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再生稻」成為「致富米」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種水稻可以像種韭菜,割完一茬還能再收一茬?最近,這種顛覆傳統的「再生稻」,開始在嵊州市石璜鎮收割,總面積達2000畝,由嵊州「二分田」糧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16位社員種植。

種糧大戶錢瀟介紹,「再生稻」品名叫做「旱優73」,和常規早稻同一時間種植,但成熟期卻比常規早稻遲10多天,又比常規雜交單季稻早一個月,「恰好打了一個時間差,在中秋佳節來到之前供應新米,因此也被稱作『中秋米』」。

記者在錢瀟的稻田看到,收割過後,稻田留下了三四十釐米高的稻茬。嵊州農技推廣技術人員介紹,這稻茬很快就能再次發育生長,到10月中旬又可以收割第二季。這種省工省水、省肥減藥的「一種兩收」模式,被中國水稻研究所專家認定為綠色高效種植模式。

為提高農戶種糧積極性,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從前年開始,嵊州農技部門進行了綠色高效水稻種植試點。農技人員選用了「旱優73」雜交早熟再生稻品種進行栽培技術攻關。通過兩年的實踐,再生稻產量同「兩種兩收」的雙季稻不相上下,米質口感好、香味濃。

據了解,「二分田」聯合社理事、長樂鎮種糧大戶潘奇軍去年試種了20畝「旱優73」再生稻,頭季稻畝產量在500公斤左右,二季再生稻10月中旬收割,畝產量雖然只有250公斤左右,但由於這個季節日夜溫差大,米的口感更好更香,往往能賣出好價錢。

試種成功給了其他種糧大戶極大的信心。今年3月底,嵊州「二分田」聯合社的16位社員,一口氣種下了2000畝「旱優73」雜交再生水稻。由於再生稻種植技術要求比較高,嵊州糧食創新技術團隊全程蹲點指導。種糧大戶增加了有機肥的用量,建立豐產排水溝,田塊四周種上了花草,恢復自然生態,採用綠色防控技術。通過有效管理,2000畝再生稻喜獲豐收,在前不久的「黑格比」颱風中也沒有出現大面積倒伏現象。

據了解,潘奇軍今年春季種植了300畝「旱優73」再生稻,長勢良好,即將全面收割。他告訴記者,前些年種了早稻再種晚稻,雙搶季節忙得夠嗆,現在種植再生稻錯開了雙搶季節,種田輕鬆了不少。第一季收割後,無需再忙於種植連作稻,種田成本也大大減少。聯合社負責人過永華告訴記者,社員們所產稻米由聯合社統一收割,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銷售,所有出售的大米全部採用質量追溯碼,確保優質放心。

「我們註冊了『中秋米』商標,獲得了SC糧食生產許可證,並在嵊州城區開設了優質米直供點,讓大家都能嘗到中秋新米!」過永華一邊忙碌一邊高興地說。

(文章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焦點

  • 可「再生」的再生稻,你了解嗎?
    根據統計,在中國南方稻區的1.6億畝單季稻田中,約有5000萬畝適宜種再生稻。目前福建、四川、重慶、江西、安徽等省份是其主要主產區。再生稻可「再生」作為一種「一次播種、兩季收穫」的水稻栽培方式,再生稻具有增產增效、生育期短、米質優、省種、省工、節水等優點。
  • 紹興嵊州破解農村物流「最後一公裡」難題
    原標題:嵊州破解農村物流「最後一公裡」難題 群山連綿,雲霞相望,眼前的山村,一片希望。12月13日下午,記者來到距離紹興嵊州市區(縣級市)約1小時車程的通源村,陸續有村民來到「農村電商物流服務點」取快遞,也有村民騎著電動車來服務點往外寄香榧(堅果)、茶葉、紅薯粉絲、筍乾。
  • 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嵊州舉行
    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12月11日在浙江嵊州舉行。25位來自浙江、福建、四川、廣西、重慶、河南等地的國內頂尖雕刻藝術家的參加,使得此次賽事成為近年來國內最高水平最大規模的木雕大賽。據文獻記載,嵊州木雕的歷史可追溯到東晉時期。
  • 記第三屆「雕聖杯」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
    機器轟鳴、木屑飛濺、刻刀舞動……12月11日-13日,第三屆「雕聖杯」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在嵊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內舉行,25名國內頂尖的雕刻藝術家現場展現爐火純青的技藝,「將自己最好的作品留在嵊州」成為了他們的參賽初衷
  • 浙江嵊州「鄉賢回歸」助推發展
    談起自己回鄉投資的長鴻全生物降解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浙江嵊州鄉賢陶春風的言語中充滿感慨。如今,這個投資50億元的嵊州近年規模最大的鄉賢回歸項目,正快速推進,預計明年春天可投產。如今,嵊州正迎來項目投資的春天,而主力軍正是像陶春風這樣的鄉賢。
  • 一碗米豆腐磨出致富味道
    通川區的小吃米豆腐遠近聞名,連在外務工的青年也忍不住在網絡上表達對家鄉美味的想念。9月下旬,記者走進米豆腐的原生地——碑廟鎮石筍村,探尋米豆腐的「奧秘」。該村3組村民石正芳稱得上是米豆腐「代言人」,她手藝精湛,通過販售米豆腐脫了貧,還把技術教授給其他村民,帶動大家一起致富。
  • 嵊州:從藝人到「守」藝 盼指間技藝傳承
    浙江在線-嵊州新聞網12月0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鏈芳)日前,第十二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杭州工藝周在杭州舉行,其中我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俞樟根榮獲薪傳獎。   師從父親 創新成為竹編動物創始人  花白的頭髮,一雙布滿老繭的手,一件深灰色的厚棉襖……近日,在俞樟根的家中,記者見到他正在與徐華鐺探討新的竹編編法。問起學竹編的經歷,俞老笑嘆:「我和竹編打了一輩子交道,家中三代篾匠,因為讀不起書,我8歲就跟著父親學竹編了。」談起往事,俞老思路清晰,仿佛就是昨天發生的事。
  • 張順忠:壁畫繪出嵊州美
    如今,在新農村建設中,壁畫的內容更為豐富多彩,張順忠的壁畫亦成為美麗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張順忠還創新了牆上「連環畫」。即以壁畫的形式,連環畫的創作方式,用連續的圖畫敘述故事、刻畫人物,既通俗易懂,又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力。
  • 嵊州公安交警大隊剡湖中隊:讓「金點子」成為群眾「幸福果」
    在嵊州
  • 嵊州江南環球港項目框架協議籤訂,又一處地標性商業綜合體!
    12月20日下午,在上海舉行的「融入長三角助力一體化」系列招商推介會上,嵊州高鐵新城管委會與上海月星集團籤訂嵊州江南環球港項目框架協議。(註:非最終效果)月星集團連續21年躋身中國民企500強,旗下高端商業品牌「環球港」是集「文旅商」為一體的超大型綜合體,已成為國內體驗式購物中心潮流引領者
  • 2020中國嵊州製冷展覽會順利閉幕
    在市政府及行業人士的關注和支持下,為期3天的2020中國(嵊州)製冷設備基地展覽會於12月4日在嵊州國際會展中心順利閉幕。更是有近千類新產品、新技術展出,2020嵊州製冷展「智慧冷鏈 引人入嵊」主題峰會也圓滿舉行,多位業界專家對當下市場、未來趨勢、各領域技術、操作安全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和分享,完美釋放出行業最前沿的發展信號。
  • 嵊州之精神風骨 王羲之 馬寅初
    嵊州也是希冀改變中國命運的當代經濟學家馬寅初的家鄉。 嵊州書聖王羲之 落筆如雲煙 家訓傳千年 中國書法是中國藝術乃至中國文化核心中的核心。
  • 今年紹興「嵊州早櫻」產值將超過1個億
    原標題:來年3月,且看「嵊州早櫻」春染江南 「樹形美觀,長勢旺盛。」日前,正在紹興嵊州參加首屆全國櫻花產業發展大會的100多名代表,來到該市崇仁鎮千畝早櫻基地參觀時,都發出了嘖嘖讚許聲。「今年櫻花季節後,來我們嵊州採購櫻花樹的客商不斷,到目前為止,銷售額已超過1000萬元。」基地負責人江賢祥介紹說。
  • 貝達藥業創新藥產業化(嵊州)基地項目落戶我市
    9月30日,我市與貝達藥業在紹興籤訂創新藥產業化(嵊州)基地項目。  貝達藥業創新藥產業化(嵊州)基地項目總投資20億元,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投資10億元。項目主要建設製劑、創新原料藥等生產廠房以及環保治理設施,同時購置國際、國內先進生產設備。項目建成達產後,預計年生產創新藥(原料藥)100噸以上,實現年產值50億元。
  • 嵊州「一表通享」讓掌上辦更好辦
    現在的快捷辦事流程,得益於嵊州「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再深化。為有效解決群眾掌上辦事表單填寫費時、重複填寫等問題,今年以來,嵊州探索「一表通享」,將「掌上辦」從民生領域向惠企政策領域延伸拓展。截至目前,嵊州已有91個「一表通享」事項上線,其中高頻事項54個,網辦件數量同比增加71%,好評率達100%。【來源:嵊州市】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什麼米煮飯最好吃?商城縣首屆優質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給出答案
    12月22下午,參加商城縣首屆優質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賽米大會的專家學者們,在按照評選標準,先後對送選的多個米樣和現場煮出的米飯,進行眼觀、手試、鼻測、口嘗等多環節細細品鑑後,無不為商城縣的優質稻米品質點讚、喝彩。「中國飯,商城米,這可真不是吹的。
  • 投資房產選嵊州還是新昌,看完這篇你就有答案了……
    嵊州和新昌兩個城市因為地理位置臨近而一直被很多人看成是一個整體。早在很久以前,新昌本就是是嵊州的一部分,後來新昌跟嵊州分分合合的,屬於血脈相連、唇齒相依的關係。只是初來乍到,究竟嵊州和新昌哪座城市更適合投資?則需要從多維度一一驗證。一、城市規劃:看產業和人才導入嵊州和新昌兩地的直線車程雖然才15分鐘左右,但兩地在旅遊資源、城市規劃上大不相同。
  • 嵊州市政協委員裘小蘭:深入挖掘「月光經濟」 助力嵊州越夜越美麗
    「要整合產業發展,融合多種業態,共同打造嵊州月光經濟新亮點……」近日,嵊州市政協委員、開發區幼兒園副園長裘小蘭正圍繞發展「月光經濟」的提案進行走訪調研,助力嵊州越夜越美麗。裘小蘭建議,通過試點夜市示範點,打造深夜食堂,結合中國小吃文化名城打造,在原有基礎上,重點規劃一批美食聚集示範點,打響「嵊州小吃」品牌,建設特色鮮明的嵊州小吃街區;要做優做精「中國嵊州小吃城」,對小吃城周邊環境進行提升改造,建設相關配套設施,讓它成為邊欣賞夜景,邊享受「嵊州小吃」的首選之地,並以線帶面,盤活小吃城周邊商圈。
  • 雕刀詮釋「工匠精神」 國內最高水平木雕大賽在嵊州拉開序幕
    )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在嵊州文創園拉開序幕。她說,嵊州的人物雕刻國內一流,也正是她最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次她創作的作品與茶鄉嵊州有關,作品取名為《茶仙夢》。作為東道主,嵊州的木根雕藝術家們更加用心構思作品,期望能一展風採。省工藝美術大師吳筱陽,從事木根雕創作40多年,木根雕人物創作國內首屆一指,其創作的《李白醉酒》等作品被稱為經典之作。他十分看重此次比賽,專門選用一塊珍藏多年的沉木,創作《舉杯邀請明月》的作品。
  • 選對致富路「大荒」變「大倉」
    他的合作社通過生態種養、綜合開發方式,形成「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服務模式,帶動了不少貧困戶致富增收。目前,該合作社流轉貧困戶土地300餘畝,每畝流轉費200元500元,常年為貧困戶提供施肥、灌溉、除草、收割等勞動就業崗位,帶動附近110餘戶群眾年戶均增收5000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