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連鎖藥店加快在網際網路領域的布局。近日,一心堂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合資設立雲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具體名稱以主管機關核定為準),在藥品零售連鎖業務基礎上,積極拓展面對醫療機構的處方藥品以及智慧診療業務等。業內人士認為,在醫藥分開、處方外流等多項政策利好下,醫藥零售企業相繼布局「網際網路+醫療」等業務,為承接處方外流做準備。
一心堂入局
根據公告,一心堂擬合資設立雲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進一步實施拓展公司業務。一心堂方面表示,公司主營業務為藥品零售連鎖,在全面發展上述業務的同時,公司正積極拓展面對醫療機構的處方藥品、醫療器械、醫療耗材等銷售業務和智慧診療業務,構建全面的大健康產業鏈,上述公司的設立旨在滿足公司戰略發展的需要。
在積極拓展面對醫療機構的處方藥品方面,一心堂並非首家有所動作的醫藥零售企業。2019年9月,益豐藥房宣布通過設立合資公司,為用戶提供為用戶提供網際網路醫院、處方流轉平臺、家庭私人醫生等服務。益豐藥房相關負責人彼時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隨著我國醫改的不斷深入,醫院處方外流已成大勢所趨,公司在承接處方外流方面已做了相關規劃。2019年11月,國大藥房母公司國藥一致斥資10億元收購浦東藥材和國控天和,國藥一致證券部相關人員彼時稱,此次收購一方面可以填補公司在吉林地區的空白市場,另一方面是公司為順應處方外流趨勢做的布局與準備。
易觀醫療行業分析師陳喬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醫保與符合要求的網際網路醫療機構線上對接加速推進醫院處方外流的進程。對於像一心堂這類的連鎖藥房來說,設立子公司打造網訂店取等模式將有效地承接處方外流的紅利。同時,隨著網際網路醫療的大力推進,藥店升級為藥診店,可以幫助患者減少往返醫院的次數,同時讓患者獲得複診、慢性病管理等服務。線上新流量的輸入助推藥店藥品銷售等業務發展。
針對公司此次設立子公司的原因、負責的業務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將採訪提綱發至一心堂董秘辦相關負責人提供的郵箱,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政策推進
近年來,為「破除以藥養醫」機制,讓醫院回歸醫療本質,弱化對處方的「獨佔性」。國家陸續推出了相關政策推動處方外流,讓原來在醫院完成就診、開具處方、獲得藥品,可以不再限制處方自由流動,藥品由社會藥店提供,就診和藥品分離。
2018年以來,包括北京、天津、重慶等地都出臺過有關處方外流的相關政策。今年春節,受疫情影響,線上問診、網上購藥等模式減少了用戶去到醫院交叉感染的風險,越來越多的用戶接觸到網際網路醫療業務形態。國家層面也接連發文鼓勵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3月2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網際網路+」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對符合要求的網際網路醫療機構為參保人提供的常見病、慢性病線上複診服務,各地可依規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網際網路醫療機構為參保人在線開具電子處方,線下採取多種方式靈活配藥。
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政策支持鼓勵下,所有連鎖藥店都在往承接處方外流的方向發力。「政策對其是有利的,醫保方向明確,線上醫保的使用基於線下,一心堂擁有醫保刷卡資質的線下連鎖藥店,通過自建雲醫藥公司使線上線下一體化,挖掘線上市場份額。此外,在藥品零售市場競爭加大,難以通過跑馬圈地併購藥店模式,提升公司業績的背景下,一心堂需要挖掘增量市場,打造新的利潤點。」
爭奪千億市場
招商證券一份報告指出,2020年處方外流帶來零售市場的銷量將超過1500億元。巨大市場吸引各大零售企業進入,但如何做好承接醫院處方外流的軟硬體準備等是擺在企業面前的考題。
業內人士指出,處方外流千億市場的背後是從醫院分走的蛋糕,藥品流通渠道長期以公立醫院為主,醫生在診療的過程中,是否願意讓處方流向院外、企業是否具備專業藥品供應保障能力等都將成為其面對的現實考題。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零售企業在經營處方藥上有很強的意願,但為了經營處方藥作出改變的意願卻不強。「作為大部分的零售實體企業,過去主要的業務模式為經營非處方藥以及保健品,現在的大部分零售業態一定程度過於依賴曾經在非處方藥以及保健品上的成功經驗,試圖複製在處方藥零售領域,但這存在一定的困難。以促銷打折為例,這對處方藥並不試用。部分常備非處方藥在打折的情況下,100個人可能會有半數左右及以上的人購買,以備不時之需。但處方藥打折,100個人只有5人患病,最多只能銷售5個人。在沒有處方以及治療方案的情況下,很難將處方藥銷售給更多人。
一心堂2019年財報顯示,一心堂2019年開始探索「藥店+診療」的新業態模式,並新設經營診所有2家。從以銷售終端局部轉換為以服務為經營理念,重點側重於專業化服務,為公司立體化服務提供基礎。未來一心堂還將繼續加強診所經營業務,為網際網路診療及健康管理、慢病管理業務打下基礎。 北京商報記者 郭秀娟 姚倩(圖片來源:一心堂公告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