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很多人說郭嘉軍事能力很強,諸葛亮不如郭嘉,真的嗎?

2020-12-05 尋根拜祖

網上這個說法既對又不對,說它對,是因為單論軍事才能,郭嘉的水平不在諸葛亮之下,而諸葛亮最大的才能並不在軍事;說他不對,是因為郭嘉不能算作軍事家,他只是一個謀士。

01從「成名作」解析二人的最大特長

1.《隆中對》表明,諸葛亮是一個偉大的政治戰略家

《隆中對》諸葛亮短短三百字的話,把諸葛亮的才華表露無遺,他向劉備的建策,也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戰略思想之一。那麼,諸葛亮說了什麼呢?

①形勢分析

諸葛亮說,曹操以弱勝強,「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所以,「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所以,「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諸葛亮認為,曹操和孫權都已經建立了非常大的優勢,劉備不能跟他們爭,也不能謀圖他們,這是目前的客觀現實。

②劉備的機會

「曹老虎」和「孫豹子」不能碰,不代表沒機會。老天還是很垂青你的:荊州劉表「不能守」,益州劉璋「暗弱」,這兩塊地方就是老天給你的賞賜。

得到荊州和益州之後,你可以與孫權結為聯盟,共同抗曹。如此一來,天下三分,三足鼎立之勢形成。

③劉備的遠期目標

鼎立之勢不是終極目標,接下來要做的是好好「修理內政」,靜等天時(天下有變)到來。一旦機會來了,立刻派兵從荊州出發,劍指宛城、洛陽。憑藉天府之國的強大後盾,你的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隆中對》雖短,但是諸葛亮字字珠璣,對局勢的把握,和未來的方向拿捏得極精準!要知道,此時的劉備如同喪家之犬,連個立足之地也沒有,而且年過半百。第一次有人用如此簡潔,如此明了,如此振奮人心的話,給他指明了方向,對他來說何等重要。

就像有人對你說,只要如此這般,你就會跟馬雲、劉強東三足鼎立,你會不會瘋掉?

事實上,局勢的發展,就是按照諸葛亮的規划走的,成功了!所以,諸葛亮最大的才能,體現在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戰略家。

2.「十勝十敗」論表明,郭嘉是一名偉大的軍事戰略分析家

官渡之戰前,面對號稱百萬之眾的袁紹,曹操心裡發虛。加上不久前被張繡在宛城打慘了,又被袁紹寫信羞辱一頓,心底的那團火被澆得透涼。郭嘉就是在這種狀況下,向曹操提出「十勝十敗」論的,他前瞻性地指出,袁紹貌似強大,但一定不是你的對手。

「十勝十敗」是指: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涵蓋了政治法令、組織團隊、個人修養、韜略、性格等多方面。

郭嘉的「十勝十敗」,首先說明了郭嘉是個心理大師,將曹操和袁紹的人性長短分析得淋漓盡致。其次反映出郭嘉分析問題的系統性和深度。最後也看出郭嘉的思維高度,他不糾纏於細節末節,透過統帥的本質剖析,直接得出曹操不可戰勝,袁紹必敗的結論。

以上兩點分析可見,郭嘉和諸葛亮所最擅長的內容不一樣,一個擅長於政治,一個擅長於軍事。拿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和郭嘉相比,本身不太公平。

之所以產生這種比較,其實源於《三國演義》的影響,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過度神化,被塑造成政治、軍事「雙一流」的大神。因而一提到軍事,情不自禁地認為,諸葛亮理所當然地要比「無名小輩」(其實郭嘉比諸葛亮大11歲)郭嘉厲害,其實是個誤解。

02論軍事才華,郭嘉真的很「神」

郭嘉26歲投靠曹操,37歲英年病逝,沒有讓他的才華盡情展現。即便如此,郭嘉還是在短短的十年間,爆發了耀眼的光芒。除了「十勝十敗」論,再舉幾個典型例子。

建安五年,就在曹操專心於對付袁紹之時,劉備從背後發動攻擊。曹操南北受敵,不知所措,有心打劉備,又擔心許都遭受袁紹偷襲。郭嘉拍著胸脯對曹操說:你放心去打劉備,袁紹必然不會來襲。理由有二,劉備剛站穩腳跟,好打,袁紹此人優柔寡斷,等他想明白,你已經打完劉備了。

曹操依計行事,果然當曹操打敗劉備虜獲關羽而歸,袁紹還坐在那裡研究研究呢!

官渡之戰剛結束,就傳出孫策要襲擊許都的消息。曹操又開始擔心,袁紹雖敗,戰事完全結束尚需時日,離不開,許都受襲擊必然危險。郭嘉又獻策說:別擔心,孫策來不了。理由是,孫策剛剛拿下江東,殺了那麼多豪傑,他為人輕率不設防,跑不掉死於刺客之手。

郭嘉再次神一般預測中的,孫策沒來及出兵,就被許貢的門客刺殺於江邊。

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兄弟逃亡烏桓,曹操決定遠徵,但是又擔心劉表,會在劉備的鼓動下偷襲許都。大神郭嘉再次晃著腦袋說:主公放心去,即便許都是空城,劉表也不會來!

一句話搞得滿朝譁然,你郭嘉這話說得太大了!郭嘉不慌不忙地說出了自己理由,他先談了徵烏桓的重要性,和形式分析,得出結論:烏桓肯定會速敗!同時劉表誇誇其談,又對劉備小心提防,不可能聽劉備的慫恿。

曹操依計行事,過程和結果,跟郭嘉預測一模一樣!

《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軍事水平過於神化,而《三國志》卻記載了一個真神郭嘉,他對軍事行動的結果,總能有神奇預測,準確率和精準度完全超出人謀的範疇。

03郭嘉是出色的軍事參謀,卻算不上軍事家

那麼,能不能說郭嘉的軍事才能比諸葛亮高呢?看著似乎是這樣,其實這麼說很不恰當。因為即便比軍事,倆人也不好比,諸葛亮是軍事家(雖然被神化了),郭嘉不是軍事家,他只是謀士,或者叫軍事戰略分析師、軍師。

這二者有什麼區別呢?軍事家是對軍事行動負全責的軍事領導人,是軍事行動的最高決策人,和行動的總指揮。軍師相當於今天的參謀,他只負責提供決策參考,不對結果負責,也沒有指揮權。

性質不同就不能放在一起比,要比讓曹操和諸葛亮比軍事才能,郭嘉一輩子做謀士,從來沒有單獨領軍作戰。正因為性質不同,好的軍師家不一定是好的軍事家,好的軍事家也不一定是好軍師。

我們舉個東漢的例子。東漢開國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的鄧禹,就是個非常出色的軍師、戰略家,但是他自己領兵,卻創下過幾十萬大軍敗得只剩二十四騎的記錄。

所以,郭嘉軍師才華雖然近乎神,但沒有證據表明,他一定是好的軍事家。

04總結

綜上所述,郭嘉和諸葛亮的軍事才華,不能直接相比,如果實在要比,就只能放在軍師這個身份上比較。這麼比,按正史(不能按《三國演義》)比較,郭嘉肯定要比諸葛亮強,且強很多,但是這麼比其實很不公平。

相關焦點

  •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不死諸葛亮不出山?郭嘉到底多厲害
    三國時期的郭嘉,以「才策謀略,世之奇才」八個字形容當之無愧。甚至後人評價:如果郭嘉不是英年早逝,根本不會出現三分天下的三國。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郭嘉出道,諸葛亮不出山郭嘉能力極強,不管是曹操還是後人對其都是極富盛譽。
  • 同樣是足智多謀的奇才,郭嘉和諸葛亮對比,誰綜合能力更優秀?
    如果總分各是5分:綜合能力算1分,代表作算1分,名氣算1分,功勳地位算1分,再單獨把能力中的軍事謀略拎出來算1分。諸葛亮和郭嘉總體上能打成4比2,諸葛亮只在軍事謀略上稍遜一籌,代表作打成平手,其他方面完勝。1、綜合能力——諸葛亮+1:郭嘉幹的是軍事參謀工作,而諸葛亮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學等方面樣樣出色。
  • 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真的那麼厲害嗎?
    在郭嘉死前,雖然天下已大亂,各路諸侯都來招才引智,但自比管仲、樂毅,一直沒有出山輔佐明主,即便劉表是諸葛亮的親信,諸葛亮也沒有出山,但郭嘉死後,諸葛亮卻出山輔佐劉備,所以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史書中的郭嘉,到底有多厲害?為什麼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諸葛亮真的怕郭嘉嗎?郭嘉來自潁川郡。
  • 郭嘉能跟諸葛亮比較嗎?不是一個檔次的選手,他跟法正倒是很類似
    我覺得拿郭嘉這種貨色,跟諸葛亮相比,簡直就是侮辱諸葛亮。現在有些人還很搞笑,認為郭嘉能甩諸葛亮八條街,可能現在這世道是真的變了,人的三觀也跟著改變了吧。郭嘉拿什麼去跟諸葛亮做比較呢?---《三國志》這麼來看,諸葛亮跟一方諸侯有什麼區別?完全沒有區別,這是郭嘉這種謀士能相比的嗎?你拿郭嘉比諸葛亮,就好比拿廖化比關羽一樣,那是一個等量級的嗎?這不是在侮辱諸葛亮嗎?諸葛亮堪稱完人,當然沒有完美無缺的人。我們只能說諸葛亮是堪稱完人,為什麼?
  • 真的是郭嘉不死,就不會有諸葛亮嗎?一位曠世鬼才
    《三國演義》響貫古今,不管是哪一個版本依舊離開不了三國鼎立的時代,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謀士、預言家應該就是諸葛亮了,但是民間卻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真的是郭嘉不死,就不會有諸葛亮嗎?是一位曠世鬼才!
  • 郭嘉真的是吹出來的嗎?
    很多人甚至分不清漢朝和唐朝的先後順序,卻能對三國時期的人物事件侃侃而談。之所以如此,《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功不可沒,雖然演義作者帶有強烈的個人立場和諸多的封建正統色彩,但就知名度而言,演義確實功不可沒。而今天要說的郭嘉,就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操帳下一位非常出色的謀士。
  • 《鎮魂街》諸葛亮承認自己陣法不如郭嘉,但有一人不弱於郭嘉!
    雖然諸葛一心和他的守護靈諸葛亮早早的就在這裡布下了一個「八荒風狼陣」,但是鴉也作為第七騎士也不是省油的燈,她召喚出了自己的守護靈夜叉,並且利用能力將閻風吒困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在最新一話的劇情中,閻風吒在這個封閉的空間之內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因為在這個空間之內,沒有光沒有聲音甚至連風都沒有,因此閻風吒根本找不到對手的位置,反而一直處在被動挨打的局面。
  • 郭嘉和諸葛亮有何差距?郭嘉的強項,其實是諸葛亮的弱點
    郭嘉是三國時期曹操的頭號謀士,在民間一直有傳聞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等等,雖然有所誇大,但也證明了郭嘉的實力不遜於諸葛亮。作為東漢末年最傑出的兩位謀臣,郭嘉和諸葛亮有何差距?郭嘉的強項,其實是諸葛亮的弱點。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這個強項,竟是諸葛亮致命弱點?
    三國人才輩出,謀士更是數之不盡,其中諸葛亮與郭嘉,分屬於劉備與曹操兩個對立的陣營,也都是重要謀士,因此常常被拿來比較,後世更有「國家部四,臥龍不出」之說,那麼郭嘉真的比諸葛亮厲害嗎?「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真的比諸葛亮厲害嗎?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多活幾年,諸葛亮能出嗎?
    今天咱們來說說一句三國名言: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話的意思很表面,就是如果郭嘉不死,就沒諸葛亮什麼事兒了。事實也很巧:郭嘉死的第二年,就爆發了著名的赤壁大戰,而諸葛亮的成名戰剛好就是赤壁之戰。所以,很多人就想到了郭嘉,如果郭嘉不死,諸葛亮還會在此戰大放異彩嗎?
  • 究竟是郭嘉厲害還是諸葛亮厲害?三國裡謀士排名應該怎麼來排?
    郭嘉和諸葛亮倆人沒有可比性,倆人不是一個類型。我們說「謀士」,將所有出謀劃策的文人都扔進這個大籮筐,一勺燴。這是不科學的。歷史上的郭嘉和諸葛亮各有所長。郭嘉出身低微,雖然《三國志》沒有明確記載郭嘉的出身,但是在那個重門第的時代,假如郭嘉真的出身高貴或者是家學淵源,肯定會被史書籍上一筆,但是郭嘉沒有。從郭嘉後來的行為來看也證實了這一點,郭嘉為人狂放不羈,不拘泥於章法,這種叛逆的風格很難是豪門望族子弟所為,與他同時代的潁川謀士戲志才也是寒門出身。諸葛亮的出身雖然不是「四世三公」的豪門,但是他的家族世代為官,是標準的官宦後裔。
  • 諸葛亮和郭嘉究竟誰更厲害 揭比諸葛亮還厲害的謀士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都認為諸葛亮是古代最聰明最厲害的謀士。但是,也有人說還有謀士比諸葛亮還厲害,他就是郭嘉。那麼,你認為諸葛亮和郭嘉究竟誰更厲害呢?對於這個問題,有人支持郭嘉,有人支持諸葛亮。誰更厲害一些,我們比較一下吧!
  • 不吹不黑:諸葛亮和郭嘉的真正的比較
    不知何時,郭嘉能力都和臥龍比較高低了,更有甚至,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真是奇哉怪也。首先,諸葛亮和郭嘉在各自陣營地位不可同日而語。若依照劉備中期,負擔軍師之責任,這蜀漢軍師將軍孔明類似曹魏的二荀和東吳的張昭,若以負擔軍國重事,有丞相之才,則郭嘉更不能和同樣為私吏的楊修相提並論了。這兩方面,郭嘉均無緣。
  • 《潛龍在淵》揭秘「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那諸葛亮與郭嘉誰更勝一籌
    同時,許多人說郭嘉比諸葛亮計謀厲害,因為他遠見卓識,所以郭嘉誠去世後 ,同意出山協住劉備問鼎三國。 一個人生來就是天才是不可能的。郭嘉如此厲害是有原因的。
  • 曹操有荀彧郭嘉等五大謀士,諸葛亮若投奔曹操,能「秒殺」幾個?
    因為之前蜀漢連續遭到兩次大敗,劉備又去世了,在很多人看來,沒有個一二十年,蜀漢是恢復不過來的。所以當時曹魏的重心全在東吳,大家一致認為蜀漢這麼短的時間內緩不過來,結果沒想到諸葛亮如此厲害,短短數年,就使得蜀漢恢復如初。對此,本文只能感嘆,諸葛丞相的治國能力確實厲害!
  • 郭嘉vs諸葛亮,從三國演義角度看兩人實力其實差距挺大
    說實話,我們大多數人對於郭嘉,諸葛亮二者的印象都源於電視劇或者小說書本,比如三國演義、三國等,電視劇中的郭嘉能力出色,而且性格直爽飄逸,忠君愛國,不像荀彧或孔明那般給人感覺圓滑城府,而且郭嘉的扮演者都是些比較帥氣的那類人,給郭嘉的人物形象加持了不少,因而我們好多人都十分喜歡郭嘉,包括我,我也喜歡郭嘉,所以有時往往因為喜好的原因故意去撥高郭嘉的人物評價。
  • 名望不遜諸葛亮,堪稱三國第一謀士,看奇才郭嘉的大智奇謀
    讀三國故事,會對軍事戰爭有新的體會,也會對奇才奇謀有新的認知。很多人只知三國諸葛亮,天縱奇才,神機妙算有儒將之風,卻鮮少有人識得郭嘉。曹操比起劉備,就像是明月與星輝,集光芒於一體,所以跟隨他的謀士就沒有那麼扎眼了。
  • 天生鬼才郭嘉與天生奇才諸葛亮——黃杰
    ,出仕曹操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當時的郭嘉是27歲,而很巧,諸葛亮出仕劉備的年紀也是27。三、謀功為高,成績輝煌無論是郭嘉還是諸葛亮,他們出山後都對自己集團做出了巨大貢獻。當赤壁之戰戰敗以後,曹操曾痛哭:「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絕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可見,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和對郭嘉的依賴程度。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厲害?
    郭嘉未死之前,雖然天下已經大亂,各諸侯都在招攬人才,但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卻始終沒有出山輔佐明主,即使劉表是諸葛亮的親戚,諸葛亮也沒有出山輔佐他,但郭嘉死後,諸葛亮卻出山輔佐劉備,所以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 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麼厲害?為何會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諸葛亮真的害怕郭嘉嗎?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所傳不實,真正能和諸葛亮並稱的人是他
    所以,有些膾炙人口的「流傳語」並不一定真的符合歷史,這點我們必須明確。而這裡我們要說的「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筆者也是不贊同的。因為從歷史上來看,兩人不具有可比性,真正能和諸葛亮並肩的是曹魏的另外一位謀士。那麼,為什麼所傳的這句話不符合真實歷史呢?能和諸葛亮並肩的人物又是誰呢?筆者在下面將逐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