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晚間,莊園牧場發布公告稱,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青海聖亞高原牧場有限公司(下稱「青海聖亞」)於2020年12月14日收到西寧市生態環境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而這已經不是莊園牧場第一次因為環保問題被處罰。
再因環保問題被罰
莊園牧場成立於2000年4月,屬民營股份制企業,現有員工千餘人,是集奶牛養殖、技術研發、乳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化乳製品生產製造企業。
最近,莊園牧場全資子公司青海聖亞因私設暗管,利用暗管排放養殖廢水,觸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第三十九條,被責令整改及行政處罰10萬元人民幣。
公告顯示,青海聖亞與自然人孫某籤訂《有機肥水還田處理承包合同》。2020年10月1日,青海聖亞按照慣例向承包商孫某電話通知,擬進行牛尿有機肥水排放,得到對方肯定同意的答覆後,於當晚通過架設的水泵管道排放牛尿有機肥水至灌溉渠,與灌溉渠水混合後排放到其承包的流轉土地進行農用耕地施肥還田。
10月2日,西寧市生態環境局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排放的牛尿有機肥水因孫某疏忽未安排人員持續值守,導致部分牛尿有機肥水通過灌溉渠退水口外洩。
經調查,青海聖亞存在私設暗管,利用暗管排放養殖廢水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相關規定,被處以10萬元罰款。
目前,青海聖亞已於西寧市生態環境局現場檢查時停止施肥還田,為防止牛尿有機肥水可能發生再次外洩的風險,承包商孫某已按環保監管部門的建議,採取汽車拉運形式將牛尿有機肥水拉運至耕地還田區域。
同時,青海聖亞已按照西寧市生態環境局責令改正違法行為的要求實施全面整改,公司高度重視本次行政處罰事項,成立專項自查小組,全面自查環保風險隱患,組織牧場全員對牧場雨水系統、刮糞板、乾濕分離機、氧化塘等進行細緻排查,嚴格杜絕此類事項再次發生。
另外,莊園牧場內部組織專項總結和培訓,後續加強子公司奶牛養殖有機肥水排放的監督管理。
莊園牧場表示,高度重視本次行政處罰事項,青海聖亞已按照要求實施全面整改,未來會加強子公司奶牛養殖有機肥水排放的監督管理,認為本次行政處罰對公司生產經營影響較小。
環保問題頻發生
近些年來,環保問題是目前中國乳業面臨的一大難題,乳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列入環保黑名單,被罰款甚至被直接關停。
值得一提的是,莊園牧場不止全資子公司青海聖亞一家牧場被罰,去年,全資子公司蘭州瑞興牧業有限公司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汙染物排放標準向環境排放畜禽養殖廢棄物,被蘭州市生態環境局罰款49000元,並要求及時整改其違法行為。
實際上,因為環保問題而被懲罰的並不止莊園牧業一家。2018年12月,燕塘乳業發布公告稱,由於旗下的新澳牧場未經批准,在汕尾陸豐市銅鑼湖農場西南管區建設奶牛養殖場的行為,違反土地管理法,收到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出具的《行政處罰告知書》,對新澳牧場破壞的相關耕地(基本農田)處以佔用耕地(基本農田)開墾費2倍的罰款,共計約539.55萬元。
另外,曾經的明星牧場華夏畜牧(三河)有限公司也在2018年8月末關停。除了前幾年國內生乳價格的持續低迷成為華夏畜牧由盛轉衰的根本原因,環保因素是壓倒華夏畜牧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於牧場來說,環保可能是一個「高壓線」,但經歷幾年的整改後,目前留下的基本都是合規的。不過,面對環保問題,企業卻很難得到政府項目或行業公共基金的支持,只能依靠自身資源進行投入和研發。
行業監管力度強
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下簡稱新環保法),它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對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職責,完善了生態保護紅線、汙染物總量控制等制度,建立了按日連續計罰、限產停產等罰則。
修訂後的環保法將強化法律責任、加大處罰力度作為重點,增設按日計罰、治安處罰,賦予環保部門查封、扣押的行政強制權,規定環保部門有權責令超標或超總量排汙的企事業單位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內容。
隨著《新環保法》的實施,使得2015-2018 年,我國養殖業面臨環保壓力陡增,而養殖成本不斷提高,迫使散戶和中小牧場加速退出。因此,《新環保法》也被認為是「長出了鐵齒鋼牙」。
值得一提的是,環保政策嚴格確實給部分企業帶來了一定損失,但是從另一種角度上看,在嚴厲的環保政策的鞭策之下能夠倒逼中國乳企走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上遊養殖的環保問題在經過幾年的整改後,目前留下的基本都是合規的。特別是去年以來,各乳企紛紛加碼奶業上遊建設、搶佔奶源,不斷提高對奶源的控制,其發展形式還是比較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