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以及其它植物油籽作物, 如油菜籽(canola)、葵花籽、花生、棕櫚仁等, 主要是為了人類消費作為生產植物油的原料, 但提取植物油後的副產品-餅粕也是同等重要的飼料成分。
1
植物油籽餅粕的營養成分和抗營養因子
豆粕和其它植物油籽餅粕主要由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組成,碳水化合物是難以消化的中性和酸性的非澱粉多糖(NSP)以及其它低分子量的糖. 其它的抗營養因子包括植酸磷, 植物凝集素(C-N結合蛋白), 大豆球蛋白, 胰蛋白酶抑制劑(KI和BBI)等。
2
酶製劑消除植物油籽餅粕的抗營養特性
飼料酶製劑可分為植酸酶, 碳水化合物酶, 蛋白酶等. 下面分別是三大類酶製劑,針對植物油籽餅粕原料的創新性的應用方案。
#
蛋白酶
直接添加蛋白酶,可顯著增加日糧的中粗蛋白質和胺基酸消化率. 帝斯曼公司的樂多仙蛋白酶能夠降解大豆中的各種抗營養因子. 蛋白酶有效地降低了Kunitz抑制劑(KSTI)和凝聚素,只留下10-20%的KSTI和大約15%的凝集素,而純化的豬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不能將這些抑制劑降解到如此低的程度。
#
碳水化合物降解酶
與市面上的許多其它飼料酶產品相比,帝斯曼公司的源自Aspergillus aculeatus的傳統野生型菌種的樂多仙VP,能夠顯著地作用於豆粕和其它餅粕的NSP組分。
為了簡便闡述, 把上述眾多的酶系統稱為果膠酶, 但是樂多仙VP與市場上常見的果膠酶不同, 是專門針對植物油籽餅粕底物的果膠酶。
#
植酸酶
豆粕中植酸的含量約為1.3-1.4%, 植酸在腸胃道中不被吸收,既降低了磷的消化率, 也束縛餅粕中的蛋白質, 降低蛋白質的消化率。
樂多仙植酸酶降解豆粕中的植酸已經被驗證,如數據顯示,在pH4(30分鐘,40°C)一起孵化豆粕和樂多仙植酸酶,有50%的植酸被降解.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表明,降解豆粕中的植酸比穀物和菜籽粕中的植酸更困難。
這種差異可能與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由於蛋白質被認為在低pH下與植酸形成不溶性複合物. 已經證明,在低pH下,豆粕中的植酸溶解性遠低於玉米中的植酸。
3
酶製劑消除植物油籽餅粕的抗營養特性
對上述底物結構的闡述,樂多仙酶製劑提高日糧降解率的機理,必須反應到到飼料配方上,獲得可計算的效益. 在應用樂多仙酶製劑時,請使用帝斯曼公司推薦的消化改善係數(DIF值)工具計算飼料配方,獲得最大的成本節約。
通過添加諸如碳水化合物降解酶、蛋白酶和植物酶等外源微生物酶,可以提高餅粕的營養價值. 然而,需要升級碳水化合物降解酶,來更好的針對植物油籽餅粕中的高含量的複雜NSP組分. 因為常見的,僅針對於提高穀物飼用價值的木聚糖酶或 -葡聚糖酶不能充分地降解餅粕NSP組分.
利用蛋白酶,獨特的降解餅粕NSP酶和植酸酶的聯合作用,提高餅粕的消化率,減少抗營養因子的存在,是一個創新並有前景的應用. 它通過提高蛋白質消化率,從而減少家畜的氮排洩,不但實現了環境友好型應用. 同時,也給原料的靈活選擇帶來更多操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