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軍事天才諸葛亮,為何會北伐不成功?

2020-12-22 青雉說

在三國那個戰亂的時期,出現了很多的英雄好漢,有的武功高強,有的足智多謀,都是很厲害的人物。在三國的蜀國,諸葛亮算得上是一個足智多謀,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諸葛亮在三國時期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在那時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奇才,諸葛亮也被人們稱為「智多星」。

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也是費了好大的勁,三顧茅廬,諸葛亮才答應幫助劉備,諸葛亮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為了報答劉備的恩情,對劉備忠心耿耿,用心的輔佐劉備。

在劉備死後,諸葛亮仍然是忠心耿耿,對權力絲毫沒有興趣,待在劉禪的身邊,認真的輔佐他,但是後來,諸葛亮卻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麼,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什麼北伐還是不成功呢?

被削弱的蜀國勢力

在三國時期,有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天下被一分為三了,三國的君主分別是曹操、劉備和孫權。諸葛亮這個足智多謀的「智多星」雖然在劉備的身邊,輔佐著劉備,但是曹操和孫權的勢力實在是太大了,這也使得劉備一直沒有完成恢復漢室的心願。

在劉備死了之後,諸葛亮想要完成劉備未完成的心願,便決定北伐,進宮曹營,興復漢室。這也是天下人的心願,諸葛亮的此舉,必定會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諸葛亮曾經北伐曹操五次,但是都沒有成功,這也是很遺憾的。

在古代,打仗的時候都是很講究時機的,因為古人信奉風水。在劉備死後,蜀國便開始走了下坡路,諸葛亮打仗時也是常常吃敗仗。而劉備的兒子劉禪,是個庸庸碌碌的人,後人形容他為「扶不起的阿鬥」。而加上好幾次失敗的戰爭,蜀國的實力已經被削弱了。

蜀國地勢險峻

魏國和吳國都處於穩定發展狀態,這也是對蜀國十分不利的。而蜀國的地勢也是比較險峻的,在戰爭中有利有弊,易守難攻,但是蜀國的地勢,成為了諸葛亮北伐的一個阻礙。

在打仗時,糧食也是十分重要的,諸葛亮在北伐時,最大的問題就是糧草不夠,而蜀國的地形,對於運輸物資是十分不便的。參與北伐的士兵有很多,也需要很多的糧草,但是糧草短缺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諸葛亮不得不撤兵回城。

蜀國後期無猛將

到了蜀國的後期,也沒有那麼多的猛將了,五虎上將都相繼的離世了,那時的蜀國早已是人才匱乏了。而蜀國的人口本來就是比較少的,在北伐時也沒有優秀的將領指揮戰爭,這也是失敗的原因。

諸葛亮想找一些得力的人才來幫助他,但是諸葛亮對於人才的選拔也是十分嚴格的,所以也很難找到合適的人。再加上,有小人在劉禪身邊點火,讓劉禪跟諸葛亮對著幹,這也使得諸葛亮心力交瘁,不聽勸誡的君主,就算是有諸葛亮,也是很難勝利的。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北伐,為何不願派趙云為先鋒?
    諸葛亮是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貴人,同時也是幫助劉禪支撐蜀國幾十年的支柱。北伐是這位臥龍先生的一大軍事傑作,6次伐魏的舉動一度打得曹魏瑟瑟發抖。然而諸葛亮的北伐大業卻面臨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就拿諸葛亮的第1次北伐來說吧!
  • 《三國演義》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什麼北伐會失敗?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是杜甫為紀念諸葛亮寫下的一首詩。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他足智多謀,是個不可多得的曠世奇才,也因此被稱為「智多星」。劉備為了讓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指點江山,更是不惜親自三顧茅廬,最終把諸葛亮請出山門。諸葛亮也是個懂得感恩的人,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對其盡心輔佐,忠心耿耿。三國時期,天下一分為三。
  •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到底在哪裡?為何諸葛亮會從這裡北伐
    影視劇中的諸葛亮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曾經五次徵伐北方的曹魏,後來在《三國演義》中被戲稱為「六出祁山」。 一、諸葛亮六出祁山與姜維九伐中原 諸葛亮首次北伐就是走的這條古道,而後來在第一次北伐中就有了馬謖失街亭、收姜維等著名的歷史故事。蜀漢建興五年(227年),丞相諸葛亮為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向後主劉禪上表《出師表》,興兵北伐中原。 從228年到234年,蜀漢以小國之力,對強大的曹魏發起進攻,這就是歷史是著名的「六出祁山」。
  • 《三國演義》中是否對諸葛亮的實力誇大了?歷史諸葛亮是怎樣的?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相對於歷史上的諸葛亮,實力確實是誇大了。演義中的諸葛亮已經到了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地步,確實被神化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歷史上的諸葛亮就一般了。不是因為《三國演義》,諸葛亮才那麼神的。是因為歷史上的諸葛亮足夠厲害,才有了《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歷史上的諸葛亮的才能,徵服了百姓,百姓懷念他。
  • 諸葛亮六出祁山,祁山位於現在的哪裡?為何軍事意義如此重要
    三國時期,有許多的山川河流都被列為軍事戰略要地。而在諸葛亮生前,就曾視一座山為軍事要地,數次北伐都想要奪取下來,此山便是祁山。諸葛亮六出祁山又被看作六次北伐。但諸葛亮"六出祁山"也僅僅是《三國演義》中的說法。實際上,正史中的諸葛亮只進行了五次北伐。那麼祁山既然如此重要,它又在如今的哪裡呢?
  • 總有人說諸葛亮是被三國演義神化的人,看三國志對諸葛亮評價如何
    很多人對諸葛亮的評價來自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因為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神化成一個神機妙算、無所不知,時不時拿出幾個錦囊妙計就能輕易擊破百萬大軍的神仙一樣的人物,所以當大多數人知道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歷史時,就完全否定了三國演義中神化的諸葛亮,這個理論叫:諸葛亮的厲害是三國演義神話出來的,歷史上的諸葛亮治國能力一流,軍事能力一般,而且還不懂得用人,一人獨攬大權,第一次北伐用馬謖的這樣的庸才是用為培養親信勢力
  • 正史上諸葛亮無權掌管軍事?自比管仲和樂毅,白帝城託孤後帶兵北伐!
    根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善於主管內政而非軍事,在前期作戰指揮多由劉備親率!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等,無不大放異彩,料事如神,帶領劉備集團突飛猛進,從而三國鼎立,建立蜀漢。然而,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都是羅貫中老師筆上添花的傳神之作!
  • 《三國演義》是否誇大了諸葛亮的實力?真實諸葛亮更強悍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一個神通廣大的人物,魯迅都說羅貫中「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是說在作者羅貫中的生花妙筆下,諸葛亮快要變成一個妖道了。 《三國演義》是一部演藝小說,所面對的讀者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市井之人、山野村夫。
  • 諸葛亮的弟子姜維為何這麼慫?北伐十一次,最終還是失敗了?
    那麼,師承諸葛亮,讓這位蜀漢丞相願意把北伐大業託付給他的姜維到底厲害在哪裡,為何他先後多次發動北伐,但是都徒勞無功,被人們指責是白白浪費民力財力,甚至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都悔恨自己"外不能制姜維"呢?姜維生於建安七年(202),是天水郡冀縣人氏,他幼年喪父,於是獨自供養老母,靠才學被州裡徵辟為了從事。
  • 在抵禦諸葛亮北伐時,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為何前後截然不同?
    從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開始,司馬懿就開始與他對敵。直到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司馬懿承受了諸葛亮主要的攻擊。而且這兩次攻擊,是諸葛亮軍事能力趨於成熟的攻擊。司馬懿對於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有著自己的評價。作為諸葛亮最大的敵手,他的評價應該很有發言權。不過,在歷史記載中,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卻有著前後矛盾的地方。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一、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
  • 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那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能成功嗎?
    其實這種觀點和理解在筆者看來,應該都是受了小說《三國演義》的誤導,原因是正史上的記載可從來都沒有說過,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奔著滅亡魏國去的(正史記載的第一次北伐目標可以理解為四個字,全據隴右)。
  •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可稱神,還原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有人要問啦,你是不是胡說八道,諸葛亮都被三國演義吹上天了。其實三國演義並不是把諸葛亮吹過頭了,而是把諸葛亮吹成妖了。以至於魯迅批評三國演義說: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實際上正史中的諸葛亮可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那種神棍形象。正史的諸葛亮除了不如演義諸葛亮那般神棍,其他方面碾壓演義諸葛亮。
  • 《三國演義》中,死亡將領數,折射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多徹底!
    三國演義應該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國學經典,其中大家最喜歡的應該是諸葛亮,和《三國志》相比,諸葛亮應該是被神化了的那種。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二點如果不攻破曹操,蜀漢肯定要被曹操所滅,當時曹睿當上皇帝後採用據守要塞的策略,這點諸葛亮看得很明白,曹睿是想要恢復魏國的國力,如果魏國順利發展,這樣蜀漢和魏國的實力差距就會越來越大,遲早會吞併蜀漢;第三點也是為了轉移矛盾,蜀漢這個時候內部矛盾突出,尤其是以諸葛亮為首的文臣武將
  • 諸葛亮挖坑害死魏延嗎?別被三國演義給整懵了
    如果魏延在諸葛亮營帳中,作為軍事上第二號人物,居然不參與這麼重要軍事會議,不合常規。司馬費禕是丞相府裡名義上的軍事負責人,但費禕資歷不足,統領大軍,顯然吳班,王平這種宿將不會服氣,未必會聽命令。再來回答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諸葛亮會算到魏延不服從命令?如果魏延不服從命令,為何讓大軍自顧自撤了,不管他了。諸葛亮非常了解魏延的性格,與楊儀的矛盾,用兵理念,預計到魏延不服從命令,毫不稀奇。
  • 司馬懿曾譏諷諸葛亮權謀不足,但為何又在他死後稱讚其軍事才能?
    公元230年,曹叡命曹真與司馬懿一起出兵伐蜀,只不過這一次司馬懿與諸葛亮並未交手,由於大雨來臨,魏軍不得已而撤軍,而伐蜀就此宣告失敗。一年之後,諸葛亮再一次率軍北伐曹魏,當時諸葛亮率軍包圍祁山賈嗣、魏平部,並以木牛運輸糧草,而曹叡擔心長安有失,於是派司馬懿西駐長安防禦蜀軍。
  • 假若諸葛亮北伐成功,他會學曹操嗎?
    聊三國也有一個壞處,三國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人人心中皆有定見,或者說成見,有了成見,便很難容得下別人的不同看法,還是拿諸葛亮舉例,要是龍馬君不揣冒昧地點評而不是吹捧下這位千古聖人,想必有讀者老爺會群起而攻之,有一些特別富有正義感的老爺還會去舉報。
  • 諸葛亮弟子姜維水平怎麼樣?為何北伐十一次,還是以失敗告終?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五虎上將的能徵善戰加持,讓劉備得以在群雄中有一席之地。然而,後期的蜀漢人才並不算多,姜維可謂其中佼佼者。那麼,姜維為何被諸葛亮視為可用之才?如此英才卻北伐失敗,原因何在?姜維本在曹魏陣營,因有將才而被諸葛亮用計所降,成為蜀漢將領。姜維乃是天水郡功曹姜冏之子,姜冏因為在叛亂中護衛郡守而死,其子姜維得以被賜官中郎,天水郡參軍。諸葛亮北伐之時,曾設計取天水郡。
  • 曹魏國力強大,蜀漢北伐困難,諸葛亮為何還是選擇了北伐
    都說曹魏國力強大,蜀漢北伐困難,可是深謀遠慮如諸葛亮還是選擇了北伐,這又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吧。 第三,魏人口、物資、土地等各種資源都是蜀好幾倍,發展空間、發展速度遙遙領先蜀國,蜀早點北伐還有機會拖慢它的發展勢頭並在戰場上扭轉局勢,不北伐就是等死,因為追不上魏的發展速度。
  • 諸葛亮五次北伐,無一次有所大功,為何依舊堅持耗費國力北伐?
    這看似浩蕩的北伐,前後歷經數年,最終居然沒有建功,這不免讓人疑惑。諸葛亮智慧超群,自然是不會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那他為何會不斷北伐?興復漢室、恢復中原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被請下山。常言道「士為知己者死」,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這點是事實。
  • 歷史上諸葛亮六出祁山到底是什麼結果?諸葛亮真的軍事能力不行?
    看到《三國演義》後期,諸葛亮北伐各種鬼謀大敗對手,但是歷史上諸葛亮北伐其實進度不大。而這件事就被一些讀者抓住說諸葛亮軍事不行,甚至不如曹真。結果真的是這樣?讓我們來分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