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筆下的洛陽城

2020-12-12 天眼新聞

白居易《池上篇》所描述的履道坊。

白居易畫像。

隋唐都城位於洛陽,自隋煬帝立宮闕、通漕渠、開倉城、建裡坊、設市場,之後「天下之舟船所集,常萬餘艘,填滿河路,商旅貿易,車馬填塞」,帝裡繁華,可見一斑。白居易出生在離洛陽不遠的新鄭,少年時期長期生活在洛陽附近,長慶四年(824)他在洛陽買下宅院。大和三年(829)回洛陽定居,整個晚年時光都在洛陽度過。長期生活在履道坊的白居易,不吝在大量的詩歌中描繪洛陽的裡坊風情,讓我們透過他筆下裡坊間的橋、門、樓、堂,得以明了些許由隋及唐的帝裡格局,窺見絲毫中唐時期的家國風雲。

騎遊「天津橋」賞早春景致

洛陽城東逾涎水,南跨洛河,面對伊闕,西濱澗河,北依邙山。洛水自東向西,穿市街中央而過,河上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數座橋梁。架在洛水上最大的橋和宮城的南正門相連,叫「天津橋」。「天津」即天上疆界的港口,橋北與皇城的端門相應,橋南與長達十裡的定鼎門大街相連,成為隋朝都城南北往來的通衢。在《早春晚歸》一詩裡,白居易詳實描繪了自己在天色將晚之時騎馬路過天津橋、金谷園一帶所看到的早春景致:「晚歸騎馬過天津,沙白橋紅返照新。草色連延多隙地,鼓聲閒緩少忙人。還如南國饒溝水,不似西京足路塵。金谷風光依舊在,無人管領石家春。」無限春光裡,詩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境躍然紙上。

詩人的另一首《和友人洛中春感》:「莫悲金谷園中月,莫嘆天津橋上春。莫學多情尋往事,人間何處不傷神?」晉代文豪石崇洛陽家有金谷園,以富麗著稱,後世多以石家園指稱富貴人家。「津橋東北鬥亭西,到此令人詩思迷。眉月晚生神女浦,臉波春傍窈娘堤。柳絲嫋嫋風繰出,草縷茸茸雨剪齊。報導前驅少呼喝,恐驚黃鳥不成啼。」這首《天津橋》裡,白居易將水月幻化為美人形象,且與地名恰相契合,讓美景與美人融為一體,妙手天成。天津橋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開合橋,「天津曉月」亦是洛陽古八景之一。武則天指控太子李賢謀反,東宮中搜出皂甲,焚於此橋之南;武三思在此橋上貼大字報,致張柬之等人被貶;黃巢兵敗後為僧,依張全義於洛陽,曾繪像題詩:「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幹看落暉。」

定鼎門外午橋的遊興與離愁

定鼎門取名於「周武王遷九鼎,周公致太平」以及「成王定鼎於郟鄏」。史載周武王遷九鼎於洛陽,當時成周洛邑的南門之名即為定鼎門。隋煬帝遷都洛陽,成為第一個通過定鼎門的皇帝。之後,定鼎門相繼被唐、後梁、後唐、後周和北宋定為洛陽外郭城正門,直到北宋末年,才逐漸廢棄,定鼎門作為郭城南垣正門的時間長達五百多年。定鼎門大街更是當時洛陽最重要的街道,權要和顯貴也多聚於此。街寬百餘米,長十裡,兩側各有四行櫻桃、石榴、榆樹、柳樹、槐柳,臨街建築一律都為重簷格局且飾以丹粉。政治家、文學家裴度與白居易、劉禹錫、李紳等人在《劉二十八自汝赴左馮塗經洛中相見聯句》裡有「鎮嵩知表德,定鼎為銘勳。顧鄙容商洛,徵歡候汝墳。」

定鼎門外有甘泉渠,渠上有午橋。「午橋碧草」則是「洛陽八小景」之一。《窮菡記》有載,裴晉公午橋莊小兒坡,茂草盈裡,晉公每牧群羊散放坡上,使雪白的羊群和如茵的青草相映成趣。還說:芳草多情,賴此妝點。「前日魏王潭上宴連夜,今日午橋池頭遊拂晨。山客硯前吟待月,野人尊前醉送春。不敢與公閒中爭第一,亦應佔得第二第三人。」午橋,在白居易的《和裴令公一日日一年年雜言見贈》裡,是終日宴遊與唱和,是退隱者最閒散、最趣味的生活方式。「二年花下為閒伴,一旦尊前棄老夫。西午橋街行悵望,南龍興寺立踟躕。洛城久住留情否,省騎重歸稱意無。出鎮歸朝但相訪,此身應不離東都。」而在他的這一首《送張常侍西歸》裡,午橋頓成「別橋」,滿是離愁與悵惘。後來北宋張齊賢罷相歸洛,得午橋莊,有池榭松竹之勝,每日與親舊觴詠其間,意甚曠適,他寫詩道:「午橋今得晉公廬,水竹煙花興有餘。師亮白頭心已足,四登兩府九尚書。」

午橋莊剛剛建好的綠野堂,白居易和劉禹錫皆有賀詩。「綠野堂開佔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白居易的這首《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讓我見識了他誇人的功夫確實了得。「位極卻忘貴,功成欲愛閒。官名司管籥,心術去機關。」而劉禹錫在《奉和裴令公新成綠野堂即書》裡對裴度的誇讚,悄無聲息間也抒發了自己的胸臆。

「洛陽堰上新晴日,長夏門前欲暮春。遇酒即沽逢樹歇,七年此地作閒人。」白居易的這首《洛陽堰閒行》,在剛剛晴起來的日子裡,詩人在洛陽堰上閒遊,走到長夏門前,看得一片暮春景象。只要有賣酒的地方就一定要買些來喝,一邊喝酒一邊在路邊的樹下歇息。七年時間了,詩人在洛陽都是這麼閒散的度過。而閒散的表達中,似乎都透露出自己的不滿。只是詩中的長夏門,成了時下洛陽的一個商業樓盤。

建春門大街與定鼎門大街一樣,寬敞而平坦。白居易在《建春門大街與皇甫庶子同遊城東》寫道:「閒遊何必多徒侶,相勸時時舉一杯。博望苑中無職役,建春門外足池臺。綠油剪葉蒲新長,紅蠟黏枝杏欲開。白馬朱衣兩宮相,可憐天氣出城來。」詩中博望苑,為漢代宮苑,故址位於西安,漢武帝為戾太子建,以供其交接賓客,後亦泛指太子之宮。洛南東城牆一線,從北到南依次有延慶裡、靜仁裡、仁風裡、懷仁裡、歸仁裡、利仁裡、永通裡、裡仁裡,建春門便位於懷仁裡與歸仁裡之間。建春門北側仁風裡還住過一位大詩人——杜甫,不過那時他還不會寫詩。杜甫出生在鞏縣南瑤灣村,其母早喪,他六歲前被寄養在東都建春門內仁風裡,這裡是他的二姑家。二姑待他很好,把他當親生兒子一般,他在這裡度過了愉快的幼年時光。

履道坊是他陶冶詩文的熔爐

集賢坊是裴度常住的豪宅,白居易詩中集賢坊的出現,多與他和裴度的交往有關。如這首《過裴令公宅二絕句其一》:「風吹楊柳出牆枝,憶得同歡共醉時。每到集賢坊地過,不曾一度不低眉。」仍有題註:「裴令公在日,常同聽楊柳枝歌,每遇雪天,無非招宴,二物如故,因成感情。」另一首《和劉汝州酬侍中見寄長句因書集賢坊勝事戲而問之》:「洛川汝海封畿接,履道集賢來往頻。一復時程雖不遠,百餘步地更相親。朱門陪宴多投轄,青眼留歡任吐茵。聞道郡齋還有酒,花前月下對何人。」還真有有心人告訴我們,履道、集賢兩宅,相去一百三十步。

「履道集賢來往頻」,說集賢坊,就不能不說到白居易家宅所在地、與集賢坊一街之隔的履道坊。履道坊位於洛陽城外郭城的東南隅,佔地十七畝。引伊水自南入城的河渠,流經坊西、坊北,又向東流入伊水。坊間遍布水塘、竹林、楊柳、果園,風光秀麗,引人入勝。隋唐時期的皇親國戚、達官貴族,有不少在此造府建園。隋文帝的長女樂平長公主和隋東都洛陽城的設計及督建者宇文愷都在履道裡建有宅園。白居易晚年家居洛陽二十三年,加上二十七至三十三歲家居洛陽的七年時間,總計三十年。對白居易來說,履道坊不僅是他與家人、友人同樂的家園,更是他陶冶詩文的熔爐與寄養精神的國土。

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春,白居易宴請胡杲、吉玫、鄭據、劉貞、盧貞、張渾六位老友聚會履道坊自己家中,並賦《七老會詩》一首,記述此事:「胡、吉、鄭、劉、盧、張等六賢,皆多年壽,予亦次焉。偶於敝舍合成尚齒之會,七老相顧,既醉且歡。」同年夏,白居易又與八位老人舉行了一次「尚齒會」。此次聚會又增加了李元爽、禪僧如滿兩位老人。詩人在《九老圖詩》中記曰:「其年夏,又有二老,年貌絕倫,同歸故鄉,亦來斯會。」

歸仁坊是「牛李黨爭」牛黨黨魁牛增孺任東都留守時的宅第。他與白居易對各自府邸都進行了精心的修造打理,關於裡坊園林之事多有唱和,因「小灘」寄答,成一時佳話。白居易巧妙利用水流之勢,在牆下放置巨石,並使伊水嵩石相激而成潺潺之聲。「石淺沙平流水寒,水邊斜插一漁竿。江南客見生鄉思,道似嚴陵七裡灘。」詩人把這首《新小灘》也寄給了朋友牛增孺,詩中表達了自己刻意求工於履道坊隱逸氛圍的營造,而不苛求於傳統隱者對深谷林泉的真實感受。牛增孺很快回復《答樂天見寄履道新小灘詩》:「請向歸仁砌下看。」全詩雖只有一句七字,卻看得出牛增孺的直率與豁達裡,還有盎然的風趣。白居易也不含糊,一首《贈思黯》:「為憐清淺愛潺湲,一日三回到水邊。若道歸仁灘更好,主人何故別三年。」後來仍覺得不過癮,再就歸仁坊小灘寫了一首長詩《題牛相公歸仁裡宅新成小灘》,「曾作天南客,漂流六七年。何山不倚杖,何水不停船。巴峽聲心裡,松江色眼前。今朝小灘上,能不思悠然。」詩的末尾這幾句,讓我們看到了歷經宦海浮沉後的白、牛二人,對坐臥遂性、身心自在的「吏隱」狀態感到滿足。

武宗會昌六年(846)初秋,白居易逝世於洛陽履道坊。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這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字裡行間留下了太多關於唐代洛陽裡坊的記憶。今天的我們,或可從白詩的裡坊間,感受到千百年前他們對自然、格局、規制的認知與情感,打量千百年後我們對城市、道路、居所的傳承與更新。

馬琳 來源 華西都市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白居易筆下的冬天,美到極致,暖到極致!
    在白居易的筆下,冬天有著各種各樣的形態,可以喚三兩好友圍爐而坐,喝點小酒放飛自我——「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可以在寂寂雪夜,靜聽大雪壓折竹子的聲音——「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只要有顆不畏風雪、寒中作樂的心,總能品味出冬天的美景和暖意來。
  • 白居易筆下的冬天,美到極致,暖到極致
    在白居易的筆下,冬天有著各種各樣的形態,可以喚三兩好友圍爐而坐,喝點小酒放飛自我——「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可以在寂寂雪夜,靜聽大雪壓折竹子的聲音——「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只要有顆不畏風雪、寒中作樂的心,總能品味出冬天的美景和暖意來。
  • 「薦讀」白居易筆下的冬天,美到極致,暖到極致!
    在白居易的筆下,冬天有著各種各樣的形態,可以喚三兩好友圍爐而坐,喝點小酒——「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可以在寂寂雪夜,靜聽大雪壓折竹子的聲音——「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只要有顆不畏風雪的心,總能品味出冬天的美景和暖意來。白居易筆下的冬天,是悠閒的。
  • 白居易六首古詩,道盡冬日溫情
    在白居易的筆下,冬天有著各種各樣的形態,可以喚三兩好友圍爐而坐,喝點小酒——「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白居易筆下的冬天,是悠閒的。 《早冬》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 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幹漠漠沙。
  • 劍網3新洛陽城公共日常一天可以做多少次 新洛陽城日常做法介紹
    劍網3新洛陽城公共日常一天可以做多少次 新洛陽城日常做法介紹時間:2016-10-20 14:41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劍網3新洛陽城公共日常一天可以做多少次 新洛陽城日常做法介紹 劍網3新洛陽城公共日常一天可以做多少次?要怎麼做呢?
  • 白居易思念弟弟的一首詩,夢見弟弟卻感嘆沒有寫出好詩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親情詩,《夢行簡》寫白居易思念弟弟行簡。天氣妍和水色鮮,閒吟獨步小橋邊。池塘草綠無佳句,虛臥春窗夢阿憐。「天氣妍和水色鮮,閒吟獨步小橋邊。」,今天的天氣很好,晴暖怡人,水色也明媚鮮亮。我獨自一人在小橋邊吟詩漫步。這是一個春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詩人在洛陽,此時詩人的弟弟在長安,兩人分離很久了。
  • 讓雙鶴來我家住吧(白居易洛陽養鶴記)
    白居易在長安也有宅院,但與洛陽履道坊的宅院相比,第一,面積小了許多;第二,地處偏僻,巷狹牆低,少樹缺水,明顯不適合雙鶴生存。  白居易隻身上京,他留在洛陽的雙鶴引起了兩個人的注意。  你們的主人在長安不養鶴養雞了  第一個注意雙鶴的是劉禹錫。
  • 花好月圓中秋夜,煙花盛開洛陽城
    洛陽城,人山人海看煙花!美輪美奐,精彩絕倫的煙花幸福吉祥的煙花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9月19日在洛陽完成最後一天的錄製!19日晚進行了大型的煙花秀表演,美輪美奐,精彩紛呈!洛陽煙花不夜城熱情好客的洛陽人,歡迎央視中秋晚會綻放洛陽城奼紫嫣紅的煙花五彩斑斕的煙花美麗俊秀的煙花五彩繽紛的煙花美麗動人的洛陽城奼紫嫣紅的煙花美麗古老而朝氣蓬勃的洛陽城!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9月19日在洛陽完成最後一天的錄製!
  • 江南是白居易筆下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
    江南是白居易筆下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韋莊記憶中皓腕凝霜雪的賣酒姑娘...每個人對江南的印象都不同,或是「小橋流水人家」,或是「黛瓦紅牆依水小巷」,又或是「如丁香一般的姑娘」...而這些都能在江南的古鎮中找到。
  • 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詩人,他出生於河南新鄭。少年時,白居易前往長安發展。白居易到了長安之後就去拜訪當時的大詩人顧況,顧況和白居易開玩笑說,「長安城的生活消費水平太高了,你想要長期在這裡生活難度很大啊。」白居易把自己寫的詩呈給顧況。當顧況看到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的時候,連連高呼,「這首詩寫得太好了。你這麼有才華,在長安生活沒有任何困難。」
  • 中考語文古詩文背誦默寫複習:《白居易》專項練習
    (白居易《觀刈麥》)15. 【2010年甘肅蘭州卷】____________________,唯見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16. 【2010年四川達州卷】 共看明月應垂淚,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都夜八點 相約洛陽城】龍門夜色 美文欣賞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晚年定居龍門香山,他被這裡的景色所迷醉,感慨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的山水充滿了靈性,而龍門石窟則是山水的眼睛。它以10萬餘尊造像驚豔於世界,一座石刻藝術寶庫和世界文化遺產就鑲嵌在伊河兩岸的西山和東山之上。龍門兩山之間的伊河,千百年來,見證著龍門石窟的滄桑與輝煌。
  • 「平時東幸洛陽城,天樂宮中夜徹明。」夜八點之後的洛陽能做啥?
    「平時東幸洛陽城,天樂宮中夜徹明。」夜八點之後的洛陽能做啥?「平時東幸洛陽城,天樂宮中夜徹明。」在唐代詩人張祜的眼中,夜色下的洛陽是溫潤而喧鬧的:酒肆不打烊,仙樂天上來,人們載酒而歌,徹夜狂歡。5月8日晚,隨著「古都夜八點 相約洛陽城」文旅消費活動在洛陽洛邑古城的正式啟動,「夜八點」的洛陽,以全新炫彩的新模樣重現河洛之畔。「古都夜八點」的八大特色主題活動,廣播與電視聯動,景點演藝與購物餐飲相融,讓人聽得見、看得真、遊得歡、吃得嗨。在今年洛陽牡丹文化節期間,龍門石窟推出的「夜遊龍門」項目,吸粉不少。
  • 張籍、陸遊、李白、白居易、司空圖、黃滔、許渾 7首秋思各不同
    譯:洛陽城又開始刮秋風了,涼風陣陣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萬千思緒,便想寫封書信以表對家人思戀。又擔心時間匆忙有什麼沒有寫到之處,在送信之人即將出發前有再次打開信封檢查。張籍(約767年—約830年),唐朝詩人。字文昌,漢族,原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後遷居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世稱「張水部」、「張司業」。
  • 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離離」是什麼意思?
    這裡的離離,用在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就好理解了,古原上濃密茂盛的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離離,還有人說,它是「麗麗」的諧音,麗麗,意思是「鮮明貌」。明代何景明《南山篇》:「簁簁澗魚,在罶麗麗」。青青的原上草,看起來晶瑩剔透,色調鮮明,也很說的過去。不過,你知道嗎,白居易筆下的「離離」,可能並不是指草的樣子,而是一個古地名。
  • 白居易: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白居易很早便開始了詩歌創作,而且水平很高。據說有這樣一個故事:十六歲那年,白居易到了唐朝首都長安。一次,他拿著自己作的詩去拜見一位有名望的詩人顧況。顧況性格高傲,對他人的作品不放在眼裡,特別是看到十六歲的白居易,更有輕視之心。當他看到詩卷上「白居易」三個字後,戲謔地說:白居易?可知道長安的米價昂貴,白居是大不易呢!
  • 白居易的名句「春來江水綠如藍」,其中的「藍」字並不是指顏色
    唐朝著名的詩人白居易,就曾做過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在他的青年時期,也曾漫遊蘇杭無限風光。因此,對江南的風物習俗了解很多。白居易的心中對江南有一種特殊的情結,曾寫下三十多首關於江南的詩歌。其中,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數這首《憶江南》:憶江南[ 唐 ] 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 吃、睡、喝茶,三首飲茶詩,白居易帶你領略不一樣的盛唐茶韻!
    霧氣朦朧中,對面坐著的,似乎是大唐白居易。他剛從午睡中醒來,約我們一起來喝喝茶,說說話,他要帶領我們領略不一樣的盛唐茶韻。茶,就是茶而已。茶,也不只是茶而已。何解?諸君莫急,且隨我一起先讀這三首茶詩吧:第一首:《食後》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舉頭望日影,已復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
  • 《江南百景圖》新天居民白居易人物屬性介紹 白居易怎麼得
    導 讀 江南百景圖白居易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