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LLNL研究液態金屬噴射(LMJ)推進液態金屬3D列印

2020-12-22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據悉,按需滴液金屬噴射是一種用於金屬零件增材製造的強大技術。這種方法的成功取決於克服若干技術挑戰。這些挑戰中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單個均勻液滴的受控可重複噴射。來自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團隊模擬了一種新興的金屬三維列印技術「液態金屬噴射」(LMJ)中的液滴噴射過程,這是液態金屬列印技術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方面。

金屬的增材製造(AM)是一項強大的技術,可實現無與倫比的設計自由度的零件的快速生產。與傳統製造方法相比,金屬增材製造(AM)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已從原型技術過渡到高價值製造的零件。金屬AM中採用了多種方法:其中選擇性雷射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是目前最流行的方法,還有選擇性雷射燒結(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定向能量沉積(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DED)、粘合劑噴射、層壓板、擠壓和液態金屬噴射(liquid metal jetting, LMJ)等方法。

液態金屬噴射技術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與發達的噴墨技術緊密相關,並且在其他金屬增材製造方法中具有多種優勢:原料加工要求低,機械強度高的緻密零件的製造時間短、廢料少、後處理加工最少,以及支持多種金屬或合金的潛力。在按需液滴(Droplet on Demand, DoD) LMJ中,脈衝能量將熔融金屬依次從受控離散液滴中的孔中推出,從而形成任意形狀的結構。這種自由澆鑄工藝會產生直徑在約0.1毫米至1毫米範圍內的液滴,這些液滴在與之前的堆積層接觸時會迅速凝固,從而形成緊密的近淨形狀。

成功的列印需要優化破裂時的液滴長度,以抑制衛星液滴的形成並確保在列印方向上有足夠的動量。這導致識別流體可印刷性窗口或「可印刷性相圖」,最初需要0.1Oh1,儘管最近的研究已經認識到Oh限值隨噴射強度而變化脈衝(由韋伯數表示,We =ρRU2/σ,其中U表示噴射過程中噴嘴的平均速度),確實可以在Oh <0.1的條件下列印,但可接受的範圍也必須減小。這尤其重要,因為液態金屬的高密度和表面張力通常會導致DoD列印以極低的Oh值進行。有一些研究人員觀察到Oh <0.1時液態金屬小滴的受控噴射相對較少,但是,研究專注於研究低Oh態下的詳細液滴形態和動力學還是較少。直接用於氣動液態金屬印刷的實驗和計算研究相結合的次數甚至更少。儘管LMJ技術很重要,但在物理相關的低Oh參數方案中,液滴形成和破裂動力學的詳細表徵仍然缺失。

在本研究中,來自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致力於通過闡明氣動驅動的熔融錫滴從噴射到初次破裂的DoD過程來解決這一差距。使用實驗和計算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人員遵循從初始噴射到夾斷的液滴動力學和形態,執行高速攝影以提取液滴形狀的時間動態,並將其與跨參數空間的VoF仿真進行比較。

圖1. 液態金屬印表機的示意圖。

▲圖解:信號發生器控制三個平行閥,以對加熱的包含熔融錫的坩堝加壓,該坩堝通過定製的100 m內徑噴嘴噴射。靜態壓力傳感器監控坩堝壓力,而高速相機則使用背光方法以80 kHz的採樣率捕獲液滴的形成。Z級控制用於將坩堝底部插入石英管,該石英管連續用Ar氣體吹掃以限制液滴的氧化。定期使用氧氣傳感器監測管內的氧氣水平。X–Y平臺用於使管在坩堝內居中。

為了進行研究,該團隊建造了一臺可分配錫滴的定製液態金屬印表機。該印表機與高速攝影相結合,充當了自由形式按需滴列印的實驗性試驗臺,並允許團隊在噴射過程中跟蹤詳細的滴動態。

圖2. 高速成像分析用於提取各種參數

▲圖解:(a)強度圖,顯示了75個液滴破裂前的平均實驗液滴形狀。色標尺表示液滴在破裂前立即存在的可能性。(b)所有模擬破裂之前的液滴形狀。將實驗概率圖的50%輪廓輪廓覆蓋在所有模擬結果上,以進行直接比較。噴嘴和墨滴之間的明顯縫隙是低圖像解析度的假象。確實存在液體韌帶。每個面板的左下方列出了韋伯編號(We)。所有面板的比例尺均為200 m。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通過實驗證明了在印刷適性的這個極端角落,無衛星液滴的熔融錫液滴的噴射,並結合了高速攝影分析和流體體積模型來闡明液滴動力學。雖然在低Oh和高We下可以正確描述破裂過程的幾個方面,例如噴嘴附近的尾巴和收縮點增加,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參數集可以完全捕獲破裂時的液滴形狀。研究表明,儘管LMJ具有高度的穩定性和可重複性,但建模也極具挑戰性。將來,該團隊計劃在更廣泛的工藝參數中探索液滴噴射,並尋求對影響液滴形狀,破裂和人造衛星形成的因素(包括熱效應,可溼性和表面氧化物的作用)的更多理解。

通過計算機中的分子動力學模擬顯示了納米液滴撞擊到固體壁時是如何破裂的。

本文來源:Victor A. Beck et al. A combined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to elucidate primary breakup dynamics in liquid metal droplet-on-demand printing, Physics of Fluids (2020). DOI: 10.1063/5.0029438

相關焦點

  • 3D列印金屬基複合材料-含碳纖維的液態金屬
    一項發表在《機械工程學報》的研究記錄了一個研究小組為結合金屬和增強纖維的不同性能而採用的3D列印MMC的方法。來自陝西省快速製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將錫鉛與碳纖維結合起來,一方面探索利用鉛的輻射屏蔽性能,另一方面利用碳纖維強度的可能性。同時,這項研究試圖展示鉛的3D列印能力,以前由於鉛的潤溼性(液態時無法粘在固體表面)而很難實現。
  • 可自修復可拉伸3D列印印刷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摩擦納米發電機
    可自修復可拉伸可3D列印印刷的液態金屬彈性體複合材料摩擦納米發電機很難獲得柔軟且可導電的材料。創建一個可以承受損害的電路甚至更難治癒。但是,對於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來說,這類創新只是辦公室的另一天。
  • 「液態金屬機器人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液態金屬機器人...
    圍繞著世界前沿科技「液態金屬機器人」的當前技術現狀、面臨的挑戰及未來趨勢,來自中國液態金屬機器人領域的專家學者作主題報告,進行深度解析,探討新型液態金屬機器人的未來  會議同時開展液態金屬機器人技術大賽,對國內外高校及企業就液態金屬機器人的設計、感知、運動及相關新技術、新理念進行展示,期待為液態金屬這一新材料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拓展更廣泛的空間,並遴選項目擇優支持。
  • 研究揭示導航波場觸發的液態金屬量子化軌道及金屬液滴追逐效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小組,在美國物理學會期刊Physical Review Fluids上以《複合導航波場中量子化在軌追逐的液態金屬液滴對》為題,報導了導航波觸發的液態金屬振蕩液池中發生的量子化軌道現象及金屬液滴追逐效應。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John W. M.
  • 輕質液態金屬問世,清華大學突破性研發讓液態金屬機器人更近一步
    談到液態金屬,估計大家都不陌生,懂技術或對相關科技行業感興趣的朋友都能說出了子醜寅卯來。即便不關注科技發展的人,很多人也看過或知道科幻電影終結者2中那個讓人不寒而慄的液態金屬機器人。當然了,現實中的液態金屬技術,遠遠沒有科幻電影裡那麼酷炫。
  • 液態金屬研究讓人聯想到《終結者》電影——但更友好一些
    Pu Zhang喜歡把他的團隊對液態金屬的研究比作《終結者》--特別是1991年的《終結者2:審判日》,在這部電影中,一個來自殘酷未來的殺手機器人可以變身成任何人和任何東西來追捕人類獵物。當被告知這或許不是合適的比較時,Zhang笑著說:"說實話,我沒看過那部電影!"
  • 液態金屬:可否製造金屬基生命
    近年來,研究發現液態的鎵基金屬(以下稱液態金屬)具有區別於其他金屬的性質以及類似於生命體的屬性 [3-12]。呼吸獲能效應 液態金屬可以通過「呼吸」獲取能量,實現自我搏動。針對這些考慮,當前的科學研究也利用各種金屬材料製作的機械器件和電子元件對碳基生命進行改造,以期讓生物體具備特定的功能或行為, 甚至創造出更「智能化」的半生物半機器的活體機器人。
  • 全球首創輕質液態金屬欲撼動石墨烯霸主地位
    1全球首創輕質液態金屬與以往液態金屬的相關技術突破和應用不同,這個團隊全球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 概念,並發明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輕質量液態金屬材料。液態金屬,又稱「非晶合金」或者「金屬玻璃」,是一種具有類似液體狀態下原子結構的固體,具有特殊的結構和性能,是一種革命性的新材料。
  • 液態金屬能「進化」成計算機?
    人民網北京11月24日電 (記者喻思南) 液態金屬可以用來製造電子元件,進而引發計算機的革新?不久前,我國一個研究小組發表了一項成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基於液態金屬的全液態量子器件技術的概念,並明確指出這一超越傳統的可變形柔性器件,有望助推新一代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系統的發展。
  • 《終結者》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要成為現實了嗎?
    來源:電影《終結者2》二十多年過去了,在今天,液態金屬的設定仍然不過時,在科學界,液態金屬成為金屬材料的新貴,其獨特的性能使其成為國內外材料學界的研究開發重點。有些液態金屬在無限變形的同時,還可保持金屬的導電性,可以應用於柔性電子、皮膚電子;液態金屬應用於三維的功能性列印, 可以做出很多可拉伸的器件;在醫療領域,液態金屬可作為神經信號傳遞的通路植入生物體內,幫助已斷裂神經的恢復和再生。液態金屬能造機器人嗎?
  • 金屬的密度低於水?劉靜團隊再次實現液態金屬領域新突破!
    在領先世界的液態金屬方面,我國科學家再次實現了新突破。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雙聘研究員、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劉靜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
  • 液態金屬告訴你答案
    在這篇題為「液態金屬吞噬效應:金屬間潤溼觸發的顆粒內化」(Tanget al., Liquid metal phagocytosis: Intermetallic wetting induced particle internalization,Advanced Science, DOI: 10.1002/advs.201700024, 2017)的論文中,研究人員發現,金屬液滴可在溶液環境中藉助電場或化學物質的激勵作用將周圍顆粒吞入體內
  • T-1000全液態金屬機器人不是夢
    研究人員對液態金屬的控制方法進行了測試:現有的機器人有著各種各樣的形狀大小,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固體,而科幻電影《終結者》系列中展示了液態金屬機器人的技術,如T-1000全液態金屬機器人,可以操縱液態金屬來改變外表形狀,使機器人呈現各種造型,這使我們對機器人的概念有了重大改變,那麼液態金屬機器人是否可行呢?
  • 理化所等發現液態金屬焊接納米顆粒效應
    近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小組,首次報導了液態金屬焊接納米顆粒效應。究其原因,是在鹼性溶液中,液態金屬界面呈還原性,而銅納米顆粒表面由於氧化會形成氧化物;二者在溶液中電化學勢不同,體系於是發生電化學反應,由此造成納米顆粒表面的氧化物被還原,進而導致新生成的金屬銅將周圍銅顆粒牢牢粘結到一起。這一過程如同經典的金屬焊接一般,因此研究小組將其命名為「液態金屬焊接納米顆粒效應」。
  • 維基解密 看液態金屬散熱器的神奇之處
    由北京依米康散熱技術有限公司與中科院聯手研發的液態金屬材料,和以此研發出來的液態金屬散熱器,已經開始應用於雷射、重工業、燈光、科學研究、製冷等多個領域,憑藉其極為特殊的材料特點,和絕對的安全性,很多有著強烈散熱需求的行業,都已經開始了與依米康公司合作,力求儘快開發出散熱能力更強,體積更小,安全性有保障的散熱裝置和設備。作為一項中國人自主研發,並得到國際認可的技術,實在值得叫好。
  • 首個液態金屬問世,並做成了自動作機器手
    這是一種名為「液態金屬網格」的全新金屬材料類別,可用於例如製造「堅不可摧」的機器人或衛星,是的,名字裡有液態二字。 圖1並不是一張假圖,不是什麼CG效果圖,而是真正的實拍,這隻手是1隻金屬手,但並不是普通的金屬手,拋開「密集恐懼症」不談,它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製成該手的金屬可以自己動,只要加熱就行。
  • 美國研製液態金屬防彈盔甲可使士兵瞬間變超人
    打開APP 美國研製液態金屬防彈盔甲可使士兵瞬間變超人 發表於 2016-11-04 14:22:27   美國科學家最新研製
  • 清華聯手中科院突破密度「結界」:全球首創輕質液態金屬|專訪
    那麼,液態金屬的研發如今走到了哪一步?最近一項由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理化所團隊帶來的研究頗讓人為之興奮。而且,研究中所展示的液態金屬材料,在許多方面甚至優於 「材料之王」 石墨烯。對於這次的研究成果,文章的通訊作者、清華大學劉靜教授對 DeepTech 表示:「此項研究有幸第一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物質『概念,具有基礎性和普適意義。
  • 鍾玉到宣威調研液態金屬產業發展情況
    12月15日,曲靖市副市長鍾玉到宣威調研液態金屬產業發展情況。曲靖市委常委、宣威市委書記朱黨柱一同調研。朱黨柱、鍾玉實地查看了工業園區虹橋工業園標準廠房建設情況,詳細了解雲南中宣液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產品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情況,聽取企業負責人相關情況匯報。朱黨柱指出,近年來,曲靖市委、市政府,宣威市委、市政府對液態金屬產業高度重視和支持,傾注了大量心血,推動了液態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
  • 「未來機器戰士」——液態金屬機器人真的來了!!
    「液態金屬」,指的是一種不定型金屬,液態金屬可看作由正離子流體和自由電子氣組成的混合物。自主運動可變形液態金屬機器據中科院理化所網站,3月3日,由劉靜研究員帶領的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研究小組,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