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人說他很鬱悶,他家樓上有兩個孩子,每天光著腳在家裡地板上跑來跑去,聲音特別清楚,他每天聽,每天聽,真的很煩!他上去溝通幾次,父母態度也還好,會抱歉,可是回去後問題依然存在。真是煩死了!怎麼辦?
這種問題平時就有,不單單有煩躁的,還有因此吵架不睦、不相往來的,更甚至有因為不能忍受這種聲音而選擇打110的,需要警察出警協調的。
現在,疫情當下,這個問題比平時更難解決。
(一)在疫情之前,好說!
沒有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時候,孩子們上午下午都可以到外面去瘋一瘋,鬧一鬧,天氣不太冷的時候,吃完晚飯也能出去玩一陣。
孩子本來就精力旺盛,如果天天圈在家裡面,是很難不製造聲響的。但是,每天把孩子帶到外面玩上兩圈,就會把他們過盛的精力散得差不多,再回到家裡,才有可能會保持安靜。
看看書,看看電視,玩兒玩具,都挺好的。
再說,多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既能補鈣,又能鍛鍊身體,提高抵抗力。所以,如果可以的話,和鄰居提提建議,多帶孩子出去玩,少在家裡宅。
畢竟宅在家裡,更有可能受不了電視和遊戲的誘惑,萬一形成了習慣,等到孩子上學之後,就很難調整了。
為孩子長遠考慮,也應該增加戶外時間。
至於穿不穿鞋造成的響動,是否有差異?
我通過我兩個孩子長大的經歷,發現:根本就沒什麼區別。
無論孩子是穿著鞋,還是不穿鞋,只要在家裡開心起來,跑跳起來,砸在地板上的聲音都非常響亮。有的時候因為穿了我們的拖鞋,反而聲音更大。[汗]
當初,我為了給樓下更多的清淨時間,沒少花時間和精力。
儘可能多的帶著倆孩子出去玩;回到家他們想跳,我儘量讓他們在床上、沙發上蹦;每天帶著他們親子閱讀,講睡前故事……
(二)在疫情宅家的當下,難辦!
現在,全民宅在家裡就是給國家做貢獻的時候,孩子也沒例外。
無論是小寶寶,還是大孩子,父母都會擔心安全問題,寧願讓孩子們宅在家裡,大人時刻陪著,也不願孩子出去增加感染風險。
宅在家裡的孩子能做什麼呢?
小寶寶的話,如果不哇哇大哭著要出去,想必父母已經默念阿彌陀佛了;大孩子,每天能有學習時間,或者有個寒假計劃,也很不錯了。從疫情開始到現在,大家至少宅了20天了。如此宅的生活,大人都會煩躁,何況孩子們?
這種情況下,要求孩子不發出聲響,不但難為父母了,更難為圈在家裡的孩子們。
所以,讓樓上的孩子一整天不發出響聲,在目前看來,是不人性化的要求。
怎麼辦?
各退一步,協商解決。
我能想到的最合適的方法就是分時段。
比如:午休的時間,和晚上入睡的時間。
很多人有午睡習慣,這很正常。
如果你們是中午13:00~14:00午睡,那麼告訴樓上,把孩子看動畫片/看書的時間挪到這個時間段,或者把孩子午睡的時間也往這個時間段靠近。
另一個就是晚上入睡時間。
告訴樓上你們的入睡時間(比如九點),讓他們在那個時間點以後,別讓孩子在地板上亂跑了,可以和孩子在床上做一些互動遊戲,或者睡前閱讀。
一般父母都願意讓孩子們早些睡覺,這樣更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再說,孩子早早入睡了,大人才有自己的自由,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的孩子小的時候,有時會玩到很晚。
但是無論我們幾點睡覺,在八點半以後,我就會把他們帶到床上,或者看書,或者講故事,或者做遊戲,即使是蹦蹦跳跳,也是在床上跳,不讓他們下去了。
這是對樓下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但是現階段疫情當下,全天宅在家的情況下,白天我就不太限制孩子們了。
平時遇到樓下,也會儘量說一些感謝的話,家裡有什麼東西,也會給樓下拎一些過去,表示打擾的歉意。樓下鄰居特別好,每次我說「兩個孩子很吵的時候」,他們都會說:「不吵不吵,我們都沒注意,沒事兒的,小孩子嘛,天生好動。」
兩個孩子一直都學跆拳道,現在不能去道館上課,教練要求每天在家鍛鍊一個小時,在微信群裡打卡。這一個小時,他倆就在客廳練習,時間段我們定在了每天上午10:00~11:00.
這個時間段應該還好。
而午飯後,我們的安排是看電視、寫作業。都是相對安靜的活動,樓下即使午睡,睡到三四點都不會影響到他們。
晚飯前後兩個孩子會做一些遊戲,走走跑跑地玩,只要不過分,我基本不限制。他們也需要活動,多活動身體才好,心情才好,抵抗力才好。
最後,非常時期採用非常方法,大家都儘量多一些耐心,多包容,多理解,共克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