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複雜的《易經》,核心精髓就三句話

2020-12-19 昀嘉文化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的核心思想即為陰陽辯證法的觀點。陰代表大地、柔弱,陽代表天空、陽剛,陰陽交織在一起則會生成萬事萬物。

《易經》蘊含的道理與自然的法則息息相關,人順應自然法則,會事事得到自然的助力,如反其道而行之,則會咎由自取。

《易經》整體看似複雜,但其中核心精髓就三句話,如能悟透其中的大智慧並身體力行,也許你的人生就此改變!

一、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現代解讀《易經》的很多書,解釋此句為:來自老天的保護,這樣就會吉利,沒有什麼不利。

其實這樣的釋義是錯誤的。因為老天不會幫助任何人,因為一旦幫助了,老天就有了私心,有了私心還談何公正公平呢?人們相信老天爺,就是因為老天爺鐵面無私。

正所謂「天道酬勤」,自立、自強,老天才會幫助你,也就是「天助自助者」,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它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被無數人的經驗所證實。

還記得歷史上經典的「赤壁之戰」嗎?

曹操經過官渡之戰、北徵烏桓統一北方後,親領三十萬大軍南下荊州,企圖一舉消滅劉表與江東孫權,統一天下。

劉表恰在此時病死,其次子劉琮軟弱無能,主動投降曹操。劉備事後知道很氣憤,但為避免陷入孤立,只好棄樊南逃。

曹操奪得荊州的消息傳到江東,孫權的大臣們慌作一團,紛紛請降。而年輕的周瑜,在孤立無援的處境下,全面分析曹操遠來的各種弊端,一語定乾坤,西聯劉備,北拒曹操。獻連環、施苦肉、使反間、用詐降,一夜赤壁火,千秋碧水江,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自強的周瑜也為後人留下了一段「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千秋神話。

老天只會幫助努力的人,吉兇也完全取決於自己。我們一生都在追求大吉大利,但人所有的追求,都在於自己,而不在別人,靠別人只會增加變數,反而無從依賴。

凡事依靠自己,才能走得更遠更久!

二、順天應人

《易經》革卦曰:「順乎天而應乎人」。所謂順天,就是按照天道去辦事,尤其是自己能力還不夠的時候,就要順從天道,響應大眾。發現身邊的大勢並且善於觀察周邊的風俗,然後迅速地融入進去,而不是在一旁指手畫腳,格格不入。

歷史上著名的「商湯革命」即是「順天應人」之舉。

夏朝末年,因統治者「桀」的殘暴統治,民心漸失,商部落的首領商湯王意識到滅夏而拯救天下的時機到了。

商湯對內實行勤政薄廉、體恤民情的政策,人民生活安定,物資積累日益豐富;對外於其它部落各諸侯講仁義,經常幫助有難的鄰邦。同時不拘一格選用人才,對有才學而奴隸出身的伊尹不僅不岐視,還大加重用,破格提拔為右相;在伊尹與左相仲虺的輔佐下,一邊用仁德感召諸侯,一邊用武力剪除夏王朝的羽翼。

歷經11次戰爭,商湯逐步徵服了夏朝的多個屬國,後利用有娀氏的反叛,在夏桀眾叛親離之際,商湯決定正式興兵討伐夏桀,發表檄文:「並不是我要造他的反,而是上天認為夏桀的罪惡太大了,命我討伐他。」檄文使大家認為是天要滅夏,極大地振奮了士氣。

鳴條之戰,商湯部隊一舉滅夏,建立商朝。由於商湯以武力滅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武力改朝換代,打破了國王永定的說法,從此中國歷代王朝皆如此更迭。

在人世間,明白世故、洞察人倫也是順天應人的一種表現。俗話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知道與人為善,擅長處理各種人際關係,但切記不可丟掉做人的原則與底線,這才是真正的理解「順天應人」的內涵。

順天就是藉助外物達到自己的目的,荀子在《勸學》中曾說「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藉助馬車的人,並不是他腿腳飛快,但是卻能到達千裡之外;藉助船舟的人,並不會遊泳,但卻可以橫渡大江。其實人和人的資質都是相同的,所謂的聰明和智者,只不過是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三、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周易繫辭下》曰:「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意思是:神農氏壽終,黃帝、堯、舜氏興起,伴隨社會的演進,他們對舊時的制度、農作方法進行融通變革,使民眾不鬆懈懶惰;神奇巧妙的變化,讓民眾感覺變化很適宜他們。易學的法則就是事物發展到極點,就會發生變化,變化則通達,通達後則能長久。

《易經》很多時候都在強調一個「變」字,「變」的目的是為了不變,但不變就會出現很多弊端,所以變與不變相互的轉化,正如同陰陽不斷交融一樣。

合理的變化,就是去找尋陰陽平衡點,我們遇到困難時,就會自發地去處理這些問題,這就是努力去改變,試圖去尋找平衡點的過程。

窮則思變、變通而圖存是從古至今的中國智慧,歷史上著名的幾次「變法運動」即是最好的解釋!

1、 商鞅變法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最初只是一個邊陲小國,秦孝公立志變法圖強,商鞅變法揭開序幕。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舊制被徹底廢除,秦國逐漸從最弱的國家成為戰國最強的國家。經秦孝公鼓勵變法後,秦國後來的掌權者皆沿襲商君制度。秦王嬴政即位後,先後滅六國,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最終統一天下。

商鞅變法順應了歷史的發展潮流,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論衡》評價曰:「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

2、 王安石變法

11世紀的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內憂外患,冗軍冗官,財政入不敷出,大宋王朝面臨著徹底走向衰敗甚至滅亡的局面。

王安石變法,推崇「變通」精神,出臺措施不是基於「祖宗成法」,而是根據現實情況提出革新策略。變法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

因變革過於直接激烈,王安石最終因饞言被罷免,但其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政府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而宋神宗後來繼續擔當起變革的大任。

3、 戊戌變法

清朝末期,西方列強入侵中國,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

1898年,清末光緒皇帝在康有為、梁啓超等人的倡導下,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戊戌變法。維新派以「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為依據,提出了「變者,古今之公理也」,闡述變法圖存的道理。

戊戌變法雖然最終因慈禧太后的流血政變而終結,但它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推動了中國的思想解放,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前奏。

道法自然,其實自然也早已告訴我們,該如何在窮困之境中自處。做人做事當如水,水的智慧在於變通,遇石則分、遇瀑則合、遇寒則冰、遇暖則融,最終匯成大海。

人生天地間,以堅守取生命的堅韌,以變通求前行的持久,方能行穩致遠。

四、結語

《易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漢族文化之根。易道講究陰陽互應、剛柔相濟,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華夏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與對易道精神的精髓解讀與時代應用息息相關。

作為個人而言,如能深刻領悟本文所述易經的三句核心精髓,人生也定當無往不利!

相關焦點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事實上,易經的核心就是陰陽之間的相互轉換,而中華兒女的思維方式,也離不開陰陽辯證法。外行人讀易經,總是用易經來佔卜預測,而真正讀懂易經的人,往往都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未來事物的發展做進一步的準備,這才是學習易經的最終目標。
  • 易經的精髓何在?
    易經的精髓在於三句話: 第一句就是:「履霜,堅冰至」。它的實際含義則是《詩經》中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告訴我們要有警惕之心、要懂得未雨綢繆。 第二句是「直、方、大」。
  • 《易經》中最精髓的三句話,讀懂其中一句,人生將從此蛻變
    《易經》是闡述關於天地間人 事 物的萬象變化的一本古老書籍,是一本博大精深有關於哲學辯證法的書。被譽為"大道之源",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總綱領,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結晶。易經裡面講到:萬事萬物都是遵守自然規律的,人從幼兒-少年-中年-老年-死亡。樹木也是,幼芽-開花-結果-死亡。
  • 《易經》的精髓是什麼?它隱藏在周文王的家訓中,核心是一個字
    至此,《易經》才真正系統化。到了春秋時期,孔子發現其為"聖人之作",有"古之遺言"、"得易以群畢",於是他便為易作傳,即著成《易傳》又稱《十翼》。這才使易學真正成為經典中最權為經典的著作。由此可見,《易經》能夠流傳至今,是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三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 易經中最經典的5句話,每天多讀幾遍,悟懂就是福氣
    易經是我國的「群經之首」,也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不論是四書五經還是國學經典,其思想的根源都和易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易經在古代,一直是儒家學者研究的重要書籍,即便到了今天,易經的思維也在生活中各個領域被我們廣泛應用。
  • 讀懂《易經》,這10句話的解析基本搞定,值得收藏品鑑
    第二句話:易經的核心是什麼?易經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說」,即:簡易、變易、不易。1、簡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複雜再深奧,一旦人類的智慧達到,就可以把它們轉換成人們容易理解和處理的問題。所謂"不易",就是基本平衡;"變易"就是發展變化,就是不平衡;"簡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複雜的事物可以用最簡單的符號來概括。發展變化、不平衡是絕對的、永恆的,平衡是相對的、暫時的。第三句話:易經的表達方式是什麼?
  • 周文王留給兒子的遺言,才是《易經》的核心,至今無人參透
    此段訓誡,堪稱《易經》的精髓,當時的專家們還專門的進行過研究,不過最終也沒有研究出個統一的結果,直到今天,專家都沒有讀透。僅僅300字,但其實這恰恰就是《易經》的精髓所在。「中」究竟是什麼意思?周文王一生深研《易經》,並且是《周易》的原創作者,以他對易經的理解與把握,一定會超乎尋常的。
  • 《易經》的精髓在周文王的家訓裡,300字的遺言,核心就這一個字
    這段話,就是《易經》的核心。隹(惟)王五十年,不豫,王念日之多歷,恐墜保(寶)訓。戊子自靧水,己丑昧[爽]……[王]若曰:「發,朕疾適甚,恐不汝及訓。昔前人傳保(寶),必受之以詷。今朕疾允病,恐弗念終。汝以書受之。欽哉,勿淫!
  • 如何擁有易經思維?曾仕強:需讀懂這簡單的三句話,戳中國人特性
    《易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被稱為「大道之源,群經之首」,可謂是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在我看來,《易經》就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曾仕強曾說:如何才能擁有想我一樣的易經思維?只需讀懂這簡單的三句話。也是含括易經精髓的三句話。到底是哪三句話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句話,吉無不利,自天佑之。
  • 20000字的《易經》看似複雜,其實只講了這4個字,老祖宗太高明了
    易經"是我國古典哲學流派中道教和儒學的核心著作,也是闡述萬象天地變遷的一部古代經典,是一本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著作。20000多字的《易經》,可以總結成這4個字,老祖宗實在太高明了!易經大畜卦》記載:「童牛之牿,元吉。」
  • 再讀曾仕強:孔子、老子和《易經》,可用這三句話概括
    今天,我想跟您聊聊的,是已逝國學大師曾仕強:曾仕強教授曾說過:孔子、老子和《易經》,其實都可分別用這三句話來概括!孔子,春秋末期魯國人,其創立的儒家在我們的中華文化中,2000年來都佔據著主導地位,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代表了。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老子,也是春秋時期人,他和孔子還遇到過,據說孔子曾向老子請教「禮」的問題。
  • 讀懂《易經》精髓,你就明白了
    為什麼有的人一生下來就很窮,有人卻可以白手起家,也有家財萬貫,卻一夜之間家破人亡這裡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一些關於命運的秘密,我們可以從《易經》這本書中窺見一二。《易經》是傳統文化和智慧的結晶,有一千年的歷史,已然成為我們傳統文化的根。
  • 三個問題告訴你,《易經》《易傳》《周易》的異同及核心
    核心思想是啥?真的只是算卦的?要知道啥是《易經》,得先搞清楚「三易」是啥。其實《易經》有三種,分別是:《連山易》、《歸藏易》、《周易》。03《周易》的核心《周易》的核心與奧秘就「周」與「易」這兩個字上。
  • 易經64卦中,有3句話揭示了成功之道,讀懂後就是福氣
    易經作為我國的大道之源,就一直提供給我們智慧和思想的源泉,對於中國人乃至整個世界來說,其意義是非同凡響的。易經,古代就被稱為帝王之學,群經之首,現代的人們依然能從易經中汲取營養,從而實現自己想要的人生。
  • 讀懂易經,參透人生
    易經是我們很多人都非常感興趣的一本書,但是真正讀懂它的人卻少之又少,它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很重要的知識書籍,其中包含了很多道理。它是闡述天地世間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易經蘊含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它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作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
  • 《易經》、《道德經》和《中庸》的精髓
    《易經》:謙 《易經》共有六十四卦,其中第十五卦是謙卦。 六十四卦中只有謙卦是六爻全吉,其餘都是有好也有壞,有吉也有兇。可見《易經》十分重視謙德,「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國家,近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
  • 《易經》裡最棒的9句話,也是名言警句,涵蓋古人的大智慧
    我年輕的時候,曾讀過很多西方的勵志書籍和心靈雞湯,但深入閱讀之後才發現,就勵志而言《易經》才是我們的心靈寶庫。孔子稱讚《易經》「潔淨精微」,雖然只有簡單的四個字,卻含義深刻,我對此的理解是和人的心理有關,讀《易經》讓人的心靈得到升華,達到一種寧靜、平和的狀態,總之,是一種內心最為強大的狀態。一句話來說,讀易經會讓人非常受益。
  • 易經提醒:「天狂有雨,人狂有禍」,人再有本事,也別說這三句話
    古人崇尚儒家文化,我們熟知的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魏晉之際出現的玄學,用老莊思想解釋儒家的《易經》更是轟動一時,時至今日,《易經》都是一部經典的文化瑰寶。古人眼裡的《易經》博大進深,包羅萬象,在普通人眼裡《易經》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書中的一兩句話,往往都會讓人頓然醒悟。
  • 「千古奇書」《易經》,精髓只有3個字,悟懂後,更易走好人生路
    這兩個作品分別是《易經》和《論語》。可能不是恰當的比喻:《易經》堪比於基督教的《舊約》,而《論語》堪比基督教的《新約》。《易經》內容複雜晦澀,一般人很難理解,所以很多人稱之為「天書」。《周易·繫辭上》中,孔子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它廣大精微,綱紀群倫,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是中華文明的源頭。被認為是儒家經典,被認為是群經之首。被稱為「千古奇書」。
  • 易經的智慧:想家中日子越來越順利,看看這3句話,是有道理的
    易經的智慧:想家中日子越來越順利,看看這3句話,是有道理的!古代帝王之學《易經》,2000年前誕生於監獄,一說起易經,最先想到的就是伏羲八卦,易經的神奇之處就在於能通過卦象來預知未來,知曉天地間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