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部: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深刻認識和...

2020-12-14 國際在線

本報評論部

信心和底氣,源於黨的堅強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信心和底氣,還源於長期以來我國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豐富人力資源、完整產業體系、強大科技實力,以及我國擁有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

前不久,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份經濟運行主要數據,其中,10月餐飲收入4372億元,同比增長0.8%,增速年內首次轉正。餐飲業的不斷回暖、消費市場的日益復甦,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註解著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啟航,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將為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築牢堅強堤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是個大國,大國的一大優勢,就是有充足的迴旋空間來抵禦風險挑戰。當前我國經濟面臨周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疊加、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外部衝擊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碰頭等多重影響。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儘管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複雜變化,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我國發展具有的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沒有變。」面對疫情嚴重衝擊,我國經濟經受住壓力測試,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顯示了中國的強大修復能力和旺盛生機活力,顯示了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實踐證明,我們有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堅實國力應對挑戰,有足夠的底氣、能力、智慧戰勝各種風險考驗。我們完全有信心、有底氣保持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勢頭。

信心和底氣,源於黨的堅強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這是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的根本保證。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之所以能攻克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究其根本,就在於我們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能充分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黨的堅強領導,不僅能著眼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而且能根據經濟運行中的問題進行靈活、適時的逆周期調節,確保經濟不出現大的顛簸。有了「主心骨」,就能把億萬人民凝聚起來,激發出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進而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奇蹟的政治保障,也是中國經濟抵禦風險挑戰、贏得長遠未來的關鍵所在。

信心和底氣,還源於長期以來我國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豐富人力資源、完整產業體系、強大科技實力,以及我國擁有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這是我們推動經濟發展和抵禦外部風險的根本依託。分析經濟形勢,既要看「點」,更要看「面」;既要看「形」,更要看「勢」。從「面」而言,我國經濟家底豐厚。經過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我國經濟的規模性、生產製造品類的齊全性,使外生衝擊難以動搖中國長期穩定發展的堅實基礎。從「勢」來看,我國仍處在成長上升期,發展的內生動力依然強勁。如今,我國正處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進程中,擁有14億多人的消費市場,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需求將會是全面的、巨大的、持久的。如此大的消費潛力和創新創業潛能,將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由我國制度優勢、經濟基礎、發展潛力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是長期起作用的基本格局。回顧歷史,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經風歷雨中發展起來、在應對挑戰中成長起來的。進入新發展階段,保持定力、堅定信心,乘勢而上、開拓進取,中國經濟將始終充滿活力,奔湧向前。

相關焦點

  •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人民觀點)
    餐飲業的不斷回暖、消費市場的日益復甦,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註解著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啟航,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將為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築牢堅強堤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 ...市生產總值為2504.87億 經濟平穩運行、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解讀>>        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是沒有改變  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面對當前國內外經濟錯綜複雜的形勢,如何看待一季度本市經濟運行情況?未來經濟走勢如何?市統計局副局長劉偉認為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百姓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經濟社會的大局是穩定的;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老百姓的基本民生得到保障,可以看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從就業來看,今年一季度的失業率是2.94%,跟去年同期是持平的,在3%以下的較低水平。
  • 人民日報:以辯證思維把握疫情衝擊下宏觀調控政策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只是短期的;我們還有充足的宏觀政策工具可用,能夠有效對衝疫情影響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但更要認識到,一方面,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只是短期的;另一方面,我們還有充足的宏觀政策工具可用,能夠有效對衝疫情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宏觀政策重在逆周期調節,節奏和力度要能夠對衝疫情影響」。
  • 高培勇:深刻認識「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深刻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統領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深刻認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支撐作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1.能夠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高質量發展,實質上就是質量和效益替代規模和增速成為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也就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有多少」轉向「好不好」「優不優」。經濟發展的這一階段性變化,從根本上來說,決定於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
  • 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 十二月份示範團課
    1954年,周恩來同志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指出:「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我們就不能擺脫落後和貧困,我們的革命就不能達到目的。」1956年,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國人民應該有一個遠大的規劃,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後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
  • 深刻認識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及內在聯繫(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
    這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內涵作出的重要發展和深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創新和發展。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經過長期艱辛探索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 人民日報評論員:善於從危機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
    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   3月29日至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就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行調研,強調要深入分析,全面權衡,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
  • 孫曉莉:深刻把握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的方法論
    當前,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加快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必須正確認識和解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中的各種複雜情況,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深刻把握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的方法論。把握任務的難與易,增強維護大局的自覺性。
  • 人民日報評論員:堅定必勝信心 辦好自己的事——論學習貫徹中央...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人民日報12月22日評論員文章:堅定必勝信心 辦好自己的事——論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同時必須清醒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綜合起來看,時與勢依然在我,我們要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在新時代新徵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進。
  • 堅持長期主義是科技企業的「必殺技」
    近日,人民日報評論發表了《「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一文,文中評論道,如果這些科技企業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 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了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要論斷。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增強風險意識,強化鬥爭精神,深刻認識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變與不變,科學應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有力地推向前進。
  • 韓後和歐詩漫百雀羚哪個好用
    可以說,前三季度我國外貿回穩向好、好於預期。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屯,世界經濟嚴重�� ,國際環境日趨嚴峻複雜,外貿發展面臨的��㚾和挑戰前所未有。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外貸ŀ�勢而上,實現規模和市場份額雙雙提升、同創��㫘。 來之不易的外貿成績單,有力展示了我國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取得的重大成果。
  • 深刻認識和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論斷。這一論斷,指明了「十四五」時期及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務須深刻認識、科學把握。
  • 婁飛鵬:疫情改變不了經濟全球化長期趨勢
    在疫情快速擴散蔓延的時期,2月份國內經濟活動近乎「停擺」,而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經濟活動也快速恢復。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0年3月我國綜合PMI產出指數、製造業PMI、非製造業PMI分別比2月份上升24.1、16.3、22.7個百分點,甚至回升速度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更快。雖然不能據此認為我國經濟已經全面恢復企穩,但這充分說明了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國內經濟活動在快速恢復。
  • 專家重磅發聲: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幾何?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短期來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於經濟影響較大;從長期來看,在國內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市場調節能力進一步加強,政府部門迅速出臺多項應對疫情的有利舉措的情形下,此次疫情應當不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基本面帶來較大影響。因此,需要正確認識此次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保持積極正面情緒。
  •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有何重大發展?經世濟民正其制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經世濟民正其制(中國制度面對面⑦)——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有何重大發展?1960年前後,毛澤東同志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說過,社會主義經濟本身還沒有成熟,還在發展中,現在要寫出一本成熟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還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 進入新發展階段,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大跨越 ——認識和把握新發展...
    ——編 者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創造了有利條件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新矛盾新挑戰,就要著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效化解外部衝擊帶來的影響,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