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以辯證思維把握疫情衝擊下宏觀調控政策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以辯證思維把握宏觀調控政策(新論)

郭 威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只是短期的;我們還有充足的宏觀政策工具可用,能夠有效對衝疫情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但更要認識到,一方面,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只是短期的;另一方面,我們還有充足的宏觀政策工具可用,能夠有效對衝疫情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宏觀政策重在逆周期調節,節奏和力度要能夠對衝疫情影響」。貫徹落實這一重要要求,讓宏觀政策更精準、更有效、更有針對性,有必要以辯證思維處理好四對關係。

處理好總量與結構的關係。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在時間上具有遞減性,在空間上具有不均衡性。疫情對不同地區和行業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不同地區和行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因此,逆周期調節絕不是搞「大水漫灌」,而應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比如,財政政策方面,在已經出臺財政貼息、大規模降費、緩繳稅款等政策的同時,有必要繼續研究出臺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加大對一些行業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再比如,貨幣政策方面,應針對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債務償還、資金周轉和擴大融資等迫切問題,創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為防疫重點地區單列信貸規模,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民營和小微企業提供專項信貸額度等。

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係。總的看,這次疫情所形成的衝擊是外生性衝擊、短期衝擊,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的內生活力和韌性,沒有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因此,在宏觀政策安排上,既要立足當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更要著眼長遠,注重產業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比如,立足當前,有必要多措並舉做好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工作,確保就業大局穩定;著眼長遠,應該研究制定相應政策措施,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網際網路等加快發展。把當前和長遠結合起來,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我們才能變壓力為動力、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推動我國經濟提質增效。

處理好供給與需求的關係。這次疫情確實對供給側和需求側都產生了影響,但要認識到,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從根本上要靠供給側推動。而且,這次疫情只是改變了需求的時間和空間分布,通過在供給側下功夫,釋放被疫情影響的需求並創造新的需求,大有可為。我們要毫不動搖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去除沒有需求的無效供給、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打通供求渠道,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比如,要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比如,要選好投資項目,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

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強調「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是要政府包辦,更不是指簡單地下達行政命令,而是要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結合起來。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相關部門既要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又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在制定宏觀政策時,應分類別、分區域,根據不同行業、企業特點,制定差異化的政策措施;在實施宏觀政策時,應注重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法治維護市場有序運行,促進企業復工復產,充分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相關焦點

  • 央行副行長:疫情對經濟影響是暫時的 宏觀調控政策空間充足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央行副行長:疫情對經濟影響是暫時的,宏觀調控政策空間充足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2月7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發布會上表示,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
  • 宏觀政策把握好時度效 構建新發展格局見到新氣象——韓文秀解讀...
    19日表示,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經濟運行趨向常態。他說,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在經濟恢復常態化運行的情況下,使宏觀政策逐步回歸常態。這可以結合三方面背景來理解和把握。一是宏觀經濟運行態勢。由於今年基數陡然降低,明年經濟增速在數字上看可能會比較高,這主要是基數效應導致的數字現象。
  • 中國經濟年會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明年宏觀政策要把握「時度...
    「數字好看,日子未必都好過」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說,2020年中國遭遇了三重複合衝擊: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讓中國經濟社會運行一度停擺;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國際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主義恣意妄為,中國面臨的遏制打壓明顯升級。面臨這樣的形勢,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卓著。
  • 劉俏:疫情下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邏輯與施力重點
    從1、2月份國內經濟社會運行數據可以看出,市場嚴重低估了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正因如此,美歐等國意識到社交疏離帶來的經濟活動停頓將對其實體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從而接連出臺了重量級的經濟刺激政策。全球產業鏈中斷、外需變化以及疫情第二次爆發的可能性或給中國經濟帶來第二次衝擊。
  • 餘永定:30年宏觀調控啟示錄
    其中,讓人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各種「宏觀調控」——有時是溫和有度、不疾不徐,有時是疾風驟雨、霹靂手段。幾乎每次的宏觀調控政策,都免不了意見紛紜。但如果系統審視中國這近30年的宏觀調控歷史,會有怎樣的發現呢?餘永定先生的感覺是:「陽光之下,並無新事」——當前學界所爭論的大部分重要宏觀經濟問題,在20多年前就爭論過了。
  • 【時事評論】「直達機制」完善宏觀經濟治理
    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中,「直達機制」以普惠式、精準性的調控方式,大幅提升了企業的獲得感  無論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應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
  • 中銀研究:疫情衝擊下全球貨幣政策應對與前景
    一、全球開啟超寬鬆貨幣政策浪潮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主要央行多措並舉,開啟超寬鬆貨幣浪潮。美聯儲、歐洲央行等推出了一系列貨幣寬鬆工具,既包括利率調控、前瞻性指引等常規選項,重啟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的非常規工具,還設立了新的流動性支持機制。
  • 劉偉:宏觀調控政策將更突出結構效應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宏觀調控政策將更突出結構效應。新華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具有哪些深意?劉偉: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重在進一步提高政策效果。
  • 觀點集錦|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宏觀經濟政策應對——貨幣金融圓桌會議...
    新冠疫情給中國和世界經濟造成了強烈的衝擊,如何應對成為當務之急。4月11日,貨幣金融圓桌會議·2020春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宏觀經濟政策應對」線上研討會成功舉行。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聯合主辦、浙江大學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AIF)協辦。
  • 招商宏觀:當前主要風險還是在於海外疫情擴散的負反饋效應
    來源:證券時報網招商宏觀指出,當前的主要風險還是在於海外疫情擴散的負反饋效應。一則,出口將面臨三重壓力,即國內外供給短缺以及外需萎縮;二則,以科技為代表的新基建可能會因為全球產業鏈的疫情衝擊而受到負面影響;三則,疫情疊加原油價格戰,國內PPI通縮形勢可能將更加嚴重,這對企業盈利等方面都將造成不利影響。內需方面的問題在於,在宏觀負債率的緊箍咒下,傳統基建再加碼空間有限,新基建體量不足又可能面臨全球產業鏈的不利影響。
  • 伍戈「三問」:國際變局、疫情衝擊、政策走向
    疫情帶來的是永久影響還是臨時衝擊?宏觀政策是否回歸常態及資產價格如何演繹?這三大問題,是今年以來伍戈一直在思考的內容。在他看來,過去幾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歷史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以至於我們不得不擔心看似是臨時性的衝擊,但實則可能產生永久性影響的事件,及其對於整個經濟、各類行業和資產價格的影響。伍戈,經濟學博士,研究員。
  • 明年宏觀政策的八大看點——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一、政策不會急轉彎,明年穩增長有保障會議指出,「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這是對我國今年防疫和經濟工作的肯定。我國最早受到新冠疫情衝擊,由於疫情防控封鎖,經濟活動趨於停滯,一季度GDP增速僅為-6.8%,在主要經濟體中最低。
  • 應對疫情的宏觀經濟政策:三主三輔、三增三減
    文|餘智 編輯|蘇琦 新冠疫情對中國的宏觀經濟造成了重大負面衝擊加上世界其它各國疫情形勢仍然很嚴峻,中國進出口與國際雙向投資因而受到嚴重影響,經濟增長形勢仍然很不樂觀。 為了應對疫情的衝擊,中國政府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後續的政策措施應該還會繼續跟進。
  • 李迅雷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明年宏觀政策的八大看點
    一、政策不會急轉彎,明年穩增長有保障會議指出,「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這是對我國今年防疫和經濟工作的肯定。我國最早受到新冠疫情衝擊,由於疫情防控封鎖,經濟活動趨於停滯,1季度GDP增速僅為-6.8%,在主要經濟體中最低。
  • 疫情衝擊下的世界經濟與中國對策
    在這種嚴峻形勢下,中國應採取更加系統的應對措施,短期內宏觀經濟政策重心應該從「保增長」調整為「保就業」,並努力確保外向型產業鏈穩定;中長期應該更加注重擴大內需,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開放和積極推進國際經濟協調。
  • 我國貨幣政策 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據央行網站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二季度(總第89次)例會於6月24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會議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總體可控,我國經濟增長保持韌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 毛振華:經濟運行仍面臨三重壓力 宏觀政策需堅持底線思維
    中證網訊(記者 羅晗)12月15日,中誠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毛振華在中誠信國際2021年信用展望研討會上表示,2021年經濟復甦勢頭有望延續,但經濟運行中仍面臨三重壓力,不可掉以輕心,宏觀政策仍需堅持底線思維。  毛振華分析,一是新冠疫情風險仍存。
  • 【反傳】連鎖業宏觀調控背後的秘密,透過現象看本質???
    宏觀調控,通常是案例的公布、宣判、解讀,新聞的調查及分析等等,這些是最多的。控制人數,限制發展速度,嚇走膽小的等等等等,這些是行業措辭。換位思考以下,怎麼用一個報紙欄目、電視節目來控制?控制的方式?某省某市報紙或者電視發個新聞說不要去廣西,傳銷多,騙人啊。廣西69800是傳銷,36800是傳銷,資本運作,連鎖銷售都是傳銷。那麼結果呢?
  • 疫情衝擊和大國博弈下 2021年中國經濟如何開局
    來源:經濟觀察報原標題:疫情衝擊和大國博弈下,2021年中國經濟如何開局高瑞東(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2020年伊始,全球經濟受到新冠疫情的巨大衝擊,主要經濟體迅速推出了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以及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 疫情衝擊和大國博弈下,2021年中國經濟如何開局
    高瑞東/文 2020年伊始,全球經濟受到新冠疫情的巨大衝擊,主要經濟體迅速推出了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以及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得益於成功的疫情防控以及及時精準的逆周期調節政策,中國經濟在前10個月不斷抬升,主要指標增速全面轉正的良好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