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真是個內心柔軟的天才,能給這個殘酷的世界這麼多溫暖。
龍貓真像童年時的一場夢,長大之後似乎忘記了,突然看見它毛茸茸的身軀,就想起了所有的奢望,這大概就是我們得以在孤獨中相互告慰的東西吧。
無論怎樣,成熟都是一場病,而能夠治癒它的,大概只有對這個世界最溫存的渴望。
如果你在下雨天的車站,遇到被淋溼的妖怪,請把雨傘借給它,你會得到森林的通行證哦。
滿滿為什麼要跟大家說《龍貓》呢?
30年前,宮崎駿先生創造了它,一舉挽回面臨破產危機的吉卜力。
30年間,它風靡世界,俘獲多少少年少女的心。
當時有人還在一味模仿西方動漫作品,不停製造出各種山寨作品的時候,龍貓橫空出世,以極具東方美學的形象,反過來影響皮克斯和迪士尼。
獲得美國最高榮譽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玩具總動員3》中,還特別出現了一個彩蛋鏡頭,向《龍貓》致敬。而另一部同樣由此榮譽的作品《超能陸戰隊》中,主角大白在創作過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鑑了該作品。
大白的角色設計總監金進先生,對自己借鑑《龍貓》的事直言不諱,並坦然說宮崎駿是自己的人生偶像,為了向自己的偶像傳達敬意,還專門畫了一幅宣傳海報。
這幾十年來,我們每每重溫經典動漫作品時,永遠不會少了《龍貓》的一席之地,我們常常給予這部作品極高的讚譽,並稱其為「神作」,那麼它何以稱神呢?
從人物塑造來說,宮崎駿先生身為一位平權主義支持者,他堅決反對在傳統影視作品中物化或弱化女性的有意及無意識行為。
在他看來,對於少女的刻畫不應只是滿足男性幻想的柔順與服從,「倔強」與「勇敢」才更應該成為值得少女推崇的萌點。
目睹小怪物,兩姐妹並沒有向恐懼屈服。而是抬頭挺胸,邁進去「探險」。
這,是否比我們刻板印象中的少女強十倍?
「人家才不怕那些呢!」
從故事的主旨意義上來說,在宮崎駿的觀念與藝術裡,人世間許多未知的東西,都蘊含某種「浪漫主義」。
在龍貓的故事中,至少強調過三次「老宅是鬼屋」這樣的話,這是不是在說明,老宅曾經死過人?
死去的,是不是某某事件的受害者,是不是在河中丟鞋的那名未知少女?
影片沒有講述,我們無從得知。
然而我們卻能知曉宮崎駿先生對於「死亡」的看法,在吉卜力的動畫巨匠高畑勳的告別儀式上,作為摯友的宮崎駿說:「這不是祭壇,他只是被溫暖的花草包圍了。」
日本電影《入殮師》中有句臺詞,與《龍貓》殊途同歸: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
鬼怪可能並不是什麼恐怖的東西,而是龍貓。
地藏菩薩的德業還有「大願」,祂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
無論成年的父母,還是低齡的兒童。
無論生的,還是死的;現世中的,還是地獄裡的。
這樣描述的世界觀像不像《龍貓》給我們的感覺?
少年時,你能從中體會美好與歡樂;長大後,你能從中領悟悲美與物哀。
它讓生活在現世的觀眾五味雜陳,盡享藝術的魅力;又以暗藏的細節,悼念逝去的亡靈。
宮崎駿先生在修改《龍貓》的宣傳標語時這樣寫到——這麼奇怪的生物,應該還存在與日本吧。
滿滿願意相信,龍貓不僅僅存在於日本,也存在於每一個心存美好的人身邊。
(感謝你的閱讀,如果喜歡滿滿的分享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探尋更多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