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2020-12-05 騰訊網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導語:提及諸葛亮這個人,想必大家肯定會聯想到「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當年曹操南徵,劉備和孫權結盟抵禦曹操,但東吳缺少足夠的弓箭禦敵。這時候諸葛亮承諾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於是在半夜江上大霧瀰漫的時候帶著十幾條船到曹營外鑼鼓,曹軍因為看不清情況於是只能用弓箭反擊,天亮的時候諸葛亮帶著十幾條船滿載而歸。還有「火燒藤甲兵」,他掌權後南蠻作亂,諸葛亮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南中問題,於是用一把火燒光了南中精銳,從此南蠻再也沒有能力反叛。但其實這些是《三國演義》杜撰的,正史上的他並沒有這麼強大的本事,我們今天一起看看正史上的臥龍先生到底如何。

根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他身高八尺,猶如松柏。漢代的八尺折合成現代的尺寸大概是1米84左右的身高。而諸葛亮是琅琊人,黃巾之亂時跟隨家人一起搬遷到南陽定居。琅琊就是現在的山東臨沂,符合山東大漢的身高標準。諸葛亮全家人搬到南陽不久後他也到了上學的年紀,因為出身於書香世家,於是他的叔叔諸葛豐把他送到荊州大賢水鏡先生門下做學生。水鏡先生發現諸葛亮才思敏捷,於是授予他「臥龍」這個稱號。

諸葛亮結業之後隱居在隆中種地,因為他很有名氣,所以這個地方也叫做「臥龍崗」。後來劉備得知他的大名,於是前去請他出山。《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而羅貫中也根據這句話,特意杜撰了「三顧茅廬」的故事,用來表現劉備的禮賢下士,襯託諸葛亮崇高的身份。

而諸葛亮的能耐也沒有演義裡面那麼強,他加入劉備陣營之後更多的是做一個施政人,並不參與軍事。當時劉備手上因為沒有內政人才,所以授予諸葛亮絕對的權力,這引起了關羽、張飛兩人的不滿,畢竟當時的諸葛亮才有27歲,也寸功未立。但劉備和關羽、張飛說,我現在有了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一樣,然後和他們闡述了諸葛亮的能耐。關羽、張飛兩人聽到後終於理解,開始尊敬諸葛亮。

而《三國志》作者陳壽對諸葛亮有這麼一句評價:「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意思就是說諸葛亮治理國家的能耐和管仲、蕭何一樣厲害,但軍事並不是他的強項。正史上諸葛亮掌權蜀漢後除了帶兵到南中平叛,在這裡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後來他開始北伐,但六出祁山卻寸功未立,被司馬懿活活耗死在五丈原,從這裡也驗證了這個說法。

結語:其實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時候是本著「尊劉抑曹」的思路,為了加持劉備一方的光環,所以把一些原本並不是他們的戰績強行加在他們身上,諸葛亮就是這樣被「神話」的。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是一個普通人,他被人推崇更多的是因為他的忠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態度。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製造了三個未解之謎,其答案就藏在正史之中
    《三國演義》十分精彩,《三國志》比較枯燥,但是只看小說不看正史還真不行。如果我們只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有些問題根本無法解釋,但是對照一下《三國志》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演義小說中這些個謎題,在正史裡都有答案,至於這答案是否準確可信,那就有勞讀者諸君用心品鑑了。
  • 三國演義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為何到最後卻勞累致死?
    諸葛亮大家都熟悉,未出隆中先知天下三分,是何等的睿智,結果未免太悲慘了一點,竟然是累死的。諸葛亮的忠心為國,嘔心瀝血多年如一日的忘我工作,歷代都有人在謳歌他和效仿他。但是,我們也不能否定一個事實,那就是作為領導者,其實他還是很失敗的,因為諸葛亮是被累死的,為什麼會被累死?第一、總是明哲保身從三國演義裡面我們看到一段關於任命關羽負責守護荊州的故事,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關二爺那是響噹噹的漢子。
  • 在《三國演義》中,被貶低的三個人物,而在正史裡卻是很厲害的人
    由於《三國演義》尊劉曹的正統觀念非常明顯,羅貫中老先生在把劉備、諸葛亮、關張趙馬黃等五虎將抬得高高的同時,對曹魏、孫吳陣營的許多人物都進行了貶低,這兩個陣營許多人物一出場就成了配角。今天要說說這三個人物,在演義中表現不怎麼樣,但在正史中是完全是很厲害的人。
  • 三國演義中為什麼諸葛亮從來沒有換過「裝備」?
    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是婦孺皆知,不管在正史還是演義中,諸葛亮都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他輔佐劉備從零開始,一步步建立鼎立三國的蜀漢,戰爭中他的神機妙算與運籌帷幄令人折服,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等發明堪稱逆天,他是忠臣與智者的代表,是世人眼中完美的代名詞。
  • 正史中的關羽跟《三國演義》裡的區別
    關羽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歷史人物之一,他在中國民間的影響之大,地位之高,罕有與其相提並論者,關羽能有這麼大的名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功不可沒。 但是《三國演義》是小說,不能當正史看,裡面關羽的故事雖然精彩,但是很多都是作者杜撰的,正史中的關羽跟小說裡的形象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 《三國演義》故事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非常出名,大家讀時,覺得哪段故事情節,描述的最精彩呢?我覺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氣死周瑜這段最精彩!特別是在周瑜嘔血而亡,臨終之前大叫道:「既生瑜,何生亮?」這段情節更讓整個故事,轉入高潮!
  • 《三國演義》中,誰最符合小說中諸葛亮的形象氣質?
    《三國演義》中,誰最符合小說中諸葛亮的形象氣質?《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章回體小說之一,也是我國小說界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其文筆豪放,場面宏大,一直被後世津津樂道。三國中的核心人物很多,有亂世三雄、五虎上將、臥龍鳳雛、周郎呂布等等。
  • 《三國演義》中誰的箭法是真的?誰是正史中三國第一神射手?
    《三國演義》中有呂布轅門射戟的故事。正史中有這事嗎?《三國志·呂布傳》記載大意是:呂布令士兵於營門中舉一隻戟,說『諸位看我射戟小支,一發中者雙方當收兵回去,不中可決鬥。』呂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都說呂布是』天威將軍『!「所以,轅門射戟正史中確有其事。呂布的箭法是真的。
  • 《三國演義》中是否對諸葛亮的實力誇大了?歷史諸葛亮是怎樣的?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相對於歷史上的諸葛亮,實力確實是誇大了。演義中的諸葛亮已經到了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地步,確實被神化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歷史上的諸葛亮就一般了。不是因為《三國演義》,諸葛亮才那麼神的。是因為歷史上的諸葛亮足夠厲害,才有了《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歷史上的諸葛亮的才能,徵服了百姓,百姓懷念他。
  • 三國演義中,從周瑜與諸葛亮四個方面的對比可以看出,周瑜佔上風
    周瑜真的嫉妒諸葛亮嗎?事實剛好相反,一切都源於他太自信三國演義中的周瑜與諸葛亮,從四個方面的對比可看出,周瑜佔上風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在臨死之際大呼:既生瑜、何生亮,被人們普遍認為是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周瑜自認不是諸葛亮的對手才發出這樣的哀嘆,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 周瑜是個怎樣的人,為何三國演義中周瑜氣量小,還有三氣周瑜典故
    三氣周瑜:周瑜以假道伐虢之計準備協助劉備攻取西川,實際上想經過荊州時攻取荊州,又被諸葛亮識破計謀,於是諸葛亮將計就計,等周瑜率軍前來時,諸葛亮早已經安排好伏兵,擊敗了周瑜,周瑜這一次徹底大怒,怒氣再加上舊傷復發,一氣之下直接氣死,臨死前周瑜還說出六個字:既生瑜,何生亮。.
  • 看看《三國志》和《三國演義》裡曹操,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三國演義》裡面的曹操是個經典的「藝術」,羅貫中小說描寫出來的曹操呢,是有著兩個面的色彩,和《三國志》中的曹操在大體上沒什麼差別。只不過是《三國演義》通過對野史的加入,摻進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而《三國志》裡基本上是羅列信史,功和過留給後人評判的。
  • 他是《三國演義》人物塑造中的敗筆,諸葛亮說他有反骨
    霍雨佳先生認為,這是《三國演義》沒有塑造好的形象。關於他的爭議主要來自諸葛亮死後魏延是否叛變的問題。《三國演義》裡寫魏延在諸葛亮死後反叛,但最終被諸葛亮臨終授予秘計的馬岱所殺。在正史中,當得知諸葛亮遺令讓其斷後的消息,魏延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到底借的是「東風」還是……?
    畢竟《三國演義》中張冠李戴的情況並不少,像唐代詩人杜牧也有過「東風不與周郎便」的詩詞,而不是說「東風不與諸葛便」。我們姑且不論「借東風」之人究竟是誰,但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東南風起,周郎火攻退曹軍的故事在史書上確有記載,正所謂「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那麼問題來了,這東風到底能不能借來?答案是:能!
  • 《三國演義》中貫穿了羅貫中的政治理想,諸葛亮竟是他的化身?
    而他的這本書大致在明朝永樂二十年也就是1422年所作。從這裡可以推測出,羅貫中應該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大動亂年代。明朝王圻《稗史彙編》中提到過,羅貫中曾經是元末明初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的幕僚。其實這也可以和《三國演義》中那些令人盪氣迴腸的軍事戰鬥的場面描寫相印證,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軍事鬥爭經驗,所以羅貫中才能將戰爭場面描寫的引人入勝。
  •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聰明絕頂,歷史上有哪些關於他的傳聞?
    諸葛亮作為三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歷史上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即便是現在人都知道他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非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其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三國那個群雄爭霸的年代留下非常濃厚的一筆。
  • 三國時期,真實的諸葛亮是什麼樣的?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智者的代表,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他有著「羽扇綸巾」的風神俊朗形象,以「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智慧而知名、作為蜀漢丞相他還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貴品質、小說中他出將入相、呼風喚雨、無所不能,深受後人的喜愛,是華人地區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
  • 正史中劉備的軍事才能如何?真的如《三國演義》中那麼不堪嗎?
    劉備奮鬥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稱帝了,結果在夷陵之戰中,被白面書生陸遜火燒連營,一仗回到解放前,蜀漢半數精銳喪失殆盡。劉備也在夷陵之戰後,悲憤交加,一病不起,死在了白帝城,死得也實在窩囊。縱觀劉備的一生,可以說勝少負多,那麼在正史中劉備的軍事才能如何呢?真的如《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麼不堪嗎?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歷史人物,明初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被塑造得神乎其神,不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說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最出色的一個角色了。
  •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可稱神,還原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有人要問啦,你是不是胡說八道,諸葛亮都被三國演義吹上天了。其實三國演義並不是把諸葛亮吹過頭了,而是把諸葛亮吹成妖了。以至於魯迅批評三國演義說: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實際上正史中的諸葛亮可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那種神棍形象。正史的諸葛亮除了不如演義諸葛亮那般神棍,其他方面碾壓演義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