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9月17日,記者從雲南省林草局獲悉,省林草部門把實施好生態工程為草原生態修復為主要抓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努力促進林草融合發展,深入推進草原生態系統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衛斌介紹,林草部門針對雲南草原的特點,總結推廣了三種修復模式,也就是滇西北、滇東北的退—建—復模式,滇中地區和滇西北地區的封—圍—改模式以及滇西南的出—引—替模式。「到目前全省實施人工種草,退牧還草、退耕還草工程552萬畝,使過牧退化草原得到了休養生息,同時也促進了草原生態系統的正向演替。」
此外,通過遙感檢測與地面調查相結合,雲南開展了草原天空地一體化檢測,2019年檢測結果表明,我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了87.9%,較上一個五年提高了1.48個百分點,
「我們還實施了隆陽香柏場、尋甸縣龍鳳山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積極探索草原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王衛斌表示,林草部門還積極抓產業,助力脫貧,積極發展草種業、草原生態旅遊業、以草產業為基礎,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2019年以來,整合草原項目資金10.05億元支持貧困縣,佔全省草原項目資金總量的87.29%,吸納了2.4萬建檔立卡戶,共計9.8萬餘名貧困人口參與草原生態治理扶貧項目建設,涉草群眾戶均增收3900元,人均增收達975元。
責任編輯:孫寅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