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段時間,如果不是這個東西,還真不知道我現在是什麼樣子,真是多虧了它啊,讓我重新擁有了健康的身體。」12月20日,在晉南一山村,69歲的杜大爺坐在土窯內的板凳上,將兩片布套在自己的脖子處,邊示範邊對攝影師介紹。隨著他坐下,原本放在地面上的四塊磚被一根繩子牽引著吊了起來。「就是這個樣子,我連著吊了兩年,我的脖子到現在都美美的,沒有一點事兒。」
杜大爺之前是個木匠,經常在農閒的時候跟著建築隊給人蓋房子,因常年低頭做木工活,讓他的脖子患上了嚴重的頸椎病。「20年前那時候,幹著活就不行了,頭暈得厲害,甚至直接就暈倒在了地上。」杜大爺說,因為頸椎病,他不但木工幹不了,連地裡的農活也沒法侍弄,只好去醫院治療。圖為站在院子裡的杜大爺和他的老伴史大娘。
在醫院裡,醫生告訴杜大爺,頸椎病沒有特別好的治療辦法,醫生只能暫時緩解症狀,要想徹底治癒,必須靠個人長期的規範鍛鍊,「你回家後,接著吊脖子吧。」聽了醫生的話,心靈手巧的杜大爺模仿病房裡吊脖子的理療器械,自己動手製作了一個「土法吊脖子器」,而且還沒有花一分錢。圖為杜大爺坐在板凳上吊脖子,史大娘透過窯洞裡間的紗門張望。
「其實這個東西做起來很簡單,就是兩塊用來兜脖子的布,一根繩子和幾塊磚。繩子需要一個支點,靠自身的重量將配好重的磚拉起來,然後倚靠著磚的反向拉力對頸椎進行牽引,堅持每天牽引上兩三個小時,時間久了,頸椎就慢慢好了。」杜大爺說,別看這東西土,他一直沒有拆掉,因為現在他只要脖子有點不舒服,還要用它來吊一吊。圖為杜大爺用來兜脖子的兩塊護布。
攝影師在發黃的土牆上看到,上面安裝了三個用木頭製作的滑輪,每個滑輪中間都有一個槽,綁著磚頭的繩子正好放在槽中。杜大爺說,滑輪都是他自己做的,而且用三個這樣的滑輪作為支點,既可以固定繩子位置,又能讓磚塊的拉力均勻,「一個支點的話,磚塊的力量會直接作用到脖子上,那樣會不舒服。另外,用三塊磚還是四塊,是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來定,輕了效果不好,重了脖子會很累,所以配重很重要。」
聽了杜大爺的示範講解,攝影師在讚嘆他的心靈手巧和「土法吊脖器」的神奇後,與他聊起了家常。杜大爺說,他的老伴今年70歲,夫妻倆共生育了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兩個女兒出嫁,兒子一家另闢了院子蓋了磚瓦房,但也住在村子裡,「我們住習慣了窯洞,不願意搬出去,所以這個院子裡現在就剩我們老伴兩個人。」圖為杜大爺家的窯洞外景。
「這個窯洞院子裡住了我們好幾輩人了,這幾孔窯洞有多少年歷史,我也不知道,因為我父親去世時85歲,他都記不得這個窯洞是啥時候挖的,我想咋也應該有200年以上了。」杜大爺指著窯洞頂上的一棵柏樹說,以前,那裡有一棵老柏樹,後來砍了給老父親做了棺材板,現在的這棵是老柏樹的根發的,「我小時候是指頭粗細,現在長了60多年才這麼個樣子,全村就這麼一棵,老遠都能看見,可是我家的招牌樹呢。」
攝影師在窯洞深處發現一個老式的柜子,櫃門上貼著之前的「智取威虎山」劇照,昏黃的燈光照耀下,已經斑駁的劇照呈現出一種久遠的年代感。據了解,這個柜子是杜大爺和史大娘結婚時做的。「將近50年了,保留得還好好的,一直沒捨得扔,看見它,就好像看見了我們年輕時候的樣子。」杜大爺笑著說。
杜大爺介紹,因為年輕的時候出力大,除了20年前患了頸椎病,前幾年還犯了腿病,膝蓋老是疼,實在走路困難才在去年做了手術,換了兩塊人工骨頭,經過休養現在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家裡還有幾畝地,這幾年都是老伴在管理,真的是辛苦她了。老了老了,還讓她辛苦地停不下來,我這裡心裡老覺得虧欠她啊。」圖為杜大爺躺在炕上看電視,老伴站在一旁陪著他。
「老伴常說,我們現在身體還行,能掙一點是一點,這樣總能給孩子們減輕點負擔。」說起孩子,杜大爺告訴我們,他的兒子前幾年一直在村邊餵豬,因為豬價不好沒掙上錢,後來害怕了,去年就停了,誰知道去年的豬肉價格大漲,只好在今年又開始餵上。「孩子是沒趕上好時候,運氣不好啊。」圖為攝影師在和杜大爺聊完天離開時,他的老伴史大娘走出窯洞送行。大河鄉土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點擊關注,閱讀更多人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