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面的諸葛亮,為什麼像個神仙?

2020-12-22 天林生活

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大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每每讀到「秋風五丈原」孔明隕落之時,便不忍再讀下去,似乎1700多年前的諸葛亮之死,依然會另今天的我們傷心不已。

小說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神仙一般孔明。但是毫無疑問,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是一介凡人,那麼《三國演義》的作者為什麼要神化他呢?

四川西部的一些地方,很久以前就有扎白頭巾的習俗,一千多年來一直如此。據說,這種習俗是在為諸葛亮戴孝。

三國時期四川瀘州、宜賓一帶的長江被稱為瀘水,瀘水以南直至雲南和貴州的廣大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由於地處山區,交通和生產落後,因而被稱為「不毛之地」。

當年諸葛亮「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平定南方少數民族的叛亂以攻心為主,幫助少數民族學習漢人農耕技術等,促進了這個地區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民族親善政策使當地區人民深為感激,加上七擒孟獲的義舉,讓這個地區的少數民族終於誠心歸蜀,並對諸葛亮崇敬備至。

諸葛亮去世後,這個地區的少數民族為了悼念諸葛亮,就長期扎白頭巾以表感懷,並稱之為「諸葛巾」。後來這些少數民族逐漸遷往四川宜賓地區居住,與漢人日漸交往,他們扎白頭巾以懷念諸葛亮的風俗也漸漸為漢人所效法,於是這個風俗就在四川人中世代相傳了一千多年甚至到如今。

金庸大俠也在《笑傲江湖》裡面提到了這個事情——「史鏢頭聽話聲是川西人氏,轉頭張去,只見兩個漢子身穿青布長袍,將坐騎系在店前的大榕樹下,走進店來,向林平之等晃了一眼,便即大刺刺的坐下。這兩人頭上都纏了白布,一身青袍,似是斯文打扮,卻光著兩條腿兒,腳下赤足,穿著無耳麻鞋。史鏢頭知道川人都是如此裝束,頭上所纏白布,乃是當年諸葛亮逝世,川人為他戴孝,武侯遺愛甚深,是以千年之下,白布仍不去首。」

歷史上的諸葛丞相,不僅僅會用兵,更會治理國家,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普通人,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相當之高。但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不喜歡他,甚至有些懼怕他,因為諸葛亮的威望超過了自己的君主,這是皇帝老子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在成都有一座「武侯祠」,是全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也是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及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蹟博物館,武侯祠享有「三國聖地」之美譽。

然而去過的人都知道,那裡主要供奉的是蜀漢的先主劉備,諸葛亮是後來才「搬」進去的。

公元234年諸葛亮死後,蜀漢臣民都想為其立廟,但是後主劉禪不答應,甚至不許大張旗鼓地祭奠。直到景耀六年,蜀漢即將亡國的時候,劉禪才同意建「武侯祠」。

最初的武侯祠和劉備廟並不在一起,但是其香火遠遠超過劉備廟,這讓後來的統治者開始不淡定了。於是,武侯祠幾經變遷,直到明朝洪武年間,才成為現在這種君臣合祀的格局。然而,老百姓依然把這個地方叫做「武侯祠」,卻忘了它真正的名字「漢昭烈廟」。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知道為什麼《三國演義》會把諸葛亮神化了吧!因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為他肯為老百姓嘔心瀝血,所以人們才一直沒有忘記他,直至把他當成了神靈。

如果天地之間真的有一桿秤,諸葛亮無疑就是那個時代的定盤星,而1700多年以來,所有的老百姓,一起構成了沉甸甸的秤砣。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與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有哪些差異呢
    很多人通過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喜歡上的諸葛亮,可以看出書中描繪諸葛亮是像神仙一樣的人物。三國演義中說到諸葛亮跟隨劉備出山後,劉備以禮相待,給予重任。而在面對曹操大軍的時候。諸葛亮首次指揮劉備軍隊就取得了勝利。可以說為之後的劉備,獲得荊州奠定了基礎,提高了聲望。但是在歷史中的諸葛亮卻不是這樣的。
  • 94版《三國演義》:曹操劉備關羽呂布諸葛亮,全是神仙選角
    這一拜 春風得意遇知音 桃花也含笑映祭臺 《這一拜》 【94版《三國演義》:這麼多神仙選角,原來都是導演亂點兵】 1994年10月23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首播的
  • 魯迅點評《三國演義》:諸葛亮雖足智多謀,身上卻有妖氣
    魯迅先生點評羅貫中先生在《三國演義》裡所塑造的人物,也有把握不好的地方,比如想寫劉備的忠厚,結果給人的感覺倒像是虛偽;而想寫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無所不能,結果寫出來的孔明卻又帶有妖氣。 毫無疑問,魯迅的評價抓住了《三國演義》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一個失誤。
  •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多智近妖」,歷史文獻裡面,看了只會更加佩服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很多人都發問,孔明先生和司馬懿相比,為什麼千古流芳的是孔明?在我看來,諸葛亮會做人。諸葛亮還沒出山時,就顯露了這方面的才華。他沒有直接投靠劉備。而是等劉備來三顧茅廬。這點有姜子牙遺風。諸葛亮,和姜子牙都是國君親自請出山的。而且一出山,就是劉備集團的重要人物,地位很高。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身上有個非常大的漏洞!羅貫中沒有講清楚!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可他身上有個非常大的漏洞!作者羅貫中卻沒有講清楚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身的本領,他擁有領兵打仗、政治謀略、治國理政這些能力,我們都容易理解。但像諸葛亮借東風、五丈原續命、七擒孟獲時破木鹿大王的狂風,這些很明顯已經可以歸屬到法術的範疇裡了。那他這些本領是從哪來的呢?難道是天生就會嗎?這個問題作者羅貫中在書中是沒有介紹的!不過在元代的《仙鑑》一書中,有一個故事《諸葛亮拜師》。卻講到了這個問題!
  • 《三國演義》中是否對諸葛亮的實力誇大了?歷史諸葛亮是怎樣的?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相對於歷史上的諸葛亮,實力確實是誇大了。演義中的諸葛亮已經到了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地步,確實被神化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歷史上的諸葛亮就一般了。不是因為《三國演義》,諸葛亮才那麼神的。是因為歷史上的諸葛亮足夠厲害,才有了《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歷史上的諸葛亮的才能,徵服了百姓,百姓懷念他。
  •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才能太誇張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才能被無限放大,可能是美化蜀國的需要羅貫中給他虛構了很多故事,甚至把別人做的事都嫁接到諸葛亮身上。就拿赤壁之戰舉例,首先舌戰群儒就不存在。孫權反問諸葛亮劉備為什麼不向曹操稱臣,諸葛亮便抬高劉備,說劉備有氣節決不投降,激得孫權大怒發誓決不投降。孫權並沒有當場答應結盟,而是一直等到周瑜回來後才召集幕僚商議。受到周瑜和魯肅一起遊說孫權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才答應結盟抗曹。七星臺借東風也不可靠,頂多算是知道當時風向可能要變。
  •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可稱神,還原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有人要問啦,你是不是胡說八道,諸葛亮都被三國演義吹上天了。其實三國演義並不是把諸葛亮吹過頭了,而是把諸葛亮吹成妖了。以至於魯迅批評三國演義說: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實際上正史中的諸葛亮可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那種神棍形象。正史的諸葛亮除了不如演義諸葛亮那般神棍,其他方面碾壓演義諸葛亮。
  • 《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為什麼非要六出祁山,唐國強這樣理解
    唐國強出身青島的大演員,迄今為止演過太多的影視劇,留在我印象裡最深刻的是他演的諸葛亮老版《三國演義》有五位導演,分別是總導演王扶林,群雄逐鹿赤壁之戰部分的導演蔡曉晴,還有官渡之戰的導演沈好放,空城計的導演張紹林,最後一位就是水淹七軍,火燒連營的導演孫光明,當時五位導演在選擇主要演員的時候有一個約定就是如果有一個人認為不通過
  • 總有人說諸葛亮是被三國演義神化的人,看三國志對諸葛亮評價如何
    很多人對諸葛亮的評價來自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因為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神化成一個神機妙算、無所不知,時不時拿出幾個錦囊妙計就能輕易擊破百萬大軍的神仙一樣的人物,所以當大多數人知道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歷史時,就完全否定了三國演義中神化的諸葛亮,這個理論叫:諸葛亮的厲害是三國演義神話出來的,歷史上的諸葛亮治國能力一流,軍事能力一般,而且還不懂得用人,一人獨攬大權,第一次北伐用馬謖的這樣的庸才是用為培養親信勢力
  •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茅廬,老版是普通木屋,新版是著名景點?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這一段是大家印象比較深刻的畫面,從這也看出劉備的求賢若渴,也看出了諸葛亮的經天緯地之才,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一段情節吧!話說這一天劉備兄弟三人來到了諸葛亮的茅廬之中,諸葛亮是隱居的高士,不求聞達於諸侯,自然也就不求榮華富貴,所以他住的地方可謂是「神仙仙境」,更是修心養性的好地方,大家請看諸葛亮的木屋,看起來非常古老!而他的屋內的陳列更是簡樸,除了普通的家具之外,諸葛亮的屋內再也沒有多餘的東西,看到這裡也明白了,怪不得諸葛亮稱自己住的地方為「草廬」,真的是太低調了!
  •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製造了三個未解之謎,其答案就藏在正史之中
    《三國演義》十分精彩,《三國志》比較枯燥,但是只看小說不看正史還真不行。如果我們只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有些問題根本無法解釋,但是對照一下《三國志》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演義小說中這些個謎題,在正史裡都有答案,至於這答案是否準確可信,那就有勞讀者諸君用心品鑑了。
  • 三國演義中為什麼諸葛亮從來沒有換過「裝備」?
    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是婦孺皆知,不管在正史還是演義中,諸葛亮都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他輔佐劉備從零開始,一步步建立鼎立三國的蜀漢,戰爭中他的神機妙算與運籌帷幄令人折服,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等發明堪稱逆天,他是忠臣與智者的代表,是世人眼中完美的代名詞。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導語:提及諸葛亮這個人,想必大家肯定會聯想到「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當年曹操南徵,劉備和孫權結盟抵禦曹操,但東吳缺少足夠的弓箭禦敵。這時候諸葛亮承諾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於是在半夜江上大霧瀰漫的時候帶著十幾條船到曹營外鑼鼓,曹軍因為看不清情況於是只能用弓箭反擊,天亮的時候諸葛亮帶著十幾條船滿載而歸。還有「火燒藤甲兵」,他掌權後南蠻作亂,諸葛亮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南中問題,於是用一把火燒光了南中精銳,從此南蠻再也沒有能力反叛。但其實這些是《三國演義》杜撰的,正史上的他並沒有這麼強大的本事,我們今天一起看看正史上的臥龍先生到底如何。
  • 三國演義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為何到最後卻勞累致死?
    但是,我們也不能否定一個事實,那就是作為領導者,其實他還是很失敗的,因為諸葛亮是被累死的,為什麼會被累死?第一、總是明哲保身從三國演義裡面我們看到一段關於任命關羽負責守護荊州的故事,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關二爺那是響噹噹的漢子。
  • 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的身份到底是什麼?
    但是曹操何等精明,立馬處決董承一幹近臣,這樣他就可以找來「假漢獻帝」來冒充了,所以這裡曹操有個一句感概:「假如沒有我(搞了個假皇帝),(大家知道漢獻帝跑了)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諸葛亮在三顧茅廬之前一無所知,三顧茅廬之後一飛沖天,三顧茅廬之時,劉備是皇叔,還是將軍,在去之前都要沐浴更衣,囑咐好張飛不要動手。
  •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三國演義》中那麼神嗎?
    文案|藝述史 主播|雅鑫 藝述史官方原創 很多人因為羅貫中吹諸葛亮實在吹得太猛了,因此產生了逆反心理,從而對諸葛亮一頓批判,批得人家孔明好像無才又無德。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歷史人物,明初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被塑造得神乎其神,不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說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最出色的一個角色了。
  • 三國演義中,從周瑜與諸葛亮四個方面的對比可以看出,周瑜佔上風
    周瑜真的嫉妒諸葛亮嗎?事實剛好相反,一切都源於他太自信三國演義中的周瑜與諸葛亮,從四個方面的對比可看出,周瑜佔上風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在臨死之際大呼:既生瑜、何生亮,被人們普遍認為是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周瑜自認不是諸葛亮的對手才發出這樣的哀嘆,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 在《三國演義》中,被貶低的三個人物,而在正史裡卻是很厲害的人
    由於《三國演義》尊劉曹的正統觀念非常明顯,羅貫中老先生在把劉備、諸葛亮、關張趙馬黃等五虎將抬得高高的同時,對曹魏、孫吳陣營的許多人物都進行了貶低,這兩個陣營許多人物一出場就成了配角。今天要說說這三個人物,在演義中表現不怎麼樣,但在正史中是完全是很厲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