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水第一次調色稱之為調底色。
如何調低色肯定是沒有統一的標準。因為上色的材料多樣化,每個人採用的材料和工藝流程各不相同。具體要看你要的效果,也就是滷製品的顏色。
但是顏色不僅僅是第一次調色的比例和程度,還與你的滷製品在鍋中滷煮時的火候和時間息息相關,所以並沒有統一答案,但是有規律可循。
通常用炒糖色調色的較多,所以我就依炒糖色調色舉例,而且我依豬肉類產品舉例。
方法一:看色澤
先將高湯熬製成乳白色,過濾後,將炒好的糖色緩慢倒入,邊倒入邊攪動,待高湯呈現紅中泛黃即可。
看下圖:
方法二:按照比例
通常來說,一般將滷水調至紅中泛黃顏色,需要炒糖色,大概每十斤高湯,四兩炒糖色。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炒糖色也沒有統一標準,我舉例說明的炒糖色是按照糖水1:1炒制完美狀態,也就是不苦不甜,有棉花糖氣味的糖色。
以上舉例說明的方法做出來的滷製品顏色見下圖:
以上內容僅僅是我個人做法。
我個人認為第一次調滷水要多方面考慮:
1、滷製品在鍋中的時間和火候
通常滷製品在鍋中採用的火候過大,或者停留時間越久,上色就會越重。
2、要考慮滷製品氧化作用
如果你沒有防氧化手段,滷製品出鍋後遇見空氣就會逐漸的失去色澤、導致脫水發乾、發黑等現象出現。除了常見的採用護色劑,刷油等方法外可以考慮第一次上色時,底色略淺一點,也就是減少糖色的用量。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