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無鋼圈、背心式、運動內衣的流行,讓年輕女性在內衣消費上的趨勢變得越來越有跡可循——兼具舒適與功能,不失時尚感。而伴隨著內衣消費特色的多樣、年輕消費力量成為主流,內衣市場也一路高歌猛進。艾媒諮詢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中國內衣消費需求量不斷增長,預計到2020年底將突破170億件。而從品牌上來看,內衣行業無一家獨大的局面,也讓Bananain蕉內、Ubras、內外NEIWAI等新銳品牌後來居上,被消費者追捧,被資本方青睞。
根據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開始,內衣行業發生融資14起,涉及到的多為新銳品牌。就在最近,Bananain蕉內正式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融資後蕉內的估值將達到25億元,成為近10年來國內估值最高的內衣品牌。作為一家體感科技公司,蕉內執著於讓內衣實現「無感」,並以此為核心,從設計、產品、技術等各方面提高消費者體驗。近日,我們聯繫到蕉內,結合他們的觀點,我們洞察了品牌背後的增長邏輯,看他們如何創造具有長期價值的內衣品牌。
品牌研究所Vol.27
01內衣行業是「螞蟻市場」,要理解消費者的「真需求」
內衣商業世界早已發生改變。風靡全球的維多利亞的秘密大量關店,「中國內衣第一股」都市麗人風光不再;反之,眾多新銳內衣品牌崛起,成為消費者眼中的「香餑餑」。出現這種現象,除了品牌自身戰略定位的影響之外,消費者觀念的變化也是一大因素。
隨著女性自我意識的崛起,大家在挑選貼身衣物時更注重舒適感,而不是性感。「過去大家更關注外在、在乎面子,但如今的消費者更強調品質、更關注國貨。」因此,從悅人到悅己的趨勢下,內衣品牌也需要發生相應的改變。
「內衣市場是飽和的,同時它也屬於有潛力的螞蟻市場,蕉內正處於這樣一個時代拐點上。」蕉內表示。也就是說,內衣作為衣食住行的一部分,是剛需消費品,可國內市場既沒有綜合能力強的品牌獨佔鰲頭,也沒有市場佔有率非常高的品牌出現。這是因為,一方面,雖然市場環境發生變化,但老品牌受制於其本身銷售渠道、商業模式、組織架構等因素,很難在短期內及時轉向,推出符合市場趨勢的產品。另一方面,新銳品牌體量小,在從0到1的質變過程中仍舊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但在新銳品牌從邊緣走向中心的過程中,恰恰是因為他們體量小、迭代快的特點,反而能夠及時洞察和理解消費者的真正需求,推出解決他們實際穿著問題的產品。例如,內衣標籤帶來的不美觀、刺癢等影響穿著體驗的問題,2016年成立的蕉內便很好的解決了。
「始於無感內衣」的蕉內,在2016年11月獨創Tagless無感標籤技術,採用零化學刺激的材料,將內衣成分、洗滌養護方法、尺碼等信息標籤印於外部,成功利用內褲切入內衣市場,並將品類逐漸擴展至內褲、襪子、文胸、保暖衣、家居服、輕戶外等,始終「貼著皮膚走」。通過堅持「Live in Future活在未來」的品牌理念、應用網際網路開發產品的模式,蕉內快速佔領了消費者心智,實現年複合增長率100%+,積累了500w消費者。
02技術創造無感體驗,內容營銷讓品牌出圈
蕉內從成立之時,就以體感科技為信念。「任何品類的背後都是面料、體感、工藝的共同支撐,」蕉內認為,「以內衣產品來說,『有感覺』就表示產品出現了問題,因為內衣就像是人的第二層皮膚,應該是無感的。」
當然,在專注內衣品類的同時,蕉內還持續提升自主研發能力,讓「無感」繼續。從航天員級別的SliverSkin銀皮抗菌技術,到由聯合日本TOYOBO共同研發的Heatskin纖維所製成的蕉內熱裝備「AIRWARM熱皮」,再到Stressfree無感技術、ZeroTouch無感託技術,以及黑科技Movestech秒吸降溫的入市,蕉內希望能夠幫助消費者在多種環境與不同場景需求下,找到可靠的產品。
同時,蕉內的每個產品都設置了坐標,由三位數字組成,分別對應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應用場景,讓產品特性更明顯,大大降低了用戶選擇的成本及決策步驟。
獨創的技術、產品之外,品牌想要出圈,還需要從內容方麵塑造品牌差異化。一直以來,蕉內的包裝、文案、視頻等方面都為人津津樂道。例如,在蕉內創新產品501B淺口隱形不掉跟春秋襪的宣傳視頻中,一排小人並列而行,而可愛的蕉內「小黃人」卻邁開步伐,快人一步,凸顯了蕉內501B不掉跟船襪的優勢——採用0.3mm專利防滑條,結合防掉跟結構,真正滿足不掉跟的需求。
▲ 501B淺口隱形不掉跟春秋襪宣傳動畫
蕉內的內容團隊組成十分複雜,由年輕一代的導演、3D設計師、插畫師、動畫師、攝影師等創意人才組成,專門輸出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品牌視覺形象。而無論是蕉內標誌性的品牌色、簡潔直觀的產品圖片,還是短詞短句形式的有趣文案,都沉澱著蕉內獨特的品牌資產。
此外,在線下蕉內也嘗試快閃的形式,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10月,他們在上海來福士開了一家不賣貨的快閃店——蕉內熱皮實驗室,通過互動裝置和體驗環節,吸引消費者親身體驗蕉內的「體感科技」,同時現場可以直接下單購買,轉化更便捷。今年12月25日,蕉內首家深圳線下店也即將開業,品牌想要傳達的「體感科技」,將會更多地展現在大眾面前。
▲ 蕉內線下快閃店熱皮實驗室
03交付大於狂歡,品牌建設拒絕「短期主義」
從渠道層面來看,蕉內從一開始就瞄準了電商渠道。「我們當時決定聚焦於天貓平臺進行銷售,因為創業公司資源有限,必須要利出一孔、舍九取一,所以我們捨棄了所有其他渠道,all in天貓。」而今年雙十一,蕉內總成交額突破2.2億,較去年同比大增3倍,5個品類增幅超過200%,其中,內褲及保暖品類均拿下天貓銷量第一的成績。
對於這種大型促銷節點,蕉內一直以來的理念都是「交付大於狂歡」。「我們每年雙十一關注的核心都是交付環節,如何在體量翻倍的情況下,縮短交付時間,把控交付品質,是蕉內非常重視的課題。」為了保證今年品牌雙十一的正常運營,蕉內在倉儲、物流、品控上都做好了準備,加強供應鏈掌控能力,輔以精細化運營,保證品質的同時給到用戶更好的體驗。
從雙十一「交付大於狂歡」的理念就能看出,蕉內並不只是追求短期的賣貨銷量,或者銷售數字的好看,而是希望通過消費者的行為,洞察他們內心的痛點,實現品牌的長線建設。確實,從消費者角度來看,他們選擇品牌的決定因素,一方面是產品質量、功能等「硬核」特質,另一方面,則是品牌價值觀是否符合如今年輕人的消費理念,簡單來說,就是顏值、文化等更為情感化的因素。
蕉內十分看重硬核科普與文化連接,通過向外部傳遞更多技術與文化價值,來啟發新的生活方式。根據品牌英文名「Bananain」中的「in」衍生出了更多承載人文精神的產品,持續深化品牌內核。例如與李佳琦奈娃家族NEVER』S FAMILY、SpongeBob海綿寶寶、Vivicat懶貓、太二、MINI、Fansack、勺子、小黑泥、高橋正等品牌IP、新銳藝術家、設計師的聯名合作;以及公益向的紅色計劃、環保向的綠色計劃、場景向的蕉囊計劃等實驗項目,均體現了他們在品牌文化上的重視。
▲ 蕉內與卡通IP推出聯名產品
「在選擇合作夥伴上,我們也希望能找到認同蕉內理念、對於品質有要求、對設計有追求的夥伴。」例如在供應商的選擇上,蕉內偏好行業一線供應商,並聯合他們開發具有獨佔性的技術資產。「從長線來看,這是一種更低本的決策,因為他們的管理方式更加成熟,也更加穩定。」
雖然市面上的新銳內衣品牌層出不窮,但這對於蕉內來說並不會產生負擔。「我們最重要的對手是短期主義,因為如果只注重短期回報或者內容噱頭,蕉內是不會走到今天的,也不可能發展這麼快。」秉持這一原則,蕉內在未來將會保持商業新物種的速度持續進化。在品類上,從聚焦內衣到向家居周邊探索,力求成為每一個家的必需品;在渠道上,拓展線上、線下以及海外的渠道,讓更多人體驗到蕉內的產品。