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那些軍事工業上的「大力出悲劇」!殺傷範圍還大於射程
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鐵幕演說」,正式拉開了冷戰序幕。此後數十年間,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了維持自身的霸主地位,不遺餘力地展開一輪又一輪的軍備競賽,也讓世人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大力出悲劇」的怪胎。
ADM戰術核地雷
美國ADM是一款戰術核地雷,代號「山脈」它的設計目的也是用作於核地雷,但也可以用作於其它的類似戰術目的。按戰術目的的不同,可以做到1到15千噸級的核爆炸,每個ADM大約重180公斤。在1965年到1986年生產,但數目不詳,10分鐘便能安放一枚。
蘇聯T-15核魚雷
蘇聯T-15核魚雷,是對付美國的航空母艦群,但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彈體又粗又大,當時要給「紅十月級」核潛艇配備,但發現此彈更本裝不進潛艇內,有彈無艇,因此放棄。
美國Mk-45核魚雷
美國Mk-45核魚雷,本來是對付蘇聯強大的海軍航母編隊,但在實驗中才發現,威力過猛了,在第一次試射時,目標帶發射臺全部被消滅。
美國「鬥牛士」核巡航飛彈
美國的「鬥牛士」核巡航飛彈,無線電操縱,極其不可靠,準備時間就要需要3--5小時,因此部署了不到4年就被新一代的TY-1「圓錘」核巡航飛彈替代,但它的研製卻為美國的「戰斧」巡航飛彈,做了鋪路石。
美國「超音速低空飛彈」SLAM
美國「冥王計劃」的「超音速低空飛彈」SLAM,使用人類歷史上最變態的核動力衝壓Tory發動機,此彈核心在工作溫度為1800度,反應堆採用大量鉛筆粗細的陶瓷質核燃料棒。但由於太過危險和未知預料的事情太多,再加上洲際飛彈的發展,因此在64年下馬。可帶數枚核彈頭,在空中徘徊幾月,在超音速巡航時,用音爆就能殺人。
蘇聯級聯式電壓互感器
蘇聯電氣化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В.И.列寧命名的全蘇電工技術研究所研製的級聯式電壓互感器CT-3.6MB,當站在這個恐怖的怪物前,沒有人不被它那巨大的身軀所震撼。不過,這個地方確實有個能放電的大設備,這個設備就是衝擊電壓發生器ГИН6МВ戶外高壓實驗臺,這才是個不折不扣的「紅警」裡的磁暴線圈。蘇聯解體後廢棄,曾參與過電磁超導體武器研製,但最大成就,就是我們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變壓器。
美國噴射引擎火車
這臺暱稱為「黑甲蟲」的 M-497上裝有兩顆GE J-47-19噴射引擎(原為 B-36 轟炸機所設計),並在美國印地安納州和俄亥俄州間的筆直鐵軌上試跑,最高曾到過每小時296km,至今仍是美國一般鐵道的速度紀錄保持者。因要在普通七彎八拐的鐵軌上跑噴射引擎火車不切實際,且油料也耗得太兇,最後還是取消了。
蘇聯SVL高速火車
蘇聯SVL高速火車,正宗的動車,加裡寧車輛製造廠於1970年製造。ER22型列車的基礎上改進而來,主要就是在列車的頂部加上了兩個Yak-40型推進火箭,在整個測試期間,SVL的最高時速達到了180mph(約288km/h),處於某種原因這一測試成為了這種列車的結束。現在這個列車鏽跡斑斑地躺在加裡寧車廠的庫房裡。
蘇聯噴氣引擎坦克
蘇聯50年代末期噴氣引擎探測/掃雷坦克——「加溫-T」型。 T54坦克的底盤,上面安裝一臺MIG-15的噴氣引擎,利用燃氣射流發現探測掃除碎石、瀝青路面的地雷,因為體形笨重效率又低,因此沒多久就不存在了。
美國MK65型原子炮
美國為了打冷戰而催生的M65型原子炮,代號「原子安妮」,用來對付當年蘇聯坦克集群攻擊的,布置在西德萊茵河附近。其使用的核炮彈威力,是在廣島所投擲的原子彈的四分之一。
蘇聯2A3原子炮
蘇聯格拉賓設計局2A3 Kondensator 2P 406mm原子炮,底盤的研製由科特林設計局在列寧格勒完成。1956年在列寧格勒2A3全部研製成功。總產量僅4輛。用來對抗「原子安妮」。
蘇聯米-12直升機
世界上起重最大的直升機米-12,因為身軀過於龐大,機動性很差,且操作不便,所以沒有量產,因此只生產了2架。兩翼分別帶有一個螺旋槳,每個直徑達到35m,旋轉時螺旋槳可觸碰的死亡地帶長達67m,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05噸。各項超級參數都被寫進了國際航空協會的記錄,和金氏世界紀錄的書中。
美國M-388核火箭筒
世界上最小的核武器之一,用於對付龐大的蘇軍裝甲集群,使用W54核彈頭(重約23公斤),可選擇10噸或20噸當量的設定。可由兩種發射器:120毫米的M28射程約兩公裡,155毫米的M29射程約四公裡。M-388被譽為上個世紀「最愚蠢的武器」,一般若沒有合適的防禦掩體,發射組員不太可能在發射出一枚M-388後存活,因為此武器的殺傷範圍大於它的射程,所以又被稱之為最腦殘的武器。
美國X-22四涵道短距起降驗證機
美國貝爾公司的X-22四涵道短距起降驗證機,起飛是有選擇性地發生傾斜垂直向上,或在與前傾的發動機艙在大約45 °的螺旋槳或短的跑道。此外,在X-22是為了提供更多的進入垂直起飛部隊運輸的戰術應用上的見解,如希勒的X-18和X-22的繼任者,貝爾的XV-15。另一項方案要求是在水平飛行至少520公裡/ h的空速(326英裡每小時; 283節)。
美國YC-14運輸機
YC-14,麥道YC-15研製於20世紀70 年代,當時美國空軍擬從波音YC-14 和麥道YC-15 中挑一個投產,再由優勝者取代 C-130,最後終因開發費用與性能並不比C-130好到哪裡而被取消,但麥道公司卻在此基礎上研製出了C-17「環球霸王」運輸機。
美國大肚魚運輸機
Super Guppy(超級古比魚/彩虹魚),又稱作「大肚魚」,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為運輸龐大火箭部件而建造的飛機,可以說是空中巴士SATIC A300- 600ST(大白鯨)前身。
美國西科斯基S-72X翼直升機
噴氣式、旋翼混合動力,由於不科學性和技術性而下馬,原因:水平翼發揮作用的時候,旋翼就是頂在腦袋上的木槓子;旋翼發揮作用的時候 向後的發動機就是木箱子。
美軍''妖精''偵察機
本來設計成由轟炸機投放,再由轟炸機在空中接收,結果在實驗中,母機腹部下的亂氣流使得妖精根本無法靠近,無法空中回收,所以實驗失敗,再加上後來U-2研製成功,此項目迅速作廢。
蘇聯N-1登月火箭
冷戰軍工史上最大的悲劇——蘇聯的N-1「大媽媽」登月火箭。火箭高度達到105米,相當於30層高的樓;滿載重量接近2800噸;使用了多達301臺發動機。蘇聯人認為30臺發動機如果有一臺壞了,只要對稱的關閉另外一臺發動機,一樣可以保證發射成功,N-1可以關閉4臺而保證足夠的推力。
然而,如此龐大複雜的火箭,並不是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能夠製造的。30套管道錯綜複雜,如果其中一臺的推進劑管道出問題,就有可能發生爆炸。
1969年2月,N-1運載火箭第一次試射,發動機失火,火箭在12000米高空解體爆炸。1969年7月,第二次試射,在發射架上點火時,滿載燃料的火箭就地爆炸,將發射臺和指揮臺全部摧毀,150多名科研人員當場喪生。1971年和1972年,N-1火箭又進行了兩次試驗,但全部失敗。蘇聯只能無奈的放棄了這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