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身上有個非常大的漏洞!羅貫中沒有講清楚!

2020-12-22 三板斧筆記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可他身上有個非常大的漏洞!作者羅貫中卻沒有講清楚為什麼!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身的本領,他擁有領兵打仗、政治謀略、治國理政這些能力,我們都容易理解。畢竟他有龐德公、水鏡先生、嶽父黃承彥這些人,可以去學習!

但像諸葛亮借東風、五丈原續命、七擒孟獲時破木鹿大王的狂風,這些很明顯已經可以歸屬到法術的範疇裡了。那他這些本領是從哪來的呢?難道是天生就會嗎?這個問題作者羅貫中在書中是沒有介紹的!

不過在元代的《仙鑑》一書中,有一個故事《諸葛亮拜師》。卻講到了這個問題!

《諸葛亮拜師》講的是諸葛亮的老師水鏡先生,給他推薦了一個學識深不可測的新老師,就是汝南靈山的酆玖。

諸葛亮來到靈山,整整被考察了一年,酆玖才願意教他,給了他三本書:《三才秘錄》、《兵法陣圖》和《孤虛相旺》。

學習一段後,酆玖認為諸葛亮已經熟悉了兵法,但還「不喻神通」,就是不會法術。然後給他找了一位新的老師:北極教主。

諸葛亮在武當山拜北極教主為師後,每天砍柴挑水、採集黃精,做了很長時間,老師才教諸葛亮道術。最後,諸葛亮學成歸來,最終等到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

這是不是就能解釋通,為什麼諸葛亮會道術,能請東風、破別人的狂風和嘗試做法續命了!

當然,無論是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還是仙鑑中的諸葛亮,都有很強的藝術加工的成分,寄託的是普通人的一種美好嚮往!不顧這樣一說,整個故事邏輯是不是更通順了呢?

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貫穿了羅貫中的政治理想,諸葛亮竟是他的化身?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雖然是歷史演義小說,但是以《三國志》為基礎,融合了民間流傳的三國話本、戲劇的橋段,最終經過羅貫中的藝術加工而形成的。但是鮮有人知道,其實這部小說寄託了羅貫中的政治理想,而《三國演義》的諸葛亮這個人物更像是羅貫中的化身。1.
  • 魯迅點評《三國演義》:諸葛亮雖足智多謀,身上卻有妖氣
    我們通過對羅貫中先生創作《三國演義》的過程考察,可以知道,諸葛亮身上之所以有這種「妖氣",大致有兩個原因: 首先,這是歷史上長期積累下的原因
  •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空城計」真的沒有被司馬懿識破嗎?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是羅貫中老師基於《三國志》的基礎之上創作的一個故事。雖然這段故事並不全是真實的,但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老師也比較尊重歷史,並沒有改變歷史上真正的三國時期戰役的勝敗結果。 那麼與諸葛亮同樣智慧超群的司馬懿沒有看出來這是「空城計」嗎?
  • 諸葛亮草船借箭?沒有其事,羅貫中高超的移花接木罷了
    《三國演義》中,智慧計謀最為出色的當屬諸葛亮了。即使有司馬懿這個勁敵,也能看出他面對諸葛亮是明顯落於下風的。人們對許多有關諸葛亮的事情都津津樂道。但很可惜,其中有不少事件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虛構的或者移花接木,按在諸葛亮頭上的。比如,諸葛亮草船借箭這一典型的情節就屬於無中生有的。
  • 劉備諸葛亮為何在《三國演義》中形象非常正面?
    劉關張三結義情誼感天動地,三顧茅廬也是人情之重作為《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先生本身就對劉備和諸葛亮進行了非常正面的描繪,尤其是桃園三結義也讓我們真正地認識到大哥三弟的友情。作為素不相識的三人為了共同的目標結義為兄弟,並一起出生入死永不背叛這本身就很正面,更何況關公在小說中的形象近乎完美,以至於被後世尊稱為武財神,因此劉備等人受人喜歡也就不足為奇了。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三人一起放下架子三顧茅廬也是給足了諸葛亮面子,當然諸葛亮出山之後也是幫助劉備實現了三分天下取其一的目標,建立起了蜀漢政權。
  •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三國演義》中那麼神嗎?
    文案|藝述史 主播|雅鑫 藝述史官方原創 很多人因為羅貫中吹諸葛亮實在吹得太猛了,因此產生了逆反心理,從而對諸葛亮一頓批判,批得人家孔明好像無才又無德。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導語:提及諸葛亮這個人,想必大家肯定會聯想到「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當年曹操南徵,劉備和孫權結盟抵禦曹操,但東吳缺少足夠的弓箭禦敵。這時候諸葛亮承諾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於是在半夜江上大霧瀰漫的時候帶著十幾條船到曹營外鑼鼓,曹軍因為看不清情況於是只能用弓箭反擊,天亮的時候諸葛亮帶著十幾條船滿載而歸。還有「火燒藤甲兵」,他掌權後南蠻作亂,諸葛亮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南中問題,於是用一把火燒光了南中精銳,從此南蠻再也沒有能力反叛。但其實這些是《三國演義》杜撰的,正史上的他並沒有這麼強大的本事,我們今天一起看看正史上的臥龍先生到底如何。
  • 《三國演義》中,魏延為何沒有與張郃單挑?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謀
    當時諸葛亮派趙雲與鄧芝率領一支軍隊為疑兵,從斜谷道佯攻郿城以吸引魏軍,曹叡不知諸葛亮的計謀,當即命曹真督關右諸軍抵禦趙雲,而諸葛亮則趁此機會出兵進攻祁山。雖然在戰事之初,隴右五郡中的三郡都望風而降,諸葛亮就此取得了極大的勝利,但由於馬謖不敵張郃而導致街亭失守,以至於北伐失敗。
  • 《三國演義》故事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非常出名,大家讀時,覺得哪段故事情節,描述的最精彩呢?我覺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氣死周瑜這段最精彩!特別是在周瑜嘔血而亡,臨終之前大叫道:「既生瑜,何生亮?」這段情節更讓整個故事,轉入高潮!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歷史人物,明初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被塑造得神乎其神,不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說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最出色的一個角色了。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到底借的是「東風」還是……?
    畢竟《三國演義》中張冠李戴的情況並不少,像唐代詩人杜牧也有過「東風不與周郎便」的詩詞,而不是說「東風不與諸葛便」。我們姑且不論「借東風」之人究竟是誰,但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東南風起,周郎火攻退曹軍的故事在史書上確有記載,正所謂「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那麼問題來了,這東風到底能不能借來?答案是:能!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山,是劉備三顧茅廬,還是諸葛亮毛遂自薦
    提起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的,這個故事也是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流傳了千古,它的精神更是一直散發著光芒。作為著名的一本小說,也就是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其中三顧茅廬這個故事是被羅貫中著重寫出來的,也是意在體現不管是真實生活中的還是書中,劉備和諸葛亮這兩個人物形象,著重寫出劉備的品性以及諸葛亮的才能。
  •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才能太誇張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才能被無限放大,可能是美化蜀國的需要羅貫中給他虛構了很多故事,甚至把別人做的事都嫁接到諸葛亮身上。就拿赤壁之戰舉例,首先舌戰群儒就不存在。孫權反問諸葛亮劉備為什麼不向曹操稱臣,諸葛亮便抬高劉備,說劉備有氣節決不投降,激得孫權大怒發誓決不投降。孫權並沒有當場答應結盟,而是一直等到周瑜回來後才召集幕僚商議。受到周瑜和魯肅一起遊說孫權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才答應結盟抗曹。七星臺借東風也不可靠,頂多算是知道當時風向可能要變。
  • 三國演義中有多少是虛構的?起碼30%在美化劉備勢力
    所以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挑燈夜戰都是編的,正史倒是有兩軍激戰中大將被陣斬,比如關羽殺顏良,黃忠殺夏侯淵,但是單挑真沒有。 6、被低估的孫權 和諸葛亮相反,演義裡的孫權是被嚴重低估。小說裡孫權給人印象是官二代,運氣好繼承了哥哥孫策家業而已,真實的歷史上孫權主動倡議了孫劉聯盟,才有了赤壁一戰打下三國鼎立的局面。之後劉備娶了孫尚香還能逃回去,也不是因為諸葛亮的3個錦囊妙計,是孫權以抗曹大局為重,力排謀士們的眾議堅持放劉備走。
  • 《三國演義》是否誇大了諸葛亮的實力?真實諸葛亮更強悍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一個神通廣大的人物,魯迅都說羅貫中「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是說在作者羅貫中的生花妙筆下,諸葛亮快要變成一個妖道了。 《三國演義》是一部演藝小說,所面對的讀者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市井之人、山野村夫。
  • 歷史上真實的三國和《三國演義》中講述出來的差別大嗎?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它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雖然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的時候是以三國正史《三國志》為藍本創作的。但這也難改《三國演義》就是一部小說的事實。《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三分為真七分為杜撰而來的產物。
  • 三國演義中,哪些是虛構的故事,哪些又是真正發生過的呢
    1、關羽戰黃忠,三國正史裡完全沒有記載,還有正史中關羽還嫌棄黃總年老2、五虎上將,正史中從未提到蜀漢有五虎上將之說,劉備進蜀後,只封了關羽,黃忠,張飛,馬超,為前後左右將軍,在三國演義中說劉備進蜀後就封以上四人及趙云為五虎上將正史並沒有記載著。而真正有五虎將的人是曹操,正史中記載曹操封的五虎將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為五虎將。
  • 劉備看人有多準?晚年看中小將成棟梁,羅貫中卻把功勞給了諸葛亮
    而在真實的三國歷史中,劉備在晚年也發現了一名出色的將領,其後來為蜀國立下了赫赫功勞,不過在《三國演義》中,他的功勞卻被羅貫中給了諸葛亮,這才讓他不為人所熟知,他就是蜀漢名將馬忠。馬忠是巴西閬中人,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成功入仕,並在家鄉一帶任職,在劉備入蜀之後,他也就成為了蜀漢陣營的一員。當時馬忠並沒有和蜀漢陣營的核心人物見過面,因此他的地位十分低微。
  • 《三國演義》中如果魏延不闖進大帳,主燈不滅,諸葛亮能續命嗎?
    魯迅先生曾說,在《三國演義》中,「狀諸葛之智近妖」。《三國演義》很有宿命論思想,那麼智慧如妖的諸葛亮,是神一般的存在,如果沒有上天的阻逆,做什麼事情那可都是會成功的。《三國演義》是根據史書《三國志》寫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雖然有不少故事情節都是作者虛構的,但它最終主要人物的結局,三國歷史的走向,還是要與《三國志》相匹配的。因此,《三國演義》無論怎樣編寫,三國歸晉的結局不會變,諸葛亮、劉備、曹操、孫權等人的命運不會變。
  • 三國演義最大的笑話,溫酒斬華雄的關羽,原來只是羅貫中瞎編的!
    陳壽的《三國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從這我們不難看出,華雄其實是被孫堅所殺,而非關羽!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描寫了許多武將之間單挑的情節,三英戰呂布、張飛戰馬超、關羽戰黃忠、孫策戰太史慈……這些都是非常經典的單挑場面。但想必大家在看到這些場景時都會發出這麼一個疑問:他們在單挑的時候,如果有人放冷箭怎麼辦?就算當時古人都非常看重禮儀道德,那冷不丁出現幾個「不講武德」的人也不足為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