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拯救環境最好不生孩子,讓人類滅絕!這個英國教授的觀點,網友吵瘋...

2020-12-12 騰訊網

隨著全球環境問題嚴重、災害頻發,很多人都對自然環境充滿擔憂。

但在最近的一個雜誌採訪中,來自澳洲的哲學教授Paticia MacCormack提出的一個環保觀點,卻引起了網友激烈的抨擊,原因是聽起來太過反人類:

「解決氣候變暖的唯一辦法 ,就是讓人類滅絕。

這樣恐怖的觀點從一個教授的口中說出,讓人們難以接受。因此很多網友在網上對Patricia的觀點發起了抨擊:

「難道人類滅絕了,就能阻止自然演化出另一個用化石燃料當能源的物種,再次引發大範圍的物種滅絕呢?」

「厲害啊。如果解決的辦法是讓人類死絕了,那麼我們就可以不收碳排放稅、猛搞炭火BBQ,讓滅絕的過程更快一點。這真是在全球變暖之後我聽到的最好的消息呢。」

「Patricia應該自己實踐自己的理論,第一個自我了結吧。」

「當Patricia告訴大家,應該為了世界而死時,她就是一個學者。為什麼當我做同樣的事情時,我就被餐廳禁止入內呢?」

「任何相信她的話的人,都應該立刻殺了自己。要麼就是故作姿態,知識分子式的虛偽。Patricia自己帶頭吧。」

「很歡迎她自己先帶個頭,反正是她選的。」

甚至還有把這句話和Patricia本人的樣貌、打扮聯繫在一起,對她個人展開攻擊。

因為Patricia的樣子看起來和常見的學者不太一樣,作為「老派哥特風」,看起來有點暗黑。

「教授....」

「讓人類滅絕來解決氣候變化問題」,這個觀點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似乎都太極端了。

但其實這並不是Patricia的原話,她的原話是:

「考慮到碳排放問題,你能做出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生孩子。而這之前像是一個禁忌一樣,無人敢說。

這句話在採訪後被轉述成了「關於氣候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不生孩子。

在被搬到推特上後,就變成了「教授Patricia MacCormack說,解決氣候變化的唯一辦法就是讓人類滅絕。

三個版本,乍一看好像是一個意思,但實際上大有不同。

尤其是在了解她採訪時的語境,就會發現這並不是一個恐怖分子的觀點,而是關於人類和地球未來的一種嚴肅探討。

Patricia MacCormack是澳大利亞人,如今在劍橋安格利亞·羅金斯大學當哲學教授,多年來在酷兒理論、動物權益、生態美學方面都有研究。

最近,她出版了新的學術書籍《非人類宣言》,其中就討論了很多有關生態危機、技術發展、文化幹預的問題。

這次接受採訪,也是想要和讀者討論一下書中她所陳述的一些觀點。

在說出「減碳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生孩子」這個觀點前,她是正在討論人口過剩和地球資源枯竭的問題。

Patricia表示,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少生一個孩子能夠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用一輛綠色能源汽車所能減少的20倍。從這個角度而言,如果真的想要減排,個人能做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生孩子。

「對我來說,如果生孩子只是想要感受照顧他人的過程,那麼世界上到處都有需要照顧的人。我們需要反思一下關於人類繁殖的想法。」

但氣候變化問題只是她討論的一小部分,Patricia更核心的觀點,是反思人類的自大和特權:

「人類特權主義正在利用地球、耗盡地球資源,對待地球的方式就像地球只屬於我們一樣,而沒有意識到我們本身是地球的一部分,和其他所有非人類生物意義共享我們腳下的土地。」

但Patricia並非一個不關心人類,只談環境的人。相反,她對環境問題的反思,都與人類社會的問題相關。

比如,這次採訪中Patricia也提到,「不用生孩子」的生活方式將給女性帶來極大的自由:

「我們必須考慮,當女性不再需要解釋為什麼不想要孩子的時候,女性會擁有怎樣的自由?什麼時候她們才能不再需要潛逃到另一個國家才能獲得生育自由?什麼時候她們才能不再由是否是孕婦而定義?」

如果仔細看Patricia的論述,能夠看到她並不是一個反人類的人,而是一個試圖去關心所有的群體的人。但或許提出的觀點太過激進、太過政治不正確,她總是在遭到曲解。

無論是《非人類宣言》書出版後,還是這次採訪播出後,Patricia都收到了大量的抨擊和死亡威脅,網友對她的諷刺羞辱也沒有停下來。

她並不熱衷於社交媒體,但這次也在後續採訪中回應了部分抨擊,表示:「把我觀點理解位我想以某種方式殺死兒童,這很荒謬....這也說明了人們根本沒看我的書,只是斷章取義人云亦云」。

回應人們對她的誤讀後,Patricia還表示,自己的書其實並不悲觀,相反是通過反思現狀探討未來的積極行動。

比如,如今很多人都因為看了太多的負面新聞,但自己又完全無能為力,因此陷入嚴重的絕望情緒中,反過來繼續加深無所作為的態度。

Patricia希望通過反思這些問題,讓人們看到行動的可能。

比如有時候無所作為本身就是一種作為。

在後續介紹了她的採訪上下文的報導中,網友的反應和留言明顯就要理智和溫和許多。

有人同意她的觀點,也有人不同意。但大家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探討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

「無論喜不喜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的確是對的。如今地球上的人實在太多了,這是不可持續的。在喬治亞州引導石上看到一句話,『人類人口保持在5億以下就能與自然保持永久平衡。』

作為一個物種,想要保持成功和繁榮,我們今後真的該採取行動了,要不然我們會滅絕自己。淡水和食物資源是有限的,未來我們可能會為了潔淨的水資源而鬥爭。」

「過去這些年我一直在說這個觀點,反正我已經自己踐行了。」

「某忠程度而言她是對的,如今英國的很多問題,都和過去十年人口增加了近一千萬有關。用在修路修房子等等上面的資源實在太多了。」

「停止對二孩及之後孩子的福利支持,我們立刻就能看到這個國家(英國)的出生率下降。」

「我自己一直堅持就生一個孩子,但與此同時,我交的稅都被用來去支持那些生個不停的人了。」

「人們其實已經提出這個觀點很多年了」

「(想起)一個生了20多個孩子的英國家庭...」

「她的基本觀點是正確的,很少有人有勇氣說出這些觀點。但由於把這些觀點變成了不合邏輯的結論,她失去了她的支持者。人口增長已經失去控制了,尤其是在世界上某些地區,必須採取措施加以控制了。」

關於環境問題,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不同的觀點。

有些聽起來激進極端、有的聽起來奇蠢無比,有的可能被曲解和誤讀。

但如果真的想要達成某些共識,就一定需要理性冷靜的討論吧。

希望有天人們的共識能夠匯集成有效的行動,真正地緩解和阻止更多的生態悲劇、社會悲劇,不再繼續絕望、繼續無能為力...

ref:

https://www.cambridge-news.co.uk/news/cambridge-news/cambridge-professor-thinks-should-human-17684215.amp

https://www.yahoo.com/lifestyle/why-professor-climate-crisis-solution-rankling-twitter-155305526.html

https://www.cambridgeindependent.co.uk/news/i-seek-to-absent-my-species-says-ahuman-manifesto-author-at-aru-launch-9099666/

https://www.bloomsbury.com/us/the-ahuman-manifesto-9781350081093/

--------------------

你們都沒有我甜:少生孩子=為地球做貢獻

夕辭月謠:可不管怎麼樣抓著一個人的外貌評論就是不對的

夢想當媽媽桑的某老師:完全認可。人類總是愚蠢地認為自己是主宰者,結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人類只不過是宇宙中無足輕重的東西。

後悔結婚生小孩:「考慮到碳排放問題,你能做出的最糟糕的決定就是生孩子」 望周知

Laaaaaaazysofa:她是站在自然角度說實話,也不可否認現實就是人是自私的動物,只會以自我為出發點,不矛盾

何涼薄:想到「你們以為憑你們會毀滅地球?不,等你們滅絕以後,過個幾億年地球又是一顆好球」

…………………………

事兒君有品,

專為大家準備英國的各種值得推薦的好產品~

惠氏SMA嬰幼兒奶粉

陪伴寶寶成長每個階段

相關焦點

  • 人類自願滅絕運動是怎麼回事?
    Wudan Yan 利維坦© Matriyoshka/iStock/Getty利維坦按:拒絕生育的人往往有以下幾個原因(或理由):1.人類對世界不友好,所以要從自身做起減少人類數量(甚至滅絕);2.我們沒有權利將一個新生命帶到這個世界
  • 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人類再不重視環境保護就要晚了!
    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人類再不重視環境保護就要晚了!時間:2020-07-21 14:42   來源:上海熱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人類再不重視環境保護就要晚了!
  • 北師大董藩教授:宣揚「女性不生育」,是反人類行為
    6月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女士公開在社交平臺宣揚「女人不是用來生兒育女的」,這一觀點引起了部分網友的贊同,同樣也有部分網友提出了異議。而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教授董藩則表示強烈的反對,他說道,公開宣揚該觀點實際上是價值觀出了問題,是反人類行為,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 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若不重視人類將滅絕
    有報導稱,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據BBC報導,《自然》雜誌(Nature)7月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這一物種或將於2100年滅絕。研究指出,北極熊依靠北冰洋上的海冰覓食,而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區尋找食物、哺育幼崽,這或將導致北極熊的數量大幅下降。
  • 100萬物種因人類而瀕臨滅絕 這就是所謂的保護環境
    我們從小上學時,老師們都會說,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垃圾要進垃圾桶等等一些保護環境的話,在小的時候我們還會聽話,垃圾不亂丟,但是當你越長大後會越發現自己丟失了很多的自覺性,不知不覺就會浪費東西,亂扔垃圾等一些行為。
  • 「缺一不可」人類需要他們!科學家就昆蟲滅絕向人類發出警告
    這些措施包括不經常修剪草坪,不使用殺蟲劑,只留下老樹、樹樁和枯葉。作為水生環境方面的專家,希爾博士在該大學最近開設的地理學位課程中授課,並監督學生參與保護項目。他是《生物保護》雜誌上兩篇在線閱讀的文章的作者之一,這兩篇文章分別題為《科學家對人類關於昆蟲滅絕的警告》和《人類如何保護昆蟲的解決方案》。
  • 第一個因人類而滅絕的物種
    他專門研究已滅絕動物的化石,還會用工作上的一部分時間來為渡渡鳥正名。他對一隻渡渡鳥骨骼標本進行3D數字重建,得出了完全不同的一種結論——更快、更矯健而且比流行文化中的形象要更加聰明。Hume說:「它根本就不是什麼又大又肥又臃腫,只會在地上跑的傻鳥。渡渡鳥非常適應模里西斯的環境。」而人類無止境的開發才是渡渡鳥滅絕的真兇。
  • 36年前的《風之谷》,其實早已言明人類與生物環境的關係
    《風之谷》這部動漫電影,已經是五刷了,第一次看這部動漫電影還是在初中,當時不明白電影中深層次影射戰爭,環境與人類的關係,只是單純覺得《風之谷》與其他的動漫不一樣,因為電影當中拯救整個山谷的人是個女孩,而其他的動畫片都是男生。
  • 英國哲學女教授,提出個解決環境問題的辦法,在網上引來罵聲一片
    英國哲學女教授,提出個解決環境問題的辦法,在網上引來罵聲一片 Philosophy professor was hated on web because of climate-crisis solution 帕特裡希婭·麥考馬克(Patricia MacCormack
  • 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想生孩子?
    在過去,有幾大經典的生孩子理由:(1)傳宗接代這個理由一直是所有生孩子理由裡面最迷的一點,因為大部分人根本說不清傳宗接代的意義是什麼。是世界需要自己的血脈來拯救?還是說自己家有巨額遺產和江山需要繼承人?
  • 新研究:澳大利亞巨型動物滅絕或因氣候變化,而非人類活動
    澳大利亞多種巨型動物為何在4萬年前滅絕一直是個未解之謎。澳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網站上發表論文說,導致巨型動物滅絕最可能的原因是氣候變化,而非人類活動。此前有觀點認為巨型動物滅絕是人類過度狩獵造成的,且發生在人類抵達澳大利亞大陸後不久。但這項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博物館領導的研究結果顯示,水資源減少、乾旱加劇、火災增加以及植被變化等最終導致袋獅、巨型史前袋鼠等至少13種遠古巨獸滅絕。
  •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科學家:地球正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人類活動引起全球變暖是徹頭徹尾的偽命題,請問第四季冰川消融是恐龍造成的嗎?保護環境倒是沒錯,也不能這麼絕對,但是保護環境真的是人人有責感興趣的話跟著小編一起一趟究竟吧!
  • 研究:人類擔心動物一夫一妻,或導致物種滅絕
    根據英國Matt Gage教授表示,本身如今的地球生態系統就在發生巨變,在氣候變化,棲息地破壞嚴重的因素之上,世界各地的物種都出現了大規模的減少,從而增加了生物的滅絕風險。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悄然來襲,無人可以置身事外,學習拯救地球吧!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以悄然來襲,這次有誰能成為拯救地球的英雄?目前,全球的焦點聚焦在新冠、種族歧視、全球經濟之上。但你知道嗎?對於世界物種瀕臨絕種的問題,我們從小學課本就熟知了,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的正視這個問題。但是這一次,沒有人能夠在忽視這個問題!墨西哥國立大學的傑拉多·希巴洛斯教授(Gerardo Ceballos)說,地區性的生態系統正面臨崩潰的危險。
  • 為什麼說人類滅絕了老鼠也不會滅絕?
    但搞了這麼多年的滅鼠運動,城裡的老鼠似乎並沒有減少(據稱紐約市內的老鼠數量已大致與該市居民人數一致),人類不免生出"恐怕人類滅絕了老鼠也不會滅絕"的感嘆。鼠年之際,筆者結合自己所學給大家介紹一下,為什麼如此強大的人類也打不敗老鼠。鼠非鼠?豬非豬?漢語中的"老鼠"可以大致對應生物學裡"齧齒動物"這個概念。
  • 星際穿越:若不能拯救自己的一雙兒女,那麼拯救人類就毫無意義
    在電影中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其一是離開這個地球,尋找一個新的家園,作為探險者、開拓者;其二是教孩子們認識這個地球,想辦法去改變,讓地球煥發新生,作為守護者。兩人所描述的狀態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只有不斷地向外太空探索,不斷地思考人類的存在,若只關心眼前的生存,等待人類的將是真正的末日。當然,還存在另外一種觀點,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人類應該更深入認識地球,想辦法來拯救地球,而不是一味地想著開拓新的外太空,不是一味地想著逃離。
  • 如果滅絕恐龍的小行星再次來襲,人類怎麼辦?網友:教它怎麼做星
    如果滅絕恐龍的小行星再次來襲,人類怎麼辦?網友:教它怎麼做星地球上的生命,是經過了很多次的滅絕與新生,地球前後經歷了五次物種大滅絕,最近的一次就是6500萬年前的一次小行星撞擊,這顆直徑約有一萬米的小行星,讓地球上存在了上億年的霸主生物——恐龍,完全滅絕。
  • 選擇源自人性——讀「人類滅絕」啟迪
    故事中,美國多年前由以為科學家發布了名為「海斯曼報告」的文件,文件中闡述了人類滅絕有可能的物種方式:宇宙規模的災難(小行星撞擊地球及後續次生災難)地球規模的環境變動(地球磁場改變及宇宙射線的侵襲)擁有高智商的新人類看待人類,如同人類看待猩猩,但只有三歲的新生兒如何能在美國這種龐然大物的追殺下脫險呢?「人類滅絕」科幻中的現實主義者:作者通過描述場景及人物環境,期望能夠引入各位讀者,設身處地的感受故事環境。
  • 被稱為「西伯利亞獨角獸」的犀牛其實壽命很長,卻因為環境而滅絕
    一項新研究稱,一隻綽號為「西伯利亞獨角獸」的巨大毛茸犀牛的壽命比以前認為的要長得多,並與人類一起走過地球。這種犀牛會讓大家聯想起來我們常提到的那種童話故事裡面王子的座駕獨角獸,但是這個「獨角獸」不是童話故事裡面的那種。這種巨大毛茸茸的犀牛可比想像中的獨角獸要大得多。
  • 福利活動丨《地獄》電影版上映在即,湯姆·漢克斯解碼「神曲」拯救人類
    《但丁密碼》根據美國著名作家丹·布朗2013年的超級暢銷小說《地獄》改編而成,繼《達文西·密碼》和《天使與魔鬼》之後,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符號學家羅伯特·蘭登再次面臨巨大危機,承擔起拯救人類的艱難任務。在《地獄》這部力作中,蘭登教授再一次被捲入驚天陰謀,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揭開謎題,擔負起拯救人類的重任。讀者跟著蘭登教授與西恩娜,開始與時間賽跑,為了尋找到藏於歷史上最神秘暗黑的詩篇——但丁的《神曲》中的秘密,遊走於佛羅倫斯、威尼斯以及伊斯坦堡三地的名勝古蹟,被引入由經典藝術、秘密通道與未來派科技構成的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