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講四種四諦,即生滅四諦、無生四諦、無量四諦及無作四諦。層次逐漸遞進,境界越來越高。生滅者有生有滅,萬象遷流是生滅,生涅槃果滅惑業苦是生滅;用析空觀分析觀察萬象之空無自性而斷惑證真。無生者,萬象當體即空,如夢如幻,無生無滅。無量者,萬象雖無生但差別無量,萬象宛然、妙用無窮。無作者,一切萬象皆是中道實相、第一義諦,於此言語等所有設施都是多餘,絕待圓融;所謂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瞬目揚眉、舉手投足、山河大地、士農工商皆是天真本來佛。
無量四諦、無作四諦理極幽邃、境界高玄,凡惑眾生難解難悟、無從下手,需長時薰習方可能一絲相應。無生四諦常人也難以契入;生滅四諦相對而言更容易了知和修證,如能依之修行一定可以受益匪淺,並可解脫分段生死。下面就生滅四諦作一簡略敘述:
四諦即苦諦、集諦、滅諦及道諦。
苦諦即是三界六道之苦報。三界六道之果報皆苦,無安樂性,此理真實,故名苦諦。苦以逼迫為義,可以使有情身心不得自在。苦可分為二苦、三苦、八苦等無量諸苦。二苦即外苦、內苦,外苦為山崩石裂、地震海嘯、虎狼蟲蛇、怨仇盜賊等苦;內苦為有情身心之病痛,煩惱等苦。三苦即苦苦、壞苦、行苦,苦苦即苦更增苦,壞苦即事物變壞之苦,行苦即遷流不息之苦。八苦為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簡言之,世間萬象對凡夫而言無絲毫安樂性,一切皆苦。
集以招感為義。煩惱業能集起三界六道生死之苦故名為集,此理真實,故名集諦。眾生無有智慧了知萬象空無自性之實相,不知一切萬象皆是無真實性、無不變性、無獨立性;以妄為真、以非為是,為相所纏、心粘於相,資貪愛、興嗔恚、長愚痴、起種種煩惱,造種種業,招感三界六道生死之苦。
滅是滅盡義,滅盡惑業苦,證涅槃寂滅果。諸煩惱業滅故,後世苦果永不相續,此理真實不虛,故名滅諦。
道是能通義,證涅槃之正道。道有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及究竟道。資糧道即淨障集資、積累資糧。加行道即加功用行,以期證見法性。見道即是以無分別智照見真諦理,斷三界見惑。修道即是數數修習,斷三界思惑。究竟道即是得二乘之極果。修道按三十七道品修習,其中又以八正道最為重要,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正道可歸為戒定慧三無漏學,以此三學為證涅槃之正道,此理真實,故名道諦。
四諦中苦諦是世間因果之果,集諦是世間因果之因;滅諦是出世間因果之果,道諦是出世間因果之因。世間因果是流轉門,即眾生流轉生死、輪迴六道之門;出世間因果是還滅門,即還滅無明、解脫自在之門。
有幸聽聞佛陀宣示、流傳之四諦真理,應生稀有想、難遭遇想,所謂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宇宙浩瀚無涯,生命不可計數,經典中比喻能得人身者猶如海中盲龜巧遇海上開孔之浮木並恰好從孔中伸出頭的機率,更何況即使得了人身還有若干人不能遇到佛法,因此佛法極其稀有難得。只有對法生起恭敬心,才能得真實利益,才能更好的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從而出離煩惱、解脫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