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攻堅能力有多強?越軍俘虜:炮火真準,全連30人只剩一個

2020-12-12 毫末趣讀

短兵相接,攻堅作戰,一向都是我軍的優勢,這點美軍比不了,其他國家更是望塵莫及,即便是以地面作戰頑強的越軍,在我軍面前也是無可奈何,毫無還手之力,同登之戰就是最好的例子。

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東線的一路部隊負責搶佔越南同登,在戰役開始之初,解放軍就動用了大量152毫米榴彈炮、130毫米加農炮、85毫米炮對同登外圍越軍10幾個火力據點進行打擊,頃刻間,這些據點成為一片廢墟。

與此同時,我軍步兵在炮火掩護下,衝到越軍後方,截斷他們的退路,將他們消滅,當時,一些越軍企圖炸毀中越鐵路上的接軌點三孔橋,但他們還沒來得及引爆,就成了俘虜。以至於一個俘虜顫抖著說:「你們的炮火打得真準,我們連只跑出來30人,現在就剩下我一個了。」

清楚外圍據點後,接下來,解放軍向同登發起進攻,在同登沿途,越軍構築了許多野戰工事,還在一些重要道路口埋設了大量地雷,我軍戰士冒著越軍火力奮勇前進,利用一個個炸彈把越軍的暗堡都幹掉。

同登的越南守軍頂不住我軍猛烈攻勢,最後龜縮在火車站旁的永久性工事和樞紐裡,包括399高地的幾個據點。

399高地上的幾個據點是是永久性工事,是當年法國人修的炮樓,後來,日本佔領此地後,又進行了加固,可以說相當堅固,當時,同登的軍政要員都集中在這裡。

解放軍隨即發起攻擊,在連續幾個晝夜的激戰後,戰士們奪佔了兩個炮樓,還佔了338高地。只要越軍的地堡一開槍,解放軍就會用更加猛烈的火力壓制,然後突擊隊衝上去,炸藥包、火箭筒、噴火器齊上。在戰鬥中,更是湧現了許許多多的戰鬥英雄。

王金盛世某團九連一排的班長,他和戰友們負責拔掉一個重機槍火力點,接到命令後,他首先衝了上去,戰士們緊跟其後,一枚炮彈落在了他身邊,轟鳴聲讓他的耳朵失去聽覺,接著越軍又在四周瘋狂掃射,一排的前進受到阻礙。關鍵時刻,他翻滾到炮樓大門邊的一個死角處,向越軍射擊,接著一個10人的戰鬥小組上去支援他,他們朝地堡裡投了兩枚手榴彈,幹掉了這個重機槍火力點。

還有某部五連的周遠生,他利用夜色帶著3名戰士闖入越軍陣地,發現工事裡的越軍正搖著三七高炮向解放軍射擊,於是,他把兩顆手榴彈綁在一起,扔了過去,把那夥越軍炸死。然後,在後續部隊支援下,佔領該陣地。

就這樣,經過幾天戰鬥,越軍的永久性工事被我軍封鎖住了,緊接著戰士們運來大量炸藥,將這些工事炸沉平地。越軍「飛虎團」以及附屬部隊遭到覆滅打擊。

相關焦點

  • 中越「老山7.12大戰」:我軍1個團硬抗越軍6個團,炮兵顯神威
    1984年7月12日中午12點,我軍炮兵陣地突然沒了動靜,119團團長張又俠(今中央軍委副主席)收到了一個幾乎令他絕望的消息:炮兵的炮彈打光了,2.5個基數的炮彈全打沒了,松毛嶺的前線陣地上只剩下迫擊炮還能提供支援。據說當時張又俠差點暈過去,畢竟他的119團目前正遭到越軍6個精銳團的圍攻,沒有炮兵的火力支援,後果不堪設想!
  • 老山松毛嶺戰鬥,越軍兩萬人圍攻我軍一個團,被擊斃3800多人
    但是此時越軍已經開始不斷地從後方調集兵力,共調集了三個師九個團共兩萬多人的兵力,還調集了大量的炮兵部隊,越南一半的大口徑炮彈全部被調往前線。我軍為了防止越軍的偷襲,工兵部隊用火箭布雷車向我方防禦陣地拋射了30多萬顆大小地雷,形成了東西長七公裡,縱深寬500米的雷區。我軍後勤部隊抽調200多輛軍車,源源不斷地往前線運輸炮彈。
  • 1988年中越赤瓜礁海戰的罕見照:圖9擊中敵艦,圖10俘虜越軍士兵
    趕往赤瓜礁的途中,我502艦各部門還進行了緊張的實戰準備。圖為戰士們在裝填彈鏈。 3月14日晨6時,越軍利用低潮開始登上赤瓜礁,604號武裝運輸船派出43人。我海軍502艦派出33人,531艦派出25人,共計58人登上赤瓜礁。
  • 別再被抗日神劇騙了:俘虜一個日本士兵已經很難了,更別說大佐了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深受武士精神影響的日本軍隊在戰場上很少被我軍大規模俘虜。雖然在戰爭後期日軍節節敗退,但被俘虜的人數仍較少的可憐,在整個抗日戰爭中被俘虜的日軍也不過6000人出頭,而且是多數是在戰場上負傷成為俘虜,那麼在抗日戰爭,我們俘虜的日軍最高指揮官是多大的呢?
  • 對越反擊戰期間,解放軍擊斃32名越軍,衝上陣地一看,氣的渾身發抖
    1979年2月17日,為應對越南的不斷挑釁行為,中國政府決定派出解放軍對越南實施懲戒作戰,2月17日這一天,30餘萬解放軍分東西兩線,對敵展開火力打擊。 自1979年2月17日開始,到1979年3月5日戰爭結束,中國人民解放軍雖然打贏越南,並佔領越南北部,但我軍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無數年輕的戰士,永遠埋骨在那片陌生而遙遠的地方。 極少人知道的是,對越反擊大規模戰役打完後,解放軍與越南還在法卡山、者陰山、老山一帶,與越軍戰鬥了將近十年。
  • 中國越戰醫療兵傳奇:拒絕帶槍,一天內救47人,獨自押送越南俘虜
    其中,張興武所在的部隊為118團3營9連,當時他還沒過18周歲生日。 《血戰鋼鋸嶺》裡的多斯上戰場時,因為宗教信仰沒有帶槍,不想殺人只想救人。 越南人被海量的炮火炸得無處可躲,我軍各突擊小隊借著順勢全面掩殺,作為攻擊連隊的9連率先出擊。
  • 仗沒完就撤退,押著俘虜退出戰鬥,我軍兩個連遭幾十門迫擊炮集火
    敵人在此處構築有堅固工事,而且民居也相當堅固,敵軍守住這裡信心很足。從10月15日起,我4縱各部隊陸續抵達營盤外圍,與外圍的敵人展開了爭奪攻擊發起陣地的戰鬥。在經過3天斷斷續續的戰鬥後,我軍將營盤外圍的敵軍支撐點相繼拔除。形成了對營盤守敵的全面包圍。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最倔師長:寧可被罷官,也絕不放過一個俘虜!
    圖|我方諜報員(1979年2月17日12時,戰戰後統計,163師共殲敵5861人,其中擊斃5293人、傷敵530人、俘敵38人,其殲敵數目約佔了有55軍總殲敵人數的一半,比排名第二的165師整整多出兩千多人!
  • 淮海戰役,黃維兵團中最難打的一個團
    其中,華野7縱20師在師長張懷忠、政委鄧少東率領下,佔領了大王莊以南的小馬莊、周尹莊攻擊陣地,準備攻堅大王莊守敵。大王莊北距黃維兵團指揮中心雙堆集500多米,東北距尖谷堆約150米,由敵號稱「英雄團」的第18軍118師第33團防守。尖谷堆為高約30米的小高地,是雙堆集地域的一個制高點。西北距雙堆集500米,由敵號稱「威武團」的第18軍114師第54團防守。
  • 抗日時期,我軍俘虜一個日本人,從此我國誕生一個厲害的軍種
    即便到今天,抗日戰爭已結束半個多世紀,這份仇恨依然被每一個國人所銘記。其實,一位偉人曾說過「中日兩國最大的敵人是軍國主義,而不是兩國百姓。」誠然,二戰時的日本士兵絕大部分被軍國主義洗腦,成了殺人不眨眼的戰爭工具。但那些沒被洗腦的日本人,還是有不少存在良知的。譬如中西功,1931年,他在滿鐵加入我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 三年解放戰爭,俘虜1064名將官,我軍地方部隊,活捉最大的官
    下屬4個軍分區,每個軍分區有3個獨立團。每縣有1個獨立營。每區有1個獨立連。從1947年底至1948年底,江漢軍區在一年時間內共殲敵2萬餘,解放大小城鎮170餘座,部隊得到了鍛鍊,裝備明顯改善。但其畢竟是地方部隊,與我軍野戰部隊的戰鬥力仍有明顯差距。不過,若論勇氣和作戰的積極性、主動性,江漢軍區部隊卻絲毫不落我軍主力部隊的下風。
  • 老山輪戰中解放軍炮兵打得又準又巧,一天能節省炮彈100噸
    因受地形限制,我軍反坦克預備隊難以近距離佔領陣地支援步兵作戰,以間瞄火炮打敵坦克成為各部隊加以實踐的手段。如1984年5月初,越軍數量坦克秘密潛入清水河以北地域,企圖配合步兵反攻。我 第14軍40師炮兵團及時發現敵情,指揮1個122榴彈炮營射擊,先後運用單炮和集火兩種方式,擊毀越軍坦克2輛,擊傷1輛,創造了山嶽叢林地帶榴彈炮打坦克的優秀戰例。
  • 我軍坦克連教敵寇做人!猛打猛衝如砍瓜切菜,對方毫無還手之力
    受到濃煙影響,我軍坦克部隊遭到了越軍接二連三的火力攻擊。時任坦克2連連長的周詩宜眼見戰士們停滯不前,立即下令:「全連必須馬上展開攻勢,不得停下,堅決出擊!」話音剛落,他便跳進坦克,在無線電中大吼一聲:「跟我上!」隨即發動好坦克,衝向越軍陣地。
  • 攻上這個高地,全連只剩40人,家喻戶曉的戰鬥英雄邱少雲就在這連
    他所在部隊為二野第10軍29師87團9連。1951年初,29師奉調入朝參戰。入朝參戰時,29師編入15軍,從今丹東入朝。部隊作戰的武器彈藥、糧食、挖戰壕的工具全要戰士背負,為了減輕負重,嚴寒中,戰士們將棉衣和棉被裡的棉花都抽出拋下。1951年4月,在與美軍一場惡戰之後,甄文祿所在的9連打得只剩5個班。
  • 話說:「加強連」一般有多少人,是如何加強的
    【話說軍世】在相關戰爭類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加強連」或者「加強營」等名詞,那麼,很過網友就疑惑了「加強連」和它上一級編制有多大區別呢?能夠加強到多少人,多少火力,戰鬥力會有多少提升呢?
  • 1948年,我軍俘虜了一個16歲國軍士兵,多年後卻成解放軍上將!
    我軍歷史上,每個成為開國將軍的人物,都有一段不凡的人生經歷。不過,從一個當初被俘虜的國民黨士兵,最後卻成為解放軍上將的,卻不多見,而這種小說似的歷史故事,沒想到卻發生現實生活中。今天的主人公名字叫徐惠滋,1948年遼瀋戰役中,有32萬多國民黨士兵成為我軍的俘虜,其中就有徐惠滋。當然,他當時只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小兵,並不是軍官,而且他加入國民黨時,還非常的年輕。徐惠滋是在瀋陽被俘虜的,因為長得高高大大,人看起來精神,而且又讀過書。
  •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善用火力覆蓋,我軍48個團群毆越軍炮兵9個團
    許世友將軍有句名言:「什麼叫戰術?打進去就是戰術。」當初在跟越軍作戰時,進攻復和地區的125師攻堅未果,原本計劃用6小時攻佔該區域。然而沒想到打了一個白天,都未能將該區域給攻克下來,甚至有些部隊都撤回位於國內的原進攻出發陣地。第二天許世友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頓時火冒三丈:「誰叫他們退回來的,這些怕死鬼!」
  • 上甘嶺特功八連連長,半年4次特等功,對付美軍炮火3點體會
    決戰淮海,8連作為全團尖刀首戰小白莊,僅用10幾分鐘強渡澮河突破黃維主力師陣地,連下3個村莊後僅剩9人,仍然佔領第4個村子。 戰後全連補充130多人,僅有10幾個是參軍子弟兵,其餘都是剛解放過來的。饒是如此,4天後決戰充任全縱尖刀,超額完成政委李成芳交給的任務,授予集體二等功。
  • 戰史丨解放軍火海戰術,越軍有些團幾乎全滅
    越軍為了實施此次戰役反撲,經過了2個月的精心準備,採取的打法是正面突破、兩翼牽制、向心攻擊,偷襲加強攻,企圖首先從盤龍江西岸的那拉地區打開突破口,爾後依託攻佔的陣地,逐點進攻,逐次奪取被我軍收復的老山地區。
  • 錫克兵和廓爾喀兵哪個強?我軍:都不賴,一個跑得快一個降得快
    印軍在通往瓦弄的道路上和瓦弄四周到處修築碉堡,僅一個連便構築有地堡50多個,多則甚至超過70個,整個瓦弄地區修築的地堡是天文數字。 388團一個排在作戰時由於迷路,誤入敵道格拉斯聯隊1營和庫馬盎聯隊6營的駐地,當時排長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頓猛打猛衝,兩個小時打死打傷80多人,其中包括道格拉斯聯隊1營長,這使印軍兩個營誤以為中國軍隊主力來了,倉促逃竄。到17日,其他印軍聽說兩個營溜了,也紛紛跑路,我軍轉入全線追擊。到19日,我軍進至薩木維爾、吉拉一線,離中印傳統邊界線只有2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