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最大的兩件功勞,在歷史都並非他所為

2020-12-22 煮酒君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堪稱是神的化身。在諸葛亮身上既有草船借箭、木流牛馬,最令人稱奇的當屬空城計。在諸葛亮身上發生的這些神奇的故事,有真有假,甚至有些並不是發生在他身上,而是在同時期的其他人物的身上。

從現有的史料來看,可以肯定的兩件故事肯定不是發生在諸葛亮身上。其一是草船借箭,其二是空城計。

在小說《三國演義》當中,曹操揮兵南下,劍指江南。為了抵禦曹操,劉備跟孫權組成了聯軍。此時的孫劉聯軍無論是兵員還是武器裝備都遠不及曹軍。為了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嫉妒心極強的周瑜讓諸葛亮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如果沒能完成將軍法處置。

心知三天之內肯定無法造出十萬支箭的諸葛亮,夜觀天象發現了三天之內江上大霧瀰漫,便想出了假裝深夜偷襲曹操的方式,迫使曹操不敢貿然出兵只得不停的射箭,來抵禦這場"偷襲"。

另一方面諸葛亮在"偷襲"的船隊兩側扎了許多稻草人,最終這些箭矢跟隨著草船回到了孫劉聯軍的大營當中。

故事聽起來非常戲劇性,處處彰顯了諸葛亮的智慧。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其主人公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

根據《三國志·魏略》記載:"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發,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故事發生在赤壁大戰之後,作為戰爭的勝利者,孫吳政權的實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為了實現自我報復,孫權也曾多次組織了北伐。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借水面有薄霧,乘輕舟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

行進五六裡,孫權下令鼓樂齊鳴,曹操生性多疑,見吳軍整肅威武,恐有詐,不敢出戰,並長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隨後,曹操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不一會兒,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連忙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片刻之後,箭均船平,吳軍安全返航。曹操這才知道自己上當了。

可見歷史上的"草船借箭"是孫權急中生智的結果,而小說《三國演義》中則演繹成是諸葛亮有意為之,是他精心謀劃而成。

比起草船借箭,空城計對於諸葛亮的「神化」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三國演義》當中,空城計是發生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

當時諸葛亮手中無兵被困在小城當中,面對著司馬懿的千軍萬馬。諸葛亮心知此刻調兵肯定是來不及,棄城而逃最終結局將會更加悽慘。於是乎他想到了空城計這一計謀,最終如願地嚇走了司馬懿。

不同於小說裡面對於諸葛亮空城計繪聲繪色地描繪,在正史《三國志》當中,絲毫找不到一絲關於諸葛亮空城計的記載。

事實上,空城計在歷史上確有其事,故事同樣也是發生在東漢、三國時期。根據《三國志·程昱傳》記載: 袁紹當時在黎陽,將要南渡。而此時,程昱只率領七百兵士守鄄城。

曹操聽說此事後,派人告知程昱,要給他增派二千士兵,助他把守城池。程昱不肯,對來說:"袁紹擁十萬眾,自以所向無前。今見昱兵少,必輕易不來攻。若益昱兵,過則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兩損其勢。原公無疑!"

在程昱看來如果增兵,袁紹南渡途經鄄城時,必然要發兵攻打,戰事一旦發生鄄城必然會被攻克,所以還是不要增兵為上策。曹操聽從了程昱的建議。後來,袁紹聽說程昱兵少,果然不屑前往攻打。

雖然程昱的空城計看起來並不像諸葛亮的空城計看起來那麼的驚心動魄、跌宕起伏。利用的也不過是袁紹的不懈,而解除危機。但是這才是現實當中可能存在的空城計。

事實上,關於小說裡面神化諸葛亮的故事情節還有很多,比如前文提到的木流牛馬,這一神奇的發明至今找不到相關的考古實物。

相關焦點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歷史人物,明初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被塑造得神乎其神,不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說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最出色的一個角色了。
  • 《三國演義》中是否對諸葛亮的實力誇大了?歷史諸葛亮是怎樣的?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相對於歷史上的諸葛亮,實力確實是誇大了。演義中的諸葛亮已經到了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地步,確實被神化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歷史上的諸葛亮就一般了。不是因為《三國演義》,諸葛亮才那麼神的。是因為歷史上的諸葛亮足夠厲害,才有了《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歷史上的諸葛亮的才能,徵服了百姓,百姓懷念他。
  •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三國演義》中那麼神嗎?
    其實不必如此,《三國演義》確實有神化諸葛亮的傾向,把很多別人做過的事情轉嫁到他身上,或者給他虛構了許多出色謀略,比如空城計啊,那諸葛亮的真本事到底是怎樣的,又為什麼要神化他呢?軍事才能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三國演義》中突出呈現的正是這部分。 為什麼呢?畢竟《三國演義》是小說,受眾就是普通百姓,跟百姓講廟堂講治軍講賦稅,他們很可能不愛聽,而你講諸葛亮料事如神,算準颳風下雨,會搞伏兵設錦囊,反而更符合普羅大眾的口味,大家還會覺得,孔明真乃神人也!
  • 別被《三國演義》騙了,劉備、諸葛亮、關羽都和歷史記載的不一樣
    三國時代,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為人所熟悉的璀璨之星。當中無數英雄人物和事跡,至今仍以各種形式出現在生活之中,不管是誰都能隨口說出幾個三國典故,眾人一看再看,也不曾覺得煩膩。究竟,三國時代為何會令人如此著迷?作為中國現存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居功厥偉。
  • 《三國演義》中張冠李戴的幾個橋段,不禁為這些歷史人物叫冤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影響力非常深遠,也非常受歡迎。事實上很多關於三國時期的影視、遊戲、動漫,都受到《三國演義》的相當大的影響,而非真正的歷史。不過《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作品,對歷史有很多改動。下面小編來聊一聊其中幾個張冠李戴的橋段。
  •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與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有哪些差異呢
    很多人通過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喜歡上的諸葛亮,可以看出書中描繪諸葛亮是像神仙一樣的人物。三國演義中說到諸葛亮跟隨劉備出山後,劉備以禮相待,給予重任。而在面對曹操大軍的時候。諸葛亮首次指揮劉備軍隊就取得了勝利。可以說為之後的劉備,獲得荊州奠定了基礎,提高了聲望。但是在歷史中的諸葛亮卻不是這樣的。
  •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聰明絕頂,歷史上有哪些關於他的傳聞?
    諸葛亮作為三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歷史上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即便是現在人都知道他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非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其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三國那個群雄爭霸的年代留下非常濃厚的一筆。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山,是劉備三顧茅廬,還是諸葛亮毛遂自薦
    提起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的,這個故事也是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流傳了千古,它的精神更是一直散發著光芒。作為著名的一本小說,也就是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其中三顧茅廬這個故事是被羅貫中著重寫出來的,也是意在體現不管是真實生活中的還是書中,劉備和諸葛亮這兩個人物形象,著重寫出劉備的品性以及諸葛亮的才能。
  • 《三國演義》故事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非常出名,大家讀時,覺得哪段故事情節,描述的最精彩呢?我覺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氣死周瑜這段最精彩!特別是在周瑜嘔血而亡,臨終之前大叫道:「既生瑜,何生亮?」這段情節更讓整個故事,轉入高潮!
  • 《三國演義》是否誇大了諸葛亮的實力?真實諸葛亮更強悍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一個神通廣大的人物,魯迅都說羅貫中「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是說在作者羅貫中的生花妙筆下,諸葛亮快要變成一個妖道了。 《三國演義》是一部演藝小說,所面對的讀者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市井之人、山野村夫。
  •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可稱神,還原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有人要問啦,你是不是胡說八道,諸葛亮都被三國演義吹上天了。其實三國演義並不是把諸葛亮吹過頭了,而是把諸葛亮吹成妖了。以至於魯迅批評三國演義說: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實際上正史中的諸葛亮可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那種神棍形象。正史的諸葛亮除了不如演義諸葛亮那般神棍,其他方面碾壓演義諸葛亮。
  • 他才華勝過司馬懿,智超諸葛亮,武壓趙雲,卻被三國演義寫成菜鳥
    三國演義中很多人的形象都被無限放大了很多,其實歷史當時他們有些人真的言過其實,歷史中真有一個人才智謀略不輸諸葛亮、司馬懿;戰鬥力不輸趙雲的文武全才。此人就是曹真!字子丹,其父親叫做曹邵,是曹操手下的將領。公元228年,那時候諸葛亮第一次率兵開始北伐,當時還不是司馬懿出面阻擋諸葛亮,而是曹叡。
  • 三國演義中為什麼諸葛亮從來沒有換過「裝備」?
    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是婦孺皆知,不管在正史還是演義中,諸葛亮都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他輔佐劉備從零開始,一步步建立鼎立三國的蜀漢,戰爭中他的神機妙算與運籌帷幄令人折服,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等發明堪稱逆天,他是忠臣與智者的代表,是世人眼中完美的代名詞。
  • 《三國演義》中被低估忽略的真實的歷史人物,你知道哪些?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作為一本章回體的歷史演義小說,可讀性極強,擁有眾多的讀者,可是小說畢竟是小說,某些章節事件是與真實歷史相去甚遠的。我們在稱讚其精彩的同時,切不可就把它當作真實的歷史來讀。關於三國武將,有個排名流傳甚廣: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 《三國演義》中貫穿了羅貫中的政治理想,諸葛亮竟是他的化身?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雖然是歷史演義小說,但是以《三國志》為基礎,融合了民間流傳的三國話本、戲劇的橋段,最終經過羅貫中的藝術加工而形成的。但是鮮有人知道,其實這部小說寄託了羅貫中的政治理想,而《三國演義》的諸葛亮這個人物更像是羅貫中的化身。1.
  • 細數《三國演義》說的謊,貂蟬是虛構人物,斬華雄的並非關羽!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其實貂蟬在歷史上事查無此人。相信你們知道這個人物是通過三國演義的,而三國演義只是一部歷史小說,是文學家根據歷史改編的。雖然很多都是很尊重歷史,但也有不少的杜撰的成分。
  • 三國演義抹黑了多少英雄?曹仁,魏延上榜,最憋屈的是他!
    《三國演義》問世後,不少英雄的形象顛覆了我們對歷史的認知,諸葛亮多智而近妖,從算無遺策跟隨劉備開始,幹了好多「壯舉」,火燒博望坡、巧借東風、火燒赤壁、點燈續命,媲美神話的故事一件件令人應接不暇,在演義中,諸葛亮玩弄世人於股掌,曹操是「炮灰」,劉備是「愛哭鼻子的傻瓜」,孫權只會打打「
  • 細數三國演義說的謊,貂蟬是虛構人物,溫酒斬華雄的並非關羽!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其實貂蟬在歷史上事查無此人。相信你們知道這個人物是通過三國演義的,而三國演義只是一部歷史小說,是文學家根據歷史改編的。雖然很多都是很尊重歷史,但也有不少的杜撰的成分。在三國演義中,貂蟬是第八回出場,然後第十九回消失。這裡面關於貂蟬的介紹是這樣的:貂蟬本是司徒王允的歌姬,王允見董卓禍亂朝野,遂擔憂大漢的未來。貂蟬深明大義,願幫主家分憂。
  • 總有人說諸葛亮是被三國演義神化的人,看三國志對諸葛亮評價如何
    很多人對諸葛亮的評價來自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因為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神化成一個神機妙算、無所不知,時不時拿出幾個錦囊妙計就能輕易擊破百萬大軍的神仙一樣的人物,所以當大多數人知道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歷史時,就完全否定了三國演義中神化的諸葛亮,這個理論叫:諸葛亮的厲害是三國演義神話出來的,歷史上的諸葛亮治國能力一流,軍事能力一般,而且還不懂得用人,一人獨攬大權,第一次北伐用馬謖的這樣的庸才是用為培養親信勢力
  • 諸葛亮堅持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並非匡扶漢室,而是因為他
    《三國志》記載了漢朝末年至晉朝初年近100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在「二十四史」中享有極高的評價。以《三國志》為基礎,加上一些民間傳說而改編的《三國演義》更是成為了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在廣大人民群眾心中的地位,甚至超過了史書《三國志》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