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手機報萍鄉訊 通訊員 劉慧琳報導:萬龍山鄉按照「黨委領導、政府治理、社會參與、村民自治」的總體思路,以「黨建引領、旅遊興鄉」為目標,圍繞「基礎牢、產業強、社會穩、環境美、百姓富」五個方面做文章,精心組織,系統推進,「五堅持」切實提高鄉村治理水平,助推鄉村振興。
堅持「職」「責」同心,提升黨建工作源動力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基層黨組織「三化」建設為中心,緊緊圍繞「四大工程」建設,推進黨員教育管理,深入學習「兩會精神」;深化拓展「黨建+」,打造「黨建+鄉村旅遊」「黨建+志願服務」等品牌亮點;積極發展和培養年輕黨員,建立後備幹部庫和流動黨員動態管理制度;高標準完成牛宕、下村、新龍居委會、茅店等村(居)級活動場所建設,全覆蓋村(居)書記、主任「一肩挑」,積極發揮黨員初心志願服務崗作用,加大黨員關懷力度,做好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創新開展值班夜學,推進「農墾記憶館」打造和布展,科學合理完成鄉鎮機構改革,打造茅店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推進各村(居)廉潔平臺建設,多舉措築牢意識形態陣地。
堅持「幫」「扶」同力,提升脫貧攻堅向心力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衝刺之年和收官之年,繼續聚焦全鄉未脫貧人口脫貧退出目標,強化責任落實和政策落實。全面做好脫貧攻堅「三項整改」,深入推進兩業扶貧「三個一」工程,提升茶葉種植基礎,繼續發展「一戶一畝茶」;發展槽下休閒康養、龍山戶外旅遊、桂花農業觀光、東坑溫泉養生等鄉村旅遊品牌打造「一戶一客房」,提升「富硒旅遊特色農產品產銷一體化項目」建設,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一戶一就業」保障貧困戶穩定脫貧增收。推進社會保障等扶貧政策落實,保障貧困戶扶貧政策應享盡享。開展扶貧扶志感恩教育行動,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聚焦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標準,鞏固脫貧成果,全面做好脫貧攻堅普查準備工作以及脫貧攻堅總結宣傳工作。
堅持「建」「招」同向,提升項目建設引領力
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堅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將重大項目作為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關鍵舉措。全力推進花漫裡旅遊小鎮項目一期、武功山龍棲谷森林生態旅遊項目一期體驗區等重大項目建設。完成黃江新橋、網沙堎橋、道路維修、墾區棚戶區改造、農貿市場裝修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白鷺天堂民宿文化旅遊項目、龍溪谷民宿酒店項目、魚菜共生美麗田園項目、御園溫泉項目等新籤約投資項目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加快建設步伐,用「釘釘子」的狠勁推進項目建設。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使籤約的項目抓落地,待建的項目抓開工,在建的項目抓進度,力促項目早啟動、早投產、早見效。經常對接服務、創新舉措解難題,達到「吹糠見米」的效果,推動武功山景區旅遊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注入新引擎。
堅持「治」「理」同步,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深挖自然資源優勢,不斷發展產業、文化,優化人居環境。探索推進鄉村治理網格化管理,加快推進「一村一品牌」建設,打造村居品牌亮點,激發農村經濟活力,「一村一策」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社會面貌,高標準、嚴要求推進新農村點建設,加強耕地拋荒復耕,完成畜禽疫情防控疫苗注射,深化資產養老服務,有序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做好水生態文明建設,完成山洪溝治理工程。村村打造一條「美麗生態文明示範路」,推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縱深發展。堅持五個基本原則,創新「三治」融合,強化德治建設,提升自治水平,推進法治建設,深入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六化」建設,使萬龍山的農村更美,農業更強,農民更富。
堅持「整」「治」同頻,提升環境衛生新動力
統籌城鄉發展,進一步紮實開展「藍天碧水淨土」行動計劃,全面落實河(庫)長制和林長制,實行一票否決制,進一步壓實鄉村幹部的環保責任。加強對企業的環保監管督查,大力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畜禽養殖汙染、餐飲油煙、秸稈焚燒、道路揚塵等整治工作,取締非法採砂點,拆除非法養豬場,做好汙水處理廠和集鎮汙水管網提升改造工作。垃圾規範收集,推廣「戶集、村收、鄉運」模式,提升村容村貌,堅持常態化、精細化、長效化管理導向。力爭同時實現「三個有利於」,當好保護生態環境的鋼鐵衛士,守護好景區這片藍天白雲和綠水青山。
堅持「嚴」「管」同上,提升打擊兩違推動力
持續深入推進違法用地、違章建築的整治行動,高壓態勢打擊「兩違」建築和亂搭亂建行為,加強對各村(居)轄區內進行動態巡查,每日巡查蘆萬武旅遊公路、S314公路、東坑集鎮區和華雲集鎮區等重點區域,加大查處力度。做好運輸檢查工作,嚴厲打擊違規建房的行為,堅決拆除「兩違」建築。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創造濃厚的整治工作氛圍,鞏固整治成果,嚴防違章建築、違法用地回潮,進一步落實打擊兩違網格化管理工作。實行「兩違」整治工作專人看管制度,落實執法責任,確保「兩違」整治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