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能跟諸葛亮比較嗎?不是一個檔次的選手,他跟法正倒是很類似

2020-12-15 歷史鑑賞者

我覺得拿郭嘉這種貨色,跟諸葛亮相比,簡直就是侮辱諸葛亮。現在有些人還很搞笑,認為郭嘉能甩諸葛亮八條街,可能現在這世道是真的變了,人的三觀也跟著改變了吧。

郭嘉拿什麼去跟諸葛亮做比較呢?不管是史書,還是演義,亦或是民間傳說,沒有哪一處可以表明郭嘉超過諸葛亮,你哪怕民間多點郭嘉的神奇傳說也好啊,可惜是真的沒有。

難道僅憑現代專家們的幾句話,就能夠把同時入文武雙廟上千年的諸葛亮打入冷宮?把一個不鹹不淡沒什麼味道的,吹捧到天上去?這真的是毀三觀的一件事。

郭嘉的確有才華,但是綜合實力,距離諸葛亮還是差了太遠了。

郭嘉是曹操身邊的一個謀士,常常給曹操出主意,的確出了不少好主意,為曹操解決了不少麻煩,因此曹操對郭嘉非常器重。

在曹操眼裡,郭嘉是可以培養給下一代人重用的人才,因此當郭嘉去世的時候,曹操很傷心。倒不是因為沒了郭嘉自己的事業受阻,而是因為沒了郭嘉,自己的後代就沒有這樣的人才可以用了。

換句話說,其實郭嘉的死,對曹操的事業,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可以取代郭嘉的謀士,在曹操集團太多,只是這些人歲數都比較大,輪不到下一代人用了,所以曹操為年輕的郭嘉惋惜而已。

比如說程昱、賈詡、荀攸這幾位,哪一個不可以取代郭嘉的地位?只是他們跟曹操是一個時代的人,比郭嘉要大,因此不適合給下一代人用而已。至於荀彧,郭嘉更是萬萬比不上的了,荀彧是可以和諸葛亮相提並論的人,豈是郭嘉這種小人物能比的呢?

反觀諸葛亮,他可不僅僅是一個謀士,他更像是職業經理人。在蜀漢危難關頭,諸葛亮扛起了大旗,成為了實際領導人。雖然自己不是董事長,但是公司內部他說了算,劉禪只負責分紅就行了。

及薨,臨其喪,哀甚,謂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軍祭酒郭嘉,自從徵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勳,實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戶,並前千戶」諡曰貞侯。子奕嗣。---《三國志》

這麼來看,諸葛亮跟一方諸侯有什麼區別?完全沒有區別,這是郭嘉這種謀士能相比的嗎?你拿郭嘉比諸葛亮,就好比拿廖化比關羽一樣,那是一個等量級的嗎?這不是在侮辱諸葛亮嗎?

諸葛亮堪稱完人,當然沒有完美無缺的人。

我們只能說諸葛亮是堪稱完人,為什麼?因為這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諸葛亮自身也是有不少缺點的,比如說他用人水平一般,比如說他事必躬親,領導能力不夠強等等。

可是我們能因為這些缺點,就掩蓋了諸葛亮近乎完美的形象嗎?當然是不可能的,諸葛亮作為一個典型,已經在我國歷史上閃耀了一千多年,難道要在我們這個時代毀於一旦?

在政治上,諸葛亮主張以法治國,這和曹操的理念不約而同。兩個人都是那個時代對法令充滿自信的人。而諸葛亮更是做到了相對的公平,不管是朋友也好,仇敵也罷,都十分敬佩諸葛亮,這才是很了不起的。

在軍事上,諸葛亮曾經帶兵南下平定益州南部的叛亂,解決了蜀漢的後顧之憂。隨後六出祁山,不斷北伐,以孱弱的蜀漢力量,打得強大的曹魏只有防守的能力,沒有反擊的機會。要知道那個時候蜀漢先丟了荊州後敗了夷陵之戰,實力完全跟過去不能比了,這種結果已經很不容易了。

在品行上,諸葛亮先得到了劉備的充分信任,劉備出去打仗,一直都是諸葛亮鎮守大本營。比如劉備打益州,諸葛亮坐鎮荊州,劉備打漢中,諸葛亮坐鎮成都。諸葛亮要是沒有足夠的忠誠度,那劉備外出非要反水不可。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完全有實力自立,可是他手握十萬大軍,卻始終努力輔佐劉禪,把自己累死了也不忘報答劉備的恩情。

在努力程度上,諸葛亮說第二,三國時期真的沒人敢說第一。諸葛亮是個極度聰明的人,這樣的人還比一般人要努力的多,可見人家的成功可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他六出祁山,每天都在熬夜研究出川的辦法,最終在54歲把自己聰明的腦袋瓜子搞停機了,實在是可惜。

在文學方面,諸葛亮留下了著名的《出師表》,都說讀過《出師表》不落淚的,那麼這個人不能大用,因為不夠忠心。這份《出師表》基本上是家喻戶曉的名篇了,真是我中華文化的瑰寶之一。此外還有《誡子書》、《馬前課》、《隆中對》等等,都是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

郭嘉拿什麼去跟諸葛亮做比較呢?

從政治上來,諸葛亮是一方諸侯,而郭嘉只是個謀士。從軍事上來說,諸葛亮帶兵六出祁山,郭嘉就在那邊動動嘴皮子,曹操願不願意聽他的還要另說。

從品行上來說,諸葛亮能夠做到忠君報主,不計較個人得失,做到了相對公平。可是郭嘉在私生活上的評價,在歷史上是不高的。

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三年春,亮率眾南徵,其秋悉平。---《三國志》

從文學角度來說,諸葛亮留下了那麼多優秀的作品,可是郭嘉留下了什麼嗎?真的是什麼都沒有。

因此我實在是找不出任何理由,讓郭嘉這麼個人,可以跟諸葛亮這樣的人放在一起作比較,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對手。

總結:拿郭嘉跟法正做比較,這還差不多。

這些年,除了郭嘉被吹捧過分以外,還有一位老兄也逐漸走入大家的視線,那就是法正。法正在劉備的事業中作用是相當大的。

他先和張松合謀,把原主公劉璋給賣了,幫劉備奪取了益州,後又前往漢中前線,幫劉備打下了漢中,可見法正在軍事謀略上很有自己的見解。

劉備也十分器重法正,拿郭嘉跟法正做比較,那的確是很相似的。兩個人都很有才,都是謀士,都英年早逝。但是法正跟諸葛亮也不是一個檔次的人。

你可以說法正、郭嘉在軍事謀略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是不能說他們比諸葛亮強。他們所能拿出來和諸葛亮做比較的,也只有軍事謀略了吧?其他方面他們可是比諸葛亮差太遠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

相關焦點

  • 法正為劉備做成三件事,被譽為「蜀漢郭嘉」,諸葛亮都自愧不如
    提到三國謀士,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諸葛亮或者司馬懿,這兩個人成為了最終決定魏蜀命運的人,也有人推崇郭嘉為三國第一名士,甚至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但其實三國時期名士只有配明主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
  • 曹操有荀彧郭嘉等五大謀士,諸葛亮若投奔曹操,能「秒殺」幾個?
    在治國和戰略方面,荀攸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但是在軍事上,在具體的戰術上,諸葛亮其實也並不是荀攸的對手。其實這一點,從劉備活著時,諸葛亮的位置比較能看得出來。當時劉備徵戰,要麼帶龐統,要麼帶法正,除了諸葛亮主要負責後勤方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諸葛亮在戰術層面,確實是要略弱於法正和荀攸這些人的。所以說,如果諸葛亮投奔曹操,也是秒殺不了荀攸的。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所傳不實,真正能和諸葛亮並稱的人是他
    而這裡我們要說的「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筆者也是不贊同的。因為從歷史上來看,兩人不具有可比性,真正能和諸葛亮並肩的是曹魏的另外一位謀士。那麼,為什麼所傳的這句話不符合真實歷史呢?能和諸葛亮並肩的人物又是誰呢?筆者在下面將逐一解答。
  • 三國巔峰謀士法正:一個讓諸葛亮黯然失色的奇才!
    想當初,諸葛亮剛出隆中,兵微將寡的劉備那是大喜過望,聲稱得了諸葛亮是如魚得水,諸葛亮也不負眾望,展現了自己過人的才華。但是等到劉備入川的時候,一切仿佛就出現了變化。法正出身名門世家,因天下大亂同好友孟達入蜀謀生,投靠了劉璋,但經他與好友張松觀察,劉璋並非明主,因此二人早有另覓良君的意思。
  • ...對法正龐統的評價看起來很好笑,笑完發現才笑錯了:龐統不是荀彧...
    這句話讓很多人感到很困惑,筆者一開始也沒鬧明白:那蜀漢謀臣跟曹魏智囊團相比,可能是為了讓曹魏或司馬家族有一個直觀的感受,說法正可比程昱郭嘉,這個可以理解,因為在正史中郭嘉的人品是有瑕疵,法正睚眥必報,但是能力方面確實出類拔萃,但是「統其荀彧之仲叔」,是不是說龐統堪比荀彧的二叔,這就讓人很撓頭了——荀彧的二叔是誰?
  • 不吹不黑:諸葛亮和郭嘉的真正的比較
    不知何時,郭嘉能力都和臥龍比較高低了,更有甚至,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真是奇哉怪也。首先,諸葛亮和郭嘉在各自陣營地位不可同日而語。若依照劉備中期,負擔軍師之責任,這蜀漢軍師將軍孔明類似曹魏的二荀和東吳的張昭,若以負擔軍國重事,有丞相之才,則郭嘉更不能和同樣為私吏的楊修相提並論了。這兩方面,郭嘉均無緣。
  • 網上很多人說郭嘉軍事能力很強,諸葛亮不如郭嘉,真的嗎?
    網上這個說法既對又不對,說它對,是因為單論軍事才能,郭嘉的水平不在諸葛亮之下,而諸葛亮最大的才能並不在軍事;說他不對,是因為郭嘉不能算作軍事家,他只是一個謀士。《隆中對》表明,諸葛亮是一個偉大的政治戰略家《隆中對》諸葛亮短短三百字的話,把諸葛亮的才華表露無遺,他向劉備的建策,也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戰略思想之一。那麼,諸葛亮說了什麼呢?
  • 諸葛亮嚴於執法卻對法正網開一面,是因為他懼怕法正嗎?
    他一餐之德必報恩,睚眥之怨必報仇,在這過程中,法正由著性子擅殺了多位與他有過過節的人。作為《蜀科》的制定者之一,法正卻帶頭違反《蜀科》中的法紀,作威作福。他的行為激起了有識之士的憤慨,於是,就有人向諸葛亮告發法正,希望諸葛亮能夠稟報劉備,治一治法正。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事實真是這樣嗎?孔明VS郭嘉,智謀大比拼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他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提及諸葛孔明,大家都很熟悉了。筆者在此就不多介紹了。至於本文另一個主人公,雖然沒有諸葛亮名氣高,但也是東漢末年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他就是官渡之戰前為曹操獻上「十勝十敗論」的郭嘉。
  • 三國志戰略版諸葛亮怎麼玩 諸葛亮法正徐庶搭配
    三國志戰略版諸葛亮怎麼玩?三國志戰略版諸葛亮戰法怎麼組合?諸葛亮兵書帶什麼好?我們都知道諸葛亮蜀國陣營第一神將,只有運氣比較好的玩家才能拿到諸葛亮這個武將,關於諸葛亮的戰法和陣容的最強搭配!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 三國法正,曾是劉備身邊的大紅人,是諸葛亮職業規劃的實現者
    人們都將諸葛亮比作智慧的化身,認為劉備之所以能得到天下主要功勞都是在他的支持下,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諸葛亮出世之前提到的隆中對,是靠三國時期蜀國另一位謀士法正給實現的。法正字孝直,名士法真之孫,劉備麾下的名臣。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這個強項,竟是諸葛亮致命弱點?
    三國人才輩出,謀士更是數之不盡,其中諸葛亮與郭嘉,分屬於劉備與曹操兩個對立的陣營,也都是重要謀士,因此常常被拿來比較,後世更有「國家部四,臥龍不出」之說,那麼郭嘉真的比諸葛亮厲害嗎?「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真的比諸葛亮厲害嗎?
  • 《三國志幻想大陸》法正陣容推薦!勝負盡在奇偶之間
    而法正被動"睚眥必報"的隨機標記效果,使得能夠對敵方一名強力輸出武將施以更加有效的打擊,實施對敵方核心的點殺,以此滾起雪球。但法正的不足之處也比較明顯,非常仰賴奇數回合的怒氣積攢,如果遇到能夠控怒的敵方武將,奇數回合無法積攢怒氣,則偶數回合的爆發力也會大打折扣。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多活幾年,諸葛亮能出嗎?
    今天咱們來說說一句三國名言: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話的意思很表面,就是如果郭嘉不死,就沒諸葛亮什麼事兒了。事實也很巧:郭嘉死的第二年,就爆發了著名的赤壁大戰,而諸葛亮的成名戰剛好就是赤壁之戰。所以,很多人就想到了郭嘉,如果郭嘉不死,諸葛亮還會在此戰大放異彩嗎?
  • 拿下成都,劉備賞賜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黃金五百斤,為何沒有趙雲
    劉備作為一方諸侯,也懂得利用論功行賞的手段來拉攏人心,這個原則放在今天仍然行得通,如果領導跟你高談闊論、大談理想,唯獨不談工資待遇和實際收入的話,相信你也不會跟隨這個領導。劉備在拿下成都後就開始論功行賞。
  • 盤點三國時期的十大謀臣,郭嘉和諸葛亮誰更厲害?
    比如曹操和袁紹打,袁紹軍隊數倍於曹軍,但是郭嘉給他分析了局勢,說袁紹必敗,結果果然如此。後來曹操打呂布,呂布太厲害,厲害到曹操都想撤軍了,但是郭嘉跟他說,呂布只是逞匹夫之勇,只要把他的銳氣挫掉,就一定能贏他。果然三英戰呂布之後,呂布大敗。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可見郭嘉是曹操的主心骨。
  • 三國時期,曹操手下那麼多謀士,為什麼最喜歡郭嘉?
    為什麼曹操唯獨喜歡郭嘉,而且一直對他念念不忘呢?首先,郭嘉出現的時機非常完美。在郭嘉加入曹營之前,曹操屢戰屢敗,地盤也僅僅有兗州這一州之地。郭嘉加入後,曹操先是消滅呂布、袁術,又在官渡之戰打敗了強敵袁紹,成為了北方唯一的霸主,走上了人生巔峰。
  • 三國最強十大軍師:諸葛亮為何排不進前五,看看他前面都有誰?
    有勇無謀的呂布,能取得佔據兗州、徐州的戰績,主要依賴於陳宮的謀劃,因此十大軍師中有陳宮的一席之地。 第九:郭嘉 郭嘉,字奉孝,曹操帳下首屈一指的大謀士,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曹操每逢難以抉擇的時候,國家都會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力排眾議,取得勝利。可惜的是,郭嘉在曹操徵討烏丸時病逝,年僅38歲,英年早逝。
  • 法正是諸葛亮的好友,他的塑像為何被人從武侯祠中扔出去
    劉備當時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狼狽不堪,曹操卻有一雙銳利的慧眼,一看看出劉備不是池中之物,對他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曹操確實眼力不凡,劉備在三國群雄中,確實是出類拔萃之輩。劉備有兩大特長,一是他的軍事才能,二是他的用人之道。
  • 郭嘉vs諸葛亮,從三國演義角度看兩人實力其實差距挺大
    一直流傳這麼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因為郭嘉去世那會,諸葛亮正好出山輔助劉備,這麼一個巧合,就被以訛傳訛地認為,諸葛亮因為是害怕郭嘉,所以才等他去世才敢出山。諸葛亮當時人在南陽,那時確實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去投奔誰,與曹操理念不同,不可能投奔曹操,孫吳此時也有周瑜,諸葛亮的志向是匡扶漢室,他們本身就不是孔明所追逐的對象,劉表劉璋無抱負之輩,也不是他的追逐的目標,況且諸葛亮出山那時僅僅27歲。所以不存在這種諸葛亮是懼怕郭嘉才不敢出山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