卻拆開了出,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高層頻繁調動,銷量目標隨便定
回顧風神歷年的銷量表現,令人感嘆和唏噓。在2009年成立之後,東風風神可以說一直享受著東風集團幾乎不計成本的投入。成立之後的前幾年因為中國乘用車市場一直在高速增長,風神的銷量在2016年達到峰值的15萬臺。
或許是銷量的上升寄予了東風風神領導們的勇氣,因此在2017年,東風風神定下了20萬的銷量目標,但事與願違,2017年風神的銷量僅為12.5萬輛,同比下滑16.7%。時任東風乘用車公司總經理的劉洪表示,公司表現不及預期的主要原因是:產品節奏受外部因素影響;品牌力、產品力、渠道力距離預期有差距;產品聚焦能力不足,單車銷量低。
面對著銷量的下跌,2018年年初,劉洪喊出了「三年振興計劃」,希望在2018年至2020年完成年銷從20萬輛到35萬輛的提升。但就在劉洪還未做出應對方案前,東風風神又對高層作出了一系列的改動。如此一來,劉洪任職東風風神總經理的位置,也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它對於東風風神的貢獻,幾乎等於零。
顏宏斌在2018年到來風神,其任務是推動風神在營銷體系的變革,使得風神在市場上實現扭轉和突破。現在看來也只是東風風神的一廂情願而已:2018年和2019年,東風風神的銷量分別為69147輛和75025輛,遠不及目標水平。
2020年初,東風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顏宏斌曾信心十足的說:「2020年,東風風神將推出6款新車,挑戰全年12萬銷量目標。」可如今根據最新的銷量數據來看,9月東風風神僅銷售0.63萬輛,而據不完全統計,1-9月銷量不足5萬輛。或許是迫於壓力,又或許是無能為力,顏宏斌於今年8月選擇離開。
事實上,進入2020年以來,東風風神的人事變動頗為劇烈。今年3月,丁紹斌接替張祖同出任東風乘用車公司總經理。8月,副總經理顏宏斌又被調離。在幾個月時間內東風風神的管理層就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動,反映出竺延風對其現狀的不滿。
但對於東風風神來講,換帥真能解決問題嗎?
「軍工品質」遭質疑,品牌形象持續下滑
東風風神創立之初就以「軍工品質」為宣傳話語,使得不少消費者選擇了東風風神的車型,但實際表現卻完全相反。
風神AX7作為東風風神最為倚重的一款SUV車型,其發動機來自PSA、變速箱來自愛信,而底盤則借鑑了本田CR-V,可以說是強強整合,資源頂級。這種拼裝方法,一度是東風風神的主要賣點。但是種種優勢資源湊一塊,東風風神AX7的表現卻並沒有讓人滿意。從第三方投訴網站來看,關於東風風神AX7的投訴非常多,投訴內容可謂五花八門,幾乎涵蓋了整車所有的地方。
諸如,懸掛故障、底盤異響、發動機異響、變速箱頓挫、車身漆面脫落生鏽、制動偏軟反應遲鈍、天窗車門漏水、發動機漏油以及事故發生後氣囊未彈出等。在服務態度上,廠家和4S店也很難令消費者滿意,從消費者投訴的內容來看,東風風神多次不肯解決問題、不回復、銷售承諾不兌現、態度蠻橫等等。
質量不過關,服務不放心,這就是東風風神AX7銷量「跌跌不休」的原因。當然不僅僅是AX7,風神旗下的幾乎所有車型都存在同樣的問題。「關懷每一個人 關愛每一部車」是東風風神的企業理念,如今,東風風神卻一直是背道而馳。
換湯不換藥,東風風神加速淘汰
如今,在很多人心中,雙飛燕就是東風,哪裡有雙飛燕哪裡就有東風車,讓東風風神品牌形象與口碑始終不見起色。所以,東風風神這一次選擇換標來改變形象,奕炫GS便是其試水之作。
目前從9月東風風神銷售0.63萬輛的成績來看,奕炫GS儼然成了「炮灰」。究其原因,除了炫酷、生猛的外觀,在同級別車型裡,我們很難找到奕炫GS在內飾、動力、底盤等機械素質方面的明顯優勢。「換湯不換藥」的邏輯顯然難以徹底改變其產品價值。
另外,搭載「AEOLUS」新車標的東風風神AX7 PRO也於9月10日上市,但是別人家的PRO、PLUS的車型都上市了一年多了,東風AX7現在才推出PRO版本,而且相比主流的長安CS75 PLUS、哈弗H6等熱門車型,在設計、配置、動力上的差距還是相當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中保研對2019版AX7進行了測試,其中在低速碰撞測試中,無論是正面,還是側面,還是25%偏置碰撞,東風風神AX7的成績都是不合格。這不禁讓人對東風風神AX7 PRO的安全性也起了不小的懷疑。
目前東風風神依然面臨著體量小、知名度仍然偏低、缺少真正的明星產品(指月銷量超過1萬臺的單一車型)等現實問題,而汽車市場再次進入變革關鍵時期,如何梳理產品矩陣,從而高質量發展將是東風風神新任總經理丁紹斌最大的挑戰。
在今年7月,東風在武漢又發布了嵐圖汽車品牌戰略,首款概念車VOYAHi-Land也全球首發。作為東風在高端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大作,東風集團未來大量的資源和投入將會自主板塊轉移到嵐圖身上。而這讓原本承載著向新能源市場進軍,並作為東風汽車自主事業的核心品牌、承擔著東風汽車進軍自主高端轎車市場之使命的東風風神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局面。
對於接近退休年齡的東風董事長竺延風而言,嵐圖的問世更像是東風在自主品牌賽道上的背水一戰,就如竺延風所說:「這是東風推進品牌向上的新一輪艱苦創業。」問題又來了,拋出市場環境不說,明年才量產交付,現在戰略、組織機制、商業模式仍然十分模糊的嵐圖又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