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那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能成功嗎?

2021-01-13 騰訊網

揮淚斬馬謖」這個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估計大家都知道,當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為了表示自己的信任,便特意將弟子(諸葛亮對他亦師亦友)馬謖放在了街亭。原因是街亭並非主戰場,但是又非常關鍵,因為守住街亭就能擋住曹魏增援主戰場的援軍。

但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一意孤行的馬謖不聽老將王平勸告,最終導致大軍被前來增援的張郃全部剿殺,同時還間接導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敗。

我們當代的許多歷史愛好者,對於馬謖及街亭的理解都有這樣一種偏差,即馬謖如果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草包將軍,並且還能按照計劃來將張郃擋在街亭,那麼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有可能直接成功。

其實這種觀點和理解在筆者看來,應該都是受了小說《三國演義》的誤導,原因是正史上的記載可從來都沒有說過,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奔著滅亡魏國去的(正史記載的第一次北伐目標可以理解為四個字,全據隴右)。

接下來我們言歸正傳,假設說馬謖守住了街亭,那麼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能否成功。備註,這裡我們以正史觀點為標準,即諸葛亮的北伐核心是佔領整個隴右地區(隴右與關中合併為雍州,隴右共有五個郡)。

其一,街亭並非唯一關鍵

前文提到, 當代的很多歷史愛好者都以為,守住街亭就能阻擋曹魏大軍增援隴右。但其實這種觀點是錯的,先不說正史上從來沒有記載過街亭有能完全擋住魏軍的能力,單說這個現實就已經很直接了。根據史料記載,從關中進入隴右一共有三條路可走,最遠的是陳倉渭水道,中間距離的是關隴大道,最近的則是街亭所屬的番禺道。

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當時的曹魏援軍是有著三個增援選擇的,那麼諸葛亮又憑什麼能判斷,曹魏援軍就一定會走最近的番禺道呢?畢竟諸葛亮能想到的點,難道人家曹魏的張郃和郭淮就想不到嗎?

另外筆者還想補充一點,根據史料《三國志》記載,當諸葛亮佔據隴右三郡時,曾有人傳消息給他,說是街亭南面的安定郡也想趁亂歸附,而距離安定郡最近的交通要道,則正是我們的街亭。所以這裡筆者猜測,馬謖去守街亭的一個主要原因應該也有這個,畢竟諸葛亮這次北伐的目標就是全據隴右,而全據隴右自然包括隴右的人口(蜀漢是真的缺人)。

其二,貧窮限制了當下

同樣根據史料記載,當諸葛亮親率大軍出漢中並直取隴右時,雖然短暫地將雍州刺史郭淮給逼退了,但隨著曹魏三路大軍的南下,此時的諸葛亮又不得不面臨一個尷尬的境地,即他該如何選擇。當時諸葛亮的主力全部都在隴右三郡附近,而曹魏的三路增援大軍則分屬三路,其中張郃的一路在街亭,曹真的一路在箕谷,曹叡(魏明帝)親率的一路在長安。

我們可以假設一下,當時如果諸葛亮的大軍真的佔據了隴右五郡,那麼他該如何面對後來的張郃及曹真呢?事實很明顯,就算諸葛亮佔據了隴右五郡,他最終也不得不撤退,因為他沒有足夠的實力來擋住曹魏的援軍。這裡筆者有一個觀點,當諸葛亮剛進軍隴右的時候,曹魏其實是不知道他真正意圖和真正兵力的,因而他們對於下一步該如何走會有一個短暫的抉擇。

這個抉擇時間諸葛亮顯然是知道的,而且他最缺的也就是時間。所以諸葛亮選擇富貴險中求,他特意讓馬謖去了最近的街亭,並親率大軍守住街亭,從而給張郃一種我就等你走這條近路的感覺。如果說馬謖真的紮好營地,擺好架勢,那麼筆者覺得張郃還真的未必敢走這條路,因為街亭本身也確實算個險地。

這裡或許會有朋友想,如果馬謖擋住了張郃,那麼諸葛亮自然是有很大把握佔據整個隴右,屆時自然可以完全派兵將隴右的三條道路全部擋住,那樣就算曹魏來了也是僵持。而隴右自古就是產糧地,所以僵持也不害怕。如果有這樣想法的朋友,筆者只想說還是小看了曹魏。

當年漢光武帝劉秀為了討伐隴右軍閥隗囂,不惜派大軍明面上走番禺道,暗中卻伐山開道從野外直取隴右。既然這裡有劉秀的珠玉在前,那張郃等人又為何不能木櫝在後效仿效仿呢?而且,諸葛亮將大軍全部派出來討伐隴右,那漢中必然空虛,而另一線的曹真已經擊敗了趙雲,屆時誰又能保證曹真不會按照諸葛亮的老路直取漢中呢?

最後,關於「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那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能成功嗎」這個問題,筆者個人給出的答案是很殘酷的,即不能。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街亭並非唯一的關鍵,這個就是說無論街亭能不能守得住,曹魏都可以從其他地方支援隴右;第二個是蜀漢的貧窮限制了他們的當下行動,這個則是說如果諸葛亮不退兵,那麼曹魏援軍一到,則必然是一場兩敗俱傷的近身廝殺。而且誰也不能保證,在另外一面的曹真會不會直取漢中,畢竟他背後有著親臨一線的曹叡做支援。

參考資料:《三國志》《後漢書》《四庫全書》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是馬謖丟了街亭,如果馬謖守住街亭結果如何
    所以因為馬謖在街亭的失敗,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這是典型的因果關係,如果反過來說,馬謖成功地守住了街亭,那麼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能成功嗎? 可以肯定地說,能成功,道理很簡單,如果馬謖成功地守住了街亭,那麼曹魏在關中的主力軍隊無法通過街亭和上邽進入隴西,那麼原本屬於曹魏的隴西五郡只有本地的郡縣兵去抵抗諸葛亮北伐的蜀漢軍主力,隴西五郡是根本無法抵抗蜀軍主力的,這是地方保安部隊與蜀漢正規軍之間的對戰,郡縣兵人數少,戰鬥力差,結果毫無懸念,諸葛亮將會成功奪取隴西五郡,完成他第一次北伐的軍事目的。
  • 倘若馬謖守住街亭,諸葛亮的北伐就能夠成功了嗎?
    諸葛亮沒辦法,只能放棄了所有的戰果,狼狽不堪撤回益州。後世人普遍認為,馬謖是罪人。因為倘若馬謖守住了街亭,諸葛亮就能夠發揮他的聰明才智,這樣一來北伐就能夠成功了。事實上,這種觀點實在是太書生氣了,對於戰爭的分析也太表面化了。它不像是在電腦上玩兒戰爭遊戲那樣,造出一堆坦克就可以碾壓對手。
  • 如果馬謖在街亭擋住了張郃,北伐能成功嗎?能否改變三國局勢
    諸葛亮一生共進行了6次北伐,其中機會最好的一次北伐,是他第一次北伐,因為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準備的最充足。同時,曹魏對蜀漢的防備不夠,根本沒想到實力遜於他們的蜀漢,會率兵北伐,所以被諸葛亮打了個措手不及,被迫倉促應戰,還有部分地方望風歸降了蜀漢。
  • 諸葛亮神機妙算,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為什麼要讓馬謖守街亭?
    導讀:諸葛亮神機妙算,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為什麼要讓馬謖守街亭?在三國之中,這裡面讓人感覺最惋惜的一場戰爭,應該就是諸葛亮首次出兵向曹魏開戰。他為了報答劉備的恩情,完成未了的心願,當時他做了很充分的準備。戰爭剛開始的時候,一切都在他事先的計劃中進行著。
  •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不讓趙雲、魏延鎮守街亭,而是讓口嗨的馬謖去?
    而另一個便是東漢末年蜀國參軍馬謖了,街亭之戰的失敗,同樣是斷了蜀國北伐的根基,從此以後蜀國再也沒能走出西川一步。馬謖和趙括都是紙上談兵的代表街亭之戰是諸葛亮最為重要的一次北伐,守住了街亭也就是相當於牢牢的把控住北伐的門戶,丟了街亭就相當於被徹底的堵死了北伐大軍的道路,馬謖的失敗,也導致了蜀國徹底的沒了崛起的機會。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同樣兵敗,為什麼馬謖被殺,而趙雲只是被降級
    夷陵之戰後,蜀國國力大減,丞相諸葛亮輔佐幼主劉禪勵精圖治,休養生息。終於在公元228年的時候,諸葛亮認為伐魏的時候到了,於是兵分三路,揮師北上。眾所周知,此戰中曹魏名將曹真派張郃迅速攻下了街亭,迫得蜀軍撤退。此戰之後,鎮守街亭的蜀將馬謖被斬殺,其屬下除了沒有任何損失的王平之後,也大都下場悽慘,後世之人在分析此事的時候,也大都認為如果馬謖不敗,歷史可能會改寫。
  • 諸葛亮手下大將很多,哪些人能夠守住街亭呢?唯有這四人可以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原本是大好局面,結果最後因為街亭的丟失,導致了全盤崩潰,只能從隴右撤軍,回到成都,第一次北伐也就這麼宣告失敗了。而失敗的罪魁禍首大家都知道,這個人就是諸葛亮的心腹愛將!那麼假如諸葛亮派其他人去守衛街亭,能守得住嗎?
  • 守街亭很重要,為什麼諸葛亮不用趙雲,而是用沒有經驗的馬謖?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趙雲,鄧芝作為疑兵,佔據箕谷,吸引了曹真的主力,諸葛亮才得以收復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也就是說趙雲在箕谷大戰曹真,沒有在諸葛亮身邊,《三國演義》裡趙雲在諸葛亮身邊,但三國演義是根據正史演義的,派趙雲守街亭就篡改歷史了,所以不能派趙雲守街亭。
  • 諸葛亮為什麼不派姜維趙雲去街亭而派馬謖去了?
    這個白眉說的是馬良,馬良是劉備稱帝之後封的第一個侍中,是劉備的近臣,因為馬良的才能深得劉備信任,而馬謖就是馬良的親弟弟。馬良戰死於夷陵之戰,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掌權,在諸葛亮南徵南中的戰役中,馬謖給諸葛亮出了很好策略,最終諸葛亮採納了馬謖的建議,順利地平定了南中的叛亂。
  • 如果馬謖在街亭居高臨下全滅張郃,他的地位會有多高?
    如果這,如果那,不用說是歷史觀不對,可真的讀史方法有問題,或是真無知。就如這個問題,還要假設馬謖擊敗張郃,還不如問問如果諸葛亮北伐成功,一統天下,會不會取劉禪而代之來得更刺激。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於何處駐兵防守這樣的戰術問題,本就是一線指揮官的事,遠離戰場的總司令,會指揮一線部隊的火力點位置安排這樣的戰術問題嗎?有點軍事常識就知道這是胡扯,馬謖「不符調遣」是另有所指。街亭之戰,是第一次北伐的戰略決戰嗎?這麼以為的,就是歷史白痴!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敗得有多慘?損失了11員大將?
    諸葛亮北伐,其實遠沒有大家想像中的敗得有多慘,也並沒有使得蜀漢勞民傷財,國力下降!相反,正是因為諸葛亮的積極北伐,才成功的牽制住了曹魏,使得魏國不能安心發展,國力上升緩慢,某種程度上延緩了蜀漢滅亡的時間!諸葛亮五次北伐,除了第一次北伐損失了馬謖那一支偏師,其他幾次北伐都沒什麼大的損失,還曾大敗魏軍,斬獲三千!
  • 諸葛亮北伐,為何執意派遣馬謖守街亭,姜維和趙雲難道不夠格?
    前言:諸葛亮在率兵第一次北伐的過程中,街亭之戰就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而這一場戰爭也是劉備去世之後,蜀漢第一次和曹魏拉開戰爭的序幕,所以這一場戰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可誰曾想還是馬謖失了街亭,導致這一次北伐的失敗。但在當時諸葛亮能夠動用的大將並非只有馬謖,比如說姜維和趙雲。但在最後為何執意派遣馬謖呢?其一,姜維剛剛投降歸順諸葛亮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一直講究謹小慎微,從來都不可能貿然出兵,也不可能不按常理出牌。
  • 馬謖失街亭後,真的被諸葛亮處死了嗎?別再被《三國演義》騙了
    然而,同為亂世的三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時代,即使沒讀過史書的人,也能說出很多三國時期人物,比如曹操、諸葛亮以及武聖關羽等。 三國之所以被後人熟知,除了人才輩出的原因,明代小說家羅貫中功不可沒,他的代表作《三國演義》,讓人讀起來津津有味,適合不同年齡階段人群。
  • 馬謖要是在街亭居高臨下全滅張郃,他的功勞有多大,北伐能否勝利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一面揚言要出斜谷道攻打郿縣,命趙雲、鄧芝率偏師為疑兵,駐守箕谷吸引魏軍。魏國果然上當,曹真親自統帥大軍去迎擊趙雲。諸葛亮趁機帶蜀軍主力出祁山,攻打守備空虛的隴右。然而馬謖卻違背諸葛亮的部署,沒有據守城池,率軍上山。結果被張郃切斷水道。蜀軍缺水軍心慌亂,被張郃擊敗,街亭失守。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因此失敗。很多人對諸葛亮派馬謖這樣沒有獨自領過兵的人去守街亭,卻不是魏延、吳懿等老將而感到不理解,不過其實想想也很正常。
  • 諸葛亮讓一個幾乎沒有作戰經驗的馬謖去守街亭,是當時最好的決策
    這次守街亭其實是個簡單任務,不需要擊敗魏軍,只需要守住,給蜀軍主力爭取時間。既然任務簡單,其實王平去就可以了,加上馬謖,本意是讓這個參謀(未來的軍事接班人)到前線去歷練一下,同時也和中高級將領接觸接觸。這次的任務本應該是王平掛帥,馬謖是監軍,諸葛亮礙於某種考慮,讓馬謖掛了帥。
  • 蜀漢只有一人能守街亭,可惜孔明不用,否則張郃將提前三年退休
    諸葛亮採用聲東擊西的戰法,在曹魏毫無防範的情況下,一舉奪得到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為諸葛亮北伐贏得了少量軍資,並且為蜀漢賺得了三郡百姓,可謂大功一件。然而當諸葛亮再圖長安時,必須要有位得力的大將守住咽喉要地街亭,才能讓這次北伐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如果街亭失守,恐怕想要撤回都已成夢想。
  • 馬謖痛失街亭,街亭又是現在的哪裡?位置為什麼如此重要
    街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諸葛亮五次北伐中的其中一場戰事,發生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期間,同樣也是這次北伐戰爭中一場決定性戰事。 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春天,諸葛亮率軍攻打曹魏,故意說自己要從斜谷取道攻取郿縣,並派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
  • 街亭失守後,看重馬謖的諸葛亮,卻為何一定要殺了他?
    兵敗街亭,下獄論死諸葛亮與馬謖關係之好連惜字如金的《三國志》也記道:「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然而正是這位被諸葛亮寄予厚望的英才,卻最終辜負了他的厚望。就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關鍵時刻,諸葛亮力排眾議讓馬謖帶領大軍扼守戰略要地街亭,結果為魏國統帥張郃所大敗,導致原先一股銳氣的蜀漢大軍士氣重挫,無功而返。戰敗的馬謖最後被斬首示眾,《三國演義》中將這一幕寫成了精彩的「揮淚斬馬謖」。可憐的馬謖,名字登上《三國演義》目錄裡總就兩回合,前一回合打敗仗,後一回合就被斬了。
  • 街亭不輸,諸葛亮贏不了魏國?老玩家將《三國志11》用於馬謖
    公元諸葛亮首次出版祁山,以擊敗剛剛被新皇帝取代的魏國,具有強大的國力。當前線慢慢延伸到魏國地區時,他們來到了士兵們不得不戰鬥的街亭。結果,諸葛亮派他的愛將馬謖守衛街頭亭,結果,馬謖違反了諸葛亮的策略,為了佔領山頂,他甚至放棄了水源,最後,這座山被圍困,山上的水終於被切斷了。
  • 《三國演義》中,死亡將領數,折射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多徹底!
    公元223年,在彝陵之戰中劉備被陸遜打敗,這時候蜀國的國力大損,原本是三國鼎立的局面,現在蜀國明顯式微,諸葛亮接受了劉備的託孤,之後盡心輔佐劉嬋治理蜀國,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蜀國國力的已恢復,之後公元225年,諸葛亮收復了南蠻的各族,同時充實了北伐的各種物資,準備再次北伐。公元228年,諸葛亮眼看北伐的時機成熟,就寫了份《出師表》給劉禪,然後率領三軍開始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