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那個戰亂的時期,出現了很多的英雄好漢,有的武功高強,有的足智多謀,都是很厲害的人物。在三國的蜀國,諸葛亮算得上是一個足智多謀,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諸葛亮在三國時期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在那時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奇才,諸葛亮也被人們稱為「智多星」。
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也是費了好大的勁,三顧茅廬,諸葛亮才答應幫助劉備,諸葛亮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為了報答劉備的恩情,對劉備忠心耿耿,用心的輔佐劉備。
在劉備死後,諸葛亮仍然是忠心耿耿,對權力絲毫沒有興趣,待在劉禪的身邊,認真的輔佐他,但是後來,諸葛亮卻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麼,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什麼北伐還是不成功呢?
被削弱的蜀國勢力
在三國時期,有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天下被一分為三了,三國的君主分別是曹操、劉備和孫權。諸葛亮這個足智多謀的「智多星」雖然在劉備的身邊,輔佐著劉備,但是曹操和孫權的勢力實在是太大了,這也使得劉備一直沒有完成恢復漢室的心願。
在劉備死了之後,諸葛亮想要完成劉備未完成的心願,便決定北伐,進宮曹營,興復漢室。這也是天下人的心願,諸葛亮的此舉,必定會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諸葛亮曾經北伐曹操五次,但是都沒有成功,這也是很遺憾的。
在古代,打仗的時候都是很講究時機的,因為古人信奉風水。在劉備死後,蜀國便開始走了下坡路,諸葛亮打仗時也是常常吃敗仗。而劉備的兒子劉禪,是個庸庸碌碌的人,後人形容他為「扶不起的阿鬥」。而加上好幾次失敗的戰爭,蜀國的實力已經被削弱了。
蜀國地勢險峻
魏國和吳國都處於穩定發展狀態,這也是對蜀國十分不利的。而蜀國的地勢也是比較險峻的,在戰爭中有利有弊,易守難攻,但是蜀國的地勢,成為了諸葛亮北伐的一個阻礙。
在打仗時,糧食也是十分重要的,諸葛亮在北伐時,最大的問題就是糧草不夠,而蜀國的地形,對於運輸物資是十分不便的。參與北伐的士兵有很多,也需要很多的糧草,但是糧草短缺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諸葛亮不得不撤兵回城。
蜀國後期無猛將
到了蜀國的後期,也沒有那麼多的猛將了,五虎上將都相繼的離世了,那時的蜀國早已是人才匱乏了。而蜀國的人口本來就是比較少的,在北伐時也沒有優秀的將領指揮戰爭,這也是失敗的原因。
諸葛亮想找一些得力的人才來幫助他,但是諸葛亮對於人才的選拔也是十分嚴格的,所以也很難找到合適的人。再加上,有小人在劉禪身邊點火,讓劉禪跟諸葛亮對著幹,這也使得諸葛亮心力交瘁,不聽勸誡的君主,就算是有諸葛亮,也是很難勝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