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那些軍事工業上的「大力出悲劇」!殺傷範圍比射程還大

2020-12-18 騰訊網

冷戰時期那些軍事工業上的「大力出悲劇」!殺傷範圍還大於射程

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鐵幕演說」,正式拉開了冷戰序幕。此後數十年間,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了維持自身的霸主地位,不遺餘力地展開一輪又一輪的軍備競賽,也讓世人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大力出悲劇」的怪胎。

ADM戰術核地雷

美國ADM是一款戰術核地雷,代號「山脈」它的設計目的也是用作於核地雷,但也可以用作於其它的類似戰術目的。按戰術目的的不同,可以做到1到15千噸級的核爆炸,每個ADM大約重180公斤。在1965年到1986年生產,但數目不詳,10分鐘便能安放一枚。

蘇聯T-15核魚雷

蘇聯T-15核魚雷,是對付美國的航空母艦群,但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彈體又粗又大,當時要給「紅十月級」核潛艇配備,但發現此彈更本裝不進潛艇內,有彈無艇,因此放棄。

美國Mk-45核魚雷

美國Mk-45核魚雷,本來是對付蘇聯強大的海軍航母編隊,但在實驗中才發現,威力過猛了,在第一次試射時,目標帶發射臺全部被消滅。

美國「鬥牛士」核巡航飛彈

美國的「鬥牛士」核巡航飛彈,無線電操縱,極其不可靠,準備時間就要需要3--5小時,因此部署了不到4年就被新一代的TY-1「圓錘」核巡航飛彈替代,但它的研製卻為美國的「戰斧」巡航飛彈,做了鋪路石。

美國「超音速低空飛彈」SLAM

美國「冥王計劃」的「超音速低空飛彈」SLAM,使用人類歷史上最變態的核動力衝壓Tory發動機,此彈核心在工作溫度為1800度,反應堆採用大量鉛筆粗細的陶瓷質核燃料棒。但由於太過危險和未知預料的事情太多,再加上洲際飛彈的發展,因此在64年下馬。可帶數枚核彈頭,在空中徘徊幾月,在超音速巡航時,用音爆就能殺人。

蘇聯級聯式電壓互感器

蘇聯電氣化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В.И.列寧命名的全蘇電工技術研究所研製的級聯式電壓互感器CT-3.6MB,當站在這個恐怖的怪物前,沒有人不被它那巨大的身軀所震撼。不過,這個地方確實有個能放電的大設備,這個設備就是衝擊電壓發生器ГИН6МВ戶外高壓實驗臺,這才是個不折不扣的「紅警」裡的磁暴線圈。蘇聯解體後廢棄,曾參與過電磁超導體武器研製,但最大成就,就是我們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變壓器。

美國噴射引擎火車

這臺暱稱為「黑甲蟲」的 M-497上裝有兩顆GE J-47-19噴射引擎(原為 B-36 轟炸機所設計),並在美國印地安納州和俄亥俄州間的筆直鐵軌上試跑,最高曾到過每小時296km,至今仍是美國一般鐵道的速度紀錄保持者。因要在普通七彎八拐的鐵軌上跑噴射引擎火車不切實際,且油料也耗得太兇,最後還是取消了。

蘇聯SVL高速火車

蘇聯SVL高速火車,正宗的動車,加裡寧車輛製造廠於1970年製造。ER22型列車的基礎上改進而來,主要就是在列車的頂部加上了兩個Yak-40型推進火箭,在整個測試期間,SVL的最高時速達到了180mph(約288km/h),處於某種原因這一測試成為了這種列車的結束。現在這個列車鏽跡斑斑地躺在加裡寧車廠的庫房裡。

蘇聯噴氣引擎坦克

蘇聯50年代末期噴氣引擎探測/掃雷坦克——「加溫-T」型。 T54坦克的底盤,上面安裝一臺MIG-15的噴氣引擎,利用燃氣射流發現探測掃除碎石、瀝青路面的地雷,因為體形笨重效率又低,因此沒多久就不存在了。

美國MK65型原子炮

美國為了打冷戰而催生的M65型原子炮,代號「原子安妮」,用來對付當年蘇聯坦克集群攻擊的,布置在西德萊茵河附近。其使用的核炮彈威力,是在廣島所投擲的原子彈的四分之一。

蘇聯2A3原子炮

蘇聯格拉賓設計局2A3 Kondensator 2P 406mm原子炮,底盤的研製由科特林設計局在列寧格勒完成。1956年在列寧格勒2A3全部研製成功。總產量僅4輛。用來對抗「原子安妮」。

蘇聯米-12直升機

世界上起重最大的直升機米-12,因為身軀過於龐大,機動性很差,且操作不便,所以沒有量產,因此只生產了2架。兩翼分別帶有一個螺旋槳,每個直徑達到35m,旋轉時螺旋槳可觸碰的死亡地帶長達67m,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05噸。各項超級參數都被寫進了國際航空協會的記錄,和金氏世界紀錄的書中。

美國M-388核火箭筒

世界上最小的核武器之一,用於對付龐大的蘇軍裝甲集群,使用W54核彈頭(重約23公斤),可選擇10噸或20噸當量的設定。可由兩種發射器:120毫米的M28射程約兩公裡,155毫米的M29射程約四公裡。M-388被譽為上個世紀「最愚蠢的武器」,一般若沒有合適的防禦掩體,發射組員不太可能在發射出一枚M-388後存活,因為此武器的殺傷範圍大於它的射程,所以又被稱之為最腦殘的武器。

美國X-22四涵道短距起降驗證機

美國貝爾公司的X-22四涵道短距起降驗證機,起飛是有選擇性地發生傾斜垂直向上,或在與前傾的發動機艙在大約45 °的螺旋槳或短的跑道。此外,在X-22是為了提供更多的進入垂直起飛部隊運輸的戰術應用上的見解,如希勒的X-18和X-22的繼任者,貝爾的XV-15。另一項方案要求是在水平飛行至少520公裡/ h的空速(326英裡每小時; 283節)。

美國YC-14運輸機

YC-14,麥道YC-15研製於20世紀70 年代,當時美國空軍擬從波音YC-14 和麥道YC-15 中挑一個投產,再由優勝者取代 C-130,最後終因開發費用與性能並不比C-130好到哪裡而被取消,但麥道公司卻在此基礎上研製出了C-17「環球霸王」運輸機。

美國大肚魚運輸機

Super Guppy(超級古比魚/彩虹魚),又稱作「大肚魚」,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為運輸龐大火箭部件而建造的飛機,可以說是空中巴士SATIC A300- 600ST(大白鯨)前身。

美國西科斯基S-72X翼直升機

噴氣式、旋翼混合動力,由於不科學性和技術性而下馬,原因:水平翼發揮作用的時候,旋翼就是頂在腦袋上的木槓子;旋翼發揮作用的時候 向後的發動機就是木箱子。

美軍''妖精''偵察機

本來設計成由轟炸機投放,再由轟炸機在空中接收,結果在實驗中,母機腹部下的亂氣流使得妖精根本無法靠近,無法空中回收,所以實驗失敗,再加上後來U-2研製成功,此項目迅速作廢。

蘇聯N-1登月火箭

冷戰軍工史上最大的悲劇——蘇聯的N-1「大媽媽」登月火箭。火箭高度達到105米,相當於30層高的樓;滿載重量接近2800噸;使用了多達301臺發動機。蘇聯人認為30臺發動機如果有一臺壞了,只要對稱的關閉另外一臺發動機,一樣可以保證發射成功,N-1可以關閉4臺而保證足夠的推力。

然而,如此龐大複雜的火箭,並不是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能夠製造的。30套管道錯綜複雜,如果其中一臺的推進劑管道出問題,就有可能發生爆炸。

1969年2月,N-1運載火箭第一次試射,發動機失火,火箭在12000米高空解體爆炸。1969年7月,第二次試射,在發射架上點火時,滿載燃料的火箭就地爆炸,將發射臺和指揮臺全部摧毀,150多名科研人員當場喪生。1971年和1972年,N-1火箭又進行了兩次試驗,但全部失敗。蘇聯只能無奈的放棄了這個計劃。

相關焦點

  • 美國搞了個核RPG:殺傷範圍比射程大?其實是你不懂用法!
    冷戰期間,為了抵擋住前蘇聯的鋼鐵洪流,美國研製了不少腦洞大開的武器,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被稱之為「冷戰魔炮」或者「原子安妮」的M65核大炮,該炮口徑達到280毫米,可以發射15000噸TNT當量的核炮彈,其威力相當於4000發155毫米炮彈,以及四分之一的廣島原子彈,說它一炮平一城都不是問題,除此之外,他們還喪心病狂地搞出了一個叫做
  • 最愚蠢的冷戰核武器,輻射大於武器射程,會對己方造成致命傷害
    該戰鬥部的另一個應用與之相比則顯得籍籍無名,甚至被稱為冷戰中最愚蠢的核武器。 XM388由M-28發射時的最大射程為2500米,使用M-29時是最大射程4000米。M-28輕型發射器可由吉普車載發射,也可在地面用三腳架發射。M-29重型發射器由M-113裝甲運兵車或卡車裝載運輸,然後被搬下架在三腳架上射擊。
  • 冷兵器時代最牛的武器,射程相當於三支步槍,殺傷堪稱無敵恐怖!
    雖然弓箭殺傷力極大,不過在火器大範圍應用於戰場以前,步兵們使用的武器並不是弓箭而是「弩」,弩在外觀上與弓箭非常相似,只不過多了一個發射裝置,可以調整方向與距離,相比弓箭來說射程更遠,威力更大,並且可以自動發射。
  • 冷戰時期曾經轟動一時的超級武器 發射核炮彈的M65原子大炮
    美國蘇聯冷戰時期,在兩國花樣百出的軍是競賽的武器裡,曾經出現過轟動一時的原子大炮,而美國的號稱「冷戰魔炮」的M65型原子炮,就可以說是其中的代表之作。這一門「冷戰魔炮」最初的正式名字叫280毫米A型炮。
  • 爆炸範圍大於它的射程,世界上最小的核武器讓操作者全部陣亡
    M-388戴維·克羅克特(Davy Crockett)是美國在冷戰時期布署的一種無後座力炮的炮彈,是世上最小的核子武器之一。戴維·克羅克特可由兩種發射器發射:120mm的M28射程約兩公裡,155mm的M29射程約四公裡,兩者皆使用同一種彈體,可架在三腳架、卡車或裝甲運兵車上,操作組員三名。
  • 臺軍這種巨炮炮彈殺傷範圍高達500米,將會是重要的打擊目標
    臺軍陸軍一共裝備有5型大口徑火炮,其中口徑最大一型炮彈重163.3公斤,殺傷範圍高達500米,威力巨大。另外還有從105毫米到203毫米4種野戰重炮,假如爆發戰爭,這些重炮將會是重點打擊目標。該炮全重2030公斤,炮管長2363毫米(22.5倍口徑),無炮口制退器,最大射程11270米,射速2-4發/分,炮組成員8人。M114系列榴彈炮美國二戰時使用的M1型155毫米榴彈炮,戰後型號改成M114型,同樣在韓戰後開始向臺軍援助該炮。
  • 還記得「轉盤機槍」嗎?是二戰士兵噩夢,志願軍用它重創聯合國軍
    戰爭一直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給全人類帶來了痛苦,戰爭沒有勝利可言,有的只是那些在戰爭之中失去性命的士兵家人的無力哀嚎。武器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發明,原子彈就是其中的「王炸」。隨著對槍械的技術革命,槍械的殺傷力呈指數級增長,二戰中就有一款恐怖的槍械。
  • RCEP籤署,回顧冷戰時期日本的亞洲政策(上)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RCEP籤署,回顧冷戰時期日本的亞洲政策(上)隨著RCEP協定於本月終於塵埃落定,東亞-東南亞地區的經貿關係將在可預見的未來變得更為緊密。而在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在2020年總統大選中成功當選的大背景下,日本,作為現在CPTPP的領頭人和RCEP的籤約國,其在未來一段時間的外交選擇也令人關注。菅義偉內閣是否會順應潮流,強調與亞洲域內國家的經貿合作,抑或是回歸其在民主黨歐巴馬政府時期的外交政策,通過TPP框架尋求與太平洋東岸的協調?
  • 弓弩射程達1500米,精度和殺傷密度是硬傷
    眾所周知,宋朝以軍力弱而著稱於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周邊國家遼、金、夏都是把宋朝軍隊按在地上摩擦,包括方臘起義軍,也沒有給大宋皇帝任何面子。那麼,為什麼宋朝這麼容易被欺負?原因很多,文官治軍是其中一個,武器裝備研發有太多硬傷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 為什麼說中蘇交惡是冷戰時期蘇聯最大的失誤?
    蘇聯在冷戰中輸給了美國,除了很多客觀因素外,自身也犯了很多錯誤。一般認為,蘇聯在冷戰時期犯的錯誤有:1,全面否定史達林,讓蘇聯人的信仰遭受重大打擊。其實,蘇聯在冷戰時期還有一個戰略失誤經常被人忽略,那就是:過早地和中國交惡。為什麼這麼說呢?
  • 紅白機上的冷戰史,童年時期FC遊戲上的蘇聯元素
    冷戰時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的對立達到巔峰,雙方不僅在軍事,經濟和科學技術上相互競賽。在許多文學與藝術作品中對對方也是極盡諷刺與抹黑。雖然冷戰最終以蘇聯的解體而告終,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西方抹黑蘇聯的一些遊戲卻成為了很多人的童年回憶,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以為我要說不遺餘力抹黑蘇聯的經典RTS遊戲《紅色警戒》系列了,筆者這次其實並不想炒冷飯,今天咱們來說說早期FC平臺上的遊戲,因為當時冷戰還沒有結束,美蘇雙方的對立還是比較嚴重的,所以這一時期的遊戲特點更加鮮明。
  • 2A3原子炮最大射程25公裡,其核炮彈的輻射半徑卻大於27公裡
    在上世紀50年代冷戰時期,由於真正的戰略核武器和相互確保證毀滅理論(MAD)尚處於起步階段,核武器被視為一種萬能武器,因此北約和華沙組織都不約而同地都把重點放在戰術核武器的研製與使用上。
  • 大秩序2035:軍事高科技與安全變數
    這期間,大國或大國集團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戰略穩定器的作用。但未來較長一個時期,面對國際力量對比質變的較大可能性,一些大國固守冷戰思維,可能採取激進戰略、冒進措施,甚至是戰略豪賭,以求逆轉世界格局發展大勢,這可能誘發大國間的直接衝突和對抗。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一旦發生這種情形,無疑將是全球性的災難,值得所有國家警醒。
  • 冷戰時期美國唯一的對手,蘇聯解體後留下了多少黑科技?
    目前世界上的霸主是美國,美國之所以能夠稱霸全球,是因為在上個世紀90年代在軍事實力上唯一能夠與美國齊頭並進的蘇聯解體了。蘇聯解體之後,遺留下來的黑科技其實規模非常可觀,而且大部分都被今天的俄羅斯所繼承,有些技術甚至讓今天的很多國家也難以實現,而這正體現出當年蘇聯科技實力的強大。以前有一部電腦遊戲非常經典,這部遊戲的名字叫紅色警戒,這個遊戲中的國家主要就分為北約和華約兩大陣營,而遊戲中的蘇聯所擁有的一些科技在現實生活中是真實存在的,其中就包括前蘇聯生產的1K17雷射坦克。
  • 阿波羅登月前的冷戰太空爭霸:美蘇兩位宗師級大佬隔空鬥法(上)
    參與回形針計劃的美國科學家合影但是這個時候,蘇聯還遇到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這麼多德國的火箭專家聚集在一起,沒有一個蘇聯自己人來進行領導是不行的,況且研製的是殺傷力巨大的飛彈,於是另一位美蘇冷戰期間的宗師級大佬
  • 射程最短的反導系統
    1998年朝鮮發射中程彈道飛彈後,韓國啟動M-SAM計劃,開發射程為30千米至60千米的地空飛彈系統,以代替韓國空軍裝備的老舊的美制「霍克」中程地空飛彈系統。該計劃後被稱為「鐵鷹」-2項目。這一時期,俄羅斯開始以軍事技術償付蘇聯時期拖欠的韓國債務,俄韓軍事技術交流因此熱絡起來。
  • 三國飛彈射程:美國13000公裡,俄羅斯16000公裡,中國能達到多少
    二戰期間,德國在火箭的基礎上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枚彈道飛彈,戰後,各國也紛紛投入研發,據了解,美國為縮短與蘇聯的差距相繼發展了各種戰術飛彈。時至今日,飛彈已經成為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象徵,射程越遠,意味著國家掌握的技術越先進,那中美國三國的飛彈射程都分別為多少?
  • 全球狙擊步槍射程:美國2286米,英國1600米,中國的射程是多少?
    如今,只要是一個國家,只要它的軍事工業稍強一點,就能拿出幾支性能優良的狙擊槍,它們的精度比一般的槍械要高得多,但這些極其精確的狙擊槍,最遠的射程是多少?當今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狙擊槍,但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它們的有效射程都在500米以上,而一些軍事強國的狙擊槍的射程則更是高達1000米,甚至有幾個還達到了2000米。
  • 史達林時期蘇聯軍事最強?其實不然,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曾超過美國
    那麼這七位領導人究竟誰執政時期,蘇聯最強呢,不少人認為是史達林執政時期,但是如果單論蘇聯的軍事實力最強時期,並不是史達林時期,而是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在他的帶領下,蘇聯在軍事上曾超過美國。那麼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蘇聯的軍事到底有多強,美國在此時的軍事實力又如何呢?且聽飛魚細細道來。勃列日涅夫執政時蘇聯的軍事實力。
  • 看看二戰時期德國的工業產能
    它的裝備還是世界最先進的,德軍還是北約執行軍事任務的利器。好像什麼事情對他來說都不難,德國的恢復能力,是世界各國發展的標杆。現在的德國人早已經轉變了在1929時期的想法。這個時代的德國人,享受著繁榮安寧的生活環境,厭惡戰爭,不需要強大的軍事實力,覺得依靠之前的軍事裝備足安排好本國的戰事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