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經商的民族:回族歷史起源於何時?有哪些獨特的文化風俗?
起源於西亞定居於以色列的猶太人,被譽為世界範圍內最會經常的民族。實際上在神秘的東方大地上,也曾出現過一個善於經商的民族。它就是發源於唐朝、形成於明代的回回民族,這個民族也曾被世人稱為東方猶太人。
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回族其實屬於舶來民族。因為在公元七世紀至八世紀左,從阿拉伯、波斯遠道而來的穆斯林商人,陸續從海陸來到唐朝從事貿易活動。並且有一大部分穆斯林商人,選擇在唐朝沿海地區定居。
唐代都城長安以及廣州、泉州,還有杭州、揚州等城市,都曾留下過來自西亞的穆斯林商人足跡。尤其是在公元651年唐高宗永徽二年時,更是出現過一次穆斯林商人入唐熱潮。他們不僅在這些城市定居而且還娶妻生子,並將後代留在了這片東方土地上。
這批最先來到中國的穆斯林商人,被人們稱為蕃客或土生蕃客。所謂「蕃客」指的就是從西域來到中國的人,他們也被視為回回民族最早的的先民。宋代時又有一批從東而來猶太人,由於他們與回回民族宗教比較親近關係,所以後來也成為了回族一部分。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回回民族的主要構成種族,其實就是阿拉伯人、波斯人、猶太人。即使是後來蒙古汗國和元朝統治時期,不斷從中亞各族籤發到中國的民族中,也主要以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為主。
筆者認為這個有信仰、有頭腦並善於經商的民族,其基因或者說血脈居然源西亞地區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這一點恐怕會令很多人都恍然大悟。回回民族即現代人耳熟能詳的回族,它的歷史源於竟然充滿如此之多的神奇之處。
回回民族名稱來歷與歷史起源
回回民族就是我國境內少數民族回族的全稱,作為一個擁有1000多萬人口的少數民族,幾乎在我國全境之內都有其人族人分布。回族其實與哈薩克族一樣都並非,我國古代社會中的原生民族。據史料記載回族的形成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以唐高祖李治時期。
一、回族歷史之唐代起源說
公元651年曾出現過一次小規模境外民族遷入熱潮。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原因主要與,當時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屬於空前繁榮階段。不僅出現了萬邦來朝的政治高潮,而且在對外發展事業中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這種歷史契機的影響之下,一大批被當時人稱為「西域」人的,阿拉伯人、波斯人開始進入唐朝國土。這些人的主要身份就是穆斯林商人,他們不僅在當時的沿海地區定居,而且還建築了我國最早禮拜寺。
有很多穆斯林商人在來到唐朝之後,面對空前繁榮的社會發展浪潮,不禁生出留在中國的念頭。於是很多穆斯林商人在當地娶妻生子,也就是說從公元七世紀開始,回回民族的先民就已經開始在中國繁衍生息。
二、回回民族名稱來歷
1.宋元時期回回民族演變
「回回」是回回民族的簡稱,但是這並不是回族人的自稱,但是隨著時間不斷推演最終被回民所接受。實際上如果深挖「回回」名稱的起源,最早的文字記錄見於宋沈括的《夢溪筆談》。
主要是指唐朝時期安西都護府管轄領域的「回紇」人,當然也可以寫作「回鶻」人。南宋時期「回回」民族的範圍逐漸擴大,除了包括「回紇」或「回鶻」之外,還將蔥嶺以西的一些少數民族劃入了「回回」範疇。
元朝建立之後波斯、阿拉伯地區的工匠,商人、學者、官吏、掌教開始自主遷徙入元。但由於當時社會相對來說處於動蕩階段,所以入元的「回回人」分布地點並不固定。但是也在各地建立起了禮拜寺,並積極傳播伊斯蘭教教義。
由於元朝時期施行「四等人」制度,處於第二等級的「色目人」因為歷史變遷,也被劃入了「回回」民族。這其實都是回族形成的發展歷史,雖然也有很多學者認為北宋、南宋,以及元朝時期的「回回」與現代回族不同,但筆者認為其基本屬性應該相差不大。
2.宋元時期回回民族名稱
宋代時期回回民族被稱為「回紇」,蒙古汗國雖然將其稱為「回回人」,但是蒙語卻將回族先民稱為「撒爾塔兀勒」;而忽必烈建立元代之後則將其稱為,「木速蠻」或「木速魯蠻」,雖然名稱不同但意思基本上都是「回回」。
實際上回回民族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之所以會持續不同朝代或民族稱呼不同的現象。其實,都與當時社會的政治環境與人文意識息息相關,「卡西」、「東幹」、「帕西」等,也都是回族在歷史中的重要稱呼。
3.回族形成於明代
雖然現代很多人都認可回族起源於唐代,但更確切的說其實是形成於明代。這中間歷經、五代十國、宋代、元朝,筆者認為經過不同朝代和歷史時期的發展,來自西亞阿拉伯、波斯和以色列的回族先民。
在不斷與中國其他民族融合的過程中,其實也在政治、經濟、文化上, 也都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回族特徵。現代社會中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回族人的主要聚居地,但是全國大約31個省市自治區、自治州縣等,其實都可以看到回族人的身影。
據明代史料記載:「同類則相遇親厚,視若親厚,視若至親」。這句話雖然寥寥數字但卻,寫出了當時回民內遷的歷史事實。元朝滅亡之後回回開始逐漸依附明朝,從當時全國各地趕往陝西關中、甘肅河州,以及寧夏靈州至平涼、固原各州縣的回民眾多。
當他們相遇之後由於是同族,所以見面之後格外親切。「自守其俗,終不肯變」,簡單說就是回回依然遵守本民族習俗,直至現代社會回族人也依然秉承故俗。至明代開始回回與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相互融合併逐漸形成民族共同體。
擁有1400歷史的回族文化習俗
回族作為由外族人融合之後形成的新民族,在我國歷史上已經存在了1400多年。由波斯人、阿拉伯人、猶太人,為主要民族構成基礎的回回民族,不僅具有異域民族的風土人情。同時,在我國境內與其他民族融合之後,也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習俗。
作為一個擁有獨立語言、文字以及文化的少數民族,他們平時的主要交流語言是經堂語和小兒錦。雖然也有其他語言和拼音文字,比如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但最常見的,還是經堂語和小兒錦這兩種語言和文字。
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伊斯蘭教,在回族形成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源自中亞、西亞等國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篤信伊斯蘭教。這對於回族文化習俗形成,其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回族服飾習俗
在現代社會中很多地區都可以看到穿著,回族特色服飾的男人與女人。相比較於其他民族來說由於回族人,從出生開始就深受伊斯蘭教洗禮,所以即使是在服飾文化方面也會受到一些限制,尤其是回族女性服飾受到的限制會更多。
1.「回回帽」
大多數情況下回族男子的都會,頭戴「回回帽」、身穿坎肩、腳蹬布鞋,這其實也是回族男性的基本服飾。「回回帽」 又可以成為「禮拜帽」,作為回族男性的傳統帽子外觀比較簡單,無沿、圓形類型半個掏空的西瓜。
一般情況下「回回帽」的顏色較多,白、綠、紅、黑、灰、藍等。除了除了這些純色的「回回帽」之外,還有一些會帶伊斯蘭風格花紋或圖案。比較常見的就是星、月、「真主至大」、「清真言」等。
作為一種回族男性特色帽子,可以根據不同季節以及場合,佩戴不同類型的「回回帽」。的確良、滌卡、棉布、毛線、牛羊皮革等,都可以製作出顏色、樣式、花紋不同的帽子。實際上在回族社會年輕男性與老年男性的帽子也有區分。,
2.「準白」即袍子
回族人在日常生活中特別喜歡穿長袍或者長大衣,用回族語言來說就是「準白」。回族滿拉、老人、阿訇都特別喜歡穿這種衣服,大多數情況下「準白」都是用棉布、毛料製作,可以根據不同季節製作成單、夾、棉、皮四種類型。
回族男子特別喜歡穿白襯衫、白布襪、白布大襠寬鬆褲,這其實也是回族人比較有特色的服飾文化之一。相比較於男性服飾而言回族女性的服飾文化,相對來說要比男性更為複雜。
二、回族女性服飾習俗
回族女性服飾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蓋頭」,主要是指可以蓋住頭髮、耳朵、脖頸的紗布。正常情況下回族女性在佩戴蓋頭的時候只會將眼睛露出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比較特殊的服飾習俗。
其實,主要是受到了阿拉伯國家的影響。因為在阿拉伯的地區女性佩戴蓋頭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遮羞。雖然在其他民族的眼中這種習俗,確實有一點讓人難以理解。但是在回族地區女性戴蓋頭,卻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回族女性一般都會穿「大襟」衣服,少女或者剛結婚的女性「大襟」 配飾非常豐富。既有嵌線、鑲色、滾邊,同時還會在前襟繡上美麗的花朵。實際上這些配飾都能夠起到非常好的畫龍點睛作用。
一般情況下回族女裝都是右邊有扣子,但是這種紐扣都是由她們手工製作。黑、藍、灰、綠、紅等顏色,是回族女性服裝的主要配色。而且只能在一些比較重要的節日裡面,穿素色衣服才能顯示住莊重之感。
結 語
回族作為我國境內比較特殊的舶來民族,從唐朝初期就已經開始在濱海城市活動。由於回族的主體多為阿拉伯人、波斯人、猶太人,所以在他們的身體中攜帶一種天然的宗教血液。這其實也是回族文化習俗形成的一個重要契機。
筆者認為有1400多年歷史的回族,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其實也受到了其他民族影響。而這種影響主要源於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大方面。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其實在生活習俗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波及。
只不過回族人的民俗具有一定穩定性,所以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習俗文化。事實上隨著時間不斷推移回族人的各種習俗,其實也都在隨著社會變化來不斷改變。雖然在現代社會中回族人依然特色鮮明,但是卻早已融入了很多現代元素.
【參考文獻】
《門源回族習俗探析》
《中國回族習俗略論》
《回族習俗及其與法制的關係》
《寧夏同心回族婦女生育習俗及其變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