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特殊教育的女教師有著堅定的職業追求,奮鬥在特教崗位上,她們有著不同尋常的壓力,更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理解與肯定。」 8月19日,在無錫市梁溪區慧成兒童康復中心婦女聯合會成立大會上,無錫市梁溪區婦女聯合會主席陸激華表示,作為梁溪區首個社會組織婦聯,無錫市梁溪區慧成兒童康復中心婦女聯合會今後將凝聚力量,引領特教女教師在崗位上建功立業,實現人生價值。
無錫市梁溪區慧成兒童康復中心,始建於2006年,是無錫市第一家從事兒童康復的民辦非營利機構,中心致力於維護孤獨症兒童的權利和尊嚴,為他們創造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良好環境,使他們得到有效的康復和教育。 目前該中心有工作人員38名,其中女性職工37名,佔單位總人數97%。
19日,張笑巖經過選舉成為了該中心婦聯第一屆執委會主席。教育學碩士畢業,2017年來到中心任特教老師,張笑巖實現了從普通教師到特教老師的角色轉變。幾年來,她通過教學實踐,總結歸納了孤獨症幼兒的康復、教育經驗,她所撰寫的《淺談改善孤獨症幼兒注意力的遊戲活動》論文在國家級期刊上發表。她還參與多項課題研究,參與學術研討,向業內知名專家求教,業餘時間還參與音樂等技能培訓……「我們中心每位特教老師都是積極上進的。每周都會進行特殊教育教學培訓,教學案例分享,根據孩子的狀態,老師們互通教學經驗和方法。每個月,我們還會帶著孩子走到自然環境中進行戶外教學。」張笑巖說,特教這一職業由於其特殊性,不被大眾所熟悉,現在有了婦聯組織,姐妹們今後在綜合素質提升、業務技能評比、巾幗榮譽的參評等方面開闢了通道,大家將會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張笑巖也坦言:孩子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有時候進行康復訓練,如果短時間進步明顯,家長認同感強,作為老師,成就感也就強一些。而如果孩子一整年都沒有進步,遇到這樣的情況,確實在教學上會有無力感,心理壓力就更大一些。「有一些腦癱或者孤獨症的孩子,他們的家長積極配合,參與康復教育和訓練,對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幫助。我們相信,通過康復訓練和教育,孩子是可以取得一定進步的,這也是我們特教老師一直堅持的信念。」
「教普通的孩子喊一聲『媽媽』,也許一天就教會了,而自閉症幼兒可能要一到兩個月才學會。所以,特教老師的教學感受與普通老師比是不一樣的。」無錫市梁溪區慧成兒童康復中心校長謝麗霞表示,特教老師也有其心理壓力,也會遇到來自家人、社會的不理解。特教老師的情緒需要疏導,也需要關懷,只有讓她們獲得關愛,她們才會把愛傳遞給孩子。「今後,我們將拓展資源,發動社會各界對特殊教育行業給予關注,給予特教老師群體更多的關懷、肯定和激勵,讓她們不再是『被遺忘的角落』。」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夢雪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揚子揚眼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