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益在線(www.gyzxcn.com)訊化州市步步贏兒童孤獨症康復機構位於化州市鑑江區大橋下灣頭村39號,建築面積2680平方米的獨棟四層教學樓,戶外活動場地面積4500平方米,機構教學設施完善,設有多樣化功能教室,是一家為當地特殊孩子提供優質服務的康復訓練特殊教育機構。秉承著「幫助家長認識特殊兒童,並掌握在生活中促進孩子的良性發展的知識及技巧,促進社會認識、理解、接納殘障兒童,並尊重他們的生存和發展權」的辦園宗旨。
機構全日制康復受訓兒童220人,至今已有一千多名孤獨症、智力障礙及唐氏綜合症兒童在接受了專業的康復教育訓練後,有效康復率達100%,部分不同類別兒童已經進入普通的學校和幼兒園隨班就讀。
2019年1月、3月開設:電白區步步贏康復中心、化州市合江培才康復中心兩間特殊康復訓練機構。機構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步步贏的領頭羊黃秀清園長。
2004年,27歲的黃秀清從事幼教行業,對「孤獨症」這個詞是陌生的。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從事特殊康復教育的朋友邀請黃秀清進入康復機構工作,她第一反應就是拒絕。當時的她覺得自己不了解特殊兒童、也不懂得如何去訓練他們。直至2006年,經特殊康復教育鄭老師不斷的邀請推薦,黃秀清決定去了解一下這些孩子,並進入茂名市步步贏兒童潛能特訓中心做個訓老師,她只給了自己三個月的時間決定去或留。
第一個接觸的孤獨症兒童名叫李天樂(化名),男,5歲半,特點:語言障礙、缺乏目光對視、不聽指令。當時孩子在特訓中心已經訓練了一個多月,孩子媽媽覺得沒有效果已經想放棄了。當時黃秀清的壓力很大,不服輸的她抱著試試的想法,動手做了一份對天樂的康復教育計劃。當時她並沒有掌握什麼專業知識,完全是在原來幼教知識基礎上摸著石頭過河。她細心觀察天樂的情緒、行為、興趣,了解他所喜歡的東西,並不厭其煩的跟他互動交流,不斷嘗試不斷探索不斷改善,通過一個星期的努力,天樂的眼神開始與她交流,對她的指令也有了反應。「感覺到他好像開始喜歡我了,是的,他開始喜歡我了,當時我真的好激動!」回憶起當年第一次帶給她成就感的孩子,黃秀清依然激動。樂天的進步讓黃秀清有了幹勁,並開始教他發「a」音。三個月後,樂天能說出簡單的一些單字,他的認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臉上常常掛著笑容,媽媽也感受到天樂的變化,有一次媽媽在肚子疼的時候他還用力的抱著媽媽,看著媽媽說「疼」......直到現在,她還記得當時孩子媽媽眼裡那激動的淚水。
天樂康復的成效,讓黃秀清覺得自己應該堅持下去幫助更多的孩子。為提升自己,她不斷去閱讀專業書籍、同行交流、自我總結等學習方式,並結合實踐操作,不斷去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
2010年,黃秀清接管化州市步步贏殘疾人康復中心,開啟了長達十年甚至可能是一輩子的特殊兒童康復事業。黃園長堅信,在自己和同事們的努力下,一定能讓更多「孤獨症孩子」得到康復,讓他們可以在社會中有尊嚴地生活。
然而,這一路,絕不平坦。
當年,很多人不了解什麼是孤獨症,更不能接受孤獨症兒童的鬧騰,甚至有些人認為這些孩子和家長不是什麼好人,是遭報應了。人們的不理解和排斥,讓特殊兒童家庭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被貼上標籤、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孤獨症、不帶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耍,這種情況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那時候孤獨症的孩子真的就如天上孤零零的星星一樣,無法走出來,他們的內心也沒人能走進去。這些孤獨症的孩子,迫切的需要專業的機構來幫助他們回歸社會,而不是成為社會的棄兒。黃秀清下定決心:一定儘自己最大的力量,讓更多的特殊孩子能夠在最佳的年齡段得到搶救性康復訓練教育。
對於特殊孩子,培養他們的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是首要目標,也是將來孩子是否能獨立生存的核心。實現這個目標真的不容易,但黃秀清卻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她認為,康複課程第一步是必須跟孩子先建立感情,孩子才會信任老師。第二步是個性化教育,善於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了解孩子的興趣,想孩子所想,懂孩子的意願,幫助孩子克服膽小恐懼心理,不同的孩子運用不同的康複方法,對其進行早期的性格塑造。
黃園長印象深刻的個案中有位小朋友叫曾心兒(化名), 女 ,進入機構康復的時候不夠3歲。入訓時評估結果是:第一,情緒波動大,鬧情緒時會用雙手用力拍打自己的臉,把臉打到紅腫也不停手;第二,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缺乏這個年齡段應具備的生活技能,用餐喝水要老師輔助,如廁時也需要老師抱著才能完成;第三,肢體嚴重不協調,不會用手拿東西,不會雙腳下蹲,平地走路搖搖晃晃,並容易摔跤,不會上下樓梯;第四,語言能力障礙,不會發音,沒有眼神交流,沒有社交能力,不聽指令,多動等。
家長對孩子的狀態堪憂,情緒嚴重焦慮。「孩子就是父母的心頭肉啊!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不能急。」對於特殊兒童家長的心情黃園長是理解的。心兒這樣的個案,黃園長認為並不特殊,只要找對方法,孩子康復的機會是很大的。首先要對家長進行心理疏導,因為無論任何教育,家校共育才能事半功倍,加上大人的情緒是會感染孩子的,尤其是特殊兒童、親人、老師的接納包容和耐心是重心。在黃園長及個訓老師的指導下,家長參加了黃秀清園長舉辦的各種家長學習班和線上微課程,以及個訓老師的一對一指導。黃秀清園長百忙之中還親自上門家訪,了解孩子在家和學校的不同表現,通過指導交流和學習,家長也逐漸掌握了與孩子溝通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及技巧。對孩子的將來有了信心,孩子每一點的進步都讓家長充滿了力量。
半年後心兒的評估結果令人欣慰:她情緒平穩,語言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會簡單的用語言和肢體語言去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面部表情也豐富了。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蹲著如廁,自己背著書包扶著扶手上下樓梯,能獨立找到自己的班級上課,並能自己搬椅子坐,能拿著杯子獨立喝水和完成進餐。能完成老師的指令!
「心兒這個例子,證實了家長如果缺乏康復訓練教育技巧,是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康復效果的。這些年來,我堅持每周為機構的家長們提供微課,並定期開展家長培訓,每學期開展班級教學研討會,解答家長在教育和交流中的疑難問題,使家長學會在家庭中運用情景教育,家校協同,才能加快孩子的康復進度。」黃園長說,機構除了要有系統的康復訓練計劃,定期安排入戶指導,也是課程之一,幫助家長在家庭教育上找到技巧,輔助孩子在機構中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強化,幫助家長制定家庭訓練計劃,並培養孩子的行為規範和作息規律,為孩子進入普校就讀奠定了基礎。因此,從機構出來的一部分孩子都能進入普校就讀,並能像普通孩子一樣遵守課堂紀律,能夠順利完成作業,在家中也成為父母的小幫手-動手做家務了。
像天樂、心兒這樣的特殊兒童在步步贏機構有很多,在黃院長和老師們的努力下,越來越多星星的孩子正在融入社會、回歸普通的學校、被更多的人所接納。
通過十年來的努力,機構也讓越來越多的孤獨症兒童家庭接受及認可,而黃園長不忘提升自己,每年都參加各種專業培訓,「學生在成長,家長也在成長,我自己也在工作中成長了。」黃園長露出滿足的笑容,這些年,她接觸的案例非常多,並重視實踐效果,在家長方面得到高度的認可,更通過進修學習獲得了許多的證書,比如《心理諮詢師證》、《孤獨症康復資格證》、《孤獨症康復上崗證》、《智力兒童康復資格證》等等。黃秀清園長堅持個人學習進步的同時也注重管理團隊的塑造,目前已經培養了一支目標明確、高度負責、富有凝聚力、執行力強、勇於創新的專業團隊。團隊堅持內部培訓的同時也著重外出學習,內外結合。團隊願景:「讓所有的兒童都享有生存權、教育權、發展權。」他們每周五都有園外活動,孩子們有序的排隊出行,有序的參與遊戲,她本人不吝給同行傳授經驗,只為幫助更多的孩子得到有效的康復,會定期參加省級各類特殊兒童康復的專業培訓班及專業資格考試。團隊目前擁有《孤獨症康復教師上崗資格證》35人,《孤獨症康復專業技術資格證》4人,《智力康復專業技術資格證》5人,《特殊兒童言語矯治技術證書》有1人,《言語治療實操技能培訓證書》6人,《全國智力殘疾兒童康復證書》1人,《結構化教學法基礎課程》5人,《奧爾夫音樂師資培訓》8人,《心理諮詢師證》1人。
教學上,步步贏機構的康復訓練採取目前國際主流的幹預方法:ABA(應用行為分析),Pc|(遊戲與文化介入),Sl(感覺統合療法),PECS(圖片兌換溝通系統),TEACCH(結構化教學),奧爾夫音樂等。主要開設認知,語言,個人工作系統,感覺統合,遊戲,音樂,情景,社交等課程,從而科學有效的提升兒童學習及情緒行為發展。堅持「讓康復教育幫助到有需要的兒童,使家庭看到希望,看到未來」的康復理念。
十年的徵程,化州市步步贏機構在當地已得到廣泛關注和認可。黃秀清園長和她的團隊,幫助了1000多個孤獨症家庭,讓這些父母逐漸掌握與自己孩子相處的方式, 10年的風雨兼程,作為化州市最大的自閉症兒童康復培訓機構,她為「星星的孩子」撐起了一片天空,使這些孤獨症的孩子不再孤獨。對孤獨症兒童,她有自己的看法:「我認為,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很大程度取決於殘障人士能否在社會無障礙的生活。」因此,對其他地區的特殊兒童學校的發展她也有關注。2017年,黃園長以友情互助的方式來到清遠小樹苗特殊兒童潛能開發中心進行培訓交流,幫助解決一些教學方面的問題。
為幫助清遠更多的孤獨症兒童得到有效的康復訓練,黃園長決定帶著一支專業、高效的教學團隊進駐清遠,她會以清城區小樹苗兒童潛能開發服務中心為教學示範點,協助小樹苗中心的老師提高專業技能和訓練方法,並幫助家長們掌握實效的家庭訓練。展望未來,黃園長表示會盡全力幫助更多的孤獨症兒童獲得有效康復訓練,使這些孤獨的孩子不再孤獨,回歸社會,為社會減負,為家庭減負。
「十多年來,無數的成功案例是我最大的動力,我每天工作量都很大,但是我很幸福,因為孩子們每天的變化和成長,以及家長肯定感激的目光,是我一生最大的快樂。」黃園長臉上的笑容幸福而堅定。(公益記錄者 羅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