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弊於今的敬崇——「避諱」這個習俗,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2020-12-22 位利娟說歷史

導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是封建官僚的作風,但你知曉其出處在哪嗎?其實它來源一個「避諱」的故事。宋代有個地方官叫田登,不許百姓喊其名「登」,「點燈」也不準叫,叫「放火」。

在中國歷史上,曾流行過一種特殊的習俗。即對待君主或尊長,不能直稱其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長名字相同的字或音同的字,則用改字、空字、缺筆等辦法來迴避。這就叫避諱。因避諱之需要,常常要無理地改變人名、地名甚至官名,這種流弊深遠的避諱習俗起源年代有以下幾種看法。

一、避諱之俗始於夏商時期。

二避諱之俗源於周代。

三避諱之俗源自春秋時期較為合理,西周則缺乏根據。其例證是《左傳》桓公六年的記載:「晉以僖侯(《史記》作「釐侯")廢司徒,宋以武公廢司空,先君獻、武廢二山。」宋人王觀國在《學林》中據此說道:「魯獻公名具,魯武公名敖,範獻子聘於魯,問具敖二山,魯人對日:『先君獻、武之所諱也。』而春秋時魯大夫有公孫敖,與魯武公同名,在武公之後,是與國君同名也。然則諱自周始而不酷諱可知也。晉僖侯名司徒,故廢司空而改為司城。凡此類,雖或諱之,鮮有避者。」這裡,魯獻公、魯武公、晉僖侯、宋武公都生在西周,除宋武公外,其他三人都是在位於西周,但他們的避諱卻發生在春秋。

所以,有人認為「西周無避諱,避諱始於春秋。」其理由還有,司徒、司空二官名和具、敖二山名在魯獻公等人以前就已存在了,若是西周已有避諱,那魯獻公等人就不會故意取這樣的名字,讓人去改官名和山名的(陳光堅《諱源略說》載《學術論壇》1981年第四期)。

避諱這種習俗在中國為什麼會產生呢?前述西周起源說認為,在當時的條件下,人們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無法承受各種突發的和偶然的災禍、兵變與其他社會壓迫。於是,人們創造了神,並冀以得到神的保護,同時,對那些在生時主宰過人們命運的人,就形成了他們在死後也會法力無邊的觀念。所以,產生了避諱。

另外,避諱的產生與西周的宗法制度、奴隸制國家的統治形式和「孝」的道德觀念有深刻的淵源。為活人避諱的出現則與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主義社會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繫(見曹松林《避諱起源淺探》)。我認為,姓名稱呼上的避諱實是中國歷史上的「為君者諱、為賢者諱、為尊者諱」的流弊之濫觴。

總結:避諱產生之後,盛行於唐宋和清朝,經過陳垣先生《史諱舉例》一書的系統總結,形成了一門「避諱學」,成為在史學研究、文獻整理和考古中必須掌握的實用知識。

相關焦點

  • 古代的避諱是什麼?兩個皇帝為了避諱,鬧出了千古笑談
    假若蝗字要避諱,那勢必因其災難性的連鎖反應,輝煌、惶恐、遑遽……這些字豈不是都要避諱了,最倒黴的是「皇甫」這個姓。古代有皇帝就做過這種事兒,結果……哈哈哈哈哈,除了留下笑柄,毫無可取之處。——《春秋公羊傳·閔公元年》為尊者諱尊者分為本朝歷代帝王和長官,比如漢光武帝劉秀時期,為了避諱,將秀才改為茂才;康熙皇帝玄燁,寫的時候玄字要少一點;也有例外,清朝初入關,為了穩定民心,順治皇帝福臨就決定不要避諱「福」字,理由是不能為了朕一人,而使天下百姓無福
  • 中國古代的喪葬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墳墓上堆一個土包的?
    然而,提起土葬這件事,我們不禁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墳墓上面,需要埋一個小包?這種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事實上,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喪葬習俗,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而來的。在原始社會,直到系統文明形成之初,才出現了所謂的王朝。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古人對喪葬問題並沒有那麼重視。
  • 中國古代文化文學常識集萃系列四:避諱知多少?為何要避諱?
    所謂「避諱」,指的是古人在言談和書寫時要避免君父尊親的名字,該詞語出自《淮南子·要略》《顏氏家訓·風操》《蒲劍集·屈原考》等。《公羊傳·閔公元年》說:「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是古代避諱的一條總原則。避諱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歷史現象。一、起源一說起源於夏商時期。
  • 古代避諱:看看都哪些你想不到的
    本來政月這個詞叫的很好,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發現秦始皇是一月份出生,而且名字裡帶政字,為了避諱他老人家,就把政月改成了正月,一直用到現在。秦始皇二、劉邦的老婆,呂雉,因為她的名字裡有「雉」這個字,文書上為了避諱我們的皇后娘娘。凡是遇到這個字,都要用「野雞」這兩個字來代替。
  • 2020愚人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愚人節是什麼時候各國愚人節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愚人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愚人節是什麼時候各國愚人節習俗 愚人節,源自西方的節日,卻被中國人玩壞了。那麼,愚人節是幾月幾日?關於愚人節又有哪些習俗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我國名諱習俗的形成,以及在現代考古學中的實際應用
    四、避諱給後人帶來的危害性由於避諱的存在,隨著朝代的更替,日積月累,避諱的字越來越多,據統計,到宋孝宗時,應避諱的文字達到278個。由此造成了文字混亂,史實淆亂,給人們閱讀、整理和研究古籍帶來了困難。唐朝以前,關於避諱,官方雖然也做要求,但是並不十分嚴格。到了唐朝,避諱的習俗變成法律的形式由朝廷頒布,這樣一來,有不少人因不慎觸諱而丟官去職,斷送了仕途。再往下傳,到了清朝,特別是康熙到乾隆的這140年中,大興文字獄,對皇家的避諱成為限制文人寫作的桎梏。
  • 你本命年的時候有沒有穿紅內衣內褲?其實這個習俗很早就有
    在傳統習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認為是一個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歲,太歲當頭坐,無喜必有禍」的民謠是關於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寫照。故民間通常把「本命年」也叫作「檻兒年」,即度過本命年如同邁進一道檻兒一樣。因此,「本命年」的人在農曆臘月三十那天,從日落到第二天日出,都要系紅腰帶,穿紅衣服,以此來避邪驅惡,祈求吉利。
  • 春節將至,農村的小年是什麼時候?小年都有哪些習俗,看完明白了
    #2020春運#臘月初八一過,年味就開始濃鬱了起來,在外的村民也紛紛的往家趕,隨著春節的臨近,一年一度的春運也即將開始,我們都愛把春節稱之為過大年,在過大年之前,還有小年的說法,什麼時候是小年呢?對於小年也被叫做官三民四船家五,北方地區作為京城距離較近,消息發布之後是最容易獲得的,很多時候都是跟隨最新的消息走,在臘月二十三的時候,就會跟隨京城一起過小年,而南方地區則距離很遠,消息傳遞過慢,延遲了一天,只能到臘月二十四才過小年,而那些船家漁夫,得到的消息則更晚,只能等到臘月二十五,才是小年的開始,也有一些地區更是將臘月二十三至除夕之前所有的日子,都稱之為小年
  • 端午節都有什麼習俗呢
    馬上端午節就要到了,這一期,我們就不講車啦,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端午節咱們都有什麼習俗呢?端午節,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深受全國人民的重視。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裡還講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包粽子,賽龍舟。
  •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個傳統習俗的來歷是什麼
    這個「過大年」的習慣說法一方面,有表達「春節」這個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同的傳統節日的「隆重」程度的含義。也反映了春節在人們心中的節日位置。那就是,春節這個節日是一個「大」節日!所以,過春節也叫「過大年」!就「大年」的說法和稱呼,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和「小年」的相對性提法兒。有「小年」,當然就一定有「大年」!
  • 萬聖節什麼時候?萬聖節的由來和習俗
    在這一天裡,街頭商店隨處可見南瓜燈,在夜幕來臨的時候,小孩子們把自己裝扮成鬼怪,挨家挨戶地收集糖果。因此這一天也是孩子們的歡樂日子,不管弄出什麼樣的惡作劇都不會受到責備。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活動也將在這一天舉行。一、萬聖節的由來1、名稱的由來:有關萬聖節由來的版本有許多種,流傳最多的是: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斯。
  • 【易製毒管理】西吉縣 | 零流弊、零發生!未雨綢繆清隱患
    【易製毒管理】西吉縣 | 零流弊、零發生!熱文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易製毒管理】西吉縣 | 零流弊
  • 陳曉平:武將謝鴻章改名避諱李鴻章
    上司樂意接受奉承,下屬也就極力揣摩曲意奉迎,這個案例將「權力的毛細管作用」呈現得淋漓盡致。李瀚章李鴻章兄弟及家人合影史諱舉例避諱在中國由來已久,一般認為始於周朝,而後歷經數千年發展,形成博大精深的「避諱學」。已故歷史學家陳垣曾寫成《史諱舉例》一書,名聞宇內。
  • 情侶在一起久了,屎尿屁等還需要避諱對方嗎?對此你怎麼看
    情侶在一起久了,屎尿屁等還需要避諱對方嗎?聽聽大家怎麼說。 一開始的時候,我對這些事情也沒有一絲反感,相反我在那一刻感覺有一種坦然和安穩,感覺這段感情圓滿了,我們之間的關係一下子變得更親密。 然後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些毫不避諱成為相處的常態之後,我就開始越來越厭煩女朋友的這種行為和表現,我很反感她在我面前蓬頭垢面,很反感她的一些很不美觀的行為和動作。
  • 春節習俗:為什麼初七上班?正月初七有什麼習俗
    人日,就是「人民安之日」,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七就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是春節系列節日中重要的節日之一,人日在中國至少有二千年以上歷史。據民間傳說,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和馬,上帝在創造萬物的時候剛好在第七天創造了人,所以正月初七就是屬於人日,也是屬於每個人的生日。
  • 這個民族有什麼特色習俗?
    它就是發源於唐朝、形成於明代的回回民族,這個民族也曾被世人稱為東方猶太人。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回族其實屬於舶來民族。因為在公元七世紀至八世紀左,從阿拉伯、波斯遠道而來的穆斯林商人,陸續從海陸來到唐朝從事貿易活動。並且有一大部分穆斯林商人,選擇在唐朝沿海地區定居。
  • 女兒一句話媽媽尷尬無比,父母和孩子相處要懂得避諱
    而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也要懂得避諱,如果不懂得避諱,那麼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劉女士家的女兒今年三歲多了,而劉女士和丈夫平時都是比較大大咧咧的,有的時候說話也不會在女兒面前避諱,想說什麼說什麼。這天劉女士和丈夫帶著女兒去逛商場。女兒玩得有些累了,於是爸爸就去給女兒 買了一瓶礦泉水來。
  • 這個「中秋」假期有點長!中秋節的這些習俗、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中秋和國慶節將至,巧合的是中秋和國慶還是同一天,有關專家表示,在這個日新月異的21世紀,中秋、國慶「同天」的概率非常小,而這在21世紀僅出現4次,實屬罕見!上一次出現中秋、國慶同天是在2001年,今年也就是2020年又出現了一次,接下來還會在2031年和2077年再次出現!
  • 大年初五,在農村都有什麼習俗,應該吃什麼呢?看完明白了
    大年初五很多地區都有一些農村習俗,在筆者這裡的初五,一直以來都有送五窮的習俗,初五是將一些窮神被送走的日子,在凌晨的時候,大家會將家裡的垃圾、灶灰放進簸箕裡,拎到大街上倒掉,然後燃放鞭炮,寓意著家裡沒有用的,代表著窮的東西會在初五的這一天,給統統地送走,全年都會諸事順利,福氣多多,貧窮也會離我們遠去,隨著鞭炮的禁止燃放,現在的送五窮雖然還會進行
  • 七龍珠的戰鬥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崩壞的?
    後期明顯把賽亞人瀕死提升戰鬥力這個設定給廢了至少空貝沒有出現過,其實人造人篇還好,布偶篇戰鬥力也是各種翻倍。到龍珠超了,神與神劇場版其實還好,引入超賽神這個觀念,壓z貝吉特就算了畢竟新境界流弊。可是復活的f是什麼鬼?大王修煉四個月平超藍?超藍被雷射槍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