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3》出現評價兩極分化的原因
《一人之下3》評分低於前兩季的原因除了篇幅短小與播放平臺這些外界因素之外,最為關鍵的就是評價的兩極分化。給予差評的人以動畫黨為主,給予好評的人以原著黨為主,雙方站在各自立場來對《一人之下3》這部作品進行不同的評價,這導致雙方在評分上出現極大的差異,漫改作品在原著黨與動畫黨之間一直存在著眾口難調的問題。
由於原著黨與動畫黨對作品的感情不一樣,所以對動畫的期待也不一樣,漫畫被改編成動畫播出的基礎是原著黨提供的人氣與消費支持,所以原著黨更希望動畫能夠對漫畫進行還原,原著黨對動畫的質量判斷是以漫畫作為判斷基準,而動畫黨首先接觸的是動畫,對於作品的質量判斷是以動畫為基礎的,雙方對於動畫的需求完全不一樣,所以原著黨與動畫黨之間經常會出現關於漫改作品的爭論。《一人之下3》這次評價兩極分化也不例外,而《一人之下3》評價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幾個關鍵詞是:畫風與人物形象、劇情、配音、騰訊超前點播。
畫風與人物形象的改變讓動畫黨接受不能
畫風與人物形象的轉變的改變是原著黨與動畫黨對於《一人之下3》最大的爭論點,由於故事場景的變換,《一人之下3》的故事主場在北京城,現代建築與古代建築相結合的北京城跟古色古香的龍虎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地方,所以場景上的畫風改變是必然的,而動畫畫風的喜好本身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沒必要去說服他人一定得喜歡某一個畫風。
《一人之下3》的人物形象更為貼合原作畫風,這與前兩季人偏向日漫風的人物形象出現了較大的差異,王也臉上的黑眼圈也就此消失,王也的形象從一個心懷天下的道士變成了腰纏萬貫的富家公子,單純接觸了動畫的動畫黨認為《一人之下3》對人物形象的修改是一次失敗。而原著黨本身對前兩季人物形象的改變就頗有微詞,在漫畫中王也的臉上根本沒有黑眼圈,還原漫畫原作畫風本身就是原著黨的首要要求,所以在原著黨看來,這一次人物形象的修改是成功的,人物形象貼合原作的畫風讓整部動畫的觀看體驗更為親切舒服。
從客觀角度出發,漫改作品對於人物形象的修改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以漫畫原作作為基準來進行再創造,所以是不應該對人物形象進行過多修改的,從《一人之下3》的人物形象爭論就能看出,王也臉上的黑眼圈看似是一個小改動,但實際跟漫畫對比就是兩個不同的人物形象,這也是動畫黨與原著黨對人物形象爭論的源頭。由於季播漫畫存在著製作方不穩定的問題,更換製作方就必然會造成人物形象上的不一致,如果前期製作方已經對人物形象進行改動,後續動畫更換製作方的時候必然會陷入人物形象修改的循環裡,從後續製作的角度來看,貼合漫畫原作的人物形象更適合動畫後續的長期製作的要求。
劇情篇幅短小
相較於第一季試水的12集與第二季的24集的長篇幅,《一人之下3》只有八集,相較於前兩季劇情內容的豐富,北京篇主要作用是凸顯出張楚嵐與王也兩位八奇技傳人的差異,所以劇情上顯得有些平淡。這並不是大火鳥製作的鍋,在漫畫中北京篇也只是起到一個承前啟後的過渡作用。對於一人之下動畫的粉絲來說,這八集真的是不夠看,動畫黨由於沒有接觸到漫畫的內容,對於後續劇情發展並不了解,從動畫追番的角度出發就會對《一人之下3》的篇幅過短產生不滿,而原著黨因為對漫畫劇情相對了解,知道後續劇情的重要性與篇幅長度,因此會相對理解篇幅短小的情況。
配音沒內味?動畫黨對寶兒姐方言的執著
由於第二季對於寶兒姐方言魅力的成功塑造,在動畫黨的心中,說方言成為了寶兒姐這個角色的靈魂,但在《一人之下3》更新的前四集中,寶兒姐的方言片段是少之又少,這進一步引起了動畫黨對《一人之下3》的不滿,而原著黨對此卻是接受的,因為在漫畫中寶兒姐的設定並不是隨時隨地說方言的,更多時候是以普通話為主,那麼寶兒姐在什麼時候會說方言呢?答案是與熟人交流以及情緒激動的時候,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反觀前四集,寶兒姐對王也、諸葛青二人並不熟悉,在後四集中,寶兒姐對王也、諸葛青二人相對熟悉,就開始會時不時用方言交流,所以寶兒姐用普通話交流並不違背人設,一味追求寶兒姐方言才是真的讓寶兒姐沒內味了。
騰訊獨播與超前點播
《一人之下3》出現評價兩極分化的原因之一就是騰訊平臺的騷操作,首先是騰訊對《一人之下3》進行了騰訊平臺的獨播,騰訊對漫改作品的發展思路一直很清晰,先是利用熱門IP進行漫改動畫,然後在多平臺播放進行粉絲的原始累積,在完成兩季的粉絲積累之後,騰訊就會用獨播的方式將各個平臺的粉絲往騰訊視頻引流,從而完成流量導入與粉絲消費的最終目的。《狐妖小紅娘》與《一人之下》都是騰訊的試驗品,平臺獨播雖然為騰訊引入其他平臺的流量與用戶,這種做法有利於平臺但不利於作品,由於播放平臺的獨佔,這些作品失去了在其他平臺的流量曝光,除了粉絲的自發宣傳與出品方的官方宣傳外,其他平臺官方是不會在對騰訊獨播的作品進行任何宣傳的,從這些作品的傳播與宣傳角度上來說是很大的損失。
其次就是爭議最大的超前點播,不同於電視劇劇集的超前點播引發的大規模抵制,《一人之下3》的超前點播還是得到了很多粉絲的支持,因為《一人之下3》前兩集的超高質量,喜歡的粉絲自然願意掏錢支持。超前點播本質上是一個VIP再付費的消費,是平臺與用戶之間的交易,用金錢來換取內容的提前觀看。由於之前《慶餘年》的超前點播引發的惡劣影響,導致很多人忽略了電視劇與國漫這兩個產業的不同性質,對國漫的超前點播進行一刀切的抵制態度,有很多粉絲選擇用看盜版的方式來對抗平臺的超前點播,並且將平臺行為上升到作品本事,對作品進行了報復性評價。
部分粉絲因平臺超前點播而選擇去看盜版的這個行為,看盜版這個行為本身並不值得提倡,看盜版並不會損害平臺的利益,真正受到損害的是付費支持正版的群體與《一人之下》這部作品,即使不願意為了超前點播進行付費,也可以選擇等待固定的更新。覺得作品質量不好、反抗平臺的剝削壟斷這些理由並不足以支撐盜版這個行為的合理性,這部分人選擇看盜版的真正原因是自身既不想花錢又想提前享受內容的自私心理。
國產動漫的變現與電視劇的多元變現是不一樣的,國產動漫受限於國內動畫產業的發展,製作投資是以平臺投資為主,平臺判斷一部作品的商業價值是基於這部作品帶來的流量、會員充值消費、衍生周邊產品價值,商業價值不足的IP是沒辦法獲得平臺投資的,換言之作品的粉絲群體消費能力是衡量一部作品商業價值的硬指標。國漫的超前點播是平臺在變現上的一次嘗試,也是《一人之下》這種季播動畫的趨勢,原著黨由於已經有了漫畫付費的習慣,所以在《一人之下3》作品質量過關的情況下更容易接受超前點播,而動畫黨因為《一人之下3》與前兩季的動畫存在著較大差異,對於《一人之下3》的質量並不認可,所以對超前點播也是以牴觸為主。
綜上所述,《一人之下3》的製作水平是超越了前兩季動畫的,雖然文戲相對拉胯,但在一流的打鬥設計、貼合漫畫原作的人物形象與人設、精良畫風等優勢的加持之下,《一人之下3》成為了一部瑕不掩瑜的佳作。而《一人之下3》評價兩極分化是由動畫黨與原著黨的需求不同導致的,動畫黨與原著黨在畫風與人物形象、劇情、配音這三個問題上各執己見,雙方站在各自立場給出了自己認為合理的評價,這就導致《一人之下3》評價的巨大差異,騰訊超前點播讓部分粉絲將平臺行為上升到作品,並出現報復性的評價,這也是評價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你的關注轉發評論收藏都是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