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鬼逐疫,祈福禳災的綿陽白馬藏族跳曹蓋

2020-12-14 今日速訊

《綿州檔案》· 跳曹蓋

「白馬」在藏語中是「藏兵」的意思,白馬藏族的先人,據說是公元6世紀時吐蕃王朝東徵大軍中的一支,為了不忘自己「藏兵」的身份而起了「白馬」的名字,如今則主要分布在甘肅文縣白馬藏鄉和四川綿陽平武、松潘、九寨溝一帶。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被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跳曹蓋。

跳曹蓋流行於平武縣、南坪縣白馬藏區,每年農曆正月初六舉行。"曹蓋"系白馬藏語音譯,意為面具。在初五晚上,人們便在寨外空壩上搭上祭棚,在祭棚中間燒起一堆篝火,巫師們圍在火堆旁念經。初六清晨,當東方剛剛發白的時候,隨著一陣火槍聲、鞭炮聲、鑼鼓聲和喧鬧的人聲,身穿五彩長袍、頭戴插有雪白雞毛的白色氈帽的人們,帶著事先準備好的祭品來到火堆旁。

首先,人們在巫師主持下,殺牛祭神。然後,跳「曹蓋」的青壯年戴上巨大的木製面具,手持大刀、鋸子等舞具,圍著火堆跳起了粗獷、古樸、剛健的曹蓋舞。跳曹蓋舞者至少三人,三人以上不限,盡皆頭戴面具,在「咚咚咚」的鼓聲和「哐哐哐」的鑼聲伴奏下,激烈地跳躍。

跳曹蓋的舞蹈,以手上動作為主,內容主要是摸仿老熊等猛獸的動作,力爭兇猛怪誕。跳至高潮時,還要從火堆上飛身縱過。每至此時,鼓鑼齊鳴,群情振奮,煞是壯觀。

接下來,跳曹蓋的隊伍圍著寨子挨家挨戶去跳,盡皆頭戴面具,在「咚咚咚」的鼓聲和「哐哐哐」的鑼聲伴奏下,激烈地跳躍,直到最後跳到田邊地角為止。據說,這是為了驅鬼,將鬼怪趕出寨外,保一年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民俗專家指出,白馬藏人的跳曹蓋,可以理解為是狩獵前的預演,也可以理解為是狩獵後的慶典。如系前者,則目的是祈請神靈護佑,期望狩獵成功;如系後者,則包含了酬謝神靈、保來日平安的內容。

白馬藏人在跳曹蓋時,會佩戴黑熊形面具,這明顯包含有驅逐疫鬼的內涵,因為白馬藏人崇奉黑熊神,認為它是鬼怪們最懼怕的神靈,這種帶有圖騰意味的面具,在白馬人心目中,具有驅逐惡魔和鬼怪的作用。所以曹蓋舞不僅是酬神、祈福的舞蹈,同時又是一種用以恐嚇幽靈、惡魔、鬼怪,驅逐瘟疫的舞蹈。據白馬藏人說:面具的形象,做得越兇狠,越讓人可怕,就越好。面具色彩鮮豔斑斕,裝飾多樣,或披以散發,或貼有鬍子,或綁以彩扎。造形多樣,線條古樸而稚拙。跳曹蓋者除了佩戴這兇猛可怕的面具外,渾身穿著長毛衣服,五彩斑讕,平添幾分"獸氣"。

對於白馬藏人的跳曹蓋,包含了酬謝神靈、保來日平安的內容。至於佩戴黑熊形面具,則明顯包含有驅逐疫鬼的內涵。要知道:這種帶有圖騰意味的面具,在白馬人心目中,具有驅逐惡魔和鬼怪的作用。所以,"曹蓋舞同時又是一種用以恐嚇幽靈、惡魔、鬼怪的舞蹈。""因為只有兇猛恐怖者才能退鬼、逐疫。"所以,曹蓋面具總是做得兇猛可怕,而跳曹蓋者也打扮得渾身長毛,人看了也毛骨悚然,何況鬼乎?

最後我們從演出內容和面具形象諸方面分析,可以知道:"跳曹蓋"尚處於純粹的儺祭階段,撮泰吉"則已初具儺戲雛形。《說文解字》對"儺"的解釋便是"驅逐疫鬼"據殷墟卜辭表明,早在商代就已有了儺祭。到了周代,儺祭又有新的發展,分為宮庭舉行的"有司儺"和百姓每年臘月舉行的"鄉人儺"兩大類。儺祭與其他巫術和祭儀一樣,都是產生在鬼神信仰基礎上的。而儺戲則是"從儺祭活動中蛻變或脫胎出來的戲劇"。

所以說:"跳曹蓋"是一種比"撮泰吉"更為古樸原始的儺文化形態。儺祭、儺舞、儺戲,是民間文化中較早產生的藝術形式。認真研究它們,對於了解原始藝術的發生、原始先民的心理、信仰等有重大作用。白馬藏人的"跳曹蓋",是一種古老的儺祭儀式,可資研究的東西很多,在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藝術發生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富樂山下)

相關焦點

  • 人類演進的活化石——文縣白馬藏族
    藏名中的「扎西」、「多吉」等名字,在白馬人名中從未發現。正如《魏略西戎傳》所述,氐人「語不與中國同。姓為中國姓。」白馬人的很多部落和家族,一般不與外族通婚,不與同姓人通婚,也不與藏族通婚;白馬人的宗教信仰主要為自然崇拜,日月山水、風雨雷電及動植物等,皆為崇拜對象,雖然後來曾受過藏族和藏傳佛教的影響,但影響很小。
  • 一個歸屬有異議的民族,白馬藏族,即將搭上綿九高速
    自駕來到平武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途徑白馬部落。後經查閱資料獲悉白馬藏族是居住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和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交界的岷山東端摩天嶺中的一個族群。其它地方白馬人我沒有接觸過,只能說說這裡的白馬人,它們使用的對外語言就是四川話,這可能就是長時期受到平武四川語言的影響,整個平武縣因有大熊貓知名,更有盛產美女而享譽全川。王朗這裡的建築既有藏族的影子又非全部藏族式樣,服飾也比較特別,有區別於藏族,帽子上有兩根白色的雞毛,這裡面的故事感興趣可以查看百度資訊。
  • 祭祀禳災、省用度災、薄徵緩刑
    、傳染病流行,造成「大疫」或「天下疫」的局面。在祭祀禳災中,君王常常向天神、上帝主動承擔責任,接受上天的警戒。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君主積極實施祭祀禳災,主要有定時祭祀和臨時禳災兩種方式,定時祭祀山川之神,日月星辰之神,在固定的節氣舉行祭祀活動,以祈求沒有風霜雨雪失常的災害;臨時禳災就是針對災害突然發生時所舉行的各種祭祀活動。
  • 全椒:千年文脈綿延「走太平」禳災祈福 儒林故事經典「酥笏牌...
    「走太平」禳災祈福 「酥笏牌」酥脆飄香 在全椒縣城,一對夫婦正在製作酥笏牌。所謂「走太平」,就是正月十六這一天,全椒百姓集體行走在「太平橋」上,以此禳災祈福。這項活動大約已有2000年的歷史,全椒百姓將它當作開年頭一件大事,認為只有在太平橋上走一遭,這一年才能順順噹噹。這一天,全椒幾乎萬人空巷。
  • 漢朝那些事31:漢代的「禳災制度」
    這種相應對策叫做"災制度"。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漢代時期的"禳災制度"是什麼樣的?在我國古代,對待突發災禍的處理態度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消極、一種是積極。其中,消極的就叫做"禳災制度"。"禳災制度"並不只出現在古代,就連現代也能夠看見它的影子,對於災禍的防禦它還是有很多借鑑的作用。
  • 白馬藏族木雕,藏著許多神秘符號
    小編在和他的聊天中獲知,他是隴南市文縣鐵樓鄉人,叫班傑軍,是白馬藏族木雕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而他手中這個正在製作的木雕面具,主要用於在正月裡演「池哥晝」時使用。白馬藏族每年春節期間都要舉行盛大的儺舞表演,以祭祀神靈、驅鬼除邪、祈求新年、吉祥平安。表演者身穿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頭戴儺面具,隨強烈的鑼鼓節奏邁步,揮舞法器進行表演。
  • 亞者造祖村:賞世外桃源美景 交友神秘白馬藏族人
    近日,省文化和旅遊廳公示全省100個村為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平武縣白馬藏族鄉亞者造祖村是其中之一。相信不少市民對於亞者造祖十分陌生,接下來,我們走進白馬藏族鄉亞者造祖村,一起來感受它的獨特魅力。這是因為白馬藏族人信仰萬物皆神,兇猛的野獸也被奉為神,是力量與勇猛的化身。白馬藏族人頭戴著插有羽毛的氈帽,美觀而又充滿著一絲神秘。還有村民們種植的格桑花隨風擺動,耳畔傳來陣陣狗叫,房背上冒著縷縷炊煙,讓人仿佛走進世外桃源,心也跟著寧靜下來。「這邊的山美、水美,這邊的藏家人樸實、好客,我們玩得很開心。」遊客張先生說。
  • 抗戰時期 祈福禳災的傳統年俗
    新用門神,大放爆竹,以逐鬼疫。「元宵」作花燈、火樹,爆竹。男女夜玩,夜半而罷。(河北贊皇縣)「元旦」昧爽,長幼皆起,盛衣冠,設香燭,燃鞭炮,禮神祇,祀先祖。家人拜慶,各以其次。食設水餃,俗名「扁食」。鄉鄰是日互相拜謁;城內親友交宴,名曰「年酒」。鄉村於親故之家,必詣門往拜。六七日間,賀節者絡繹於道,名曰「拜年」。……「上元日」號為「燈節」。
  • 抗戰時期,祈福禳災的傳統年俗
    新用門神,大放爆竹,以逐鬼疫。「元宵」作花燈、火樹,爆竹。男女夜玩,夜半而罷。(河北贊皇縣)「元旦」昧爽,長幼皆起,盛衣冠,設香燭,燃鞭炮,禮神祇,祀先祖。家人拜慶,各以其次。食設水餃,俗名「扁食」。鄉鄰是日互相拜謁;城內親友交宴,名曰「年酒」。鄉村於親故之家,必詣門往拜。六七日間,賀節者絡繹於道,名曰「拜年」。……「上元日」號為「燈節」。
  • 武漢戰「疫」記:藏曆新年,在武漢祈福平安
    增援或留守武漢的多位藏族同胞將傳統佳節的喜慶藏於心底,用各自方式為這座城市祈求平安。圖為武漢西藏中學高三學生普布羅桑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藏曆新年,在武漢祈福平安中新社武漢2月24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藏曆新年,在武漢祈福平安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2月24日是藏曆鐵鼠年初一。
  • 藏族巡山人:在白馬雪山,與野生動物盜獵者「火拼」
    02白馬雪山崇拜車向東南駛去,一側是山壁,一側是萬丈深淵和能吞噬一切的金沙江,慢慢爬高,直到漫天遍野的風馬旗把天地染成五彩。每個藏族人都明白:這是附近最高的埡口了。司機也是藏族人,按我們的民族習慣停了車。埡口叫白馬雪山埡口,遠處那座敦實厚重的雪山就是白馬雪山了。
  • 時隔兩個多月,海賊王930更新,疫災奎因登場,不僅唱跳還搞笑
    走了兩個多月的「疫災」奎因,終於來到了兔碗囚犯採石場,是又唱又跳,還搞笑。1、路飛大鬧囚犯採石場豹大叔忽然獲得大量食用劵,被副看守長戴夫戈盯上。戴夫戈逼迫豹大叔說出給予他食用劵的人。然而,豹大叔是俠義之人,對於幫助自己的路飛,寧願死,也絲毫不吐露。面對頑固的豹大叔,戴夫戈失去了耐心,打算處刑。
  • 海賊王:疫災奎因復仇成功,大媽恢復記憶,她被疫災奎因押送到鬼島
    疫災奎因是兔碗監獄的負責人,他看到四皇大媽出現在這裡,都嚇一跳。大媽已經失憶了,她完全不知道疫災奎因是什麼人,她想要吃年糕小湯豆,疫災奎因卻一滴都不會給她,年糕小湯豆是疫災奎因最愛的食物。所以疫災奎因想到了一個計策,利用年糕小湯豆為陷阱,引誘大媽前來,然後再撞擊大媽,只要打暈了大媽,就能活四皇大媽。 大媽看到年糕小湯豆後,果然上當了,疫災奎因早就做好準備了,大媽又被騙了,疫災奎因從高空跳下攻擊大媽,速度很快,大媽的腦袋被撞擊了,這一招連四皇都扛不住,大媽差點就暈倒了。
  • 鎮江的茅山道士,就是影視劇中驅鬼捉妖道士的原型
    上世紀九十年代,港劇鬼片,屢有畫符念咒、驅鬼降妖的茅山道士,這茅山道士與鎮江句容的茅山有何關聯呢?茅山道士,來源道教的「茅山宗」一派。茅山宗是以茅山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別。其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為發展中心的別稱。茅山宗之弟子,稱為茅山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