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說諸葛亮是被三國演義神化的人,看三國志對諸葛亮評價如何

2020-12-22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很多人對諸葛亮的評價來自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因為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神化成一個神機妙算、無所不知,時不時拿出幾個錦囊妙計就能輕易擊破百萬大軍的神仙一樣的人物,所以當大多數人知道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歷史時,就完全否定了三國演義中神化的諸葛亮,這個理論叫:諸葛亮的厲害是三國演義神話出來的,歷史上的諸葛亮治國能力一流,軍事能力一般,而且還不懂得用人,一人獨攬大權,第一次北伐用馬謖的這樣的庸才是用為培養親信勢力,在軍事上諸葛亮毫無建樹,北伐沒有一場勝仗,沒有一次大功。

這就是某些人眼中的諸葛亮,那麼歷史上的諸葛亮真是如此嗎?也許陳壽在正史《三國志》中可以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諸葛亮。

諸葛亮

《三國志》中的諸葛亮傳,陳壽為諸葛亮這個臣子單獨做了一傳,整本三國志中享受這個待遇的,只有蜀漢丞相諸葛亮與東吳丞相陸遜,除此之外,只有帝王或者君主才有資格獨立一傳,比如曹魏方面曹操、曹丕、曹睿三位帝王單列一傳,蜀漢方面先主劉備與後主劉禪單列一傳,而東吳方面只有吳主孫權單列一傳,換句話說,整個三國人物,陳壽認為:除了魏、蜀、吳三國正式君方之外,最突出的就是諸葛亮和陸遜,這是三國志作者陳壽對諸葛亮地位的認可。

陳壽除了記載諸葛亮生平事跡之外,在諸葛亮傳中,為諸葛亮整理了生前所有的著作、表文、書籍等資料,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隆中對》、《出師表》將來自陳壽的整理,這些千古名文之所以能保存下來,就是陳壽對諸葛亮生前的資料進行整理歸檔,並且為諸葛亮整理出生前的文章24篇,目錄在諸葛亮傳中。

隆中對

要知道諸葛亮所效忠的蜀漢,是陳壽所代表晉朝的前身魏朝的敵人,但是陳壽能把諸葛亮生前的資料整理得如此清楚,足以見陳壽非常用心,是實事求是的,同時正是因為諸葛亮巨大的影響力,才促使陳壽這麼做,影響力來自諸葛亮的才能,那麼諸葛亮有哪些才能呢?

看看陳壽在《三國志》中的評價就知道了: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誡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陳壽用了一大段話從三個方面評價了諸葛亮,第一個方面是諸葛亮的治國能力,比如安撫百姓,顯示威儀,制定官職,遵從制度,廣開門路,廣布公道,獎勵者時即使與諸葛亮有仇也會獎勵,處罰犯法者即使與諸葛亮私交很好也一定會處罰,這叫秉公執法。

出師表

陳壽評價諸葛亮的治國能力直接評價為「治之良才」,就是治國的良才,可以和管仲、蕭何這樣的名相相媲美,這個評價夠高了吧,整個中國歷史上有幾個管仲和蕭何,而諸葛亮能達到管仲和蕭何這樣的才能,也算得上歷史傑出了。

第二個方面是諸葛亮的為人。陳壽說諸葛亮死在國內,百姓都很敬畏並且愛戴他,蜀漢刑法雖然嚴厲但是沒有人埋怨,因為諸葛亮處事公正、依法辦事,沒有人有怨言,看看諸葛亮是如何對待政敵李嚴的,再看看司馬懿是如何對待政敵曹爽的,諸葛亮只是罷免了李嚴,李嚴還對諸葛亮抱有任用他的希望,因為李嚴知道,諸葛亮用人不論親疏,李嚴知道諸葛亮是唯一可以用他的人,所以,諸葛亮去世時,李嚴才知道,從此之後不會有人再用自己,於是也因病而去世,這就是諸葛亮的個人魅力。

諸葛亮

第三個方面是諸葛亮的軍事能力。這應該是爭議最大的方面,陳壽評價諸葛亮治國能力的話是:諸葛亮連年發動戰爭,卻無法成就功業,所以說隨機應變這些軍事才能,大概不是他所擅長的!陳壽說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不是他所擅長的,而且還用了一個不太確定的詞語「大概」。

諸葛亮確實是連年北伐,確實沒有完成大業,這是必須是承認的,但是能夠率領弱勢兵力,數次攻打實力強勁的曹魏,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軍事能力,你再看看,整個三國還有幾個人能達到這種率領弱勢兵力攻打強國的例子?你要知道,在戰爭中能夠處於主動進攻的一方,一定是實力強大的一方, 如果你實力弱於對方,是無法發起進攻的。

諸葛亮所代表的蜀漢政權實力當然是弱於曹魏政權的,諸葛亮是用自己的才能加持,把自己才能變成蜀漢的軟實力,然後利用這種軟實力變為硬實力,發動對曹魏的主動軍事進攻,一個強國老是被弱國攻打,還只能防守,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其不容易,諸葛亮就是用自己的軍事才能來彌補。

司馬懿與諸葛亮

如果要舉具體的事例也有,司馬懿一生在戰爭中輸給誰過,唯有諸葛亮,司馬懿一生是戰無不勝的,從來沒有敗績,只有輸給諸葛亮過,要知道司馬懿的背後所代表的是強大的曹魏,是絕對的實力,但是司馬懿只能防守,雖然防守也是一種策略,但這絕對是在主動進攻不能取勝的情況下採取的策略,因為司馬懿如果和諸葛亮率領同樣的兵力,進行一場實力相等的戰爭,那麼輸的只有司馬懿,能讓司馬懿這個天下梟雄折服的也只有諸葛亮了。

北伐是沒有成功,不是諸葛亮的能力不行,而是天下大勢曹魏與蜀漢的絕對實力對比所導致,北方的曹魏在諸葛亮北伐時是鐵板一塊,是統一的政權,上有明君,下有賢臣,整個國家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諸葛亮又如何能逆天行事打敗曹魏呢?北伐只是諸葛亮履行理想和承諾並維持國家穩定的一種手段,諸葛亮又何嘗不知道北伐不能成功呢?

諸葛亮北伐

所以,陳壽評價諸葛亮軍事才能的話,是和諸葛亮的治國才能相比較的,因為諸葛亮的治國才能是100分,軍事才能是95分,所以陳壽用了一個大概的語氣詞,因為他並不確定,或者他想表達的並非自己的本意。

所以,陳壽的三國志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很高的,要理解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不能斷章取義以那句「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而定論,而是要聯繫諸葛亮整個軍事生涯的成就來做評價,另外,諸葛亮可有軍事著作《便宜十六策》流傳於世,同時他是公認的軍事家,後世位居武廟十哲之一,與姜子牙、白起、韓信、李靖、李績、張良、孫武、吳起、樂毅這些著名軍事將領排在一起,這本身就是一種軍事能力的肯定。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是否對諸葛亮的實力誇大了?歷史諸葛亮是怎樣的?
    諸葛亮還徵服了對手司馬懿和晉武帝司馬炎,所以官方上也推崇他。陳壽寫諸葛亮就沒什麼忌諱,給了諸葛亮一個非常高大上的歷史形象。諸葛亮通過官方和民間兩個渠道流傳下來,演繹出各種傳說野史,諸葛亮也逐漸被神化。羅貫中將正史,野史,民間傳說加以總結加工,寫出了《三國演義》。我們便在演義中看到神化後的諸葛亮。
  • 被「神化」的諸葛亮,竟然還有一個成仙的女兒
    但這些事情,基本都是《三國演義》中的虛構情節。舉個例子,《三國志·武帝紀》中關於赤壁大戰的描寫如下: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當然,這確實是太簡潔了。結合其他傳,還可以了解一些信息。
  •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可稱神,還原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有人要問啦,你是不是胡說八道,諸葛亮都被三國演義吹上天了。其實三國演義並不是把諸葛亮吹過頭了,而是把諸葛亮吹成妖了。以至於魯迅批評三國演義說: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實際上正史中的諸葛亮可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那種神棍形象。正史的諸葛亮除了不如演義諸葛亮那般神棍,其他方面碾壓演義諸葛亮。
  • 諸葛亮是否被過於神化,還原歷史,帶你走進真實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被塑造成一個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的人,無論是軍事政治才能,還是品德修養都是無可挑剔的。可隨著網絡的興起,各種電視欄目的播出,諸葛亮這一千古名臣正被很多人抹黑。為了將其拉下神壇可謂不遺餘力。
  •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才能太誇張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才能被無限放大,可能是美化蜀國的需要羅貫中給他虛構了很多故事,甚至把別人做的事都嫁接到諸葛亮身上。就拿赤壁之戰舉例,首先舌戰群儒就不存在。當時諸葛亮自告奮勇去江東說服孫權聯合抗曹(曹操是要攻打劉備的),而在這之前孫權已經派魯肅去劉備處觀察情況魯肅就建議劉備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與魯肅結為朋友一同前往江東。諸葛亮見到孫權後只說了兩點,一是勸孫權和曹操斷絕關係聯合劉備。二是激將孫權如若自知不敵可向曹操稱臣。
  • 三國時期,真實的諸葛亮是什麼樣的?
    魯迅先生評價《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狀諸葛之智而近於妖」,意思是小說吧把諸葛亮給徹底神化了。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什麼樣的呢?是否像《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麼無所不能?史書上的諸葛亮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生平記載於二十四史之一陳壽所著的《三國志》。那麼陳壽是怎麼評價諸葛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 諸葛亮形象為何被小說過分抬高
    在歷史的記載中,他是一名政治家,文學家,同時諸葛亮的個人人物形象在歷史發展中已經趨於神化,諸葛亮從人到神的形象轉變大致是經歷了兩個時期。它的形象初步形成於西晉時期,《三國志》中諸葛亮的形象就較為真實,隨後經過唐宋元明各個時期的文學加工並加以流傳,最後再到明清時期《三國演義》的完成,最終標誌著諸葛亮形象神化的完成。
  • 《三國演義》是否誇大了諸葛亮的實力?真實諸葛亮更強悍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一個神通廣大的人物,魯迅都說羅貫中「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是說在作者羅貫中的生花妙筆下,諸葛亮快要變成一個妖道了。 《三國演義》是一部演藝小說,所面對的讀者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市井之人、山野村夫。
  • 諸葛亮有什麼貢獻?撥開《三國演義》虛構的面紗,諸葛亮貢獻不多
    當時,這並不是諸葛亮獨有的專利,而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認識作為蜀漢時期的宰相,諸葛亮安撫民眾,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力。忠心耿耿為國服務的人,連敵人也會得到獎勵。那些玩忽職守、觸犯法律的人,即使是他們信任的人,也會受到懲罰。只要他們真心認罪,觸犯法律,對於最嚴重的罪行,他們都會從輕處理。一絲不苟都要嚴加處理。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最大的兩件功勞,在歷史都並非他所為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堪稱是神的化身。在諸葛亮身上既有草船借箭、木流牛馬,最令人稱奇的當屬空城計。在諸葛亮身上發生的這些神奇的故事,有真有假,甚至有些並不是發生在他身上,而是在同時期的其他人物的身上。從現有的史料來看,可以肯定的兩件故事肯定不是發生在諸葛亮身上。其一是草船借箭,其二是空城計。
  • 《三國志》中沒有司馬懿的傳記並對諸葛亮評價一般乃是陳壽曲筆
    陳壽 說了這麼多,《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也免不了俗,多處用曲筆,這也是為了自身的安全,儘管如此,他的一生也比較坎坷,其他當權者就顧慮他偷藏了新編的《三國志》傳世!
  • 「神算子」諸葛亮:真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
    提起諸葛亮,大多數人腦海中會閃現的大概是一個搖著羽毛扇、坐著小推車、想出「空城計」、用兵如神、痛罵王朗的「神算子」形象。但其實,這並不是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從「奇謀為短」到用兵如神真實的諸葛亮什麼樣?陳壽在《三國志》中有這樣一句評價:「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 《三國志14》諸葛亮怎麼玩 武將屬性點評
    導 讀 諸葛亮,諸葛臥龍,在三國演義中可以說是相當著名的人物了,在《三國志14》中同樣有這一角色,有小夥伴想要知道該角色在遊戲中到底強不強
  • 網上很多人說郭嘉軍事能力很強,諸葛亮不如郭嘉,真的嗎?
    網上這個說法既對又不對,說它對,是因為單論軍事才能,郭嘉的水平不在諸葛亮之下,而諸葛亮最大的才能並不在軍事;說他不對,是因為郭嘉不能算作軍事家,他只是一個謀士。《隆中對》雖短,但是諸葛亮字字珠璣,對局勢的把握,和未來的方向拿捏得極精準!要知道,此時的劉備如同喪家之犬,連個立足之地也沒有,而且年過半百。第一次有人用如此簡潔,如此明了,如此振奮人心的話,給他指明了方向,對他來說何等重要。就像有人對你說,只要如此這般,你就會跟馬雲、劉強東三足鼎立,你會不會瘋掉?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導語:提及諸葛亮這個人,想必大家肯定會聯想到「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當年曹操南徵,劉備和孫權結盟抵禦曹操,但東吳缺少足夠的弓箭禦敵。這時候諸葛亮承諾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於是在半夜江上大霧瀰漫的時候帶著十幾條船到曹營外鑼鼓,曹軍因為看不清情況於是只能用弓箭反擊,天亮的時候諸葛亮帶著十幾條船滿載而歸。還有「火燒藤甲兵」,他掌權後南蠻作亂,諸葛亮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南中問題,於是用一把火燒光了南中精銳,從此南蠻再也沒有能力反叛。但其實這些是《三國演義》杜撰的,正史上的他並沒有這麼強大的本事,我們今天一起看看正史上的臥龍先生到底如何。
  • 魯迅點評《三國演義》:諸葛亮雖足智多謀,身上卻有妖氣
    魯迅先生曾在《中國小說史略》裡曾經分析過《三國演義》裡的人物塑造,關於劉備和諸葛亮點評了這樣兩句話: 「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近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三國演義》中那麼神嗎?
    文案|藝述史 主播|雅鑫 藝述史官方原創 很多人因為羅貫中吹諸葛亮實在吹得太猛了,因此產生了逆反心理,從而對諸葛亮一頓批判,批得人家孔明好像無才又無德。
  • 歷史上諸葛亮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歷史上諸葛亮到底是一個人呢?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首先眼前浮現的是一個羽扇綸巾,雄才大略的翩翩君子的形象。但其實《三國演義》神化了諸葛亮的形象,其實諸葛亮在政事上的才能的確非常有才能,劉備死後託孤,諸葛亮主管一切政務,基本大權在握,可以說此時如果他取代蜀漢自立為王是輕而易舉的,但是諸葛亮卻勵精圖治,賞罰分明,推行土地屯田政策,並且多次改善和蠻夷各族的關係,六出祁山最終病死在五丈原。
  • 《三國演義》裡面的諸葛亮,為什麼像個神仙?
    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大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每每讀到「秋風五丈原」孔明隕落之時,便不忍再讀下去,似乎1700多年前的諸葛亮之死,依然會另今天的我們傷心不已。小說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神仙一般孔明。但是毫無疑問,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是一介凡人,那麼《三國演義》的作者為什麼要神化他呢?四川西部的一些地方,很久以前就有扎白頭巾的習俗,一千多年來一直如此。據說,這種習俗是在為諸葛亮戴孝。三國時期四川瀘州、宜賓一帶的長江被稱為瀘水,瀘水以南直至雲南和貴州的廣大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
  • 他是《三國演義》人物塑造中的敗筆,諸葛亮說他有反骨
    霍雨佳先生認為,這是《三國演義》沒有塑造好的形象。關於他的爭議主要來自諸葛亮死後魏延是否叛變的問題。《三國演義》裡寫魏延在諸葛亮死後反叛,但最終被諸葛亮臨終授予秘計的馬岱所殺。在正史中,當得知諸葛亮遺令讓其斷後的消息,魏延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