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調查官「高人」入駐法院,創出智慧財產權審判「南京範兒」

2021-01-20 南報網

技術調查官「高人」入駐法院,創出智慧財產權審判「南京範兒」

助力斷案使巧勁,技術「四兩撥千斤」

近日,南京智慧財產權法庭2020年公開招聘技術調查官工作落幕。儘管招聘方就學歷、工作年限、職稱做出諸多要求,但這個僅招一人的崗位還是吸引了數十人諮詢應聘。 

其中,超過九成的應聘者擁有碩士學歷。有的是高校老師,在行業內摸爬滾打10年;有的目前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願意辭職來;有的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的技術人員,在專利審查上有13年工作經驗。

法院裡的技術調查官,到底是個什麼「官兒」,怎麼這麼有吸引力? 

「高人」入駐,法院裡來了群技術調查官 

郝小芳今年38歲,畢業於中國藥科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碩士。此前做過新藥研發、拿過藥學專利,後進入省藥監部門國家級實驗室工作;作為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編委之一,曾參與《藥物製劑輔料與包裝材料》教材編寫。

2017年,郝小芳從434名報名者中勝出,與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籤下一份為期3年的勞動合同,進入南京智慧財產權法庭,開始全面、深入參與案件技術事實查明。 

「要直面當事人,要在法官開庭時參與,要在堆成山的材料中找事實,這裡的每一天都是充滿挑戰、熱火朝天的……」郝小芳說。 

智慧財產權之爭有時是「你死我活」,在負責集中管轄江蘇全省9市智慧財產權技術類案件的南京智慧財產權法庭裡,自然充滿挑戰,這裡的技術「高人」也各個有「絕招」。 

計算機技術調查官趙瑞琪擁有武漢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士學位,在成為技術調查官之前任職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8年,是高級軟體開發工程師,能夠從百萬行代碼裡發現異常。 

通訊技術調查官周虎熟知移動通信網絡業務流程,他能為法官提供手機軟體發明專利的重要參考,最高法院近期公布的技術類典型案例——華為公司與康文森公司就4G等模式下標準必要專利之爭,就是在他的幫助下順利辦結。

李偉是機械專業技術調查官,如果不是他從瀚如煙海的材料中找出依據,涉案印刷企業就只能設備停機、工廠停產,損失巨大。張耀超是電子信息類技術調查官,近年來普遍出現的醫療軟體等電子信息類知產侵權案中,他讓很多「有苦難言」的被侵權企業順利維權。

「四兩撥千斤」破解技術難題

郝小芳還記得去年協助法官辦理的一起涉及保溫高分子材料案件。原、被告是彼此最大的競爭對手,一開始就帶著劍拔弩張氣氛。雙方技術爭議焦點為產品的材料複合方式到底是膠粘型還是熱熔型,庭前雙方提供了多組證據,對對方提交的證據也多有質疑。原告以自身擁有專利為由,準備將被告「趕盡殺絕」,但被告堅稱不存在侵權。

沒有技術調查官時,類似案件審理大多需司法鑑定程序,費用不菲。郝小芳拿著這個案子,想到此前對藥品的複合方式進行過研究,通過對產品進行逆實驗,有可能辨別出複合方式上的差異,她提出了現場實驗的驗證方式。

「原、被告對彼此都不太信任,整個實驗其實是原告、被告和法院在三方見證下,各自獨立進行的。但最後3個實驗的結果卻出奇一致,原、被告產品的複合方式並不相同。」郝小芳說,當實驗結果最終出爐,現場先是安靜,隨後原告技術團隊負責人悶悶地講了一句:「我去找老闆……」一番竊竊私語後,一行人離開了。

不久,法院就收到了原告寄來的撤訴申請,原本一觸即發、可能要曠日持久的知產之爭就這樣結束。3年多來,有了技術調查官的助力,南京智慧財產權法庭的不少案子都被這樣「四兩撥千斤」般解決。

技術查明「南京模式」已獲全國推廣

「見到這些『高人』的技術意見,很多當事人心服口服。」南京智慧財產權法庭庭長周曄告訴記者。

3年多來,5名技術調查官共輔助技術類案件572件,撰寫技術調查建議或意見報告265份,不少當事人在看到技術意見後選擇撤訴或者和解;即便是技術調查官所參與的技術類案件上訴,也無一起案件因技術事實被發回改判。2017年技術類案件平均審理期限為136.2天,2018年縮短到102.5天,2020年新冠疫情影響下目前也僅為120.5天,遠低於法定審理期限。目前,5名技術調查官全部通過法考,可以在技術思維與法律思維間架起一座橋。 

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姚志堅介紹,智慧財產權技術類案件,技術事實的準確與高效查明是正確適用法律並公正裁判的基礎,也是一直以來影響法院案件審理質量和效率的普遍難題。南京於2017年全國首創構建了聘用制專職技術調查官制,技術調查官全程參與案件審理,法官可隨時就技術問題與其溝通,具有司法的親歷性優勢,被最高法院定位為制度創新的「南京模式」。 

3年多來,有多個案件當事人因技術調查官參與使得案件高質、高效審結向法院專門表達感謝。北京、上海、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及全國多家知產法庭多次專程來南京考察學習;上海、杭州、寧波等地均已借鑑「南京模式」經驗,招聘了專職技術調查官。

南報融媒體記者  張源源

相關焦點

  • 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發明專利案件近半引入技術調查官助力審判
    新華社廣州12月28日電(記者毛一竹、呂誠成)記者近日從在廣州舉行的第二屆全國技術調查官制度研討會上獲悉,為解決智慧財產權案件審判中的技術事實查明和認定難題,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探索技術調查官制度。自製度建立以來,技術調查官參與了該院44.9%的發明專利案件辦理,涉及華為、格力、蘋果、三星等多家知名企業。
  • 長春智慧財產權法庭技術調查官參與訴訟案件
    長春智慧財產權法庭技術調查官參與訴訟案件 2020-10-17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技術調查官」是個什麼官?上海這家法院出庭的「技術參謀」不一般
    記者注意到,目前全國法院智慧財產權審判領域已經有多地探索建立技術調查官制度,但是大多採用交流任職或者兼職的方式聘用技術調查官,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在2020年開創先河,招錄了聘任制技術調查官。作為智慧財產權法官的「技術參謀」,技術調查官在法庭上發揮了怎樣的作用?聘任制技術調查官又是在怎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 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招聘第二批技術調查官公告
    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招聘第二批技術調查官公告 2020-01-16 2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京中院招聘技術調查官 工資比法院院長還高
    技術調查官專業技術人才 是法官的 " 技術翻譯 "7月27日,南京中院發布招聘公告,公開招聘6名技術調查官,年薪約20萬至30萬元。這些調查官的職責將包括明確案件技術事實爭議焦點,對技術事實的調查範圍、順序、方法提出建議,參與技術事實的調查取證、勘驗、保全等。
  • 長春中院首次聘任31名技術調查官
    9月27日上午,長春中院舉行首批技術調查官聘任儀式並召開新聞發布會。31名來自各領域的學科精英,正式成為首批技術調查官,同日發布《吉林省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長春智慧財產權法庭技術調查官選任及參與訴訟活動的規定(試行)》。
  • 全國首批法院專職技術調查官上任一年多,參與辦案的效果如何?
    交匯點訊 自2017年南京中級人民法院發布招聘技術調查官的公告以來,這個堪稱法官技術「翻譯」的群體就備受媒體關注。如今全國首批聘用制專職技術調查官入職一年多了,參與辦案的效果如何?南京中院18日公布,截至2018年底,6名技術調查官共參與疑難複雜技術類案件129件。
  • 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多措破解專利技術案線上審理難題
    本網訊(記者 王涵)近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召開「專利授權確權案件線上審理情況」新聞通報會。記者在會上了解到,綜合運用電子送達、增設技術調查官線上審理埠等多項創新舉措,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實現了技術類專利行政案件全流程線上審理,今年1至8月,共審結專利行政案件1325件,是去年同期結案數的近兩倍。
  • 選聘技術調查官 護航智慧財產權
    ,並通過建立智慧財產權綜合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無償為社會公眾提供智慧財產權政策指導、檢索查詢、維權援助等基礎性服務。 在完善智慧財產權促進和保護工作機制方面,《條例》要求政府完善智慧財產權工作協調機制,設立智慧財產權工作領導小組、智慧財產權專家諮詢委員會和專家庫;推動智慧財產權社會共治,構建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新型智庫、服務機構等多方參與的智慧財產權治理體系;加強與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對口支援地區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開展兩岸智慧財產權金融合作,推動「一帶一路」智慧財產權經濟協作發展,加強智慧財產權國際交流合作
  • 給法官配上專業「外腦」 長春市中法首次聘任31名技術調查官
    給法官配上專業「外腦」 長春市中法首次聘任31名技術調查官 2020-09-28 0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首例技術調查官參審的汙染環境案宣判
    為更好查明案件技術事實,經東山法院申請,漳州中院指派「漳州法院生態環境技術專家庫」成員,閩南師範大學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的黃旭光、王振紅兩位教授作為本案技術調查官。漳州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鄭通斌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最高法院、省法院、漳州中院黨組高度重視生態審判及其機制創新,生態環境技術調查官制度應運而生。
  • 選聘技術調查官護航智慧財產權 廈門經濟特區智慧財產權促進和保護條例...
    在完善智慧財產權促進和保護工作機制方面,《條例》要求政府完善智慧財產權工作協調機制,設立智慧財產權工作領導小組、智慧財產權專家諮詢委員會和專家庫;推動智慧財產權社會共治,構建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新型智庫、服務機構等多方參與的智慧財產權治理體系;加強與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對口支援地區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開展兩岸智慧財產權金融合作,推動「一帶一路」智慧財產權經濟協作發展,加強智慧財產權國際交流合作
  • 三創四建|河北省法院為建設一流營商環境提供司法保障
    省法院為建設一流營商環境提供司法保障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保護力度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崔叢叢)近日,從河北省法院獲悉,自「三創四建」活動開展以來,省法院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審理各類智慧財產權案件
  • 中國智慧財產權研究會智慧財產權鑑定專業委員會成立
    法院提供了3家智慧財產權鑑定機構,在不接觸權利人和被控侵權方的前提下,被選擇的智慧財產權鑑定機構通過技術分析,為法院審判提供技術證據。智慧財產權鑑定是在司法鑑定基礎上,進一步推進鑑定技術在智慧財產權糾紛爭議處理中的應用。長期以來,智慧財產權司法鑑定、技術調查官、專家輔助人一直為智慧財產權司法審判提供技術支撐。
  • 委員談司法人才建設:建議專設技術調查官職務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李玉光說,他注意到相比往年,今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報告開誠布公地指出,「一些檢察人員的素質能力不適應,尤其是智慧財產權、金融證券、網際網路等領域知識欠缺」。他認為,目前案件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反過來說,高技術領域裡的案子越來越多,而且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特點。
  • 技術調查官又一創新|東山法院引入「水草淨化」修復模式
    技術調查官又一創新|東山法院引入「水草淨化」修復模式 2020-12-19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19)
    三是優化技術類智慧財產權案件審判機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優化審判管理,充分發揮集中管轄的機制優勢和全國法院「1+76」整體效能,推動全國關聯糾紛化解。 四是推進多元化技術事實查明機制發展。統籌全國法院技術調查資源,包括360餘名技術調查官,覆蓋30多個技術領域,努力緩解欠發達地區法院技術調查力量不足、發達地區法院技術領域覆蓋不全的問題。
  • 生態司法丨全國首創生態環境技術調查官制度 打造生態司法治理新樣本
    今年6月,福建高院先行先試探索創新,統一謀劃部署,在漳州法院試點實行生態環境技術調查官制度,目前已有9位技術調查官參審5起涉生態案件。生態環境技術調查官制度,是指法院在審理涉生態案件中,聘請生態領域專家擔任技術調查官,全程參與案件審理,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更高質量落地見效。該制度系全國首創,填補了生態環境審判技術輔助制度空白,破解了生態修復難以落地的堵點,真正形成誰破壞誰修復、在哪裡破壞就在哪裡修復的生態司法治理實踐新樣本,獲得最高人民法院肯定推廣。
  • 最高法智慧財產權法庭揭牌以來已審結案件4124件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劉碩、羅沙)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24日發布數據顯示,該法庭自2019年1月1日揭牌以來,截至2020年12月23日,共受理案件5104件,審結4124件。累計召開111次專業法官會議,形成了418個具體法律適用規則。
  • 賠償又賠禮 | 漳浦法院審結生態技術調查官參與的非法採礦暨環境...
    賠償又賠禮 | 漳浦法院審結生態技術調查官參與的非法採礦暨環境公益訴訟案 2020-12-11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