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為什麼諸葛亮從來沒有換過「裝備」?

2020-12-22 大胖閒話

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是婦孺皆知,不管在正史還是演義中,諸葛亮都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他輔佐劉備從零開始,一步步建立鼎立三國的蜀漢,戰爭中他的神機妙算與運籌帷幄令人折服,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等發明堪稱逆天,他是忠臣與智者的代表,是世人眼中完美的代名詞。

但是大家發現沒,在《三國演義》中,無論春秋冬夏諸葛亮都是手搖鵝毛扇,仙風道骨,瀟灑飄逸,好像一直都沒有換過衣服呢?

因為這身「裝備」可是諸葛亮的寶貝。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八卦衣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聰明的孩子都是調皮的,諸葛亮也不例外。

那時,還沒有鐘錶,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諸葛亮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餵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於是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麼不按時叫鳴?諸葛亮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餵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讀書了。

司馬夫聽了請葛亮餵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矇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馬夫人反覆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並沒有他圖。

司馬先生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可沒有書怎麼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說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

攻城略地、治國安邦鵝毛扇關於鵝毛扇,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諸葛亮的老婆黃月英並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其父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醜」。

阿醜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於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

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

正是有了這兩件寶貝,才成就了諸葛亮一生的傳奇: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收兩川、八卦陣、空城計、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最後星隕五丈原。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真千古難得一丞相!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魏延為何沒有與張郃單挑?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謀
    當時諸葛亮派趙雲與鄧芝率領一支軍隊為疑兵,從斜谷道佯攻郿城以吸引魏軍,曹叡不知諸葛亮的計謀,當即命曹真督關右諸軍抵禦趙雲,而諸葛亮則趁此機會出兵進攻祁山。雖然在戰事之初,隴右五郡中的三郡都望風而降,諸葛亮就此取得了極大的勝利,但由於馬謖不敵張郃而導致街亭失守,以至於北伐失敗。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身上有個非常大的漏洞!羅貫中沒有講清楚!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可他身上有個非常大的漏洞!作者羅貫中卻沒有講清楚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身的本領,他擁有領兵打仗、政治謀略、治國理政這些能力,我們都容易理解。但像諸葛亮借東風、五丈原續命、七擒孟獲時破木鹿大王的狂風,這些很明顯已經可以歸屬到法術的範疇裡了。那他這些本領是從哪來的呢?難道是天生就會嗎?這個問題作者羅貫中在書中是沒有介紹的!不過在元代的《仙鑑》一書中,有一個故事《諸葛亮拜師》。卻講到了這個問題!
  •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空城計」真的沒有被司馬懿識破嗎?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是羅貫中老師基於《三國志》的基礎之上創作的一個故事。雖然這段故事並不全是真實的,但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老師也比較尊重歷史,並沒有改變歷史上真正的三國時期戰役的勝敗結果。 那麼與諸葛亮同樣智慧超群的司馬懿沒有看出來這是「空城計」嗎?
  • 《三國演義》裡面的諸葛亮,為什麼像個神仙?
    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大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每每讀到「秋風五丈原」孔明隕落之時,便不忍再讀下去,似乎1700多年前的諸葛亮之死,依然會另今天的我們傷心不已。小說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神仙一般孔明。但是毫無疑問,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是一介凡人,那麼《三國演義》的作者為什麼要神化他呢?四川西部的一些地方,很久以前就有扎白頭巾的習俗,一千多年來一直如此。據說,這種習俗是在為諸葛亮戴孝。三國時期四川瀘州、宜賓一帶的長江被稱為瀘水,瀘水以南直至雲南和貴州的廣大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
  • 《三國演義》中是否對諸葛亮的實力誇大了?歷史諸葛亮是怎樣的?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相對於歷史上的諸葛亮,實力確實是誇大了。演義中的諸葛亮已經到了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地步,確實被神化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歷史上的諸葛亮就一般了。不是因為《三國演義》,諸葛亮才那麼神的。是因為歷史上的諸葛亮足夠厲害,才有了《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歷史上的諸葛亮的才能,徵服了百姓,百姓懷念他。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山,是劉備三顧茅廬,還是諸葛亮毛遂自薦
    提起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的,這個故事也是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流傳了千古,它的精神更是一直散發著光芒。作為著名的一本小說,也就是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其中三顧茅廬這個故事是被羅貫中著重寫出來的,也是意在體現不管是真實生活中的還是書中,劉備和諸葛亮這兩個人物形象,著重寫出劉備的品性以及諸葛亮的才能。
  •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三國演義》中那麼神嗎?
    文案|藝述史 主播|雅鑫 藝述史官方原創 很多人因為羅貫中吹諸葛亮實在吹得太猛了,因此產生了逆反心理,從而對諸葛亮一頓批判,批得人家孔明好像無才又無德。
  •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才能太誇張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才能被無限放大,可能是美化蜀國的需要羅貫中給他虛構了很多故事,甚至把別人做的事都嫁接到諸葛亮身上。就拿赤壁之戰舉例,首先舌戰群儒就不存在。孫權反問諸葛亮劉備為什麼不向曹操稱臣,諸葛亮便抬高劉備,說劉備有氣節決不投降,激得孫權大怒發誓決不投降。孫權並沒有當場答應結盟,而是一直等到周瑜回來後才召集幕僚商議。受到周瑜和魯肅一起遊說孫權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才答應結盟抗曹。七星臺借東風也不可靠,頂多算是知道當時風向可能要變。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歷史人物,明初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被塑造得神乎其神,不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說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最出色的一個角色了。
  • 《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為什麼非要六出祁山,唐國強這樣理解
    選唐國強扮演諸葛亮,是王扶林親自選定的,當時外界普遍認為被貼上「奶油小生」標籤的唐國強無法勝任諸葛亮這一角色,但是王導力排眾議,他認為:第一以唐國強的儒雅之風,再給他粘上鬍子,不可能沒有諸葛亮的智慧;第二唐國強當時已經是非常知名成熟的演員,要相信他的能力和演技;第三、當時唐國強因為大眾都喜好的變化,演繹事業出現低谷,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支持他。
  • 《三國演義》中,誰最符合小說中諸葛亮的形象氣質?
    《三國演義》中,誰最符合小說中諸葛亮的形象氣質?《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章回體小說之一,也是我國小說界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其文筆豪放,場面宏大,一直被後世津津樂道。三國中的核心人物很多,有亂世三雄、五虎上將、臥龍鳳雛、周郎呂布等等。
  • 三國演義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為何到最後卻勞累致死?
    但是,我們也不能否定一個事實,那就是作為領導者,其實他還是很失敗的,因為諸葛亮是被累死的,為什麼會被累死?第一、總是明哲保身從三國演義裡面我們看到一段關於任命關羽負責守護荊州的故事,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關二爺那是響噹噹的漢子。
  • 《三國演義》故事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非常出名,大家讀時,覺得哪段故事情節,描述的最精彩呢?我覺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氣死周瑜這段最精彩!特別是在周瑜嘔血而亡,臨終之前大叫道:「既生瑜,何生亮?」這段情節更讓整個故事,轉入高潮!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到底借的是「東風」還是……?
    畢竟《三國演義》中張冠李戴的情況並不少,像唐代詩人杜牧也有過「東風不與周郎便」的詩詞,而不是說「東風不與諸葛便」。我們姑且不論「借東風」之人究竟是誰,但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東南風起,周郎火攻退曹軍的故事在史書上確有記載,正所謂「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那麼問題來了,這東風到底能不能借來?答案是:能!
  •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與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有哪些差異呢
    很多人通過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喜歡上的諸葛亮,可以看出書中描繪諸葛亮是像神仙一樣的人物。三國演義中說到諸葛亮跟隨劉備出山後,劉備以禮相待,給予重任。而在面對曹操大軍的時候。諸葛亮首次指揮劉備軍隊就取得了勝利。可以說為之後的劉備,獲得荊州奠定了基礎,提高了聲望。但是在歷史中的諸葛亮卻不是這樣的。
  •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可稱神,還原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有人要問啦,你是不是胡說八道,諸葛亮都被三國演義吹上天了。其實三國演義並不是把諸葛亮吹過頭了,而是把諸葛亮吹成妖了。以至於魯迅批評三國演義說: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實際上正史中的諸葛亮可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那種神棍形象。正史的諸葛亮除了不如演義諸葛亮那般神棍,其他方面碾壓演義諸葛亮。
  • 總有人說諸葛亮是被三國演義神化的人,看三國志對諸葛亮評價如何
    很多人對諸葛亮的評價來自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因為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神化成一個神機妙算、無所不知,時不時拿出幾個錦囊妙計就能輕易擊破百萬大軍的神仙一樣的人物,所以當大多數人知道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歷史時,就完全否定了三國演義中神化的諸葛亮,這個理論叫:諸葛亮的厲害是三國演義神話出來的,歷史上的諸葛亮治國能力一流,軍事能力一般,而且還不懂得用人,一人獨攬大權,第一次北伐用馬謖的這樣的庸才是用為培養親信勢力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導語:提及諸葛亮這個人,想必大家肯定會聯想到「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當年曹操南徵,劉備和孫權結盟抵禦曹操,但東吳缺少足夠的弓箭禦敵。這時候諸葛亮承諾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於是在半夜江上大霧瀰漫的時候帶著十幾條船到曹營外鑼鼓,曹軍因為看不清情況於是只能用弓箭反擊,天亮的時候諸葛亮帶著十幾條船滿載而歸。還有「火燒藤甲兵」,他掌權後南蠻作亂,諸葛亮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南中問題,於是用一把火燒光了南中精銳,從此南蠻再也沒有能力反叛。但其實這些是《三國演義》杜撰的,正史上的他並沒有這麼強大的本事,我們今天一起看看正史上的臥龍先生到底如何。
  • 不談正史,只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心中對關羽是怎樣的呢?
    不談正史,只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心中對關羽是怎樣的呢?筆者先說一下自己的看法,諸葛亮一生的心願是興復漢室,還舊都。隆中對是派一得力大將鎮守荊州,讓劉備從益州北伐。毋庸置疑,以關羽的才幹和對劉備的忠心,鎮守荊州是最合適的人選。
  • 劉備諸葛亮為何在《三國演義》中形象非常正面?
    劉關張三結義情誼感天動地,三顧茅廬也是人情之重作為《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先生本身就對劉備和諸葛亮進行了非常正面的描繪,尤其是桃園三結義也讓我們真正地認識到大哥三弟的友情。作為素不相識的三人為了共同的目標結義為兄弟,並一起出生入死永不背叛這本身就很正面,更何況關公在小說中的形象近乎完美,以至於被後世尊稱為武財神,因此劉備等人受人喜歡也就不足為奇了。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三人一起放下架子三顧茅廬也是給足了諸葛亮面子,當然諸葛亮出山之後也是幫助劉備實現了三分天下取其一的目標,建立起了蜀漢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