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失敗,皆因少了這個東西,東吳有卻不願借給他

2020-12-14 歷史長河的訪客

五丈原,呼呼兮蕭風過,國弱,一隅之地,抗曹魏,徒自取禍,東西川,山和誰是主,枉為屍裹,這裡是說諸葛亮在北伐時遇到的重重困難,228年春至234年冬,諸葛亮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五次戰爭,歷經7年,在這段時間,諸葛亮可以說耗費了非常多的心血,數次北伐戰果寥寥,卻只能繼續保持攻勢。

戰爭勞民傷財,但也是無奈,雖無法北定中原,也算是保衛了蜀漢政權的穩固,每次北伐的規模都不同,也有差點成功的,當然更多的是僵持在一起,第一次北伐,自己率大軍攻祁山,張郃大破馬謖於街亭,只能退守漢中,第二次北伐包圍陳倉,攻打二十多天未破,漢軍糧盡退軍,第三次北伐諸葛亮派遣陳式攻佔武都、陰平,只取兩郡實屬可惜,第四次北伐漢軍包圍祁山,李嚴運糧不繼,漢軍糧盡,只能退兵,第五次北伐 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雙方陷入拉鋸戰,後諸葛亮逝世,漢軍退回漢中,為什麼用兵入神的諸葛亮不能北伐成功呢?

蜀漢在川地,地形陡峭複雜,一般都是以步兵為主,很少訓練騎兵,就算有,也無法與曹魏的相比較,畢竟曹魏地處平原,訓練騎兵有先天的優勢,加上蜀國夷陵之戰慘敗,導致精銳騎兵和步兵數量稀少,一時間很難訓練出戰鬥力高的兵力,在兩軍交戰時,騎兵相對較弱的蜀國有一定的劣勢,這也導致諸葛亮攻城拔寨,調兵遣將的速度會變慢,其實當時稍微能與曹魏騎兵對抗的就是東吳了,東吳的兵力一直都很穩定,從赤壁到夷陵之戰,都是獲取了不少利益,加上孫權一直想要入主中原,通過貿易的方式獲得了大量的戰馬,訓練了很多騎兵,即便比不上曹魏的虎豹騎,但也比蜀國的強,蜀國和吳國有一定的矛盾,不過從長遠利益來,雙方還是聯合的狀態

可能你會想問為何諸葛亮不派人去借東吳騎兵,其實去借騎兵是沒有用的,因為東吳是不會借的,兩國聯合,支援可以,但借兵是大忌,培養一個兵種是很燒錢的。根本不捨得隨便借出去,加上此時的東吳如日中天,認為不靠蜀國的制衡也能頂住曹魏的進攻,甚至還可以反攻,更不會把蜀國放在眼裡了,諸葛亮借兵是不現實的。

相關焦點

  • 諸葛亮5次北伐,皆因缺少天時、地利、人和,導致屢戰屢敗
    劉備曾說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更是在病危之時,白帝城託孤,將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基業和兒子都拜託給了諸葛亮,希望他能夠完成自己的遺願——剿滅曹賊,匡扶漢室。諸葛亮接下了這個重任,更是在劉備死後,發起了5次北伐之戰,卻不知道為什麼屢戰屢敗。
  • 諸葛亮北伐,為何不願派趙云為先鋒?
    第1次北伐時,起初姜維還未投降,蜀只有魏延、趙雲2位一流猛將,因此這2人應該是諸葛亮北伐的左膀右臂。當時吳蜀已和好,雙方不會再對掐,因此諸葛亮只留下李嚴在白帝城防守東吳就行了;與此同時,西蜀已平定了南方;因此蜀國可謂已沒了後顧之憂。但曹魏佔據了天下百分之六十的地盤。魏國不光實力強大,而且還兵多將廣,糧食充足。
  • 《三國演義》中,死亡將領數,折射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多徹底!
    開始劉關張桃園結義,但也是白手起家,有了點家底之後,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之後諸葛亮大展神威讓張飛關羽大大折服,同時也讓蜀漢的軍士們頂禮膜拜,尤其是和東吳聯合在赤壁之戰大破曹操之後更是基本被神化了,周瑜也因為嫉妒諸葛亮才能最終抑鬱而死。
  • 《三國演義》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什麼北伐會失敗?
    劉備雖然有諸葛亮這個智囊團在身邊輔佐,但由於曹操,孫權兩人的勢力過大,一直沒能完成恢復漢室,統一天下的心願。在劉備死後,他為了完成劉備生前的遺願,決定北伐,攻打曹操,光復漢室。歷史上,曹操表面上是漢朝的丞相,但實際上卻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個不折不扣的漢賊。所以,諸葛亮決定北伐,攻打曹操,光復漢室,這也是天下人共同的心願,所以諸葛亮此舉也會受到天下人的支持。為此,他曾五次北伐曹操,但最終卻以失敗告終。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敗得有多慘?損失了11員大將?
    而說到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雖然略有損失,但遠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嚴重!如果一定要說的話,那就是相比於其他幾次北伐,第一次北伐確實是成功過概率最高的一次,站在上帝視角來看,第一次北伐失敗後,蜀漢就基本沒有了一統天下的希望!下面我們來看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到底有哪些損失?
  • 有意思的題目: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蜀漢或許有一統天下的可能
    永安是益州東線門戶,因此才有了永安都督這個要職。孫權自知短時間拿不下這座東線小城,加上來自曹丕的壓力,不得不向劉備請和,好全力應付曹魏方面。 次年,劉備去世,託孤諸葛亮及李嚴。
  • 諸葛亮北伐的真實目的是什麼?絕非匡扶漢室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行事不能以常理度之,當然也正是諸葛亮的這種「不合群」,才顯現出他的特別來。首先,諸葛亮在娶妻方面就十分的不合群,其他王公將相娶妻都是講究出身高貴、貌美如花。然而諸葛亮卻娶了一個黃頭黑髮的醜女,在襄陽記中,記載這位女子雖然外表難以登堂,但幸好才幹與諸葛亮十分的匹配,而諸葛亮之所以娶她顯然是看中了她的才能,而不是她的外貌。 諸葛亮做的第二件驚世駭俗的事就是單槍匹馬赴東吳舌戰群儒。
  • 曹魏國力強大,蜀漢北伐困難,諸葛亮為何還是選擇了北伐
    都說曹魏國力強大,蜀漢北伐困難,可是深謀遠慮如諸葛亮還是選擇了北伐,這又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吧。 連年北伐發動戰爭對蜀來說是唯一生存之道,具體原因有6個。第一,表明王業不偏安的政治立場,表明漢室的正統性合法性。
  • 諸葛亮五次北伐,無一次有所大功,為何依舊堅持耗費國力北伐?
    ——《蜀相》234年10月8日,諸葛亮於五丈原病逝。這位傳統意義上的忠臣、智者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這也代表著第五次北伐再次無功而返。諸葛亮窮極一生,都在為「興復漢室」而努力。可是在諸葛亮後半生中,不難發現諸葛亮北伐似乎並未有所建功,甚至有耗費國力之嫌。
  • 諸葛亮弟子姜維水平怎麼樣?為何北伐十一次,還是以失敗告終?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五虎上將的能徵善戰加持,讓劉備得以在群雄中有一席之地。然而,後期的蜀漢人才並不算多,姜維可謂其中佼佼者。那麼,姜維為何被諸葛亮視為可用之才?如此英才卻北伐失敗,原因何在?姜維本在曹魏陣營,因有將才而被諸葛亮用計所降,成為蜀漢將領。姜維乃是天水郡功曹姜冏之子,姜冏因為在叛亂中護衛郡守而死,其子姜維得以被賜官中郎,天水郡參軍。諸葛亮北伐之時,曾設計取天水郡。
  • 諸葛亮的弟子姜維為何這麼慫?北伐十一次,最終還是失敗了?
    那麼,師承諸葛亮,讓這位蜀漢丞相願意把北伐大業託付給他的姜維到底厲害在哪裡,為何他先後多次發動北伐,但是都徒勞無功,被人們指責是白白浪費民力財力,甚至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都悔恨自己"外不能制姜維"呢?姜維生於建安七年(202),是天水郡冀縣人氏,他幼年喪父,於是獨自供養老母,靠才學被州裡徵辟為了從事。
  • 諸葛亮數次草率北伐,真的是窮兵黷武嗎?
    諸葛亮,在整個中國歷史上,知名度絕對算是一線大紅人,作為臣子他的忠心可以用後無來者形容,他的能力:硬生生的幫助開局一雙草鞋的劉備,在混亂的三國時代三分了天下。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是馬謖丟了街亭,如果馬謖守住街亭結果如何
    遊楚說的投降,其實是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外援斷絕,內有強敵,除了戰死就只有投降了,這也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戰術安排。 所以因為馬謖在街亭的失敗,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這是典型的因果關係,如果反過來說,馬謖成功地守住了街亭,那麼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能成功嗎?
  • 在抵禦諸葛亮北伐時,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為何前後截然不同?
    從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開始,司馬懿就開始與他對敵。直到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司馬懿承受了諸葛亮主要的攻擊。而且這兩次攻擊,是諸葛亮軍事能力趨於成熟的攻擊。司馬懿對於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有著自己的評價。作為諸葛亮最大的敵手,他的評價應該很有發言權。不過,在歷史記載中,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卻有著前後矛盾的地方。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一、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
  • 諸葛亮、姜維等人為何連年北伐無果?聊一聊蜀漢北伐曹魏的困境
    蜀漢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小編個人認為有兩個比較重要的原因,蜀漢帶有理想色彩和悲劇色彩。蜀漢與曹魏國力差距懸殊,諸葛亮、姜維等人仍然堅持北伐,一直持續到蜀漢滅亡。但是取得的成果卻並不理想。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蜀漢北伐曹魏的困境。
  • 諸葛亮六出祁山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公元228年冬,諸葛亮為配合東吳,進行第二次北伐。諸葛亮出散關,包圍陳倉,攻打陳倉二十多天未破,糧盡退軍。3.公元229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諸葛亮攻佔武都、陰平。4.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出祁山。由於李嚴運糧不繼,糧盡退軍。
  •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到底怎麼樣?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還未出山的時候,諸葛亮就對劉備做出了三分天下的戰略預測,後事稱之為《隆中對》,此時劉備兵不過幾千人,可見諸葛亮的軍事戰略真的不簡單。後來諸葛亮建議劉備聯合東吳共同對付曹魏,這個戰略無疑也是對的,只可惜劉備後來沒有聽他的,而不是說諸葛亮不行。
  •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時候,司馬懿為什麼不敢決戰,是單純的怯戰嗎
    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兩個人,一直以來被視為"一時瑜亮",老對手了。這可能是來源於《三國演義》的塑造。其實諸葛亮和司馬懿真正有過交手的經歷只有兩次,就是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在第五次北伐中,諸葛亮大軍壓境,駐紮在曹魏的地盤不動彈。
  • 劉備還在西川苦戰,沒有支援的關羽,為何會孤軍北伐?
    本來劉備入川後直接向成都發動突襲,劉璋是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但是劉備卻顧念同為漢室宗親,想著慢慢吞併劉璋的勢力,結果他跟法正之間的密謀被劉璋發現,有了時間警戒,讓劉備進攻益州屢屢受挫,軍師中郎將龐統還因為失誤戰死。
  • 《三國演義》軍事天才諸葛亮,為何會北伐不成功?
    在劉備死後,諸葛亮仍然是忠心耿耿,對權力絲毫沒有興趣,待在劉禪的身邊,認真的輔佐他,但是後來,諸葛亮卻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麼,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什麼北伐還是不成功呢?被削弱的蜀國勢力在三國時期,有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天下被一分為三了,三國的君主分別是曹操、劉備和孫權。諸葛亮這個足智多謀的「智多星」雖然在劉備的身邊,輔佐著劉備,但是曹操和孫權的勢力實在是太大了,這也使得劉備一直沒有完成恢復漢室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